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少数机关党务干部精神状态不佳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2013-11-11刘志华

关键词:精神状态对策

刘志华

[摘要]精神状态是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和政治素养的体现。本文以富阳党建情况为例,主要结合党内“双评”工作和基层调查,从党务工作者精神状态这一角度,指出了当前少数机关党务工作者精神状态上存在的问题,在分析造成少数机关党务工作者精神状态不佳原因的基础上,对如何振奋机关党务工作者精神状态做了一些思考和建议,对推动机关党建工作上新台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机关党务干部 精神状态 原因 对策

精神状态,从表层意思上来说,是指人的信念、意识、思维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形态。从党建层面而言,精神状态则是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和政治素养的体现。精神状态看似是一个党员干部工作劲头,实则是政治素养的外在体现。

形势变化快、工作压力大、难点问题多,是当前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面对这一情况,机关党委干部的精神状态如何,不仅关系到能否带好队伍干事创业、创先争优,同时也关系到改革的成败。为此,本文以富阳的党建实际情况为例,利用机关党内“双评”的机会,在对照《富阳市直机关党支部工作目标百分考核细则》和《富阳市直机关党员百分考核实施意见》的基础上,有重点地对机关党务干部的精神状态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从调查中发现,目前,大多数机关党务干部都能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但也发现了少数机关党务干部身上存在着精神状态不佳的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努力加以解决。

一、少数机关党务干部精神状态不佳的共性现象和表现形式

虽然,绝大多数党员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是好的,但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受思想观念多变、价值取向多元、生活方式多样的影响,部分党员同志存在着忧的意识不强、干的劲头不足、拼的勇气不大、闯的魄力不大等问题,这些都是精神状态不振的反映,也是政治素养不高的表现。关于少数机关党务干部精神状态不佳的共性现象和表现形式,总结分析如下:

1.学习热情不高,不用心。通过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有38%的党务干部尤其是基层党务工作者认为自己平时很少自觉主动的去学习党务知识和党建理论,对如何提高理论素养,当好支部“领头雁”的责任感、紧迫感不够。还有2%党务干部甚至从来不学,干脆把党务工作作为“副业”,应付了事。

2.事业心不强,不尽心。从调查情况看,大部分党务工作者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认真思考机关党建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动作为,真抓实干;但也有近28%的人觉得党务工作是可做可不做的“虚”事,想干事愿干事的事业心不强。

3.奉献精神不强,不安心。调查中有27%的党务干部从内心来讲不愿意担任党内职务,有38%的党务工作者从事党务工作不足两年。觉得党务工作是额外工作,吃力不讨好;觉得做党务工作吃亏,工作起来不安心,缺乏责任感和荣誉感。

4.自身要求不严,不专心。根据2011年机关党内“双评”《富阳市直机关党员百分考核表》反映的情况,机关党务干部的整体形象比较好,大都能够按照党员标准自我严格要求。但群众评议认为有18%的党务干部自身要求不严。调查问卷也显示21%的人认为自己把自己等同与一般党员,模范性一般。

上述少数机关党务干部精神状态不佳的问题,虽然不是当前机关党务干部队伍的主流,但其负面影响却很大,不可忽视。

二、少数机关党务干部精神状态不佳的根源所在

剖析上述问题,造成少数机关党务干部精神状态不佳的根源是多方面的,既有市场经济转轨带来的冲击,也有干部思想观念上的偏见,主要有以下四个根源:

一是“惶恐”型干部转移了精力。随着社会发展,机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部分机关党务工作者出现了“恐慌心理”。有的觉得现在党务干部的领导职位越来越少,出现“仕途恐慌”;有的觉得专心做党务工作,会生疏了行政业务工作和经济工作,出现了“本领恐慌”;有的觉得党务工作是“副业”,出现“地位恐慌”。

二是“懒惰”型干部分散了精力。少数机关党务工作者受党务工作时间特性不是太强影响,觉得平时工作按步就班开展就行,上级布置了才做,强调检查时才抓,出了问题时才下功夫,出现了“懒惰心理”。

三是“投机”型干部消耗了精力。少数机关党务工作者平时不注重自我修养,受社会上市侩风气的影响,党性原则有所弱化,出现“投机心理”,把精力耗在“虚功”、“跑功”、“算功”上。

四是“麻木”型干部消磨了精力。少数机关党务工作者党员干部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变革的快速节奏,思想麻木,能力素质偏弱,既不善于学习又不勤于思考,工作上不能挑大梁。

三、振奋党务干部队伍精神状态的思考与对策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四大危险”是胡锦涛同志继去年“七一”讲话之后再次向全党发出的警示,并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其中,“精神懈怠的危险”被置于首位,振聋发聩,令人警醒。

作为普通百姓,精神状态不佳,影响的也许只是个人生活和发展;而作为一名机关党务干部干部,保持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则事关群众利益、事关大局发展、事关国家命运,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政治问题。针对机关党务干部精神状态不佳的问题,笔者认为具体到行动上,主要可用以下三大对策加以解决:

第一,要切实选准配强,避免“先天不足”。要选用政治成熟、组织能力强,思想成熟,具备良好的协调能力和奉献精神,能够独挡一面,年轻有活力,具有创新精神的党员来担任机关党务干部。既要满足政治上靠得住的基本要求,又要满足认识上“合心”,素质上“合成”,工作上“合拍”的要求。

第二,要落实责任强化教育,克服“后劲不足”。要认真贯彻中央、省、市文件精神,落实领导责任制,强化督促检查,抓好基层党建工作考核;还要紧紧围绕先进性教育、党章教育和作风纪律建设和效能革命等活动,应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根本,以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为重点,引导机关党务干部不断提升做一名党务工作者的荣誉感和责任意识。

第三,要注重关心帮助,防止“动力不足”。在市场经济日趋活跃的今天,更需要关注党务干部在工作生活中的所需和所求。同时,要注重对党务工作者的培养,建立相配套的政策制度,如设立机关党务干部岗位津贴,享受一定的政治待遇,等等,从而开成一定的竞争激励机制,从教育管理以外另辟蹊径来提升党务干部的精神状态,增强党务干部的动力。

[参考文献]

[1]谢兵良.领导干部精神状态浅析[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6(3):69—72.

[2]王萍、郭惠康.对基层干部精神状态问题的思考与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6):109.

[3]张景海.部分干部工作精神状态不佳[J].党员之友,2001(10):30.

(作者单位:富阳市机关事务局)

猜你喜欢

精神状态对策
“时代新人”的精神状态及其塑造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术后患者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还不都一样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他们”的黄金时代:走出恐慌后的沈从文
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对老年患者骨科术后精神状态及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