APP下载

歌唱中“声”与“气”运用的基本技法

2013-11-16

艺术评论 2013年1期
关键词:横膈膜胸腔声带

焦 健

焦健:兰州商学院艺术学院音乐系讲师

一、正确的发声是歌唱的基础

1、歌唱发声的原理

声音产生于发音体的振动,歌唱也一样,是以人身这个发音体所振动而产生,是通过气流与声带发生摩擦使其振动而发声,肺部和声带是发声时起到关键作用的器官。发声器官和空气之间的摩擦和振动形成了最初的声音,随之产生了人的语言和歌唱。假如仅仅能产生声音,并不一定是有意义的音节,只有人类特有的、能够组成语音和音乐的那些音才有意义,才能使用于音乐中。

2、在歌唱中如何拥有优美的音质

就像乐器的“琴弦”或“簧片”这些发音体一样,人的声带其实就是人体这件“乐器”的发音体。从音乐生理学来看,人的声带因宽窄、厚薄等方面的差异,决定着音质、音域和音色的不同。这并不是说一个歌唱者只要天生一个并无任何生理缺陷的、健康的声带,发出的声音就一定是美好的声音,优质的声音。声音是依靠声带的振动而发声,在这一过程中声带振动的振幅、力度、频率等每个因素在发声时都在有机地协调,这些条件决定着声音的质量,科学、精确的声带振动,决定着歌唱的质量。这需要每位歌唱者将先天的嗓音条件与后天的练声有机统一,才能获得优美动听的音质,二者缺一不可。

3、歌唱的共鸣

气流和声带的摩擦使得声音产生,这种声音仅是最原始状态发出的声音,并未达到歌唱所需要的音量与音色。而歌唱需要运用人体的共鸣腔体,合理产生共鸣,将最初的声音美化、扩大化。

人体的共鸣腔包括胸腔、腹腔、鼻腔、口腔、咽腔等。它们就如同提琴的琴体,管乐的管身一样,作用是将声音的音量放大或缩小,进行自由调整,使音色更加悦耳动听。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并不是共鸣越多、越大声音就越好。合理共鸣,充分调动各共鸣腔体之间的配合与协调,形成共鸣合力才是目的。干净的声音加上合理的共鸣,才能够塑造出歌唱的雏形。具体来说,歌唱时的胸腔共鸣、咽腔共鸣、口腔共鸣和头腔共鸣,这些共鸣并不是独立存在、各自运动的,而是并存于歌唱中的,它们之间只不过是运用比例的不同,也就是说唱哪个音区时以哪个音区对应的共鸣运用为主,以其它共鸣为辅,所以共鸣的运用不可忽视,在歌唱系统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4、混声歌唱

声音与共鸣结合之后,就能进入歌唱的状态。对于歌唱状态的观点可谓众说纷纭,有人说是用真声,也就是我们用嗓直接去“喊”,从而衍生出我们经常听到的一种说法——“歌唱就是高级的喊叫”;也有人说是用假声去唱,像戏曲演唱中“吊嗓子”一样,用假声的感觉去歌唱,以带来更好的声音位置与腔体共鸣。这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歌唱要用“胸腔共鸣”还是“头腔共鸣”的一种争论。我不简单地否认其中的某一种说法,其实它们各有利弊。但从整体歌唱的角度来看,两种说法又都稍显片面。我认为,在歌唱中真假声的运用要根据音区调整比例,如果始终只用真声,将声带一直置于一个紧张的状态去唱,势必造成没有气息的喊叫,长期下来,有可能造成真声过多让声带压力过大,而导致声带病变乃至于无法歌唱。同样,如果假声过多,声带缺乏闭合,则会令声音苍白无力,更谈不上音色的表现和呼吸的支持,声带功能逐渐减弱,慢慢失去歌唱能力。经过许多研究和争论之后,大部分歌者都发现,随着歌唱技巧的发展,混声歌唱是最自然、最合理的歌唱方法。

