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广西临桂胡德琳对山东文化的贡献

2013-11-15唐桂艳

图书馆界 2013年4期
关键词:刻本乾隆山东

唐桂艳

(山东省图书馆,山东 济南 250100)

胡德琳,字碧腴,号书巢,广西临桂(今桂林)人。乾隆十二年(1747)举人,十七年(1752)进士,任四川什邡知县、简州知州,二十五年(1760)十二月任济阳县令,三十一年(1766)官历城县令,三十四年(1769)擢知济宁州,迁东昌府尹。胡德琳在东昌府知府任上,受原山东按察使姚立德所托,将太监高云从之弟高云龙荐与临清知州王溥,安排在临清州当长随管理税口。乾隆三十九年(1774),事发,胡德琳被革职。大约在乾隆四十二年(1777),起用为莱州知府。有《碧腴斋诗存》八卷,为夫人袁杰的堂哥袁枚所刻,入《随园三十八种》。

胡德琳在山东为官二十多年,与当地文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尤其是与李文藻、周永年、盛百二志味相投,共同编纂了多部方志,刊刻了部分山东人著述,积极采办山东遗书,为保存齐鲁文献做出了重要贡献。

1 纂刻齐鲁方志

胡德琳在山东首先进行的文化工作是修纂并刊刻方志。胡德琳每历一地,即联系山东著名文人如李文藻、周永年,及在山东的秀水盛百二修纂当地的志书,共修山东志四种,并重新刊刻了齐鲁名志《齐乘》。

(1)《济阳县志》十四卷《首》一卷,胡德琳修,何明礼、章承茂纂,清乾隆三十年(1765)刻本。此书由胡德琳亲自督刊。济阳县自顺治以来,邑志失修有百余年。胡德琳到任,与门下士何明礼(字希颜,四川崇庆州人,乾隆二十四年解元,拣选知县)、章承茂(字佩九,浙江钱塘人,廪贡生)征旧志之芜脱,考古证今,为之增补,且十多六七,成《济阳县志》十五卷。事始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凡四易稿,至三十年而成。

卷端署:“邑令临桂胡德琳纂修。”附镌志姓氏,共计241人。《凡例》六则。前有闵鹗元、胡德琳等序,末有何明礼跋语,《艺文志》后又有乾隆三十七年(1772)邑令洛阳李燕跋,系后补刊者。

(2)《[乾隆]历城县志》五十卷《首》一卷,胡德琳修,李文藻等纂,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刻本。前有胡德琳序,略述该书的修纂过程。胡德琳于乾隆三十一年夏由济阳调任历城知县,县志已“百余年来曾无踵修”,第二年三月即设局赓修,约三年,志书脱稿,胡即迁济宁州,又东昌府,便委托按察使沈廷芳总司其事。胡德琳将书稿带往济宁、东昌任内,“凡三易寒暑,簿书之余,时勤校勘”,经三年多的公余修改,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正月自撰序言。在此年秋冬和次年夏,又分别致函寄送书稿,请吴嗣爵、姚立德、何熠等审阅作序。至乾隆三十八年春,接到序言九篇,始与自序合刻刊行。李中简序曰“盖五年而后成书”,也已至乾隆三十六七年了。因此,该志的刊刻时间,应认定为乾隆三十八年。此时,胡德琳已任东昌知府,所以不是胡氏在任上所刻,故在《姓氏》云胡德琳“历城县知县今升东昌府知府”。

《姓氏》中列此书纂者有:“广东恩平县知县庚辰恩科进士益都李文藻素伯,辛卯恩科进士邑人周永年书昌,淄川县知县丙子科举人秀水盛百二秦川,候补知县癸酉科举人施养浩静皮。”知参与者有李文藻、周永年、盛百二、施养浩。

(3)《[乾隆]济宁直隶州志》三十四卷《首》一卷,胡德琳、蓝应桂修,周永年、盛百二纂,清乾隆四十三年刻本。乾隆三十四年秋,胡德琳来济宁,开局修《济宁州志》,未三月,调东昌,樊氏继之,稿成未付梓,十年后蓝应桂成之。此书非胡德琳在任上所刻。

(4)《[乾隆]东昌府志》五十卷《首》一卷,胡德琳修,周永年纂,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刻本。该书是继万历志而修。始于乾隆三十七年,历时两载,数易其稿,至乾隆三十九年修成,乾隆四十二年梓行。卷前有胡德琳、完颜赫绅泰各一序,《凡例》十四则。

此时,胡德琳已任莱州知府。书前列衔名,有:“总裁:胡德琳,东昌府知府;纂钞:翰林院检讨周永年,丁丑进士吴霁,进士淄川知县盛百二,浙江举人叶梦麟,丁卯科举人毕以田;参订:翰林东昌府教授董元度,乙未进士邓汝勤,优贡生梁鸿翥。”

