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新课程理念下的“新”语文教师
2013-11-11詹剑敏
詹剑敏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也应与时俱进,做时代教育的合格者。必须要做到:培养学生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审美品位;培养教师自己的课堂教机智,保证教学过程顺利进行;防止步入语文轻了“语”的误区,把课堂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流、交往、心灵拷问与逐渐敞亮的过程。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教师 习惯 机智 双基
现代教学理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变量的动态系统,在该系统的运行过程中,课堂教学不单是知识的传授、智能的培养,还是师生交流、交往、心灵拷问与逐渐敞亮的过程,同时还存在师生与外界环境的多侧面、多层次的相互作用。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也应与时俱进,做时代教育的合格者。现就此谈三点认识。
一、培养学生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审美品位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语文学习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培养其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为语文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勤翻工具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势在必行。每个学生应配备《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工具书,养成不懂就查的好习惯。学生借助工具书能把握生字的音、形、义以及重点词语的含义。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读书的准确性,还使学生养成了独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在读书时,遇到生字新词定要查词典,还要把其整理到“专用本”上,教师定期检查督促。这样,时间长了学生遇到问题,就会自觉去翻词典,真是既提高了读书的质量,又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可结合查字典大赛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扭转学生对字典枯燥乏味的旧印象,使他们真正的从心理上开始接受并尊敬这位“无言的先生。”
2.多向社会学习。语文学习并不是死啃书本,只要你留心观察生活,就会发现到处都有语文知识。要学生不但向老师、同学学习,还要向播音员、主持人学习,遇到拿不准的就赶快查字典,纠正了自己的读音错误。
3.发现问题,善于思考。一篇文章,教师适当的引导和点拨是必不可少的,但目的应是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当学生发现问题不能解决时,笔者认为可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解决。如在学习《白扬礼赞》一文时,同学们根据学习重点作如下提问:本文写了白杨树的什么?这与写人有何联系?如何运用此种写法来仿写一篇呢?经小范围的讨论,学生往往能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较好地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不过,当学生提出“怪题”时,教师要善于引导,稳妥地处理,不能打击其质疑的积极性,熄灭其“灵感”的火花。
二、培养教师自己的课堂教机智,保证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当下,语文教师的教学机智是新课改的深情期盼。培养课堂教学机智,发挥其深刻的育人功能,是语文教师的神圣使命。“教育的成败,教师是关键。”课堂教学机智是教师素质的重要成分,是教师智慧艺术的展现,是教师机智灵活性与机敏性的统一,是一种“应激”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要求教师运用教学机智,针对课堂教学中的偶然事件的干扰,立即改变教学传递系统的传输程序(如教学计划教案、资源)。重新拟定教学传输程序,维持教学系统的动态平衡,保证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课堂教学机智是教师教学艺术之树上最为亮丽而鲜活的花朵,集中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特殊的教学情景最富灵感的“点晴之笔”。教师如何培养教学机智,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应引起关注:
1.提升教师综合素养。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生成”的课堂。在新型学习方式中,教师将会面临大量不可预设的复杂问题,面对这些层出不穷、新颖独特的问题,以往的“单向传授”教学方式会面临极大挑战,这就需要教师先要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说在新课堂教学过程中会生成许多“偶然事件”和“意外”,其实这些事件并不偶然的意外,他与课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当下教育思想背景下,一切言行都能找到归宿,所以需要教师要有充分的自信,遇事沉着,处变不惊,积极主动找到与课程的联系,把控全局,便能成竹在胸,决胜千里,就能调好“育人”和全面发展的琴弦,弹出最和谐的协奏曲。其次,提高教学情景的敏感性和教学反思能力,教学机智所面对的教学情景中的突发的“意外”的事件,教师无法预设,要维持课堂动态平衡,需要教师运用教学机智当机立断,准确恰当地反应。达到这一境界,需要教师具有敏锐分析判断能力,高度的课程敏感性。新课程中教学机智的发挥也不能只是等待和接纳,而应是悉心敏觉,学会欣赏、包容、沟通与变通,在教学中只有教师拥有欣赏和包容的情怀,才能创造出自由、和谐的心理环境,让学生的情感和思维的翅膀无拘无束地翱翔。师生双方要有沟通,才能对突发事件巧妙转化和嫁接,点染和提升,从平常中生成不平寻常的意义。
2.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应是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课堂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流、交往、心灵拷问与逐渐敞亮的过程。在民主、平等的关系中,教师应脱下“权威”的人格面具,以全部的人格实现全面交往,形成苏格拉底式的对话。师生双方都作为完整的人在完整的精神世界深处投入到对话中,相互接纳、敞开、理解。新课程给语文课堂教学机智开辟了新天地,相应教学机智又把新课程的课堂推向更新的境界。
三、防止步入语文轻了“语”的误区
语文课轻了“语”。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对一个人终身发展是不能忽视的。语文轻了“语”,轻了文本的解读,轻了必要的双基,又是一种极端。语文要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不能由“头轻脚重”又走向“头重脚轻”。否则,基本的语言问题过不了关,导致语文教学的另一种悲哀。
在教学过程中会不断生存新的不确定因素,给教师选择与运用教学机智提供了契机,铺设了平台。在新课程中,学生也是课程生命发展的主体。学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等直接经验在课程中占有了合法地位,并把他们视为知识学习和人格建构的奠基因素,与课堂中的间接经验一起共同构筑知识结构和人格基础。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新型的课堂人际关系,行为技巧,构筑和谐的教育,需要新型的课堂教育机智的参与,更需要我们语文教师不断提升自己,做新课程理念下的“新”老师!
(作者单位:江西省广丰县芦林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