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成都铁路中学的“立人”之道

2015-11-03周春伦刘文耘四川成都报道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5年6期
关键词:立人社团校园

本刊记者_周春伦 刘文耘 四川成都报道

探寻成都铁路中学的“立人”之道

本刊记者_周春伦 刘文耘 四川成都报道

第一次,当我们走进成都市铁路中学,正值其大课间时段。

大课间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跑步,令人惊讶的是,整个过程没有老师组织,也没有常规意义上的绕圈儿跑,学生自由地穿梭在操场的各个角落,那股欢腾劲儿,颇似野马找到了草原。场面极其壮观。喧嚣中透出的活力,狠狠刷新了我们对中学大课间的认识。

领路的年轻老师进一步告诉我们,在铁中,除了这半小时,初中孩子还享有每天将近一个小时的体育运动时间,从下午四点钟开始。不同班级有不同的体育项目,这是“铁中特色”。果真,当记者再次走进铁中校门时,便看到了如此场景:夕阳下的校园里,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跳大绳、踢毽子,各个项目正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慌不忙地开展……

仅一墙之隔,我们便仿佛从嘈杂混乱的一环路跨入了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从容的,井然有序的。

活力与秩序,这恰恰是“铁中人”对铁路精神的完美诠释。

教育的根本在“立人”

1962年,成都市铁路中学成立。中国的铁路文化飞速发展,学校的发展也紧随其步伐,1982年,被命名为四川省首批办好的省重点学校。

然而,继续向前,在应试教育强势依旧、超级中学频繁出现的大背景下,铁中却选择了走一条不同的路——以“立人教育”为学校办学的核心特色。

校长杨云雄解释,“教育是一门发展人和成就人的艺术,未来的教育改革必须以‘立人’的质量衡量学校教育的成败。因此,铁中未来发展战略的制定,必须尊重未来教育的改革趋势,高举‘守正出新,重道立人’的文化旗帜,才能全面带动学校先进文化的建设。”

“立人”有两层意思,一是立身、做人,是指处世、为人和待人接物,立足、安身,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二是扶持、造就人,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识别、激发、引领并满足学生的需要,使之成为有造诣、有作为的人。无论是哪层意思,最终的落脚点都在一个“人”字上。立足于对人的尊重,着眼于人的发展,落实于人的素质,将学生和教师作为铁中发展的主体。

“教育本身就是立人,为什么我们现在要把它提得那么高?”分管德育的吴校长有些无奈,“这是一种悲哀,说明我们的整个办学,或者社会对教育的一些期望是偏颇的,太注重功利上的东西。”铁中“立人教育”的提出,本身就指向了当前教育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忽视个性、浮躁功利、漠视人格尊严。

因此,如何将“立人”的理念根植于全校师生心中,并在培养过程中实现育人目标,是这些年来杨校长带领各位副校长和老师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杨云雄校长

欲立人,先立志

立志教育,是中国传统教育里极为重要的一环。

志向、意志,对于一个人来说,发挥的是统帅之用。孟子言:“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这里的“志”,便有康德哲学里“意志”的意思。

与之相对应,铁中的“理想教育”做得轰轰烈烈。

理想究竟是什么?金校长说,有理想,人生才有高度,有理想,人才有道德,才有作为公民的基本素养;吴校长说,一个人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理想就是人对自己未来生命的规划。于是,在这个理想贫乏的年代,铁中有意识地牵起“未来社会对人的要求”这条线,引导学生明确近期目标和长远追求。

初夏之际,成都铁中校园植被葱茏,绿色掩映之下,有学子不时穿行于新旧教学楼间。楼道墙上的名人名言、摄影书法作品,画廊里的中外名画,课间广播里的经典音乐,都自然而然地与环境融为一体,成为师生生活的一部分。“让每一面墙都说话。”这是不露痕迹的理想教育;

国旗下的讲话、主题班会活动、《讴歌青春校园,畅想诗意人生》诗歌朗诵比赛、《继传统树理想 尽责任 履使命》成人宣誓仪式,从进校到出校,每一次活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渗透着理想教育的影子。

在铁中语文校本教材里,编者更是开篇即诗意寄语:“希望你能像这本教材里出现过的一些人一样,始终抱有对公平、正义和良知的坚持。正如你们所说,生活绝不仅仅是眼前的苟且,你们应该有诗和远方。”并以《论语·为政》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引领全篇,给予孩子君子人格、思辨、视野、勇气和爱心。

