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江西生猪业持续稳定发展
2013-11-14兰永清江西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
◇文/兰永清(江西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
近年来,江西生猪产业得到较快发展,是全国生猪主产区之一,在全国具有重要的地位。2012年江西省生猪出栏达3130万头,稳定在全国第十位,今年上半年也保持了逆势增长态势,全省生猪出栏1640万头,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1%,能繁母猪存栏达到200万头,比去年同期增长2.6%。特别是江西的生猪外销,这几年来连年增长,去年全省外调1200万头,其中销往上海市场180万头,位居全国第一,销往香港市场30万头,仅次于广东位居全国第二。
江西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较高,出栏5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重达到了8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0%。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有1.25万家,出栏总数占全省出栏总数的62%,位居全国前列。
一、生猪产业经久不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城乡一体化的大力推进,市场对生猪的需求仍是刚性的。一方面,猪肉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消费品,不像工业产品,可使用数十年。另一方面,从事生猪养殖的人员在减少,而消费人群在增加。生猪产业是一个大有希望、经久不衰的朝阳产业。
二、生猪产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其一,资源趋紧问题越来越突出。首先土地资源紧缺,现在想要发展规模养猪,很难找到土地,甚至利用荒山荒坡也需林地占用指标,缴纳植被恢复费。其次,劳动力资源紧缺,过去劳动力资源是江西最大优势,但受大环境影响,以前优势也渐去光辉。第三,其他资源紧缺,如地下水资源等等。
其二,养猪水平还比较低,综合成本高。当前,我国养猪成本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
其三,养猪环保压力凸显。一些地方领导因养猪粪污污染而放松了对生猪生产的发展,忽视猪肉生产与市场供应。
三、抓好四个方面切实解决问题
第一,要高度重视生猪的粪污治理工作。从2009年5月份开始,江西省率先启动以生猪粪污治理为主要内容的畜禽清洁生产行动计划。2010年农业部开展了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其中心内容包括搞好粪污治理工作,通过粪污治理,来优化养殖场环境,有效地控制疫病,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推进清洁生产行动这几年来,各地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但一些猪场仍存在“等、靠、要”思想,认为国家有工程项目,如生猪标准化改造项目、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等,就希望等国家资金来做环保工程。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如果猪场自己提前筹资建环保工程,国家还有菜篮子项目资金、“沼气工程”以奖代补资金,这些资金可有效帮助企业消化建设成本。而企业一味“等、靠、要”,长期以往,养猪行业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非议,而此也给养猪行业的发展带来越来越多的困难。
在粪污治理的途径上,要进一步理清思路,搞好粪污治理的前提是要做好减量化,要真正做到雨污分流、干湿分离,尤其是不能用大量的水冲栏。如果一个猪场,一天用200吨水,怎么做到资源化利用?资源化利用,要么排污,要么进行工业化处理实现达标排放。不做好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完全依靠工业化处理成本很高,养猪企业很难承担。所以要多花点精力去思考减量化怎么做。如果污水量很少,不向外排,就不存在污染。
关于沼液处理问题,应尽可能采取“猪-沼-果(菜、林)”处理模式,与园艺场或种植业基地签订协议,把沼液运出去利用,实在利用不完才通过工业化处理实现达标排放。大量沼液都采用工业化处理方法,成本很高,不符合产业发展的实际。
第二,要注重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提高养猪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是推进畜牧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尤其对当前缓解用工的困难,包括提高疫病防控水平,改善工作条件,都很有好处。现在一些新建的大型猪场,都注重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设施,这个意识越来越强了。如果员工在猪场工作又累又脏又辛苦,猪场就肯定请不到人,只有把工作生活环境改善了,人家才愿意到这里来工作。也就是李克强总理说的,要让搞农业的人,感觉到是体面的劳动,有体面的收入。
通过使用机械化、自动化的设施设备,能够降低劳动强度,也能够改善整个生产环境,这是必由之路。同时通过对环境的控制,比如控制好温度、湿度,减少人流,对控制疫病、提高饲养效益乃至提高生猪养殖的市场竞争能力都非常重要。
第三,要进一步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多年来,通过不断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一些违禁药物的添加问题,尤其是养殖场人为添加违禁药物的现象得到了明显的遏制。但最近一两年也出现了一些违禁药品残留的新动向。极少数兽药厂,将违禁药物添加到兽药水针剂中,给监管工作带来了麻烦,也影响了畜产品质量安全。各养殖场必须高度重视,绝不能踩“违禁药物”这条红线。
另外,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也应引起重视。今年黄埔江死猪漂浮事件,给如何做好病死畜的无害化处理工作,提出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到底哪种途径能够解决好问题?处理病死畜的方法各个地方不一样。江西丘陵岗地面积大,可以有地深埋,像浙江嘉兴等地,因土地紧缺,死畜无地可埋。所以务必做到“四不一处理”,就是病死畜不能转运、不能屠宰、不能销售、不能食用,只能进行无害化处理。至于无害化处理怎么搞,是掩埋、焚烧还是其他方式处理,那要因场施策,因地制宜。如果处理不好,可能摧毁整个生猪产业。
第四,要切实增强养猪的市场竞争能力。目前我国养猪成本基本处于全球最高水平,我国又是养猪大国,出栏量和猪肉总产量接近世界一半,存栏量超过世界一半。我国的猪肉供应安全和粮食安全同等重要,但我国生猪养殖成本,包括母猪生产性能、饲料报酬率等,和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这也是我国生猪产业的潜力所在,我们现在的养殖模式基本是可以跟国际接轨了。
要解决生产力水平问题,关键是走规模化、专业化道路,要提高管理水平。如果生产水平提高了,每头母猪就能多出栏四五头猪仔,达到国际最高水平(1头母猪年产25`~26头猪仔)。如此便能减少母猪存栏,减少粪污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