(5)《齐乘》六卷、《音释》一卷、《考证》六卷,元于钦撰,《音释》元于潜音释,《考证》清周嘉猷考证,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临桂胡德琳登州刻本。此书每卷末有校对人,卷一:临桂胡德琳书巢校;卷二:钱唐周嘉猷两塍校;卷三:余杭葛昊容斋校;卷四:益都李文涛秋水校;卷五:益都段松苓赤亭校;卷六:益都杨峒书岩校。此书半叶十一行二十字,白口,左右双边,单黑鱼尾。字方正,精美,有乾隆官刻风格。

2 刊刻东省著述

(1)《双树轩诗钞》一卷,清僧湛性撰,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李中简、胡德琳山东刻本。此书卷端题:江都湛汛药根著。每卷行首题“双树堂诗钞”,不标卷数。依五言古、七言古、五言律、七言律、七言绝析为五卷。

杜师泽逊《四库存目标注》著录。前有李中简《药根上人小传》。乾隆三十六年吾邱文园李中简于山左学署之采山书屋《重刻药根诗序》云:“药公有故刻古近体诗一卷,序跋者数家。……辛卯十月,余将赴山左,检药公饷余诸作,都已散落,独携旧刻置行箧中,欲弁以小传、引言而重刻之。适晤东昌守桂林胡君书巢,亦药公夙好,即前为药庵集书后者,极为赞成,且许代董其事。余惟药庵集既刻又二十余年,药公乃殁,今集后诗百无一存,是刻乃管豹耳。”乾隆三十六年胡德琳于性其情斋《重刻药上人诗序》云:“丁亥余令历城,得其和章,时卓赐保定青莲禅舍。方思邀为济南之游。忽其徒持上人小照一囗,自镌印一方,贻余,且曰:'此吾师遗命也。'而后知上人化去矣。越四载,余守东郡,任邱李文园先生视学山左,谓与上人有旧,出遗诗见视,且将重刻之。”另有程梦星序,乾隆十六年(1751)昭文邵斋然序,乾隆十七年赵青藜序,是年金兆燕序,周长发序,韦恒谦序。有《题赠》一卷,收李中简、方观承、陈兆仑、观保、谢墉、汪永锡、沈初、胡德琳诗。此时,胡德琳在东昌任上。此书半叶十行十九字,白口,左右双边。写刻甚精。

(2)《蒿庵集》三卷,清张尔岐撰,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临桂胡德琳山东济阳刻本。尔岐字稷若,自号蒿庵处士,济阳人,诸生。著有《周易说略》《诗经说略》《仪礼郑注句读》《弟子职注》《风角书》《蒿庵闲话》《老子说略》等。

张尔岐是清初著名经学家,顾炎武对其极为推崇,“独精《三礼》,卓然经师,吾不如张稷若”。但其著述刊刻不多,流传不广。《蒿庵集》无刻本。于是,胡德琳为其刊刻。此时,胡德琳在东昌,书刻成后版归济阳县衙。故封面题:“乾隆三十八年栞,济阳县衙藏板。”目录题:“济阳张尔岐著,秀水后学盛百二订,桂林后学胡德琳编,历城后学周永年校。”前有乾隆三十八年胡德琳序云:“因与一二同好搜罗排编,定为三卷,付之剞劂氏,以公同好。庶不至子云覆瓿之虑乎。噫,先生之没,几百年矣。余承乏济阳凡五六年,求其集未得。由是而历下,而任城,又六七年,无时不以先生之集为念。蹉跎至今日,始克成之,岂有数于其间耶?抑笃行之报,必久而弥光,天道然也。先生之书已刻者,今已呈乙览,其未刻如《春秋传议》《老子说略》诸书,我知当有好事者共完此愿力焉。”末署:“乾隆三十八年三月桂林胡德琳识于东昌郡斋。”又有李焕章序。此书半叶十一行二十一字,白口,左右双边。

(3)《蓼邨集》四卷,清王苹撰,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临桂胡德琳山东济南刻本。苹字秋史,号蓼谷,历城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官成山卫教授。著有《二十四泉草堂集》《蓼谷纪年集》等。

卷端题:“历城王苹秋史。”目录下题:“桂林胡德琳书巢编定,秀水盛百二秦川参订,益都李文藻素伯、历下周永年书昌同校。”

