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感染药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2013-11-15张秀娟天津市宝坻人民医院药剂科天津301800
张秀娟 (天津市宝坻人民医院药剂科,天津 301800)
在临床的治疗上,抗感染药物的使用频率是很高的,而其导致的不良反应在不断上升,为了避免不良反应的出现,提高临床治疗水平和治愈的概率,特对我院的89例不良反应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资料来自于我院2008年~2009年所发生的抗感染药品不良反应的病例报告,总共89例。病患的年龄与性别的分布情况如下:89例不良反应的病例当中,男42例,女47例;年龄分布情况是:20~29岁的有23例,60岁以上的有14例,30~39岁的与10岁以下的有12例,40~49岁的为10例,10~19岁的和50~59岁的各为9例[1]。
1.2 方法:使用的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反应检测中心的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各种相互关系作为评判的标准,对这89例病例,从使用的人群、如何用药、用何种药、病发的症状等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
1.2.1 用药物的情况:在这89例病例当中,单独用药的是53例,占59.55%;和其他的药物一并使用的有36例,占40.45%。其中静脉用药的方式造成不良反应的患者最多,有71例,占83.48%,然后就是口服用药的14.1%,有9例,另外还有肌内注射等[2]。
1.2.2 药物的类别和组成比:把这89例不良反应牵涉到的抗感染药物进行归类,可以发现,在这当中,比例最高的是头孢菌素类,有39例,占43.82%,接下来就是喹诺酮类,有24例,占26.97%,其次就是林可霉素类,占12.24%。具体情况见表1。
2 结果
在89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所牵涉到的器官及系统当中,出现概率最高的是皮肤和皮肤的附件,有48例,占53.93%;然后就是消化系统的损伤,一共有18例,占20.22%,再就是以发热为首的全身性的损害,一共有9例,占10.11%。详见表2。
表1 药物的类别和组成比
表2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所牵涉到的器官及系统
3 讨论
3.1 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和患者的年龄与性别之间的关系: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是适应于所有人群的,在这当中,20~29岁和30~39岁的年龄层的发病概率是最高的,分别为25.84%和14.61%,造成这个原因可能和用药的多少和用药的频率相关。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由于老人的肝肾等器官功能已经在慢慢退化,身体比较虚弱,而且有一部分患者还患有慢性的疾病。联合其他药物一并使用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是15.73%。刚刚出生的小孩和一些年龄很小的幼儿,身体当中的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功能都不太健全,肝脏解毒和肾脏的排毒能力还很弱,也就会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比较高,有13.48%。除此之外,女性发病率要高于男性,也和体弱这一分析情况相匹配。
3.2 用药的方式和发生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采取静脉注射的方法造成的患者的比例最多,有76例,占85.39%,要远远高于其他的一些用药方式。然后就是口服用药有11例,占12.36%。分析原因,可能与静脉注射的用药量比较大、滴注的速度比较快等等因素有关。所以,要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就要采取多使用口服用药的方法,尽量地将注射用药的方式减少。如果已经采用了注射用药的话,等到患者的病情稳定之后,再改用口服用药。
3.3 药物的种类和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从表1当中可以看见,由头孢菌素类所引发的不良反应的患者最多,有39例,占43.82%,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头孢菌素类的抗菌范围广泛、杀菌的力度更强,对于酸和酶的抵抗力较强,以及一些不良反应相对较少,所以在临床的工作中医护人员更愿意采用这种药物进行治疗,所以用量就会比较的大。
临床使用的过程中,在注射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情况下,需要对双硫仑样反应进行监控,在12 h之内,如果患者有饮酒记录则不要对患者使用这种药物。
3.4 不良反应:在临床当中的主要表现形式:在89例的不良反应的研究当中,临床反应表现是皮肤和其附件所造成的损害最大,有48例,然后是消化系统和发热。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是皮肤的任何情况都可以很直接地在临床当中反映出来,会更容易被发现。在临床的医护人员用药之前,需要仔细地询问患者的过敏情况,在使用的过程当中,只要一发现过敏的话,就要立刻停止用药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
[1]李孟芬.抗感染药不良反应临床分析报告[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7(6):7.
[2]余小平.抗感染药使用不良反应218例临床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