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

2013-11-12刘丽娟刘立波

继续教育研究 2013年8期
关键词: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独立学院

刘丽娟 刘立波

摘要:独立学院毕业生能否充分就业已成为其面临的一项难题。毕业生就业状况不仅反映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效果及社会效益,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的研究,可以分析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以及影响其就业的各种因素,细化主体指标,有针对性地强化其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独立学院;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8-101-03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指毕业生具有的在就业市场上战胜竞争对手找到适合发挥自身才能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适当工作岗位的能力,即全面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能力。就业竞争力实际上是毕业生把握比较优势、获取就业机会、赢得用人单位欣赏的一种能力,是比竞争对手更具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需求的能力。就业竞争力一方面反映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反映了社会及用人单位在聘用人才上的价值观。如今用人单位看重短期内人才培养和使用之间的效益差异,甚至强调毕业生的生源、性别、社会关系等外部因素,这不仅加剧了目前的就业压力,而且影响了毕业生的长期发展。因此,对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认清努力的方向,促进毕业生全面发展。

一、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独立学院的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其办学规模日益扩大,人才培养体系日趋完善,但总体上独立学院仍处于弱势地位,其社会地位与人才培养水平难以与公办高校相提并论。独立学院与公办高校相比,无论在办学条件、软硬件设施、师资队伍、培养体系、教学质量等方面,还是在社会认可度或用人单位接受度等方面均处于劣势,而办学时间短、学科建设缓慢、校园文化基础薄弱,又使得这种状况在短期内不可能得到显著改变。面对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1 独立学院毕业生处于不利的就业环境。使得高等教育的普及应届毕业生就业市场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面对大量涌入的毕业生,一些用人单位提高准入门槛,在招聘中设置诸多应聘条件,如高学历、英语和计算机水平、学生干部、实践经历等,提高了就业条件。国企、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以及各研招单位是应届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市场,在这里公办高校毕业生较之独立学院毕业生有更多的比较优势,独立学院毕业生很难进入这些主要劳动力市场,甚至被一些招聘单位拒绝。

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长期存在的“公办”和“私立”两种截然不同的观念,无形中导致独立学院毕业生处于不利的竞争环境。随着独立学院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的快速发展,社会上对独立学院的办学模式产生了各种不同的看法。有些人对独立学院缺乏认同感,这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对独立学院毕业生的认识。

2 独立学院的社会影响力小。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就业市场,用人单位越来越倾向于名牌院校。独立学院办学时间短、社会影响力不足,致使独立学院毕业生在就业市场认可度偏低。很多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毕业生持观望态度,甚至零准入。这种消极态度的转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无形中对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施加了不小的压力。

独立学院独立办学,自负盈亏,其正常教学秩序的维持和发展全部依靠学生学费,这决定了生源对独立学院的重要性,生源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为了保证生源,独立学院从领导到普通教职员工均非常重视招生工作,甚至出现抢生源的现象。生源良莠不齐,有损独立学院的形象。

3 独立学院毕业生文化素质偏低。首先,绝大部分独立学院在高考录取时处于本科第三批次,录取分数线较普通一本、二本高校低很多。高考成绩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明考生的文化基础。独立学院的学生文化基础普遍偏低,与一二本高校学生相比他们输在了起跑线上。其次,部分独立学院学生刚入学时学习态度不端正。对独立学院和公办高校学生的价值观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独立学院学生不能很好地投入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在“学习态度”指标方面,公办高校高出独立学院14个百分点。由于中学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学生进入大学后依然保持中学时的状态,学习态度不端正,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从而为其就业带来障碍。

4 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能力不足。名义上高校毕业生实行双向选择,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互相选择,但实际上在这一过程中毕业生处于被动地位。这就要求毕业生具备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准备充分、准确定位、主动出击。很多独立学院学生忽视生涯发展规划,不能正确地自我评估,部分学生职业意识模糊、自我定位不准,在求职过程中无的放矢。有学者认为,没有实现个人与职业的合理匹配是就业困难的根本所在。在双向选择的环境下,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生涯发展规划不利于学生准确进行职业定位、合理安排自己的大学学习生活,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利于实现大学生个体与社会需求的合理匹配,进而不利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二、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

一个完整的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由两部分组成,即毕业生主体方面和非毕业生主体方面,各分指标的选取以各高校之间的可比较的相对指标为主。由于这些指标均属于影响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结果性指标,因此,评价指标体系既简化,又不失可操作性与实用性。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下设两大一级指标,即毕业生主体指标和非毕业生主体指标。一级指标下又划分多个二级指标,其中毕业生主体指标包括智商(学业成绩、资格证书)、情商(自我认知、人际交往)、个人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求职能力)等三个二级指标;非毕业生主体指标包括社会因素(经济发展速度、社会需求、机会竞争公平性、用人单位倾向)、学校因素(学校品牌、学科设置、师资力量、校企合作、生源质量、就业指导)和家庭因素(家庭经济能力、家庭社会关系)等三个二级指标。

