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洗联合手法治疗手外伤术后肌腱粘连140例疗效观察
2013-11-14宿晓雷张远林杜志国高艳红赵建勇
宿晓雷 张远林 杜志国 高艳红 赵建勇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手外科,河北 沧州 061001)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参照《手外科学》中肌腱粘连诊断标准:①患者有外伤史,包括肌腱损伤相关病史,如骨折、关节脱位等;②手指关节主被动活动度不一致,被动活动度大于主动活动度;③被动活动时可见瘢痕处或者其周围皮肤牵拉起皱褶[1]。
1.2 一般资料 全部230例均为我院手外科住院患者,均手外伤屈肌腱修复术后4~12周,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40例(212指),男93例,女47例;年龄18~42岁,平
均(22.0±1.0)岁;其中示指56指,中指67指,环指58指,小指31指;Ⅱ区损伤粘连167指,Ⅲ~Ⅳ区损伤粘连45指。对照组90例(124指),男63例,女27例;年龄19~45岁,平均(23.0±1.0)岁;其中示指33指,中指37指,环指41指,小指13指;Ⅱ区损伤粘连97指,Ⅲ~Ⅳ区损伤粘连27指。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应用温硫酸镁溶液浸泡15 min后应用手法治疗,每日上、下午各1次。具体手法操作:①前臂及腕部由近及远以推法和揉法放松约2 min;②应用指揉法放松手掌部或手指部3 min;③应用指推法和指揉法沿肌腱走行方向按摩约2 min,应用拔伸法和屈伸法按摩2 min,患指每次被动屈曲或伸直至最大角度时维持5 s,反复操作5次;④推法放松前臂及手指3 min;⑤主动屈伸中医学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小儿为纯阳之体,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脾常不足,故《育婴家秘》中说“血气未充……肠胃脆弱……神气怯弱”。且此时小儿生机蓬勃,脾胃负担相对较重,无论内伤乳食、外伤六淫都能导致脾胃受损,水谷不化,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湿热、食滞下注大肠而为腹泻。1~8月龄的婴儿,正处于生长旺盛期,乳食需求旺盛,而这一时期,母亲的乳汁为其主要食物来源,乳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婴儿的健康。而这一时期,妇女产后面对哺育和看护婴儿的繁重劳动,以及来自外界的一些心理压力,容易心情不畅,肝气郁结,日久而化火,形成肝郁化火证。据中医经络理论,乳房、两胁为足厥阴肝经所过,与足厥阴肝经关系最为密切,当哺乳妇女出现肝郁化火证时,肝火随经循行至乳房、两胁,致乳脉不通,乳汁壅塞,出现乳汁夹火,此时哺乳婴儿,则会导致婴儿肠胃蕴热,出现腹泻。
母婴同治方案,其治疗婴儿为“治标”之法。由于婴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的病理特点,应早发现、早治疗。考虑到婴儿服药不便的实际情况,采用药效佳、无毒副作用的蒙脱石散治疗。蒙脱石散为一种天然石粉,无毒副作用,其能有效包裹致病微生物随粪便排出。治疗其母亲的肝郁化火证为“治本”之法。中药方中钩藤、黄芩、金银花清肝火,祛湿热,针对肝经郁火;柴胡疏肝理气,针对肝经气郁;当归养肝血,活血,防肝火伤及肝阴,同时能活血,起到使经络气血畅通的作用;通草、王不留行、丝瓜络疏通经络,通乳;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疏肝郁、清肝火、通乳之效。清泻肝火,畅通乳络,有效地杜绝了细菌生长的条件,防止婴儿“病从口入”,提高了母乳喂养的质量。母婴同治法,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在儿科临床工作中,尤其是对哺乳期的婴儿疾病,应充分考虑其母亲的因素,视情况采用母婴同治的方法,对于迅速、准确地找到病因,提高疗效,缩短治愈时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患指5次。手法结束后应用温硫酸镁溶液浸泡10 min。
1.3.2 治疗组 中药熏洗方药物组成:伸筋草30 g,透骨草30 g,桑枝30 g,牛膝30 g,红花10 g,当归10 g,干姜10 g,木香10 g,乳香5 g,没药5 g,冰片5 g。将中药先用冷水浸泡30 min,加热,以药液蒸汽熏蒸患手15 min,待药液温度降至不烫手时,将患手泡洗15 min,进行手法治疗(同对照组),手法结束后再用中药泡洗10 min。每日上、下午各1次。