二、歌唱中正确的呼吸与气息

1 、歌唱的呼吸

歌唱必然涉及到呼吸,正确的歌唱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呼吸方法上。呼吸是人的自然行为,歌唱是建立在自然行为基础上的技巧。不同的时期和地域的歌唱方法研究,都将歌唱的呼吸方法这一点作为美声唱法的技法中最为核心、最为关键的内容,在此达成共识。大家认为,只要掌握了正确呼吸方法就掌握了美声唱法的关键。美声唱法在历史的进程中逐渐地创新与不断地完善,确立了一套完整的呼吸体系。歌唱的时候是用力量唱还是用气息唱,也成为歌唱方法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而呼吸方法多种多样,多以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等为主。

胸式呼吸也叫做肋式呼吸或横式呼吸,在十八、十九世纪的欧洲盛极一时,也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主要运用的歌唱呼吸方法。特点是呼气时尽量保持扩张状态,两肋向外,以胸腔的扩张和收缩运动来呼吸。效果是头、鼻腔共鸣明显,声音自如轻松,音量变化幅度小。但是这种呼吸方式使得气息的深度不够,横膈膜在呼吸中起到的作用小,胸腔共鸣较少。

腹式呼吸是利用横膈膜和腹肌的收缩运动和放松进行呼吸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依靠推动腹部和肚脐周围来进行呼吸控制,气量饱满,声音效果浑厚有力,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和色彩性。但是,这种声音稍显笨拙,线条粗犷,因而不适合演唱咏叹性的华彩和快速流畅的花腔。

胸腹式呼吸又称胸腹结合式呼吸,被认为是目前最可取的,也是我们所最常运用的歌唱呼吸方法。这种方法依靠胸腔扩张,使横膈膜下降,腰部扩张,横膈膜向下的力量与腹肌相互作用,肋骨向两侧扩张,与胸廓扩大的向上力量产生对抗和平衡。这种歌唱呼吸方法既可得到较大的气量又能使气息得到较好的控制,胸腹结合式呼吸法不仅科学合理,而且适用范围广,是当今声乐界所崇尚的最为科学的呼吸方法。

2、歌唱的气息

气息技术是美声唱法各项技法的基础,也是美声唱法中一项极为重要的技法。它要求腰腹部肌肉在人体意念的带动下,对气息发挥最大程度的控制作用,从而很好地保证歌唱时“气”的充沛,并且增大共鸣腔的声音共鸣。正确的气息技术特别是在唱高音时能够有效地保护声带,是保证声带保持在最佳状态下去歌唱的重要因素。

(1)歌唱的呼吸对气息的作用

不管是在声乐教学还是舞台歌唱中,有关气息运用的方法,已经有过许多的争论,每一种方法都有着各种不同的看法和解释。有的老师要求吸气时小腹向外扩张,找“撑”的感觉;有的老师要求吸气时小腹向内收缩,感觉是“抓紧”;有的老师说只能用嘴吸气;有的老师则说用鼻子吸气,用闻花的方式去练习呼吸。由此证明每个人对事物的认知不同,自然会有差异反映。

歌唱的呼吸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歌唱时的气息运用。要拥有一个正确的、强有力的气息,必须要掌握准确的呼吸方法。美声唱法的胸腹式呼吸则是以深呼吸为前提,加大肺活量连带扩大胸腔的共鸣,以气息的深度带动共鸣的深度。深呼吸不但可以用控制喉咙气流、降低对声带的冲击力以防止损伤,还可以自然降低喉头位置,让声带伸展与放松,从而减轻发声时声带的紧张状态,对声带的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增强咽喉腔的共鸣、提升歌唱的状态。

(2)歌唱时如何正确运用气息

首先,要用一种吸气的感觉去歌唱。在气息的向外输出过程中需要很好地控制气息的肌肉,一旦稍有任何放松的状态,都会导致横膈膜主动向上凸起,而使突然增大胸腔内的气压,出现我们常见的漏气现象。因此,在发声的整个过程中,始终要让横膈膜保持向下,用下推的方法使胸腔内空气减少,使声带完全闭合,就能有效地控制漏气,使歌唱的气息源源不断。

