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农村金融资源配置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2013-11-14邹淑华抚州农村商业银行

江西农业 2013年6期
关键词:抚州抚州市支农

◇文/邹淑华(抚州农村商业银行)

截至2012年底,抚州市农信社各项存款余额达267.40亿元,占全市各金融机构的27.54%;各项贷款余额达142.84亿元,占全市各金融机构的37.59%,其中涉农贷款127.43亿元,占贷款总额的90.71%。

近年来,随着农村金融改革步伐的加快,农村金融取得了长足发展,无论是对配置金融资源,还是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的结构性矛盾也日益突出,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掣肘。本文从抚州农信社的视角出发,就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情况,作粗略分析。

一、抚州市经济基本情况

2012年,抚州市各县(区)紧紧围绕“建设幸福抚州”的奋斗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市第三次党代会和全市项目建设百日大会战动员大会精神,扎实开展县域经济发展大会战,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突出体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1.经济运行态势良好。 从2011年三大战役大会战打响以来,抚州市县(区)农业经济稳定发展,2012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95元,比2010年提高2247元;工业继续全省领先增长,2012年县(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84.1亿元,比2010年提高56.4亿元;投资快速增长,2012年县(区)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82.1亿元,比2010年提高108.6亿元;财政增收步伐加快,2012年县(区)财政总收入90.87亿元,比2010年提高30.77亿元;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201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933元,比2010年提高4488元,经济运行呈现出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2.进位意识格外强烈。 2012年“三大战役”突破年活动启动以来,各县(区)围绕“建设幸福抚州”的战略部署,迅速统思想、理思路、明方向、定目标、强举措,全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始终保持了饱满的热情和高昂的斗志,争先创优、赶超进位的进取意识更加强烈,全市上下形成了加压奋进、努力拼搏、奋力比拼的浓厚氛围。

3.目标任务进展顺利。 2012年,各县(区)围绕全年目标任务,精心算好时间账和任务账,进一步创新举措,强化责任,加大力度,促进项目建设和主要经济任务加快推进。在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下,全市县(区)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县(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82.1亿元,增长33.4%,完成任务的109.3%。

4.工业发展趋势良好。 各县(区)在县域经济发展大会战中坚持把壮大工业经济作为主攻方向,着力加快园区建设,强力开展招商引资,奋力推进项目实施,工业基础得到明显提升。一是园区综合承载力明显增强。各地紧紧抓住全省园区调规扩区机遇,进一步完善规划,加大投入,提高园区综合承载力。二是工业项目进一步增量提质。2012年,全市新引进并开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516个,增长29.4%,完成任务的142%(增幅前3位的分别是东乡、南城、临川),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79个,增长35.4%。三是主导产业初步形成。各县(区)立足产业基础,着力培育主导产业,加强上下游产业配套,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初步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园区。

5.服务产业不断扩大。 2012年5月,省政府召开了高规格的加快推进全省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省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同时,市政府把大力发展服务业作为提升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成立了抚州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草拟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的实施意见》(抚府办发〔2012〕39号),并首次把服务业发展纳入对县域经济的考核,为促进加快抚州服务业发展增添了动力。

2012年全市经济发展中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对抚州而言,既要面对国际经济下行、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的影响,又要面临自身经济基础薄弱、结构层次不高的压力。因此,成绩来之不易,更要倍加珍惜。全市上下应坚定信心,切实以“三大战役”突破年活动为契机,真抓实干,确保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增长,为建设幸福抚州打下坚实基础。

二、当前抚州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情况

1.农村金融体系情况。抚州市位于江西省东部,现辖十县一区,总人口近400万,其中中心城区人口120万。全市共有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等10家金融机构,主要涉农机构包括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村镇银行等,农村信用社目前仍是金融支农的“主力军”。

2.农村信用社基本情况。 抚州农村信用社目前下辖11家具有法人资格的县级联社及1家农村合作银行,共有网点288个,从业人员2662名,网点覆盖全市所有城区及乡镇。截至2012年底,全市农信社各项存款余额达267.40亿元,占全市各金融机构的27.54%;各项贷款余额达142.84亿元,占全市各金融机构的37.59%,其中涉农贷款127.43亿元,占贷款总额的90.71%。

