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纪念陈乐素先生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暨南大学举行

2013-11-14曾肖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1期
关键词:暨南大学岭南文化史料

由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杭州师范大学国学院三家联合举办的“纪念陈乐素先生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12月9日至11日在暨南大学隆重召开。

围绕陈乐素先生的生平、学术,与会专家共提交了11篇文章。陈先生哲嗣陈智超教授以《励耘学谱第二代传人陈乐素》为题,强调了父亲陈乐素研究日本史和中日关系史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曾庆瑛、方健、李龙潜、倪根金等教授通过回忆,追述陈先生生平事迹、治学精神和为人处事的高尚品德。张荣芳、许振兴、曹家齐、罗志欢等教授钩稽史料文献,订正陈先生与相关人物的生平事略,评价其治学理路和学术贡献。

宋元史研究是这次会议的热点问题之一,共有50多篇论文。政治方面多集中在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政治,南开大学李治安教授、澳门大学汤开建教授等学者分别就唐宋前后南北差异的博弈整合、于阗的独立政权以及宋代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等问题作了详细考辨。经济方面则有台湾中正大学杨宇勋、北京师范大学葛金芳、上海师范大学黄纯艳等学人分别对晚宋的军需科籴、土地兼并、北宋前期通货膨胀、南宋车船诸问题作了辨析。宗教、文化方面则有杭州师范大学范立舟、武汉大学杨果、河南大学苗书梅、江西师范大学许怀林等学人分别就民间信仰、性别文化、南宋科举“义约”等问题展开讨论。人物方面,台湾大学王德毅、中国社科院刘晓、华东师范大学顾宏义等学者分别宋代大族、乡绅、士大夫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民俗、地理方面,中国人民大学包伟民、暨南大学郭声波、马建春、西北师范大学刘建丽等学者分别考察了宋代州县城市城区规模、宋代“特磨道”名称由来、大食进奉及广州蕃坊、张载取洮西之地等进行讨论。还有多篇论文专论宋朝自然灾害,如首都师范大学李华瑞教授对宋代的自然灾害与荒政、吉林大学武玉环教授对金代震灾、华中师范大学张全明教授对两宋的风沙灾害等问题的研究。史料、文献方面,杭州社会科学院何忠礼、河北大学刘云军、四川大学粟品孝、暨南大学赵灿鹏等分别对《宋史》、周敦颐文集版本、杨简佚文等进行仔细比勘、补正、辑佚研究。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多位学者提交了关于岭南与港澳文化相关的研究论文,分别就地方志、文集、档案以及外文文献等资料,考察了宋元明清时期岭南文化等诸多问题。另有多篇论文在文献学、史料学、学术史方面也有创见。

本次会议很好地体现了陈乐素先生治史的两大特点:一是注重文献材料的搜集与考辨;二是辞章、义理、考据兼美。论文选题广泛,内容涉及到宋辽金元明清民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科举、理学、党争、宗教、女性、边疆地域、中外关系、史料文献、岭南文化等诸多问题,资料详实,考辨精审,均从材料的补正、观点的创新方面有所开拓、进一步推进了史学领域和岭南文化的学术进展。

猜你喜欢

暨南大学岭南文化史料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岭南文化融入广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途径的研究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暨南人”
史料二则
广东粤语发展及岭南文化的传承保护策略探究
新岭南文化引领广州新型城市化建设的SWOT分析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粤海风》与我的岭南文化研究
“第二届连士升杯国际汉译英大赛”获奖名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