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的现实路径——双赢模式的探讨
2013-11-15申心吉
张 燕,申心吉
(川北医学院图书馆;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0)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社会化通常仅指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而广义的社会化不仅仅指服务的社会化,还包括高校图书馆建设和运营的社会化。过去的研究更多地停留在对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的理论研究上,这样的研究成果要在现实中得到推广和运用有很多障碍。随着近年来国家对国民教育的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到2012年要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的目标。而据统计,教育支出已经占到财政支出近16%,成为第一大支出。显然在资金方面对实现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越来越有利。除此之外,我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的全面实现,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也使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为了实现教育公平和国民素质的提高,高校图书馆社会化也是必然的趋势。
本文从广义的角度研究了高校图书馆社会化问题,以理论分析为基础,构建实现高校图书馆建设和满足社会教育需求的双赢路径。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高校图书馆社会化问题是理论界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刘宇等(2009)以“阻塞效应”为切入点,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的障碍,认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的时机和条件还不够成熟。许军林(2010)认为确定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定位和找准切入点,利用图书馆资源、技术、服务优势,通过图书馆联盟服务、专题服务、知识服务等模式开展社会化服务。李应中(2010)通过对图书馆职能的分析,从理论上阐述了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张玲(2009)通过对国外15所高校的图书馆建设进行研究发现,国外高校图书馆在制定战略发展规划时也注重考虑社会公众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从而制定信息共享空间和服务营销策略。从已有的研究来看,更多的研究集中在理论研究上。理论上都认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部分研究者认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在现在条件下仍然具有不少制约因素,也有不少研究者在理论上提出了实现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的建议及对策。
2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的理论基础
2.1 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蔡元培先生曾说:“教育不专在学校,学校之外还有许多机关,第一是图书馆。”相对于古代图书馆的文献管理功能,在我国,近现代图书馆在本质上是社会公共文化教育的一部分。在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图书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公众对信息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而作为信息资源“集散地”的图书馆,在经济建设中也应发挥重要作用。面对建立和谐社会、学习型社会等治国观念的提出,如何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2 高校图书馆的公共品本质
对高校图书馆的定位分为“公益学说派”和“功能学说派”。“公益学说派”认为高校图书馆资源具有社会公益性质,应向社会成员提供普遍的、无差别的信息服务;而“功能学说派”认为高校图书馆是为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提供服务,其提供的服务具有特殊性、专业性。我国高等教育资金主要来自国家财政,高校图书馆建设资金当然也不例外,从这个角度讲,高校图书资源是属于国家财富的一部分,具有公益性质无可厚非。而从历史定位来看,高校图书馆建设是以各个高校自身的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为目标,为师生提供专业的、特殊的信息资源,从而导致高校图书资源很难为社会民众所利用,其提供的信息资源并不能满足社会普通民众需求。显然这两派观点直接导致高校图书馆社会化问题走向两个不同的极端,一派认为应无条件地社会化,而另外一派认为高校图书馆应是一个封闭的,与社会隔绝的空间。经过研究,我们认为“公益学说派”和“功能学说派”不过是镜子的两面,两个学派的观点都有现实根基。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是以在校师生为服务目标提供信息资源,因此在社会化方面具有天然的局限性,而这样的现状主要源于图书馆建设资金的匮乏。但是这始终改变不了高校图书资源公共化的本质,毕竟,高等教育经费主要来自公共税收,自然就应该服务于民了。
3 构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的现实路径
3.1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现状
美国高校图书馆被读者称为大学里的公共图书馆,如俄亥俄州大学图书馆,学校没有围墙,任何人都可自带书包进图书馆看书、复印。德国的许多大学图书馆也全方位向市民开放,与公共图书馆并没有明显的差别。日本的高校图书馆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向社会开放,到90年代基本普及,除了提供传统的阅览服务,还不定时对信息弱势群体展开图书馆信息技术利用的相关培训。在意大利,任何人凭有效证件,都可以在大学图书馆查阅图书文献、复印信息资料、借阅及咨询检索。芬兰赫尔基大学图书馆也称芬兰国家图书馆,完全打破了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界限。国内如厦门大学图书馆、上海的几所著名高校图书馆等,均已经开始尝试走向社会,为社会服务,并取得了成功,为其他高校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但我国高校图书馆开放仍有着众多限制,如,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选择“有限制地为社会读者提供一定范围的借阅服务”,看过期杂志合订本须交费;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规定每天收取3元服务费;复旦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规定临时阅览证每天收费2元。
3.2 高校图书馆建设和社会教育需求
3.2.1 高校图书馆建设和社区教育都属于公共服务,需要国家财政资金投入。为了推进国民教育和提高国民素质,国家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社会大众教育。形式主要为建立社区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但是效果却并不显著。社区图书馆图书量过小,更新速度慢,很难满足社会公众对信息资源的需求。而公共图书馆不仅存在与社区图书馆相同的问题,而且服务的成本过高也制约着公共图书馆的良性运作。21世纪是信息时代,无论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还是社会的进步而言,信息资源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将国家投入到信息资源建设的财政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是我们不得不研究的课题。
