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及硬化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
2013-11-11谭智
谭智
肝硬化属于各类慢性肝病进展至晚期的阶段,属于临床常见病,发病率高,据统计全世界范围内每10 万人中约有25 ~400 人发病,以35 ~50 岁患者最为多见[1]。肝硬化的发病机制主要在于肝脏出现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特征,常见于男性[2]。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属于消化道的危急症状,其发病率在消化道出血的诱因居前三位,严重者可能致死。本文对临床的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和硬化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希望为相关临床工作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 年1 月至2011 年12 月患者145 例,患者均根据临床表现、病史询问、腹部超声/CT 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证实为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3]。男114 例,女31 例;年龄21 ~73 例,平均年龄(43.9±5.8)岁;肝硬化病程1 ~8 年,平均(5.6±4.2)年;出血时间2 d ~15 年,平均(3.6±1.2)年;出血次数1 ~18 次,平均(3.3±1.2)次;乙型86 例,肝硬化包括丙型36 例,酒精性23 例。排除调研资料不全病例。根据患者治疗后转归情况,将120 例(82.76%)静脉曲张基本消失者列入研究组,25 例(17.24%)未消失者列入对照组。
1.2 治疗方法患者均采用电子胃镜和套扎器合并治疗,术前查体、凝血功能、血常规、胸片、肝功、B 超、心电图等检查,术前患者均禁止饮食,术前30 min 采用10 mg 安定肌内注射,胃镜检查以确定患者食管胃底的病变情况,找着套扎位置,退出胃镜并连接套扎器,再次置入患者胃底,镜面冲洗并将套扎圈套对准静脉曲张部位,利用吸引功能吸引病变静脉至套扎帽,内镜视“红视”后,右手顺时针旋动套扎器一圈,以引线牵引使橡皮圈扎住病变静脉根部,形静脉形成紫色球状,视为套扎结束并成功。退出内镜后视无出血,可行下一个静脉曲张位置的套扎手术。
1.3 研究方法收集全部患者临床病例,查找和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治疗情况等,并进行比较分析。一般资料包括性别、病因、肝功能评级、出血时间、出血次数、末次出血程度、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并发症等。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Stata 6.0 统计软件,数据分析采用Spearman 相关性分析方法,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2 组患者性别比、病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肝功能评级、出血时间、出血次数、末次出血程度、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并发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例(%)
2.2 2 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2 组患者腹水、手术时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患者治疗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肝硬化进展引发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属于消化系统临床常见病症,由于肝硬化本身为肝脏疾病进展中末期的危重症,若再加上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对患者的生命威胁可想而之,病死率极高[4,5]。食管静脉曲张发病年龄广泛,多发于食管下段,常伴有胃静脉曲张。当门静脉处于高压环境时,患者食管下段黏膜的固有层静脉发生明显扩张,而该段仅由一层黏膜上皮细胞以及内皮细胞包裹,血管表面极薄,极易在高压下破裂造成出血[6,7]。对该病的临床治疗主要以减轻曲张程度、改善肝脏功能为主要手段。刘军荣[8]的研究结果显示,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治疗后曲张基本消失率为68.75%(11/16),本组研究患者静脉曲张基本消失率为82.76%,较文献高,可能由于近些年医疗技术的发展而使临床疗效获得提升。本研究将曲张基本消失患者与未消失患者分别列入研究组和对照组,旨在通过临床资料的比较探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治疗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男性居多,病因主要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酒精性肝炎,而2 组患者在性别和病因方面无统计学意义。对患者一般资料比较表明,2 组患者在肝功能评级、出血时间、出血次数、末次出血程度、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并发症方面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研究组患者肝功能评级中低级者明显多于对照组,高级明显少于对照组,提示肝功能损伤越严重,患者预后越差;对照组出血时间相对较长,出血次数较多,提示出血时间和次数是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对照组末次出血程度较研究组重,提示患者末次出血程度越重,越易影响预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对照组明显重于研究组,提示患者治疗前静脉曲张程度越重,越易影响治疗效果;并发症方面,对照组患者伴发胃静脉曲张的比例明显高于研究组,提示存在并发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相对不佳。对临床治疗情况的分析比较显示,2 组患者腹水、手术时机经统计学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对照组患者存在中大量腹水的比例明显高于研究组,而采用急诊治疗的患者明显高,提示腹水程度和救治方式也是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
综上,肝功能评级差、出血时间长、出血次数多、末次出血程度重、食管静脉曲张程度重、并发胃静脉曲张、腹水重、采用急诊手术治疗均易影响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预后,造成治疗效果不佳,临床可将这些指标作为评价患者病情的指标之一,并严格和细致行手术操作,以期提高疗效。
1 荀福义,柳忠生.胃镜套扎术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分析.海南医学,2010,21:49-50.
2 杨光,李平平.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分期护理.海南医学,2010,21:191-193.
3 王涛,闫成玉,臧允红.套扎术联合硬化剂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疗效观察.海南医学,2009,20:104-106.
4 Es’corsell A,Ferayomi L,Bosch J,et al.The portal pressure response to beta-blockade is gresterin cirrhotic patients without varices than in those with varices.Gastroenterology,2009,112:2012-2027.
5 刘平,王春梅,高秀君,等.急诊内镜下套扎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护理.海南医学,2008,19:48-50.
6 李青山,程留芳,李长政,等.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及硬化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0,19:135-137.
7 张晓周.内镜下结扎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观察.中国社区医师,2008,10:72-73.
8 刘军荣.急诊内镜下套扎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诊治体会.中外医疗,2011,21: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