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结合肌肉力量技术对颈部扭伤患者疼痛及颈椎旋转范围的影响
2013-11-13陶琦万兴江苏省中医院南京210029
★ 陶琦 万兴 (江苏省中医院 南京210029)
近年来,笔者运用推拿结合肌肉力量技术(Muscle Energy Technique,MET)治疗颈部扭伤,并与单用推拿组进行对照,观察单次治疗后疼痛、颈椎旋转范围疗效差异,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均为2011年6月-2012年9月我院推拿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1-53岁,平均年龄(33.20±9.17)岁;病程3 小时 -4 天,平均病程(1.85 ±0.99)天。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19-55岁,平均年龄(32.10±9.96)岁;病程4小时 -5天,平均病程(1.91±1.07)天。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颈椎伤病学》[1]有关颈部扭伤诊断标准:(1)有颈部突然扭转外伤史或晨起后发病史;(2)颈部疼痛呈急性发作;(3)颈部活动受限;(4)压痛多局限,以棘突旁及肩胛上角处明显;(5)颈部牵拉试验阳性,即沿人体纵轴牵拉枕颌时颈痛加重;(6)颈椎X线平片除颈椎生理弯曲受影响外,一般无其他特殊表现。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单侧颈痛和单侧颈部旋转功能受限,患者知情并自愿接受治疗。
1.4 排除标准
有颈椎挥鞭样损伤、颈椎手术史、强直脊柱炎患者,入选前1周内曾服用消炎镇痛药、接受封闭、热敷或推拿、整脊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推拿治疗 患者俯卧位,术者立其患侧。施滚法于患侧项背部肌群5分钟,频率120次/分钟;施四指推法于颈后部肌群5分钟,频率120次/分钟;拇指弹拨颈部及项背部痛点各10次,手法轻重适度;伴颈椎关节错缝者根据错位部位及类型行仰头摇正和/或低头摇正法[2]。
2.1.2 MET治疗 患者仰卧位,术者坐在患者头侧,一手置于患者的乳突部,另一手置于耳上。以患者颈部活动右旋受限为例,让患者向右旋头直至出现不适感为止(即病理阻碍区),嘱患者抵抗往上抬其头部离床的动作,头部保持静止。在患者抵抗发力的过程中,让其向右旋头并保持抵抗10秒钟,然后放松5秒钟,嘱患者作进一步右旋至新的病理阻碍区并抵抗。重复此种收缩-放松循环3次。
2.2 对照组
仅推拿治疗,方法同治疗组。
2组均治疗1次。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3.1.1 疼痛指标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别评价治疗前及单次治疗后10分钟颈部活动时的疼痛变化,0为无痛,10为患者经历过的最严重疼痛,分值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重。
3.1.2 颈椎旋转范围(ROM)指标 治疗前及单次治疗后10分钟,用骨科关节活动度量角器分别测量颈椎旋转障碍侧旋转角度2次,取平均值。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3.3 结果
3.3.1 2组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2 组治疗前后VAS比较(±s)
表12 组治疗前后VAS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治疗后治疗组 30 6.73 ±0.86 2.92 ±0.88组别 n 治疗前*△对照组 30 6.48 ±0.78 3.53 ±0.78*
3.3.2 2组治疗前后颈椎旋转范围(ROM)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ROM(°)比较(±s)
表2 2组治疗前后ROM(°)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 <0.05。
治疗后治疗组 30 31.17 ±5.80 58.83 ±5.20*#组别 n 治疗前对照组 30 30.57 ±6.12 49.00 ±4.23*
4 讨论
颈部扭伤是以颈痛、颈部活动受限为特征的病症,起病突然,多因睡眠姿势不良或颈部突然转动扭伤所致。其病理机制主要是因扭伤或高张力体位致颈部肌群肌纤维受损,并引起局部水肿、渗出甚至肌纤维撕裂[1]。软组织损伤以肩胛提肌、胸锁乳突肌、头夹肌、颈夹肌为主,少数病例伴颈椎关节突关节、寰枢关节错位。本病属中医学“伤筋”、“骨错缝”范畴,多由颈部扭闪,筋脉受损,椎骨错缝,气滞血瘀;或睡姿不当、感受风寒致气血运行不畅,脉络痹阻,不通则痛。经络辨证多涉及太阳经和少阳经。
目前对于颈部扭伤的治疗方案制定主要源于临床经验,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正骨、整脊、理疗、药物等,临床治疗多联合使用。推拿、整脊治疗颈痛疗效肯定[3],但缺乏随机临床试验研究[4],国内尚无推拿结合MET治疗颈部扭伤的报道。推拿疗法作为一种接触式的物理治疗,在疼痛传导通路的多个位置都能产生作用,起到物理性镇痛的效果[5]。推拿手法外力既可直接引起关节位置的改变,又可以舒筋解痉,纠正肌肉、筋膜等软组织形变,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同时手法外力作为一种刺激因素,激活了经络系统的调整功能,使机体趋于康复[6]。
颈部旋转动作在日常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VAS是公认的评定疼痛的有效方法,因此选择颈部活动时疼痛(VAS)、颈椎旋转范围(ROM)这2个指标进行治疗后评定和分析。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2组治疗前VAS、ROM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单次治疗后的VAS、ROM同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2组单次治疗后 VAS、ROM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治疗组和对照组干预颈痛和颈椎旋转活动有短期疗效,治疗组在疼痛、颈椎旋转范围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其原因主要在于:传统推拿手法基本上都是被动的方法,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肌肉不易放松,影响治疗效果;治疗人员的临床经验、推拿手法的选择及操作对最终疗效有一定影响。MET是一种常用于骨科疾患的保守治疗,患者根据指令主动收缩和舒张目标肌肉,可快速无痛地降低触发点,延长短缩的筋膜,增加关节周围组织的延展性并降低其敏感性,扩大活动受限关节的活动范围[7]。MET等长收缩后放松是MET的一种形式,将过度活跃肌肉置于病理阻碍区,然后对抗非常轻微的等长收缩,能极好地松弛肌肉和改善静息长度,与深部按摩、触发点治疗或主动松动技术相比,在减少触发点及肌张力正常化方面取效更快,也更少疼痛[8]。
推拿结合MET干预颈部扭伤患者疼痛和颈椎旋转活动有短期疗效,在疼痛、颈椎旋转范围改善方面优于传统推拿。MET作为传统推拿手法医学的补充,安全无痛、疗效确切,应加以推广。MET在急性、亚急性颈痛中的治疗作用和机理值得进一步研究。
[1]赵定麟.颈椎伤病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4:106.
[2]龙层花.脊椎病因治疗学[M].香港:商务印书馆,2011:108.
[3]张建明.整脊疗法治疗颈椎病30例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杂志,2008,28(11):823.
[4]Michael T.Haneline,Chiropractic Manipulation and Acute Neck Pain:A Review of the Evidence[J].Journal of Manipulative and Physiological Therapeutics,2005,28(7):520-525.
[5]张昊,房敏,蒋诗超,等.推拿干预疼痛传导途径的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1):171 -173.
[6]沈国权、严隽陶.推拿手法图解[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4.
[7]Thomas Hendrickson.骨科疾病的矫形按摩[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4:249.
[8]Craig Liebenson.脊柱康复医学高级理论与临床实践(第2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304-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