前有胡德琳乾隆三十八年春三月《蓼邨甲乙集序》:“其《二十四泉草堂集》已有刻之以行世者……岁壬辰,朝廷有收采遗书之役,余从事编校,得《蓼邨文集》四册于周子书昌,因卒读焉……时余方刻《蒿庵》集,即以《蓼邨文》删定付梓。原本分为二集,自癸亥至庚子三十四年之作,各自编年,惟辛丑以后之文无存。今仍其旧,曰《蓼邨甲乙集》。共四卷,乙居四之一焉。……先生本籍越之临山卫,年十四,当康熙壬子,随父钺至济南,遂家焉。”述刊刻经过甚详。

此书在胡氏刊刻之前,有康熙五十六年(1717)文登于熙学刻本,半叶十二行二十二字,白口,左右双边,而此书为十行二十一字,白口,左右双边,单黑鱼尾。字体一般,比较端正。此书刻在《蒿庵集》稍后。

(4)补刻张尔岐《仪礼郑注句读》李斯孚序。张尔岐《仪礼郑注句读》十七卷,有济阳高廷枢乾隆八年(1743)刻本,未刻李斯孚序。乾隆三十七年,胡德琳在采访遗书时,偶获此序,故补刻之。乾隆三十八年胡德琳跋曰:“其同校阅之功者,为刘果庵(按:刘孔怀)、李贞庵(按:李斯孚)二先生,今卷首惟果庵孔怀一序而已。壬辰,余被采访遗书之任,阅淄川张笃庆《昆仑集》,始知贞庵亦有序,殁后失之,康熙癸未,蒿庵之子请昆仑补作者也。于时学使徐公仲章欲刻之未果,故此序复佚矣。余方校刻《蒿庵集》,遂为补刊而书其后。”知胡德琳对此书有补刻之功。

3 采办山东遗书

胡德琳之所以能刊刻《蓼邨集》,补刻《仪礼郑注句读》,是因为他有机会参与了乾隆时期采办遗书这件大事。乾隆三十七年正月初四日,朝廷向全国发出第一道购访民间图书的谕旨,要求各地总督、巡抚、学政,搜集古往今来的著作,献给朝廷,目的是为了丰富皇家藏书,供学习研究之用。十月十七日,又下第二道谕旨,不久,清代最伟大的文化工程——纂修《四库全书》开始了。可以说,采办遗书是这项工程的前奏。

胡德琳尝聚书充栋,因自号“书巢”,可称得上清代广西著名藏书家。袁枚在《碧腴斋诗存序》中说:“(胡德琳)所癖嗜尤在于书,署中缥素山积,躬自排比。”可见,在山东,他一如既往地留心典籍,这种藏书家的素养在采办遗书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山东采访遗书过程中,胡德琳司编校之职。乾隆三十八年五月初九日,《山东巡抚徐绩等奏采得古今书籍缮单呈览折》:“据各属陆续采送,并经委办书局之济南府知府夏玢、东昌府知府胡德琳督率所属各学教官,实力广为搜罗,卷帙渐充。复经该二府知府悉心采择,除寻常书籍无庸开列外,得有古今书籍一百七十二种。”乾隆三十八年九月二十八日《山东巡抚徐绩等奏续得遗书并进呈书目折》云,经前期访求,已得书一百九十三种,因山东省之大,所得藏书不止此数,于是饬属再行采访,“臣等与藩司国泰、臬司孙廷槐,督饬济南府知府夏玢、东昌府知府胡德琳等悉心选择,又得书一百九十二种”。

清代山东有六府,巡抚徐绩在奏折中独推济南府与东昌府,这自然与两府的文化积淀有关,可以提供大量的藏书,但与胡德琳较高的鉴别能力及其广泛的人脉不无关系。

4 网罗文人学者

乾隆中后期的山东,胡德琳是一个中心人物。在他周围,聚集了大批文人、学者,襄助他修志、刻书,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圈。

李文藻,字素伯,一字茞畹,晚又号南涧,益都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先后任广东恩平、新安、潮阳知县,擢桂林府同知。乾隆四十三年卒于官。藏书处为大云山房、竹西书屋、训厚堂。著述颇丰,达二十余种。

周永年,字书昌,历城人,乾隆三十六年进士。山东著名藏书家,人称其藏书“甲于山左”。他有感于明代曹学佺之论,作《儒藏说》。他还是著名的学者,在校勘学、目录学和图书馆事业上成绩卓著。乾隆三十八年与修《四库全书》,任子部分校官。

盛百二,字秦川,浙江秀水人,乾隆二十一年(1756)举人。官淄川知县、任城书院院长。著有《尚书释天》六卷。为高珩《栖云阁文集》、邓汝功《密娱斋诗》、邱仰文《硕松堂读易记》、桂馥《缪篆分韵》作序跋,校邱仰文《楚辞韵解》,堪称流寓山东的名士。

