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调查分析与护理干预
2013-11-12吴丽莹莫美华甄玉嫦冯艳玲广东省恩平市人民医院广东恩平529400
吴丽莹,莫美华,甄玉嫦,冯艳玲(广东省恩平市人民医院,广东 恩平 529400)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病因目前认为是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下由于多种后天环境因素作用所致,包括饮食、精神应激及肥胖等[1]。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20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2.45亿,占总人口的16%以上[2]。而根据惠蓉对1811例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的研究发现,高血压居首位(32.2%)[3]。为了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效果,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就诊的高血压老年患者150例进行调查分析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就诊的患有高血压病的60岁以上患者150 例,男89例,女61例,年龄60~75岁。文化程度:小学及小学以下55例,中学及中专70例,大专以上25例。职业:干部35例,职工60例,农民40例,其他15例。护理干预对象: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②收缩压高于160 mm Hg(1 mm Hg=0.1333 kPa);③舒张压高于100 mm Hg;排除标准:①合并脑出血疾病;②继发性高血压;③意识障碍及精神病患者。
1.2 方法
1.2.1 建立档案:对筛选出来的150例患者,入院后用统一的调查表了解患者生活方式及有关知识、信念,并建立档案。①患者的基本情况: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等;出院时要求联系电话至少留1~2个有效电话号码,对于独居老人,必要时登记子女或监护人电话以备用[4];②血压水平,实施治疗前的血压水平;③是否合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情况;④饮食控制情况;⑤是否长期服药,服药的种类、药名及剂量;⑥体重、身高、体质量指数(MBI)等;⑦干预的时间及内容。
1.2.2 调查分析情况:根据调查的情况,发现大部分患者的生活方式欠科学化,疾病的知识不熟悉,不注重饮食的调节,服药的依从性欠缺,家人的重视程度不够;另外还发现患者的文化水平与血压的高低亦有一定的关系等。
1.2.3 干预的内容
1.2.3.1 干预的内容:长期进行院外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加强患者疾病康复规范管理,能保证护理干预的连续性[5]。按调节血压的3个原则:调节饮食结构、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进行干预。①饮食干预:指导患者进行低盐低脂,适当纤维素饮食,尤其嘱患者不吃肥腻食品和动物内脏;②运动干预:提倡运动,根据自己身体患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建议采用散步、慢走、打太极拳、跳健身舞等,并教会患者通过自查心率计算运动量是否适宜(心率+年龄=170),如果运动时心率超过上面的指数,则要减少运动量或调整运动方式[6];③改善生活方式:体重超重者减肥,建议戒烟、戒酒;④药物干预: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不同情况而选择合适的药物。
1.2.3.2 干预方法:根据患者的例数,分别由护士组成5个小组进行干预。主要根据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及血压的数值,由护士对患者进行一次详细、标准的高血压健康知识的教育和运动、饮食的指导,3 d内由护长进行检查落实情况,并强化效果,以后每周进行一次,住院时采用“一对一”床边教育和集体授课相结合。每周进行科内集体授课一次,时间为半小时左右,以幻灯投影和宣传栏板、图片形式系统地讲解高血压疾病的有关知识,播放高血压教育专项录像带,指导血压的自我测定方法,介绍高血压的危象处理措施;并对出院的患者每个月进行随访一次,主要内容:①健康知识的宣教。出院后每个月进行授课一次,通过采取健康讲座、每个月组织一次高血压健康知识讲座,中途设有有奖问答等,充分调动老年人积极参与的热情,发放高血压疾病指导卡,促使患者正确认识高血压的危害性及长期治疗性的特点,自觉配合医生及护士进行各种治疗与护理;②了解饮食及运动的情况;③指导合理规范服用药物;④检查患者自测血压的情况,方法是否准确,指导并教会患者及家属进行血压的测定;⑤根据患者的家庭情况,精神状况,饮食习惯制定合适的生活方式,并要求家人的配合与监督;⑥对患者家属授予相应的疾病知识,使其主动参与患者的治疗计划、护理措施的实施;⑦每周五定时进行电话回访工作,了解患者在家中的情况,如饮食情况、生活方式、血压的水平、服药依从性等进行记录,并根据存在的不良的习惯或行为进行指导,予以改正;⑧药物治疗干预。在院时护士每天监督服药,做到“药到口,人才走”;出院后要求家人进行监督,并建议采用闹钟调教方式进行提醒功能,防止漏服和不按时服药的发生。建议患者一日三餐或早上起床后,晚上临睡前,将药物放在可以看到或固定的位置[7];⑨心理干预。对脾气暴躁的高血压患者,向其强调情绪剧烈波动的危害性。指导其采用合理的方式宣泄心中不快,适当放松自己,鼓励其多参加正常的社交和娱乐活动,以减轻精神压力[8-9];⑩定期复诊:指导患者每季度到专科门诊复诊一次,对行走不方便的老年患者预约专家上门进行诊病工作。
1.3 效果评价:根据患者的卫生知识、疾病预防、自我保健知识及血压水平,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生活方式、运动、血压情况、情绪控制等。评价时间:150例患者均于20周后与干预前(2011年9月)相比评价患者生活方式与遵医行为。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150例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生活方式及遵医行为比较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150例患者护理干预前后上述5项指标分别经χ2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干预能提高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遵医行为,改变其不良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15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生活满意度比较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干预后患者的生活满意度提高,说明干预到位。
