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教书育人的几点素质

2013-11-11龙天胜季新燕

关键词:热心肠

龙天胜 季新燕

[摘要]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作为教师所具备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做一个合格的教师。

[关键词]思想境界 提升自我 细致周全 吃苦 热心肠

一、要有较高的思想境界

教书育人是一项伟大而神圣、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也是一块需要付诸“爱心”和“血汗”,才得以“收获”的园地。要胜任这项工作,做到不虚其位不辱使命,作为教书育人工作者,要有较高的思想境界。首先要充分认识到教育事业的重要性,教育事业是关乎民族兴衰、国家存亡的无以伦比的神圣工作。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弱,则国弱。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激活国家的发展潜力也在教育;其次,要知晓教育事业的艰巨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事业是一项百年基业,是靠教师艰苦卓绝、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的教学实践来完成的。“晨昏忧乐每相亲”,不管风雨晴晦,宿舍里操场旁的相跟相守、黑板与桌案的田畴上默默耕耘,长年累月地含辛茹苦,从黑发到白发,从青年到老年,事无巨细,于无私奉献中,留下斑鬓和两袖清风,献出自己的青春年华,甚至心血生命。工作超负荷,且异乎寻常的艰苦。“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走上从教之路,就要抱着对学生家长和社会负责的良好态度,心怀甘为教育事业吃苦奉献、以苦为乐、以苦为荣的思想,“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于一朝一夕具在而微的工作细节中体现出特别能吃苦、能奉献、能战斗的精神风貌,脚踏实地,不务虚,只务实,竭力坚守自己的理想,坚守自己的追求,坚守自己的师德。

二、提升自我素质

新的教学形势,不再“涛声依旧”,已经远离“雷声大、雨点小、死水微澜、步履维艰”的陈规旧迹,呈现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欣然景象,教师要适应素质教育、让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必须自觉提高自身素养,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不仅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还要有广博的知识文化。俗话说:“己不正者难正人,师不范者难育人”,要在实践中身体力行,从善如流,不断致力于师德修养。另外,要有渊厚广泛的文化知识。专业知识是从事教学工作的“看家本领”,而相关学科知识是得力的“好帮手”,能辅助教学职能的履行与胜任。“一日所学,终生受用”的时代邈乎远矣,不能在文凭的“光照”下有“一步先,吃遍天”的优越感,也不能在资历的“炫耀”下孤芳自赏和停滞不前,认为“老本”就够“吃”了,而是要不断学习,自觉学习,善于学习,工作不止,学习不辍,努力减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的遗憾,增长才干,实干出一番风生水起的实绩成效来。

三、要细致周全

文学上讲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有五十个学生,就有五十个不尽相同的性格。教师每天面临的是活生生的人,是具有喜怒哀乐的鲜活生命。要牢固树立“学生工作无小事,细致周全金不换”的意识和理念。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起居、思想状态、 性格特征、身体条件等等,都应为教师悉心掌握。“穿衣看气候,打铁看火候”,掌握了学生的“第一手资料”,才能以此为据,便于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地开展工作,做到轻重缓急,事无巨细,不茫然不知,不顾此失彼,这样,一旦有问题,才不会简单粗暴,“眉毛胡子一把抓”,或蜻蜓点水地粗心大意和敷衍了事,才不会扬汤止沸地浅析,而是釜底抽薪地根除,有利改错图新;而一旦有成绩出现,也才不会文过饰非,信口开河褒奖不当,才能做到表扬声中看不足,以利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总之,教育工作千头万绪繁复如猪肚牛身,但只要付诸至诚之心、至善之意,不急不躁不温不火,细致周到,你就掌控了“庖丁解牛”的游刃有余,许多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四、要有吃苦精神

教育工作是一项繁琐而辛苦的工作,校内“早起喊学生,白天跟学生,晚上查熄灯”,校外家访,有时得走村串寨翻山越岭,所以,从事教育工作,要具备不惧苦累的思想。教师的角色,决定其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既要教书又要育人,从早到晚成天备课上课、辅导答疑、批阅作业、处理学生问题,全天候运转,加上社会上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致使教师工作压力大、任务重。“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以身作则,发扬任劳任怨吃苦耐劳精神,做到既“乐业”奉献,热爱教育,以苦为乐,甘当蜡烛,诲人不倦,又“严求”自己,克服浮躁情绪,抛弃私心杂念,不过分讲条件论价钱,不畏缩,不违避,几十年始终如一埋首苦干,不因生活清苦而丧其节,不因遭逢困厄而改其志,含和守素,笃行如初;敷教翊化,遗益后昆。如诗所写:“辛勤酿得百花蜜,只为香甜满人间。”

五、要有一付热心肠

教育工作不仅是一份职业,而是一项事业,需要用青春和勤奋去开创,更需要一付真心实意的热心肠去操守。在工作中,需要细致入微的引导,需要一种充满爱心和智慧的教诲,虽说“鼓不敲不响,牛不鞭不走”,但学生工作最忌“牛不喝水强按头”。成功的教育,在于用理性和智慧让学生心悦诚服。“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生行为习惯的改变、思想理念的转化,需教育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慢慢优化。有的教师老是认为“黄荆棍下出优生”,学生是“核桃”,不捶不行,其实大谬,因为这无异于“用开水浇花”、“用石头碰鸡蛋”、“庸医乱诊”,无端给学生判了“死刑”,其结果适得其反。与学生接触对晤中,不能坐而论道,只有献出一付热心肠,以情建谊,以理施爱,努力构建能给予学生充满爱、尊重、合作与性灵关怀的人文环境,让学生身处潜移默化、春风化雨式的谆谆教化和育导中,才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并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作者单位:云南丽江永胜片角中学)

猜你喜欢

热心肠
“写人法”要深涵泳,“热心肠”需冷眼观
热心肠的雷公公
我来讲故事
一代学者“热心肠”
热心肠的小袋鼠
米兰有位“热心肠”的余会长
小狐狸热心肠
妈癌
冷代表的“热心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