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2013-11-11贾小飞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心理素质大学生

贾小飞

[摘要]公共艺术教育能使大学生了解人类艺术的遗产,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领域,也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它的全面实施,对大学生情感的培养、知识能力的拓展、心理素质的影响和培养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素质 公共艺术教育

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带来的后果是大学生人数的增多,上大学不在是一个梦的旅程,而是更多担负着理想和现实矛盾的冲突,上大学面临着人际关系、学业、人生观、价值观等等一系列的思考,这些现实问题从某种程度上也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沉重的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社会、学校、家庭过多注重学生的学业而忽视了人文教育、人际关系及心理素质方面的教育。从大学生杂志社、中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网络调查,结果显示:2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经常有心理方面的困惑,6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偶尔有心理方面的困惑,仅有2%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没有心理困惑。从这些数据及近年来的校园事件中明显看出当代大学生自身的情感和心理素质存在问题。因此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已成为高校刻不容缓的责任,加强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也是提高高校竞争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

心理素质是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素质的好与否对一个人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以个人的生理素质为基础,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因而发展和形成的心理潜能、能量、特点、品质与行为的综合,它不仅包括情绪的稳定、意志的坚强还包括认识和个性等内容,对心理过程有着起动、导向、维持与强化作用。从某种程度说培养心理素质,就是要发挥、发展、培养、提高、训练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潜能、能量、特点、品质与行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正好能填补高校教育体制这一块的空白,这里我们所说的艺术教育并不是指对于培养艺术家或者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理论和实践教育,而是指对高校非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普遍实行的全面艺术教育,它不仅是大学生的身心素质的有益补充,也是培育良好思想素质的有效途径。这种教育能从心理上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帮助学生在大学期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成为人格健全的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可以针对学生的思想,帮助和引导他们提高自身的审美层次,在艺术实践中全面研究人与现实的审美,学生可以通过审美原则欣赏艺术作品,赞扬美得东西,并乐意把它们吸收到灵魂深处,作为丰富的营养自己的性格也变得高尚优美,从而对大学生的身心修养、完美人格的养成起到了及其重要的转化作用。公共艺术教育可以使大学生了解学习民族文化艺术和国外优秀艺术,增强了艺术文化素养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了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及鉴赏美的能力,陶冶了学生的精神情操,树立了个性,促进了全面发展,净化了学生的灵魂,它以其自身强大的感染力、渗透力,可以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完善了自身的人格和个性的发展,增强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通过公共艺术教育大学生可以充分了解自我,对自己的能力、气质、性格、情感等作出恰当、客观的评价;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不断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肯定自我,改进不足,科学发展,及自身的不断完善。

公共艺术教育看起来是对人行为的一种教导,是培养一个人内心感情世界的艺术门类,通过欣赏、学习、解读艺术作品,它又对一个人的建树与成长,对人的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促进和补充的作用,它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相互配合、渗透,在大学生的心理和精神素质塑造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艺术教育涉及到人灵魂深处的感情色彩,注重人的精神内涵这样既符合艺术教育的本质又符合了党的基本教育方针,它对大学生的心理成熟和人际交往能力都产生了有利的导向作用,净化和提升了受教育者的心理素质。

在艺术教育中,通过艺术审美,受教育者对艺术的形式,艺术语言的学习和把握,使一般的心理能力得到培养和训练,并能使之转变为审美能力,最终达到自由运用和创造形式的深度,受教育者通过对形式语言的感受、领悟,使情感心灵受到洗礼、净化,培养起一种超越现实功利的人生态度。在艺术学习过程中教育者给了受教育者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这就能逐渐培养学生学会审美,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发明和创造,培养了他们健全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给学生一个自由的学习环境,也打开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事业心和义务感。艺术教育培养了当代大学生的特殊情感,又使学生能以情感的方式去认识,理解并创作艺术,这种特殊的情感优化了学生的心境对塑造大学生的人格魅力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在强调“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今天,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早已成为大学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也是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质量已成为21世纪高等教育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准和人才的必备条件。艺术教育是一种审美形式的教育,美的东西会影响人的心理,公共艺术教育就是要求学生接受艺术教育,调动学生的心理因素,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和创造性,学生的心灵在接受美的洗礼的过程中,艺术教育的过程也成为学生心理需要的满足过程,从而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成长起到健康的教育作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使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心理素质也要大力改善。当然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家庭、学校、社会等共同教育和帮助。从当前的教育现实和现状来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远远没有达到“高等公共艺术教育的目的”,在教育的水平、层次、内容、管理以及教师的自身素质的提高等等方面都有待于完善和提高。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教学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实施美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从国家教委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到现在全国全面实施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局面还没有形成,公共艺术教育在很多地方并没有形成真正的独立,而是以一种辅助教育的形式存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公共艺术教育在普通高校中的价值和意义。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全面实施还有很长的路程需要我们努力,很多高校没有将艺术教育全面真正的纳入课堂统筹的范围,缺少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和体系、教学条件等等都需要完善和提高。当前的教育体制下高校应该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各专业的需求,开展美术、音乐、舞蹈、摄影、书法等多种艺术课程,使学生在艺术知识的学习中,开阔视野,提高能力,促进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注:本文系咸阳师范学院专项科研基金项目“公共艺术教育在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中的价值研究”(项目编号12XSYK063)子课题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柳钟琴.东北师范大学

[2]《论以人为本与高等学校育人观》 赵宗锋.黑龙江高教研究

[3]《艺术心理学》 吕景云.文化艺术出版社

[4]《艺术与视知觉》鲁道夫、阿恩海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陕西咸阳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公共艺术教育心理素质大学生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就业趋势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
2010—2014年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研究现状剖析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