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诊断

2013-11-13易常春林陆生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3年6期
关键词:肉芽肿低密度肝胆

易常春,林陆生

(湖南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怀化市第三人民医院CT室,湖南 怀化 418000)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anthogranulomatous cholecystitis,XG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胆囊慢性炎症,以肉芽肿形成为特点[1-2],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常与胆囊癌相似,故易被误诊。关于其影像特点,文献报道较少。现收集我院1999年1月~2012年7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XGC的临床及CT资料,探讨其CT表现特点,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例中,男2例,女5例;年龄52~75岁,平均63.5岁;病程1个月~7年不等。临床表现:7例均有右上腹反复疼痛症状,并向肩背部放射,恶心、呕吐2例,皮肤巩膜黄染2例,发烧1例,胆囊区扪及包块3例。

1.2 仪器与方法 7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4例采用西门子SOMATOM AR全身CT机,扫描参数:130kV,70mA,层厚、层距均为5~10mm;增强扫描对比剂为60%复方泛影葡胺,剂量100ml,采用团注法。3例采用GE Lightspeed 16排CT机,扫描参数:120kV,280mAs,层厚5mm,层距5mm,螺距为1,扫描完成后,薄层重建,重建层厚、间隔1.25mm,数据传至AW4.3工作站,增强扫描对比剂为碘海醇300mgI/ml(剂量按1.5ml/kg体质量计算),流率2.5ml/s,延时时间为25s、60s、120s。

2 结果

2.1 手术及病理 7例均行胆囊切除术,1例合并Mirriziz综合征,均经病理证实为XGC。CT术前5例诊断为胆囊癌,2例诊断为XGC。

2.2 CT表现 胆囊体积增大6例,最大约11cm×8.5cm×8.0cm。7例均示胆囊壁不同程度增厚,1例胆囊壁局限性增厚,6例胆囊壁弥漫性增厚范围。4例增厚胆囊壁内多发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结节或条带状低密度影,3例结节边缘强化呈环形,中心无强化,部分无强化。4例黏膜完整,3例黏膜显示模糊,2例可见“夹心饼干征”。6例肝脏胆囊间隙存在且显示清晰,1例邻近肝实质密度减低。胆囊腔:2例消失,5例缩小。其他:3例可见胆囊结石、1例胆总管结石,2例胆总管、肝内胆管扩张,1例病灶内可见点样钙化,均无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见图1~3)。

3 讨论

3.1 概述 慢性肉芽肿性胆囊炎是是一种特殊增生性炎症。肉芽肿可以分为异物性肉芽肿和感染性肉芽肿,异物性肉芽肿是异物长期存在形成慢性炎症;感染性肉芽肿可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特别是细胞免疫反应。XGC是一种特殊的类型,又称纤维性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胆囊样色素肉芽肿、胆囊炎蜡样组织性肉芽肿、胆汁肉芽肿性胆囊炎,最早是由MoCoy等报道并命名,其临床发病率较低,仅占胆囊炎的0.7%~13.2%[2-3]。XGC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一般认为其主要机制为:胆囊管阻塞造成胆囊腔内压增高,浓缩的胆汁和黏蛋白等通过Rokitansky-aschoff(R-A)窦,破裂口或胆囊黏膜溃疡渗入胆囊壁,引起胆囊壁黄色肉芽肿性反应所致。另一说为胆囊结石和慢性、反复发作的感染,造成胆囊壁变性和坏死,继而形成胆囊壁内脓肿,后者可能变为黄色肉芽肿[4-6]。XGC病理上一般有2种分法,一种为多发结节型、局灶型和弥漫型;另一种为局限型和弥漫型[1-2]。XGC组织学上发现含有增生的纤维母细胞、组织细胞、泡沫细胞、多核细胞,夹杂多少不等的胆固醇结晶体构成的肉芽肿,伴有炎症和溃疡。

图1 同一患者 图1a,1b 分别为平扫、增强扫描示胆囊壁弥漫性增厚,其内可见低密度结节环形强化,如“串珠状”,胆囊腔消失 图2 胆囊增大,胆囊腔消失,其内见低密度未强化结节,肝胆间隙存在图3a,3b 胆囊壁增厚,增厚胆囊壁出现低密度带,黏膜完整,似“夹心饼干征”,胆囊腔变小,其内可见高密度结石

3.2 XGC的临床表现 XGC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见于60~70岁的女性[4-5];本组女性5例(占71.4%),平均年龄63.5岁。临床表现与急、慢性胆囊炎相似,其症状和体征与胆囊炎相似,即右上腹痛、恶性、呕吐、黄疸、白细胞增高和Murphy征,其中不少患者可扪及压痛性肿块。本组7例均有右上腹反复疼痛症状,3例胆囊区扪及包块。2例恶心、呕吐,2例皮肤巩膜黄染,1例发烧。实验室检查除1例CA19-9增高外,患者合并胆总管结石,肝内胆管及胆总管扩张,其余 CEA、CA19-9、CA125均正常。

3.3 XGC的CT分型及表现特点 孙修堂等[7]在CT表现上将XGC分为局限型,即病变范围不超过胆囊周长的60%;弥漫型,病变范围超过胆囊周长的60%。本组仅1例为局限型,6例为弥漫型。胆囊壁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以弥漫性增厚为主,本组6例(占85.7%);4例(占57.1%)增厚的胆囊壁内可见低密度结节或低密度带(黄色肉芽肿),为本病的特征表现;增强扫描见胆囊黏膜线明显强化且完整,表现为“夹心饼干征”,2例可见此征;肝胆界面存在、光整,胆囊轮廓存在,对邻近肝脏“浸而不连”;6例肝胆间隙清晰可见;可合并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

3.4 XGC的鉴别诊断 XGC主要应与胆囊癌鉴别:XGC胆囊壁弥漫增厚多见,增厚的胆囊壁内可见低密度结节,黏膜线完整呈“夹心饼干征”,肝胆周围间隙及肝门结构清晰;胆囊癌局限性增厚多见,胆囊黏膜线不完整,肝胆间隙模糊,直接肝脏侵犯,肝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以上有助于二者鉴别。

[1]施勤,周建胜,张峭巍,等.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表现[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40(1):86-88.

[2]程红岩.肝胆良性疾病影像图谱[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1:270-286.

[3]杨田,张柏和,杨立群,等.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手术体会(附33例报告)[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06,10(4):258-260.

[4]陈星荣,陈九如.消化系统影像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853-855.

[5]沈训泽,吴瑾秀,周合山,等.CT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8(2):123-125.

[6]赵永良,袁建南,傅晓凤,等.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早诊断[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1,23(4):341-342.

[7]孙修堂,陈海松,朱继兰,等.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9,33(4):261-262.

猜你喜欢

肉芽肿低密度肝胆
吴盂超:肝胆医学创始人的创新灵感
低密度隔热炭/炭复合材料高效制备及性能研究
基质金属蛋白酶对结核肉芽肿形成及免疫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克罗恩病肉芽肿检出率相关因素分析
多层螺旋CT诊断在以多发结节、肿块为特征的腮腺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中的意义
松南气田低密度低伤害随钻堵漏钻井液技术
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一例
低密度超音速减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