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2013-11-12河南省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河南漯河462000
崔 臻(河南省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河南 漯河 462000)
随着护理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健康教育运用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家属,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满足患者对健康的需求,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3月~2011年10月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5例,男45例,女20例,年龄45~68岁,平均(55±14)岁。心力衰竭的病因:冠心病32例,扩张型心肌病11例,高血压心脏病15例,风湿性心脏病8例。同时选择我院2007年5月~2009年2月60例未进行健康教育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43~72岁,平均(62±10)岁。两组患者均经病史、查体、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电图、胸片、血生化检查,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房颤及肿瘤患者除外,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健康教育方法
1.2.1 慢性心力衰竭常见的问题有:气体交换受损,心输出量减少,体液过多(活动无耐力),紧张、恐惧等心理压力以及知识缺乏等。针对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与患者及家属交流,做到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在入院的第一时间内记录患者的症状、饮食习惯、体重、服药情况等,对患者身体状况进行分析,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缓解其紧张心理。
1.2.2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常由于对疾病的恐惧造成紧张、焦虑心理:分析情绪产生的原因,采取不同的解释、指导、澄清等健康指导,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融洽关系,避免精神刺激,创造和谐轻松的就医气氛。提供有关治疗信息,使患者及家属了解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病程、治疗方法,排除其因感染、过度劳累、情绪激动、饮食不当、用力排便等诱发因素,介绍成功案例。对焦虑、恐惧较重的患者及家属教会自我放松的方式。听一些轻音乐,稳定情绪,缓解因过分紧张诱发心力衰竭的原因。
1.2.3 保持呼吸道畅通:慢性心力衰竭常见呼吸困难和缺氧。我们根据患者缺氧程度给予氧气吸入。教会患者正确的咳嗽和排痰方法,尽量坐直,缓慢呼吸,屏气后用力咯痰,同时教会家属协助患者翻身、拍背,有利于痰液排出。向患者及家属解释预防肺部感染方法,避免潮湿、戒烟等。在寒冷季节注意保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1.2.4 规律服药:药物治疗仍然是心力衰竭控制的重要保证。所有心力衰竭只要有体液潴留均应合理使用利尿剂,教会患者按医嘱服药,不能自行停药或减少用量,尤其要注意服药过程中的反应,在每天的护理查房中,我们会对患者服药期间的症状变化及时了解和反馈,指导患者及家属熟悉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利于医生及时调整用药[1]。本组患者经健康教育后多数能够做到遵医嘱服药,但仍有个别老年患者需要护士反复不断提醒。我们做到送药到手、看服到口,以到达较好治疗效果。
1.2.5 饮食和活动教育:对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原则上低盐饮食,限制饮水,以减轻心脏负荷,避免劳累。告知患者饮食中钠盐的摄入过多会引起水肿和肺淤血,加重心力衰竭症状,每天摄盐在2~3 g,除钠盐外,咸菜、面包、碳酸饮料等都应注意。补充高蛋白、低盐低脂、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在日常生活中强调个体化、依据病情进行活动,对心功能Ⅳ级应绝对卧床休息,有护士进行生活照顾,Ⅲ级患者严格限制体力活动,Ⅱ级患者适当限制。鼓励患者参与设计活动计划,让其对活动和疾病的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促进其遵从医护人员的兴趣和了解活动的动机。在患者住院时,我们根据患者心电监测结果让其逐渐增加活动量,教会其家属观测患者的呼吸、面色等,以利于出院后家属照顾,给予其心理调节。
1.2.6 在健康宣教中,我们还注意寻找合适的支持系统: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社区讲座,创建宣传栏,开展公休会,对家属进行疾病宣教,发放疾病教育手册,设置电子屏,播放闭路电视以及实践操作等进行护理健康指导。同时护理部每个月定期或不定期的深入临床科室,通过对患者与家属交谈,了解该科室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并每个月评选护理明星、调查其护理满意度,将考察结果与经济挂钩,极大地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1.3 统计学方法:所有收集的资料量化后输入计算机,以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对疾病的了解、遵医依从性、饮食控制、体重控制、对治疗和护理满意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较好效果。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对疾病的了解、遵医依从性、饮食控制、体重控制、对治疗和护理满意度上比较(例)
3 讨论
护理健康教育在整个护理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护士把慢性心力衰竭的标准护理计划运动到健康教育之中,患者及家属均能接受并记住健康指导内容,愿意配合治疗和护理,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和对疾病的认识。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内科最常见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重度心力衰竭在临床上很难达到“治愈”的效果,一般都在症状好转、心功能改善时要求出院,因此应对患者做好住院时的治疗以及出院后的护理健康教育,以减少复发率和住院率[2]。在出院对患者进行的宣教主要取得家属及亲友的配合,教会他们如何实施自我护理的健康教育计划和内容,保持与主治医师和责任护士的联系,从而巩固住院治疗及住院期间护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1]袁海川,李光洁,李文玲,等.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家庭访视中用药安全问题与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22):114.
[2]何艳荣.院外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新功能改善水平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9,23(4):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