在潜移默化中,铁中人希望在孩子心里种下一颗名叫“尊严和理想”的种子。由此,先立志,再立人。“培养有尊严的人,让每一个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够幸福地度过一生,成就自己、幸福他人。”

艺体添翼,打造多样化育人平台

铁中学子常常在各类比赛中崭露头角。

2014年,铁中校园啦啦操队代表中国队出征美国;校园武术队多名队员获得亚洲及全国武术比赛冠军;更多孩子创作的绘画、摄影、剪纸等艺术作品斩获成都市各类奖项。

铁中传说中的艺体教育特色,由此可见一斑。

铁中获得的诸多荣誉,与其“体制内高完中”的身份相比照,“阳光体育示范校”和“艺术特色示范校”称号,显得尤为可贵。

铁中人说,体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养成学生热爱生命与享受生命的能力,而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载体,美育的目标是构建充满诗情画意的精神家园。因此,除了正常开设体育及音乐美术等课程外,学校还开设了20多门校本选修课,包括舞蹈、击剑、篮球、排球、书法、国画、音乐、工艺、雕刻、剪纸等等,以走班上课的方式进行。

击剑是铁中的特色项目之一

铁中校园啦啦操队代表中国出征世界啦啦操锦标赛荣获季军

每周二下午三点钟,学生们会准时来到各自的选修课教室,等候上课。舞蹈教室大且空旷,二十来个小姑娘挺直了身板儿,在老师的口令中,踢腿,转身,弹跳,将优雅的身影投射在镜中。教室的另一头,是击剑馆。早在90年代初,成都最早的击剑组便在这里落地,因此,铁中的击剑课程先于成都的多数学校开设起来。令人有些意外的是,这一项目还俘获了不少女孩子的心,因此,课堂上不乏女生的身影。再往下看,是中国结课,一位心灵手巧的大男生第一个编好,拿在手里反复欣赏,像捧着个宝贝,同行的老师也忍不住满心赞叹:多美的手工活。临走时,大家还收到一份特殊的小礼物——“铁中特制”书签,上面印有孩子们的手工陶瓷印章作品,精美,用心。

所有这些,都是铁中“立人教育”校本课程体系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该课程体系还包括成长类课程、探究类课程和拓展类课程等。《岁月如歌》和《改变从我们开始》两本校本教材,被成都市教科所评为“成都优秀校本教材”,应用于学科教学。而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在同步进行。

在土木工程建筑方案的设计初期,就需要对土木工程的建筑结构提出最基本的要求,并且还要充分地保证建设过程中的安全性能。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不仅会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的安全性能,而且还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因此,在设计初期,相关的设计人员就需要进行全面地分析,充分地了解各个方面的情况,保证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这样做的目的,正如铁中人所言:“创造有活力的学校”,“培养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百花齐放,培养自主与自立

铁中的校园里还活跃着大大小小的各类社团,其中的很大一部分,是由学生自发成立,自主管理。

就在前不久,一个名为“山地车爱好者协会”的学生社团新成立,成员是几个对山地车有共同爱好的高中男孩子。醒目的招新海报至今还张贴在校园宣传栏里。负责社团管理工作的黄老师说,在铁中,学生社团分为两种,一种是学校根据自身资源和特色,建议学生成立的社团,此类社团一般规模较大,辐射面广,专业度较好,比如篮球社、足球社、舞蹈社、啦啦操队和击剑队,队员水平已经达到相当水准;另一种社团,是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自发成立的,发起者只需递交社团成立申请和可行性报告,通过审核之后,便可进行招新工作。此类社团虽然规模较小,但种类丰富,各具特色,比如相声小品类、戏剧类、书画类等等。

现目前,铁中校园里已有将近30个学生社团,在此基础上,还成立了社团联合会,以便于各个社团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每个社团有相应的指导老师,但黄老师说,更多的时候,老师只是充当顾问角色,平日里的社团管理、活动组织,都由学生自主完成。通过此种方式,让每一个铁中的孩子都有足够的空间和机会完成自我成长。活脱脱一个高校校园的雏形。

我们仿佛看到,一个个社团正如播撒在铁中校园的一粒粒种子,在阳光雨露的呵护下,有的刚刚探出小嫩芽,而有的已经深深扎根,枝繁叶茂,还有更多的,正在肥沃的泥土里酝酿着,等候着,或许即在明日,便会破土而出。

