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的悲剧
2013-11-14许阳
●许阳
岳飞的悲剧
●许阳
岳飞的错误是千不该万不该喊出迎回徽、钦二帝的话来。
岳飞墓前,四铁像负罪永跪,“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对联布列两边;忠烈祠内,“还我河山”四个字铁画银钩、气势夺人,巍峨高大的岳飞像凛然危坐。岳鄂王百年之后的尊荣尽享。
然而,这却是个众所周知的悲剧。
关于岳飞的死因,人们在痛恨秦桧等人的同时,早已有了公论。文征明在他的一首《满江红》中说,“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只怕中原复”,一语道破天机。岳飞想“直捣黄龙府”,迎回徽、钦二帝,赵构对此表面不能说什么,可心里却在盘算着自己的小九九:倘若父兄回来,自己的位置还能保得住吗?结论是,岳飞之死,缘于一场政治阴谋。
在战争中,岳飞有勇有谋,屡建奇功,无疑是个出色的军事家。但他有生之年始终没弄明白,在那样一个封建集权的社会里,无论什么“家”,首先都需要是个政治家的。不管做什么事,都不能“只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必须知道主子对这件事的看法,否则,很可能就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比如秦国大将王翦。王翦率举国军队伐楚,可秦王嬴政对他带这么多人能放心吗?为消除嬴政的疑虑,一向在物质上没有太多要求的王翦提出赐予他良田美宅的出征条件,赢政当时肯定会想:“哼!就这点出息。”王翦的用意很简单,就是要表示自己没有异心,也避免了后方的掣肘。郭子仪在平灭“安史之乱”后的诗酒自娱,曾国藩在剿灭太平天国后的即刻裁军都是同一个道理。这些人不但永垂了青史,又保全自己得以善终,可谓两全其美。而像商鞅、于谦等,只知尽忠报国,不善政治头脑,往往会落得一个悲惨的下场。
很多事情都要从政治角度去考虑的,没办法,这是咱们中国的文化传统。当你为着国家的安定绞尽脑汁时,当你冒着枪林矢雨浴血奋战时,必须时刻提防着后院的起火。你别生这个气,也别不服这个劲儿,因为主子的一个闪念,小人的一句暗箭中伤,都可能使你的努力半途而废、付之东流,还让你吃不了兜着走。大多数事情都是有人干、有人看、有人在捣乱,你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想办法让那些“捣乱的”变成“看客”就行了。
作为统帅真是不易呀!要从战略上谋划,要在战术上部署,要考虑天时、地利、人和,要研究敌情以知己知彼,排兵布阵,进退攻防,粮草后续,可谓千头万绪,吃不香、睡不着应该是常有的事。有时我就想,假如他们没有后方的牵扯和顾虑,集中精力对付敌人,那取胜的把握不是更高吗?可现实就是这样,不管你高兴不高兴,愿意不愿意,要想成就点事业,你就必须要在繁杂的事务中分去一些心思。
这样一分析,我们就明白了。岳飞的错误是千不该万不该喊出迎回徽、钦二帝的话来。这让皇位重于父兄的赵构怎么能安心?对于秦桧等人也应该想办法交好,像戚继光这样的抗倭名将,为了争得张居正的支持还要送“千金姬”,秦桧肯定也有他的痒痒之处,为了抗金大业,为了收复山河,难道就不能横下一条心给他挠挠去?
可惜的是,像岳飞这种真正想干点事的人往往还都是死脑筋,大多是不会去作那么多考虑的。他们觉得,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其他事上分了心,当前应该办的事情肯定就要受到影响。这时,他们的书生气、呆傻气就表现出来了:我这干的是正事,行得正、走得端,你们能把我怎么样?
悲剧往往就这样开始了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