以上三人对胡德琳帮助最大。不仅为其刻书提供底本,参订校勘,还与修方志。李文藻、周永年、盛百二助其纂修《历城县志》;周永年、盛百二助其修纂《济宁直隶州志》。《东昌府志》更是云集了各路英豪,不仅有周永年、盛百二,还有叶梦麟、毕以田、吴霁、董元度、邓汝勤、梁鸿翥等。仅以山东人为例,毕以田(后改名毕亨),字恬溪,文登人,嘉庆十二年(1807)举人,道光六年(1826)以大挑知县分发江西,署安义县,后补崇义。初从休宁戴震游,精汉人古训之学,尤长于《书》。董元度,字曲江,号寄庐,山东平原人,乾隆十七年进士,官安远知县,改东昌教授。有《旧雨草堂诗》等。邓汝勤(原名汝功),号谦持,聊城邓钟岳之子,乾隆四十年(1775)进士。有《密娱斋诗稿》《邓谦持时文稿》,均为李文藻刊刻。梁鸿翥,字志南,德州人,乾隆三十六年优贡。著有《春秋辨义》,为李文藻刊刻。另有参与采访《历城县志》的济南朱氏家族的朱曾传和朱彤,皆举人出身。

大批文人、学者参与修志,使得胡德琳所修方志有着很高的质量。《历城县志》征引繁博,考核精审。其引据资料,皆录原文并必注出处。凡作者考证之文,则前加“按”字。章学诚赞其“无一字不著来历”,为清代方志纂辑派的代表作之一。《东昌府志》义例严整,纲目周备,甄采广博,考注详明。《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称其“体制既备,叙述亦详,诚地志中之佳构”。《济阳县志》中《艺文志》有二十三目,多至五卷,文人注重地方艺文,于此可见一斑,虽详细而不冗重,存齐鲁典籍之概貌。

《齐乘》是首部关于山东一省的方志,胡德琳刻本虽不是最早的版本,却是最好的版本,原因是他独具慧眼,刊刻了周嘉猷的考证。周嘉猷(1751—1796),字辰告,号两塍,浙江钱塘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进士,选授知县,分发山东,历官青城、益都等县。在任十余年,仕优而不废学,著有《南北史年表》五卷、《南北史捃华》八卷。两书均有胡德琳序。德琳称《南北史年表》“乃南北朝史之纲领”。而对于《南北史捃华》,则“抄而藏之箧行,方将略为删汰,捐资刻之”。因有了周嘉猷的考证,胡德琳所刻《齐乘》在校勘学价值上要胜于明代的嘉靖刻本。

《齐乘》每卷末的校对人,也不乏学界名流。益都段松苓,字劲伯,又字赤亭,乾隆诸生。其父段玉华擅书法。松苓受其父影响,好金石之学,著有《益都金石记》四卷,辑有《益都先正诗丛钞》八卷,均为重要的益都金石学和诗学文献。益都李文渊,字静叔,李文藻弟,著有《左传评》三卷、《李静叔遗文》一卷,均为李文藻刊刻。益都杨峒,字书岩,乾隆三十九年举人。著有《律服考古录》二卷。这些益都人,大概都是通过李文藻而得识于胡德琳。

除此之外,胡德琳还于乾隆三十年为董元度《旧雨草堂诗》作序,乾隆三十三年为邱仰文《硕松堂读易记》作序,乾隆三十八年为高廷枢刻本《仪礼郑注句读》补刻李斯孚序时作跋。在胡德琳的《碧腴斋诗存》中,也有和董元度、怀李中简诗。由此可知,在山东,胡德琳的交游非常广泛,他确实是乾隆时期山东文化圈中不可或缺的核心人物。

胡德琳以丰富的学识,以地方官的地位,网罗、凝聚了大批文人学者,纂修齐鲁方志,刊刻山东人著述,采办山东遗书,为山东的文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1]杜泽逊,程远芬.四库存目标注(全八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3351.

[2](清)胡德琳.碧腴斋诗存八卷[O].清刻本.

[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代档案史料 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上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4]金恩辉,胡述兆.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上、中、下三册)[M].台北:汉美图书有限公司,1996:953.

[5]二十五史刊行委员会.二十五史补编(全六册)[M].北京:中华书局,1955:5905.

[6](清)周嘉猷.南北史捃华(八卷)[O].清乾隆十四年(1749)刻本.

猜你喜欢

刻本乾隆山东
和刻本《事林廣記》中所見宋詞——《全宋詞》未收《迎仙客》詞六首
郑之珍《劝善记》明清刻本流变再论
论乾隆朝金川之战的影子腔演述
山东图片库
聚焦乡村振兴的“山东作为”
密韵楼藏元刻本《南丰先生元丰类稿》版本关系初探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古人做书为什么不加页码
纪晓岚戏乾隆
乾隆:当最牛点评师都是被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