1.3.3 疗程 2组均10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4 疗效标准 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判定疗效。优:活动范围正常;良: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健侧的75%;差:TAM<健侧的50%[2]。
2 结 果
2.1 2组手指关节活动度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手指关节活动度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由表1可见,2组治疗后PIP、MP屈曲度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升高;2组治疗后PSP、MP屈曲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
2.2 2组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2组疗效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2可见,2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 论
3.1 肌腱粘连的病因病机 肌腱修复术后出现的肌腱粘连和关节僵硬属中医学痹证范畴。手外伤术伤后瘀血留滞,痰凝积滞,筋脉拘紧,筋络不通,机枢不利。现代医学认为,肌腱粘连与肌腱愈合的特点有重要关系,肌腱愈合的机制包括:①内源性愈合:指肌腱表面的纤维细胞经过自身增殖促进肌腱的愈合;②外源性愈合:是指肌腱周围的滑膜及皮下组织在肌腱断面产生肉芽组织,同时肌腱外膜中的成纤维细胞增殖并随毛细血管长入肌腱断面的肉芽组织,增殖并贮积胶原蛋白,形成胶原纤维。故外源性愈合时会引起肌腱粘连,而内源性愈合时粘连可以避免。愈合过程中形成粘连的原因:①肌腱在外源性愈合过程中,由于成纤维细胞从周围组织向肌腱断端生长,形成肌腱与周围组织粘连,这是肌腱粘连的主要因素;②由于局部炎症反应,局部组织渗出增多,机化后加重肌腱粘连;③肌腱细胞自身增殖过程中与周围形成粘连[3]。
3.2 康复手法及中药熏洗治疗肌腱粘连的原理 肌腱修复术后早期主动—被动活动是减轻组织水肿和预防粘连的关键,由于组织损伤,细胞缺氧,血液、淋巴液回流障碍等,使组织发生水肿,水肿液中含有蛋白质,长时间在水肿液中浸泡可使韧带、肌腱、关节囊变性、增生及粘连。手指长期活动受限,会造成关节侧副韧带挛缩,出现关节强直,因此减轻患手的肿胀是促进手功能恢复的重要措施。首先,关节的主被动活动,可以促进局部淋巴、静脉血回流的作用,减轻局部肿胀;其二,早期主被动活动改善关节活动度,预防了关节水肿和挛缩,减轻肌腱粘连[4];其三,在应力作用下,肌腱吻合处纤维母细胞分化成纤维细胞,按应力方向排列,增加了肌腱抗张力量。
中药熏洗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原则。在浸泡过程中,水的温热作用能使患指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快,药物通过皮肤毛孔吸收,经络传递,直达病处。治疗组所用中药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抑制炎症及瘢痕形成[5]。中药方中伸筋草、透骨草舒筋活络;红花、当归活血;桑枝、牛膝、木香行气化瘀,通痹止痛。乳香、没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诸药合用,通过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通透性增强,加强了药物的吸收,促进血液及淋巴回流,促进肿胀消除,加速功能恢复。观察结果表明,治疗组手指各关节活动度及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故中药熏洗联合手法治疗手外伤术后肌腱粘连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王澍寰.手外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67-469.
[2] 潘达德,顾玉东,侍德,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0,16(3):130-135.
[3] 张宏鹏,陆松鹤,张佳斌,等.肌腱粘连及其防治的研究进展[J].临床军医杂志,2003,31(1):87-90.
[4] 任道平.手关节用连续被动运动装置的使用经验[J].现代康复,1999,3(4):455.
[5] 李琰,唐镇江.中药熏洗加早期功能锻炼治疗屈指肌腱断裂术后42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19(1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