三、农村金融配置中存在的矛盾

作为落实国家支农政策和地方政府发展战略最重要的金融手段,近年来,农信社在追求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主动紧跟服务实体经济的部署要求,倾力支持“三农”领域、中小微企业及经济薄弱环节,“金融生力军”的作用日益凸显。但受机制、体制、环境障碍等各方面因素影响,支持“三农”和县域经济主力军所发挥的作用还是相对有限。

1.资金供给与资金需求不对等。 近年来,由于国有商业银行“抓大放小”的信贷政策,信贷审批权逐步上收,集中在省、市分行,县及县级以下基层机构基本成为了上级行的储蓄所。以支农为主的农业银行,其贷款发放只限于支持城镇个体工商户和企事业单位,发放的基本是大额抵押担保贷款,发放支农贷款额度有限;农业发展银行受政策影响,只发放粮食等收购贷款;邮储银行只发放一些小额的农村和城镇个体工商户及中小企业担保贷款;而作为支农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受自身体制、机制及资金规模限制等原因,信贷投放能力有限,“一农支三农”很难满足农村发展需求。

2.支农义务与政策扶持不对等。 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发放范围主要是广大农村,发放对象大部分属于弱势群体的农民,贷款风险难以控制。长期以来,农村金融机构承担着涉农资金政策性投入任务,但没有相应的弥补途径。如小额农贷在发放过程中,执行利率较低,但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经营成本高,导致农村金融机构出现“惜贷、惧贷”现象。

3.金融资源配置环境与规避信贷风险不对等。 城市的征信体系已开始建立,理性消费群体初步形成,信用环境相对较好。但农村地区尚未建立征信体系,逃废债现象严重,执法环境较差,信用环境建设落后。此外,担保机制不健全,尚未建立起与企业融资、消费信贷相适应的贷款担保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信贷资金的有效投入。

4.农村金融产品与金融需求不对等。随着城乡一体化水平的提高,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但就农村金融而言,目前农村金融机构开展的业务品种主要是传统的存、贷、汇“老三样”服务,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功能比较薄弱,难以满足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四、对策及建议

1.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不断拓展农贷资金来源。 针对当前涉农金融机构逐渐减少,且一些机构在支农上不作为,农贷资金来源单一的现状,应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规范涉农金融行为,构建一个以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为主,其他金融机构为辅的农村金融体系,并根据各自的行业特性,按照农村经济发展需求资金性质,自觉承担起农贷投放责任,切实做到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健全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主体。

2.加强诚信建设,努力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打造地方信用品牌,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地方政府要带头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将信用体系建设纳入对各级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大对恶意逃废债行为的打击力度,规范社会信用,降低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和风险。金融机构应继续健全内控制度与程序,完善防范风险机制。

3.创新多样化的金融方式和手段,探索金融支持有效途径。 一是要提高农村金融的科技化、电子化、信息化水平,加强农村金融的硬件配置;二是增加业务品种,大力发展农户、企业联保以及企业、合作社、农户间多种组合形式的多元联保贷款以及订单、股权、仓单、提单、收费权或收益权等权利质押贷款,拓展代收水电费、电话费、保险费等中间业务,满足农村地区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三是努力创新金融支农衍生产品。推出农业保险、农业信贷保险、农产品期货、期权等金融支农衍生产品,有效分散规避各类农业生产风险和农业信贷风险。

4.建立农贷收益和风险补偿机制。一是要继续深化利率市场改革,推行农村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以实现农村金融风险与收益的对等。二是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采取农业贷款实行财政贴息政策。三是对涉农贷款业务给予税收优惠,激励农村资金回流。

猜你喜欢

抚州抚州市支农
Task 10
尧曦燕作品
抚州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抚州市审计局首次召开全市内部审计工作会议
鼓浪屿
乡村振兴亟待支农精神的回归——当代农村籍大学生的“自我救赎”
金融支农创新十大模式
2017年江西省艺术创作会议在抚州召开
2017年中央财政继续加大支农投入
发达国家财政支农政策的经验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