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为的是“立人”

2013-11-12

湖北教育 2013年9期
关键词:立人评价学校

● 吴 非

(作者系江苏省特级教师,当代著名教育家、杂文作家)

时下的教育新闻采访,有时很令人厌烦。如果作为教育记者,不了解教育常识,眼睛里没有问题,看不到问题症结,交流起来就很困难。我想说的,记者未必感兴趣;记者感兴趣的,偏偏令我反感。比如,我曾被他们当作“成功的教师”,记者问:“你已经功成名就了,你还有什么遗憾的呢?”——这样的话,就很令我遗憾了,因为这位青年记者的语文学得真不算好,凭什么说我“功成名就”了呢?又凭什么认为我对所经历的教育不该有遗憾呢?

我说过,退休时想一想,很多可以做的事没来得及做,原本应当做得好一些的,没能如愿;有些事,虽然阻力大,还是应当冲击一下的,至少也可以留下一些教训;有些问题,虽然看透了,知道“说了也白说”,其实应当再呼吁一下的……总之,教师所做的全部工作,只能由未来评价,根本无所谓“成功”,“合格”才是最高的追求。我这样说,很多人仍然不理解。

看到有些报刊评价教师的“成功”,无非是“高考(中考)升学率居全校最高”“带出的学生有十名考上了清华北大”“指导过的学生参加竞赛获奖人数累计超过一百名”……这些评价未必能作为“成功”的依据。有些学校的班级构成是有“特色”的,比如,高中一个年级20 个班中,有“省招班”“实验班”“竞赛班”,学生学力不在一个水平线,没有可比性。某个班有20 人考上清华北大,其他班则可能一个也没有,这在一些学校是常态。如果宣传这个班“最牛”,学校的教育管理就会失衡,教师有可能不再服从教学安排。曾有青年教师在总结会上说“考上名校的全是我班的”,下一轮工作安排,换他去带“普通班”,立刻叫苦连天。如果去除庸俗落后的评价观念,不以升学率评价教师,这类矛盾当会少去很多。

作为一种社会观念,“成功”的危害可能有限;而当它作为一种评价观念出现在学校教育中,出现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它有可能让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自大或自卑,其危害影响深远。学校和教师的教育追求,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价值观。“追求卓越”“让优秀成为习惯”“梅花香自苦寒来……”,校园的这些励志口号,对很多学生来说,只会变异为精神毒素,而非春风化雨。我一直感到费解的是:卓越者培育卓越,优秀的习惯须有榜样;而有些校长和教师,仅仅是平庸的宣传家,他们缺乏智慧,缺乏教育者的境界,他们所追求的“成功”,和实际利益捆绑在一起,他们没有能力“培育卓越”“培养好习惯”,他们甚至很难担负起教育者的基本责任。

社会文化也在不断地给校园灌输“成功”意识。学校介绍校友,总说毕业生如何“在各条战线上大显身手”,用一个个“成功”故事激励学生。比如,说成功人士某甲创业艰难,如何遇上了不景气,生意一落千丈,摆过地摊,但“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东山再起,现在产业多少多少个亿;又有成功人士某乙,十几年不看电影电视,没有任何娱乐活动,现在有了八个专利,受到什么级别的表彰,被谁谁谁接见;还有某丙,每天啃干面包,喝凉水,“终于从世界名校获得博士学位”“被选为政协委员”……

这些“成功”例子,体现了部分教师和家长的价值观,成为教育动力。极端功利的教育观,衍生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中小学生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奥数班”“特长班”“双语”……历尽千辛万苦,得一堆所谓的“考级证书”“获奖证书”,作为“择校”的敲门砖,从小争强好胜,而不知道这样的教育会给未来的发展留下有毒的基因。他们最早的观察世界的兴趣很快被抹杀了。在学校常看到这样的学生:他毫无想象力与好奇心,他没有主动探究问题的兴趣,他也很难去发现问题;在培养良好习惯的年华,他们丧失了最宝贵的学习乐趣。

有校长私下感叹,说现在有些教师不像教师,就像分数的打工者,除了学生的分和自己的钱,其他什么也不关心;你告诉他,世界上发生了重大事件,他一脸漠然:“这事和我有关系吗?”这类高度物质化的教师,即使能把学生送进大学,也不过就是多生产了几台“机器人”而已。钱学森叹息“中国大学出不了杰出人才”,可是,扣在应试教育这条长链上的所有人,不都认为自己“成功”了吗?

功利的教育太在意“效果”,他们绝对不做“无用功”,他们总是追求“急用先学,立竿见影”。我无数次见到这样的教师,他会认真告诉学生:“这篇文章不会考的,可以不看”,“这本教辅对考试有用,全做完”。如果从小把儿童教得如此“现实”,他就不会有任何梦想。如果在他迈出每一步之前都告诉他:“你不能输,如果你输了,你的人生就完了。”——这样的儿童是没有梦想也不会做梦的。这种无梦的儿童,没有朋友,只有对手;没有合作,只有竞争;没有高尚的追求,只有单一的利益;没有快乐,只有“成功”……

我们能不能在工作中少一点功利意识呢?我们这一代教师能不能看得更长远一些呢?有位知名教授和我合作做了校本课程开发,开始时学校热火朝天,后因部分教师和学生迫于应试压力,未能善始善终,结束时冷清了一些,于是教授叹息“又失败了”。我却不以为然。我认为,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现时阶段,所有的实践和探索都是有意义的,无所谓成功与失败;因为我们的努力,为学生多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的前路上多了一抹亮色;无论经验还是教训,都是留给后来人的财富。——我真的是这样想的,我们所做的努力,对学生而言都会是有意义的。教育教学如果一味追求“成功”,其过程必将印上“利益”的铭记。

至于我是不是“成功”的教师,如果你问我,我只能说,我从没认真想过这个问题,因为无从论起。现在,我常能遇到过去的学生,他们中间,有经商的,有教授学者,也有官员,但大部分被称作“普通职工”。他们告别学校时,18 岁,现在人到中年,和我聊天,可以无话不谈了。他们有各自的经历,工作压力不小,负担并不轻,收入过得去,也得忙于家庭琐事,工作有时不太顺利,有时与环境格格不入;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平凡,经常有烦恼,也发牢骚,但是,他们诚实地劳动,对社会问题有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总是尽可能地保持独立见解。因为他们从事的职业不同,在和他们的相处中,我获得许多以前不懂的知识,我也逐渐有些明白了基础教育的作用:首先是立人,让他们成为合格的公民,成为有智慧的劳动者,甚至,成为合格的父亲和母亲。因为基础教育给他们的记忆,很多是美好的梦想,他们的内心充填了真诚和美丽,他们会感受生命的美好,他们就有信心有能力克服困难……在我这个教师眼中,没有尊卑贵贱,因而也就没有所谓的“成功”与否。

猜你喜欢

立人评价学校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学校推介
探寻成都铁路中学的“立人”之道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作为态度的抗争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