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场所泄漏天然气爆燃的尖点效应研究
2013-11-06晏建波王海蓉中山大学工学院广东广州510006广东省消防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275
晏建波,王海蓉 (中山大学工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广东省消防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275)
危险场所泄漏天然气爆燃的尖点效应研究
晏建波,王海蓉 (中山大学工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广东省消防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275)
从区域之间的能量平衡出发,建立了描述泄漏天然气燃烧发展过程的尖点突变模型,结合通风条件以及火源参数,探讨了爆燃发生的必要条件。研究表明,在同一浓度下,如果通风面积增大到一定程度,天然气泄漏引发的燃烧较难转变为爆燃;在正常的燃烧范围内,前导燃烧越大,天然气浓度越高,越容易发生爆燃。
天然气;爆燃;尖点效应
泄漏后的天然气与空气的混合物遇明火会产生燃烧或爆炸现象,因其燃烧速度较慢,在开敞的环境下,一般不会由燃烧波转化为冲击波而对外做功、造成爆炸[1]。随着可燃物质贮存量增加和操作条件的日益严格,天然气在BOG(低温液体,Boil of Gas)压缩机房等受限空间内燃烧并转化为爆燃的可能性愈来愈大。为此,笔者从空间的区域能量平衡出发,建立了天然气爆燃的尖点突变模型,并探讨了爆燃发生的内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1 控制方程及其求解
1.1物理模型
注: LR、WR、HR分别表示模型的长度、宽度和高度,m;Wv、Hv分别表示通风口的宽度和高度,m。
采用区域模型[2]研究危险场所天然气爆燃的发生机制。爆燃区域模型图如图1所示。
1.2控制方程
以可燃物富集区为研究对象,建立如下能量平衡式[3-4]:
(1)
能量获得率G的定义式如下:
(2)
热通量qff的定义式如下[2]:
(3)
系统的能量损失包括燃气的焓损以及对壁面的辐射和换热损失3部分:
(4)
整理上述各式得[5]:
(5)
φ3+μφ+ν=0
(6)
1.3控制方程的求解
对应温度状态的突跳,系统释放的热通量为:
(7)
2 计算结果分析
2.1爆燃时的温度和释热量
表1 不同浓度下天然气爆燃时的温度及热通量数据表
假定危险场所的长、宽、高为分别为1m, 通风口高度Hv=1m。天然气密度ρ=0.58kg/m3,定压比热cp=2205J/(kg·K),汽化热hv=427098J/kg,反应热Hc=38121KJ/Kg,表面辐射率ε=0.4,辐射反馈系数αU=0.1, 指前因子k0=1.03, 热交换系数ht=1W/(m2·K), 火焰传播半径R=0.15m。根据式(6),确定预混气发生爆燃时的温度和所释放的热通量,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研究认为爆燃认定标准如下[8]:当温度超过873K、热通量超过20kW/m2时,爆燃容易发生。由表1可知,天然气的浓度为15%且通风口面积为0.4m2时,燃烧温度为865.15K,热通量为23.484kW/m2,基本符合爆燃认定标准;天然气的浓度为18%且通风口面积在0.4、0.5、0.6m2时,燃烧温度均达到了900K以上,且热通量都在23kW/m2以上,爆燃更易发生。因此,当天然气的浓度等于或超过15%时,容易发生爆燃。
2.2爆燃发展势态分析
以浓度为15%的天然气为例,当通风口面积为0.4m2、前导燃烧的火焰半径为0.08m时,控制参数μ=0.89。可燃气与进入的空气点燃后趋于自由燃烧,系统处于平衡态:天然气将从初始温度(约300K)开始点火燃烧, 然后平稳上升,并很快趋于自由燃烧(见图2(a))。
在同样的通风条件下, 如果火焰半径R增长为0.15m,前导燃烧的放热量将会大大提高,并导致能量在中压区聚集。这时,控制参数μ=-1.28,ν=0.415。因此,燃气温度从344K突跳至865K, 并且火灾势态随温度的增加而扩大,导致爆燃发生(见图2(b))。
当火焰半径为0.15m,而通风口面积为0.5m2时,μ=-0.96。天然气将从T=468K的定态点突然开始燃烧,并迅速升温发展至完全燃烧阶段。这时,系统处于平衡态与爆燃态之间的过渡态,其温度变化过程如图2(c)所示。
图2不同控制参数下的燃烧发展态势示意图
3 结论
(1)在同一浓度下,如果通风面积增大到一定程度,天然气泄漏引发的燃烧较难转变为爆燃。
(2)在正常的燃烧范围内,前导燃烧越大,天然气浓度越高,爆燃越容易发生。
[1]罗艾民,多英全,王汉平,等.受限空间泄漏天然气爆燃过程数值模拟及应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3(5):43-46.
[2]Klopovic S,Turan G F.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externally venting flames Part Ⅱ: Plume envelope and centre-line temperature comparisons, secondary fires, wind effects and smoke management system[J].Fire Safety Journal,2001,36:135-172.
[3]毕明树,尹旺华,丁信伟.圆筒形容器内燃气爆燃过程的数值模拟[J].天然气工业,2004, 24(4):94-96.
[4]Beard A N.Dependence of flashover on assumed value of the discharge coefficient[J].Fire Safety Journal,2001,36:25-36.
[5]Chai H,Shoji M.Boiling curves-bifurcation and catastroph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2001,44:4175-4179.
[6]雷文章,吴光武,艾志久,等.井喷失控可燃性蒸汽云形成数值模拟研究[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8,4(6):66-69.
[编辑] 李启栋
O347.5+1
A
1673-1409(2013)22-0022-03
2013-05-01
广东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10B060900051)。
晏建波(1990-),男,硕士生,现主要从事LNG储运与安全领域方面的研究工作。
王海蓉(1974-),女,博士,讲师,现主要从事燃烧与安全领域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E-mail:wanghairong1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