表1 150例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生活方式及遵医行为比较[例(%)]
表2 15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生活满意度比较(例)
3 讨论
3.1 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大多数疾病多是由于不健康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引起,高血压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干预前患者对疾病不认识,不了解饮食治疗、运动疗法对高血压疾病的影响;干预后患者对饮食的知识能熟练掌握,同时由于家属的参与与监督,饮食治疗有了充分的保障;另外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能根据自己的病情进行适当运动,积极参与有氧运动。画妍等认为,健康的生活方式意味着一种积极的日常生活方式,可以维持机体功能和个体生活的独立性,不断提高健康水平,并提高生活质量[10]。
3.2 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遵医行为是指患者在求医后其行为(如按时服药、饮食控制等)与临床医嘱的符合程度,为遵守医嘱的符合程度[11]。对照观察表,干预前文化水平低血压患者相对偏高,而文化水平高的则相对偏低;而干预后前者的血压水平相对较低,而后者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3 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要控制血压,主要是三步曲,即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及药物治疗。本组病例中,护士均向患者介绍病情特点、发病的基础、发生高血压危象的应急处理及血压的测定情况,并针对老年患者易忘的特点,反复多次进行干预,并要求患者进行复述及示范操作。
3.4 护理干预有助于医院、家庭双重监督机制,提升自我价值: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变化不仅表现与药物服用有关,更与个人的情绪变化、心理因素密不可分。Collelly认为,自我概念是形成一个人知觉领域的基础,也是形成态度、渴望、成就、动机程度的基础,是通过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感知影响着个体的自我护理,被认为是基本的决定性因素[12]。嘱患者避免情绪激动,保持乐观、愉快的心境,有利于放松精神。鼓励患者家属的参与与配合,可进一步激发患者与疾病作斗争的志气,使患者感受到自己被尊重,维护自己的尊严,从而乐意接受遵医行为,自觉参加社会活动,继续为社会、为家庭做贡献,提升自我价值。
总而言之,护理干预能改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生活方式和遵医行为,使患者能主动配合医生及护士进行各种治疗及护理,不断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促使患者血压达到控制效果,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1]尤黎明,吴 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3.
[2]马晶晶.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护理对策[J].护理学报,2006,13(4):29.
[3]惠 蓉,张华丽,张茹英,等.西安市1811例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群分布特征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2):153.
[4]李 宏.改进电话回访方式深化优质护理服务[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4(9):90.
[5]王锡英,兰美莲,凌春梅.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在慢性支气管炎出院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肺科杂志,2008,13(2):240.
[6]刘 彬,韩佳凤,黄丽娟,等.社区老年人健康促进护理干预方法的研究[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12):4.
[7]陈小芳.北濠社区高血压的社区护理干预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3):1807.
[8]龚俭霞.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及综合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2,33(15):3349.
[9]严安胜.行为干预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9):1467.
[10]画 妍,化前珍,徐莎莎,等.老年人生活方式与抑郁症状发生率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1):7.
[11]吴洪美.社区高血压遵医行为的调查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06,4(1):9.
[12]Maca Basco O′connell ACMSN.Self-care Behaivors in Indigent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J].Cardiovasc Nurs,2008,23(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