长期与孩子接触,黄老师深有感触:现今,很多人对所谓的“95后”、“00后”抱有偏见,认为他们任性,自我,缺乏责任感和爱心。但前年冬天,校园里学生自发组织的一个规模宏大的助学行动,让他极为震撼。事情的缘起,是列五中学的一个孩子到凉山州某村庄走亲戚,偶然间接触到当地的孩子,细心的他发现,很多孩子生活贫困,上学这件事理所当然地成为家里的负担。回来之后,他挂念在心,便找好朋友商量对策。他的这位好朋友,正是成都铁中的一个高年级孩子。

几经商讨,他们有了一个计划,既然凉山州地区自然环境优美,何不将它利用起来?又何不尝试着发动身边的朋友?没想到,一经号召,参与人数众多,于是,在老师、学生会、社团的帮助下,他们返回当地取景,拍摄回一组组精美的自然、人文环境照片,并制作成明信片,在成都各个学校进行义卖。包括成都九中光华、七中林荫、列五、盐道街等在内的十余所学校参与其中,仅两天时间,便筹集到善款三万余元,用于资助当地的孩子。至今,杨云雄校长的办公室还收藏着当时从孩子手里买来的50多张明信片。

黄老师说,“社团就相当于一个大舞台,是铁中教育者们整合各种资源搭建起来的一个让学生自由去施展的平台。在这个大舞台上,学生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创建了不同的小舞台。老师们所做的就是竭尽所能地提供我们能够提供的东西。”

活动引领与“铁人管理”

与社团活动、班级活动相呼应的,是学校有计划、成规模的各类艺术节。

4月份,有铁中一年一度的戏剧节,以班级为单位,编演戏剧节目,进行比赛,此时,原本学校戏剧社的成员便担任起指导任务;5月份,是铁中艺术月,这个月将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形式涵盖美术作品展览、诗歌朗诵、歌咏比赛、影视欣赏与表演,等等,人人参与,盛大如同一场全校狂欢;10月份,又值社团汇报演出月,各大社团都卯足了劲儿,争相献艺。

层出不穷的活动,实际是铁中进行德育的一种方式。吴校长说,“德育最大的一个难题就是实效性低,学生的接受度和认可度不高。单纯的说教是不起作用的,铁中的德育就是以活动为载体,用体验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培养自己。班级自发组织的活动是学校活动的基础,学校的主题活动是作方向性的引导,社团活动则是一个补充。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的,会对他将来产生长久性影响。”

学校还借着活动的契机,坚持能表扬则表扬的原则,尽可能多地去发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一位孩子在领奖台上的一句话,令黄老师至今印象深刻:“我今年十七岁了,这是我这辈子第一次上台领奖。”在那次话剧比赛中,他获得了最佳表演奖。黄老师说,有很多这样的孩子,他们可能永远无法在教室里、在我们常规的课堂上找到归宿感和自我实现的感觉,但通过这次活动,他找到了。活动的更大意义可能就在于此,帮助我们的孩子展现才能,找到自己。

铁中的各项德育活动为什么能够开展得如此长久、深入?

杨校长会意一笑:铁中有一个传统,源自以前铁路上的半军事化管理,所以整个教师队伍的服从性和纪律性都更强,因此决策者的一些想法和措施更容易落到实处,贯彻到位。另一方面,学校又给了老师足够的自主空间。铁中管理者十分看重班主任的独立管理能力,并且信任他们,不过多指手画脚。因此,铁中老师有更多的自主权,得以在学校的大方向引领下,施展各自才能。

铁中孩子们自主发起的助学行动,得到了老师们的大力支持。图为明信片义卖现场

一个铁中孩子展示着刚刚从义卖助学活动中买来的明信片

在铁中人看来,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不是举办几个活动、拥有一两个特色项目、一些特长学生,也不应游离于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之外,而是一所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所逐渐形成的价值取向、培养目标、管理模式、课程结构及内容、教学方法等等,是带有整体性的学校个性风貌,具有鲜明的育人价值,使所有师生都从特色建设中获得成长的营养。

带着这一坚定的理念,铁中犹如一辆驰行的列车,循着教育之道,奔着“立人”的目标,一路平稳快速驶来。铁路不断延伸,教育也不断有新的起点、新的希望、新的成果。正所谓“守正,出新,重道,立人”。

猜你喜欢

立人社团校园
缤纷社团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K-BOT拼插社团
作为态度的抗争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