其次,吸气的意念要随着音高的变化而变化。在美声唱法中,辉煌的高音区音色是通过声带从全段振动变化为局部、甚至点的振动而产生,音高越高则声带的振动部分越短,气流对声带的冲击力也就越大。所以,发声时的空气的流量和音高应该成反比,音高越高则要求横膈膜向下的推力越大,使得气流的量越小。这是在意念的引领下不断实践来完成的相对可调节的控制过程,气息技术纯熟的歌唱家也可以将气息如意念般深至腿部、足底。

再次,要保持用“吸”的感觉去歌唱。也就是“吸着唱”。让喉咙始终保持吸气的感觉,像打呵欠的状态一样在歌唱的状态下,打开喉咙,放松声带,将意念中的气息向上稍提,产生悬于身体之上的感觉。喉咙在保持“吸着唱”的状态下自然打开,声带前端轻轻发声,使声带在边缘振动状态下发声,再以胸腹结合式的呼吸使喉位下降,声带逐渐伸展、变薄。这样唱高音可以减缓气流对声带的冲击力,能够有效保护声带,让高音的演唱更加轻巧灵活,是歌唱时非常难得也是非常理想的状态。

(3)歌唱中正确气息的保持

歌唱中的呼吸运用问题其实就是指歌唱中如何保持和控制气息。虽然说歌唱的呼吸同说话时的呼吸一样,呼吸是人的本能,歌唱的呼吸应该自然、流畅、时刻保持一定力度。需要肌体各方面的配合尽量要保持在自然的状态下,不要让身体的某一部位违反自然状态,那样才能保证歌唱的流畅与轻松,这一理论是不容置疑的。只有在稳定的气息支持下才能保障歌唱力度的均衡,形成有所支持的正确状态。但是,歌唱时的呼吸毕竟是以艺术作品的表现为服务对象的,每一个声乐作品都会有不同的艺术需要,音符有不同的长短、强弱和高低,所以呼吸不能在这样的情形下仍然一成不变,而是要根据作品的需要加以控制。

在歌唱时,如果光靠气息下沉的感觉,那是不可能发出声音来的,因为声带就像簧片,本身并不能振动,而是要通过呼吸空气,腹部回收,使横膈膜向上推动气息向上,经过喉咙与声带摩擦才能发出声音。在人的发声过程中,横膈膜的恰当使用可以让发声得到较强的气息支持,从而在发声过程中保持一定的力度。当然,想要得到强大的气息支持并不容易,必须有正确的呼吸方法,严格使用胸腹结合式呼吸,利用横膈膜的作用辅助呼吸,并做到呼吸时稳定胸腔,这样才能为得到正确的气息打好铺垫。

结语

歌唱是以人的嗓音来表达声乐艺术的内在美和人的思想及情感的音乐形式。歌唱也是人类最直接、最自然的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建立在掌握了歌唱的基本技法和表演的情感表达等各项基础上的综合性艺术。它不光代表歌唱艺术具体的形态,而且是在一个学科层面的宏观概念。演唱者需要以精湛的歌唱技巧,准确生动地诠释出歌曲的思想和内涵,以诚挚的情感和动人的声音去引起欣赏者情感中的共鸣,从而打动其内心。

1. 潘乃宪:《声乐实用指导》,上海音乐出版社1994年版。

2. 徐小懿等编著:《声乐演唱与教学》,上海音乐出版社1996年版。

3. 赵梅伯:《唱歌的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年版。

4. 赵震民:《声乐理论与教学》,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版。

5. 邹本初:《歌唱学》,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年版。

6. 弗 · 兰皮尔蒂等著,李维渤译:《嗓音遗训》,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版。

7. 石惟正:《声乐学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版。

猜你喜欢

横膈膜胸腔声带
食管癌术后胸腔引流管拔除时机探讨
胸腔积液中CRKL的诊断价值
中医的“气沉丹田”有什么用
声带常见疾病的应对方法
声带息肉症状表现
声带常见疾病的应对方法
长颈鹿为何是哑巴
人为什么会笑得肚子痛
腹式呼吸可给脏器按摩
浅论声乐演唱中不利于歌唱的呼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