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黄昏何时至?
2013-11-08蓉儿
蓉儿
第一个发现王总工程师去世的是他的邻居老赵。自打退休,俩人常常搭伴去打门球。这几天,王总没有出门,老赵还以为他又去了远在外地的儿子家,就没在意。可这几日,老赵总觉得蹊跷:没听他叨叨,怎么就不见人了?老赵心里想着,忍不住敲敲王总的门,忽然闻着一股异常的味儿。老赵慌了,急忙向外跑。待老赵带人撬开王总的家门时,发现老人家已经死在家里好几天了。法医鉴定:突发性心肌梗死。
王总的儿子得知消息,后悔得直跺脚:“要是有人在跟前照顾,他就不会死得这么早!”
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感慨,又常常被人所忽略。人们总是强调工作忙,总是强调家务多,总是觉得父母还不需要人照顾,总是想等到自己有空时再好好孝敬父母。然而,却常常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听说过这样一件事,一对老人外出散步,傍晚时分返回,他们坐在楼下石椅休息,直到夜幕降临老人都没有离开。好心的邻居一问,才知他们已没有气力攀上六楼的家。老人的两个儿子都在国外工作,常常会给家里寄钱回来,但这样的生活细节他们却意想不到,照料似乎比钱更重要。
有一些老人,工作了一辈子,一旦从岗位上退下来,就会感觉不习惯,突然变得郁郁寡欢,不善言谈。他们怀念过去的生活,热爱自己从事了一辈子的事业,留恋那种紧张而有序的工作节奏。一旦停下来,他们就会有极大的失落感:完了,这辈子完了!没有了精神支撑,人就空了。没有亲身经历的人,是很难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的:干嘛呀?拿着工资休息有什么想不通的?可正是缺少了沟通,缺少了理解和安慰,他们郁闷成疾,苦不堪言。
人到老年最怕的就是孤独,尤其是空巢老人。一些儿女出于孝心把独身一人的老人接到自己身边,孰不知离开了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群,老人更加孤独。往日里,老人和同伴们一起,可以聊聊天,下下棋,摸几圈麻将,谁家儿女结婚凑个份子,谁家添了孙子送个红包。不同的日子,总有不同的事情发生,日子过得还有算意思。到了儿女家,本想是儿孙绕膝共享天伦之乐,可儿女忙于工作早出晚归,就忽略了与老人的沟通。在家囚禁了一天的老人不愿给儿女增添麻烦,默默地做着自己的事。久而久之,语言功能下降了,思想萎缩了,身体跨了。待到儿女幡然醒悟时,已悔之晚矣!
我曾经和朋友一起去看望她住院的母亲,老人看到我们很高兴,欠起身来说这说那,似乎病情好了许多。我的朋友很孝顺,为了照顾母亲请了两个保姆,轮流值班。母亲显然体谅自己女儿,劝她不要天天往医院跑。待我们告别老人离开病房时,我分明看到了老人眼里的无助和恐惧。
人到了老年,沉重的人生使命已经卸除,生命的甘苦也已了然,万丈红尘已移远处,本应该享受生活的悠闲,看街市的忙碌,看庭花凋零,看春草又绿,使自己放慢了的生命节奏构成一种总结性的、归纳性的轻微的和声。然而,具有这种诗一般岁月的老人能有几个呢?大多还承受着生活的重压,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和寂寞孤独的痛苦。
人总是要老的,可迈向老年的脚步为什么如此沉重?
一次我去浴池洗澡,看见一位中年妇女背着一个老人走了进来,后面跟着的是一小姑娘。她们把老人放在一把椅子上,认真地又是极其小心而轻柔地为老人搓洗着。中年妇女不时地伏在老人耳边说着什么,又不停地为老人家拭去眼上的雾水。老人笑眯眯地微闭着眼,任流水从身上滑过。好幸福啊!我用羡慕的目光望着她们。末了,老人身上披着浴巾爬在女儿(也许是儿媳)的身上出去了。早已等候在门外的另一女人,接过了老人,扶老人家坐在床上,给她擦干身子,穿上内衣,把一件棉衣披在身上,点着了一只香烟递到老人手里。老人吸完了香烟,一袋早已温好的牛奶就递到了老人的手里。一切都在无言中进行,一切又是那样的默契。
望着这位幸福的老人,我的眼睛湿润了。
去年九月,我和几个朋友去新疆喀那斯湖旅游,傍晚时分,来到了一个叫五彩滩的地方,一踏进五彩滩,人的心都要颤抖了。金色的阳光笼罩了整个大地,眼前一片灿烂,简直就是一个金色的世界。
五彩滩一河两岸风景各异,南岸绿水蓝天,岸边长满了白桦树,就像一幅浓彩重抹的水墨画。北岸是悬崖式的雅丹地貌,在夕阳的辉映下,呈现出红、黄、绿、黑、白各种颜色。我们在金色的世界里欣赏着美妙的景色,眼前每一个角度,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据说这美妙的景色,只有在落日的阳光下和晨照时才能焕发。
天啊!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夕阳西下时的景色,原来这被我忽略了的景象,竟是如此的动人心魄!
人到黄昏也应该是这样!
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对老人多一份理解,愿天下所有儿女都能对老人多一份孝心,愿社会各界都能对老人多一些关爱,为他们创造一个温暖的环境,让他们拥有一个金色的晚年。
老人啊,老人,愿你们拥有一段如诗如画的岁月!
(摘自作者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