3.2.2 高等教育改革导致高等教育走下了精英教育神坛,而社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有效补充。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对具备实际操作技能的大学毕业生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将高校图书馆建设与社会教育需求结合起来正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方法之一。社会教育需要更多的实际技能方面的信息服务,而高校图书馆建设更多趋向于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满足社会教育需求正好促使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3.2.3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的“一墙之隔”。这堵“墙”不仅体现在高校图书馆提供的信息资源与社会教育对信息需求之间的差异,也隐含着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所带来的安全问题。而安全性问题正是很多高校在面对图书馆提供社会化服务的时候考虑得较多的问题之一。
3.3 构建实现高校图书馆社会化双赢的路径
3.3.1 资金方面。随着国家财政支出更多用于国民教育,应逐步提高对图书馆建设的投入,同时可以将拨付到社区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的部分资金转移支付到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中,让高校图书馆代替它们的功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一方面实现了有限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另一方面在有偿服务的过程中积累了资金,为图书馆整合更多优质信息资源,提供更高质量和多层次的服务,提供了资金保证。
3.3.2 信息资源方面。与社会教育对信息资源的需求相结合,高校图书馆可以提供更加广泛的、类型更多的信息资源和服务,同时满足在校师生和社会公众对信息资源的需求。除了常见的图书借阅、咨询检索、刊物阅览等服务,高校图书馆还可以选择周末时间举办各种类型的专题讲座和文化展览,提供实践技能培训的免费课程。此外,还可以提供社会公众和在校师生都需求的影视资料,这些资料可以广泛涉及各个行业和学科。以此实现高校师生从课堂教育走出去,同时实现让社会教育走进来。
3.3.3 安全方面。应专门针对较低信用记录的社会公众开辟专门的公共服务区域,提供有限的信息资源服务,以保证相互的安全。而对于信用记录达到一定程度的社会公众,可以接受与在校师生无异的信息资源服务。此外,在办理借阅证时还可以缴纳一定数额保证金,对于不同信用记录的公众,设置不同的保证金额,以保证信息资源的安全。
3.3.4 加强网络图书馆建设并强化其社会应用。对专业性强、与学科建设相联系的部分信息资源,可以规定高校内部师生员工的优先获取权。为了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社会公众获取信息的成本,在进行高校图书馆建设时,必须加大对网络图书馆的资金投入力度。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涉猎广泛的数字信息是实现双赢的重要一步。
3.3.5 改变管理体制。着手改革高校图书馆现有的多元行政管辖结构和多头领导的体制,让高校图书馆在面对自身建设和满足社会教育需求时能表现得更加灵活和富有创造力。为了强化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公益性和有效保护信息资源的安全,可以在将高校图书馆部分信息资源向社会公众开放时收取较低的费用。高校和地方政府对高校图书馆实行共管、共建,地方政府的管辖权可以委托高校代为执行,地方政府行使监督权,从而有效提高各地高校的协作能力和服务社会教育的能力。
3.3.6 建立读者信用数据库。无论是高校师生,还是社会公众,高校图书馆都可以将其信息纳入个人信用记录的数据库,以便统一管理。通过信用数据库,量化考核读者是否按时交还借阅的信息资料、是否保证信息资料的安全性、是否按照图书馆信息资源使用规范接受服务,等等。该信用记录可以从零分开始,读者按照规范接受的服务次数越多,信用记录分值也就越高。此外,对于高校的一些特殊的、重要的图书资源,公众借阅时必须收取一定费用,并且规定只有满足一定信用等级的读者才能借阅。对于其他信息资源,也可以按照读者的不同信用等级,规定不同的享受信息资源的范围、程度和数量。这样,不仅便于我们对所有的服务对象进行有效管理,而且也能保证信息资源的安全性。
3.3.7 改变服务观念和强化服务意识。通过培训和学习,改变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只为高校师生服务的观念。此外,我们也要分析和了解社会公众在接受信息资源服务时的特点,强化服务意识。在提供各种信息资源时,比如新的信息资料、专题讲座和各种类型培训,还必须通过各种形式和媒介做宣传工作。
4 结语
以国内外学者对图书馆社会化理论的研究为基础,对新经济条件下高校图书馆建设和社会教育需求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通过分析,构建了实现高校和社会双赢的路径。通过融合资金、扩大信息资源、加强信息资源安全、加强网络图书馆建设、改变现行管理体制、建立读者信用数据库和改变服务观念等手段,让高校图书馆社会化不仅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还有现实意义。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2 -12 -17].http://www.gov.cn/frzg/2010 -07/29/content-1667143.htm.
[2]刘 宇,等.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的可行性研究[J].图书馆杂志,2009(9):42—44.
[3]许军林.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0(12):64—68.
[4]李应中.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0(6):125—127.
[5]张 玲.国外高校图书馆服务战略规划的分析和启示[J].图书馆建设,2009(10):89—96.
[6]洪春霞,雒凤军.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研究述评[J].图书馆学研究,2010(12):2—5.
[7]樊绍明.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是时代发展的要求[J].图书馆学刊,2003(5):50.
[8]张丽平,郑 琳.试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有限开放[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9(2):15—17.
[9]周永红等.湖南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社会化服务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2009(7):78—81.
[10]赵怀忠.试论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J].图书馆论坛,2010(10):29—31.
[11]武继山.应当避免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误读[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3):16—19.
[12]寇 蕊.构建和谐社会时期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责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9):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