1 毕业生主体指标是影响就业竞争力的内在因素,主要包括智商、情商、个人能力等三项分指标。智商指标,是指毕业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能力,包括学业成绩和资格证书两方面。学业成绩是毕业生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技能和课程成绩,是用人单位衡量毕业生的重要指标;资格证书(外语、计算机、专业资格证等)是也毕业进入某个企业和某个行业的通行证。情商指标,是指毕业生在情绪、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品质,包括自我认知和人际交往两方面。人的情商并无明显的先天优劣,它更多与后天的培养相关,是一种能证明和让对方发现毕业生具有社会工作能力的能力。个人能力是反映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个人综合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就业成败。第一,创新能力是用人单位衡量毕业生的重要标准之一,独立学院的毕业生还非常缺乏对创新能力的培养,较强的创新能力能够增加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砝码。第二,科研能力是毕业生的在校期间锻炼自我的反映,通过这些锻炼能够丰富毕业生的创新能力。第三,适应能力主要体现在个人生活自理能力、自我约束能力等方面,是可以反映毕业生个人素质的指标。第四,实践能力是可以反映学生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的指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第五,求职能力指标是毕业生在就业市场谋得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的能力,此指标综合反映了毕业生的硬件条件和个人能力。

2 非毕业生主体指标是影响就业竞争力的外在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家庭因素等三大指标。社会因素指标是指大的社会环境对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产生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是背景,社会需求是前提,机会竞争公平是平台,用人单位倾向是条件。学校因素指标对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影响,尤其对于独立学院这一层次的学校,此指标更为重要。第一,学校品牌是毕业生打开就业之门的敲门砖,用人单位通常会更中意于一二本高校的毕业生。第二,学科设置指标直接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提升独立学院的名气、发挥其学科优势并形成人才培养特色,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第三,师资力量指标。独立学院的师资力量较一二本高校有较大的差距,这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及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第四,校企合作指标。校企合作模式是目前独立学院开辟毕业生就业市场、提升毕业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且有效的手段。第五,生源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毕业生是否具备就业竞争力的优势。独立学院的生源质量总体水平偏低,是不利于其提升就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第六,就业指导指标。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复杂的、专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也是独立学院极其重视的一项日常工作。第七,家庭因素指标。家庭因素在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家庭的经济能力以及家庭所能动用的社会资源均能影响毕业生就业。一些独立学院学生的家庭经济能力较强,社会关系广泛,有助于其就业。

三、提升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策略

1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首先,提供就业激励,消除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障碍。由于独立学院特殊的性质,其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认可度水平偏低。在就业市场上,一些用人单位往往另眼看待独立院校毕业生,甚至一些研招单位拒绝独立学院毕业生报考或参加调剂。这种消极的就业环境极大地降低了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也有损于这些毕业生的就业积极性。因此,社会应从政策层面为独立学院毕业生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其次,鼓励企业增加就业岗位,扶持毕业生就业。目前,民营企业和外企是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增加。为保证就业市场的稳定性,应对毕业生就业市场加强行政干预,通过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扶持,鼓励民营企业和外企接收高校毕业生,运用政策手段促进就业。最后,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信息化建设。目前,网络已成为高校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重要平台。中华英才网、前程无忧等均已建成成熟的专业化就业信息平台。在全国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指导下,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也初步建成当地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接下来需要完善信息网络的模块化功能,实现各地、各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促进毕业生合理、有序、有效地流动。

2 以市场为导向完善就业指导体系。首先,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因地制宜安排就业指导课课程内容。独立学院的就业指导课应紧跟市场,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加强与政府和企业的联系,邀请就业相关行政部门人员和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走进课堂,详细讲解就业政策和企业的用人标准等。通过模拟面试、制作简历比赛等形式,改革教学方法。通过实践锻炼弥补独立学院毕业生理论功底不足的弱点,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其次,有效组织校园招聘会,与相关企业形成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校园招聘会是毕业生求职的主要载体。目前,独立学院举办的招聘会与公办一二本院校相比在用人单位数量和层次上尚有一定差距,这需要独立学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邀请相关用人单位参加毕业生遴选,并与其形成长期合作关系。最后,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应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通过校企合作毕业生可以到企业进行认识实习或顶岗实习,企业的管理人员或工程技术人员可以走进学校参与教学组织,校企双方还可以共同组建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实行订单式培养或定向委托培养。

3 以人才培养为导向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第一,准确定位突出其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在专业发展上,独立学院应明确建设规划,充分利用母体学校的教学资源和专业建设基础,明确专业定位和专业设置,重点建设特色专业,发展品牌专业,作为学校的优势专业。在灵活的办学机制下,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专业培养计划,并充分利用独立学院所处的地域优势优先发展社会急需、缺口较大的新兴专业,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融合。第二,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当前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毕业生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差。教育的载体是专业课程,专业课程设置将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独立学院应及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完善专业培养计划。第三,积极引导,严格要求,加强学生个人能力与道德修养的培养。个性散漫、自制能力弱、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是独立学院学生留给社会的普遍印象。应在日常教育中加大对学生的个人能力和人文素质教育,如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品德修养、礼仪礼节修养、责任心等。第四,加强生涯发展规划教育,增强毕业生的自我认知水平,提高使毕业生与职业的匹配度。自我认知是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基础。有针对性地规划大学学习和生活,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提升就业竞争力。为每个毕业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生涯规划,形成从大一到大四的一体化的就业指导方案,促进毕业生就业。

参考文献:

[1]王瑞萍,楼旭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及培养模式的构建[J],中国教师,2007,(S1):160

[2]阎程,提升民办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策略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8

[3]张建军,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市场透析大学生就业市场[J],思想理论教育,2007,(5):72-74

[4]曾湘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99-105

[5]张新冀,提升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2,(1):147-148

[6]王福恒,民办高校与普通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比较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6):98-100

[7]赵志川,陈香兰,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及其提升[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60-63

[8]冯菊香,高延春,基于就业竞争力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J],职业时空:研究版,2010,(5):46-47

猜你喜欢

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独立学院
河南省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路径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分析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