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南方双季稻区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分析

2013-11-06肖丽萍何秀文刘木华蔡金平石庆华潘晓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双季稻插秧机农艺

肖丽萍,何秀文,刘木华,蔡金平,石庆华,潘晓华*

(1.江西农业大学 工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2.江西农业大学 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 南昌 330045)

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总产最多的作物,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加快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减轻水稻生产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量和收益,是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一项战略措施,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我国南方双季稻区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的40%左右,是我国重要产粮区[1]。2011年南方双季稻区水稻种植面积为1 549.83万hm2,产量为9 631.6万t,分别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的51.6%和48%[2-3]。由于南方丘陵山区居多,地块小而分散,田块不规则,农机与农艺配合不完善等因素,导致我国南方双季稻区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缓慢,影响了我国水稻产量和稻农的经济收入。

1 我国南方双季稻区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

南方双季稻区是指以双季稻为主要粮食作物的省区,分长江流域双季稻区和华南双季稻区两种类型,包括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广东、广西、浙江和海南8个主要省区[4]。根据《2011年全国农业机械化统计年报》,2011年我国南方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与全国规划目标比对情况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水稻种植主要环节,只有湖北省和浙江省超过了我国2010年规划目标,达到73.41%和69.97%,其余省份均未达标;耕整地机械水平各省均比较高,超过了2010年的目标,有的省甚至超过了2015年的发展目标;收获机械除了福建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没有达到2010年发展目标外,其余均达到目标;机械化水平最低的是水稻种植机械化,与全国规划2010年目标20%相差甚远。2011年,湖北省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达26.59%,达到规划目标,浙江、江西、广西分别为18.09%、13%、10.1%,其余10%以下,均未达标。总体上来看,我国南方双季稻区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还是比较落后,严重影响了水稻综合生产力的持续提高。

表1 我国南方双季稻区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与全国规划目标对照[5]Tab.1 The level of the rice production mechanism in double cropping rice area in South China and national planning objectives

2 我国南方双季稻区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在主要粮食作物生产中,水稻生长发育环境和技术措施复杂,耕作栽培制度多样,生产环节最多,季节性最强,用工量大,劳动强度大,机械化水平要求高。与北方水稻生产相比,我国南方双季稻区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主要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2.1 地形条件的限制

我国南方双季稻区的地形一般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盆地交错分布。由于地形地貌限制和土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原因,每家每户耕地面积一般均比较小,且不集中,户均经营规模仅为0.78 hm2,大面积的使用水稻生产机械不太现实[3]。机器工作时,很多田块边角会漏空,且田块小、数量多,因此会造成很大损失。可见,南方丘陵地形的限制,致使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起来比较困难。

2.2 机械化动力消耗太多

我国南方双季稻区土壤类型一般以红壤、黄壤及由各类自然土壤水耕熟化而成的水稻土为主,这类土壤一般粘性较大、易板结、较贫瘠,耕整地环节功率消耗较大[4]。使用机械化种植水稻,必须与耕整地机械化作业配套,水田耕整地机械化作业是指使用水田耕整机、微耕机、机耕船作业,或采取与各类拖拉机等动力机械配套的旋耕机、水田驱动耙、铧式犁等作业机械来完成插秧前的耕、耙、耖(平地)等工序,耗时耗力。2011年,南方双季稻区农田作业的燃油消耗量达到251.84万t,占农业生产燃油消耗总量的27.53%,不同环节的燃油消耗量分别是:机耕133.14万 t,机械化栽植10.34万 t,机收67.83万 t,及其他40.53万t[5]。同时机器在一田块工作结束后,要转换到另一田块,机器停下空转走过田埂,甚至于过多个田埂才能到达目的地,因此造成能源动力的大量耗损以及人力的浪费,又匹配机具太多、操作技术水平较低,稻农没耐心,大部分也承担不起这份能源动力费,这种现象限制了水稻种植机械化的使用。

2.3 农机与农艺不配套

该现象在我国水稻种植地区普遍存在,但由于南方特有的山地、丘陵地貌,在双季稻区显得尤为突出。现有的机插秧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起始于常规稻、单季稻,其适用的是密播、短秧龄、中小苗为主的毯状秧苗;而双季杂交稻是稀播、长秧龄、大中苗,应用机插秧技术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农艺多样性与农机单一性,匹配不够完善是双季稻区机插发展缓慢的主要问题[6]。农艺技术研究主要追求产量,忽略了机械作业的适应性;而农机研制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种植制度,研究不同作业要求的机械,二者结合研究的情况较为少见。同时为增加产量,农艺部门研究出套作、间作、密植、稀植等多种多样的种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生产机械化的难度[7]。

2.4 农机研发能力水平不够,国内产品性能差,进口产品价格高

在农机研发方面,目前我国还不能根据各地区的实际现状来研发技术,也就是说,不能实现技术本地化和标准化[8]。尤其在我国南方双季稻区,由于田埂多,机耕道少,田块大小不一,数量多等,目前没有积极研究适合南方特色的装备,如不用机耕道的农机具,小块田条件下的平地机械等。

在我国还存在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国内水稻插秧机可靠性差,生产效率低,水稻插秧机进口价格高,农民难以接受[9]。2012年4月,在江西省农机大市场一位运营商的调查中得知,国产插秧机和进口插秧机不但在性能上有差别,在材料和工艺上都有差别。在大面积农场里使用,国产插秧机的插植臂秧针一年下来需要更换几次,而进口插秧机不用换;动力部分和传动部分之间的传动轴,国产插秧机里面的轴直径50 mm,进口插秧机的轴20 mm,工作同样的时间,国产轴需要更换,而进口轴不需要更换,这些都说明国内的研发技术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同时,广大农民有购买农机的强烈欲望,国产插秧机便宜性能却差,而进口插秧机性能好却价格高。而且,本季种植结束,这些农业机械尤其是插秧机械便长期处于“失业”及“待业”状态,性价比不高。

2.5 整体服务体系不健全

近年来,各地农机推广步伐明显加快,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在我国南方,大部分劳动力出外打工,在家务农的年轻人较少,因此,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且在一些农机推广业绩突出的地方,售后服务却明显滞后,购机农户投诉呈上升势头[9]。首先,农机推广体系不健全,推广手段和设备不完善[10]。农机推广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全社会工程,涉及面广、服务性强,而我国农机行业主体结构单一,缺乏专门的技术人员、专业的管理人员、专职的信息人员以及其他后勤保障方面人员。目前,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大多数借助于农户购置的新型农机具进行,且农户对新技术的了解大多停留在书本和光碟的宣传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11]。再次,售后服务状况不容乐观。尤其在我国南方,农机维修大都以粮食生产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服务内容,且以从事单一的机收服务居多,机插、机耕、机烘等各个作业环节的服务明显不足;且维修网点数量少,维修服务能力跟不上农机装备增加的需要,尤其在农忙两季节根本不能满足农田作业机具维修的需要。

3 提高我国南方双季稻区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水平的几点建议

为了提高我国南方双季稻区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3.1 强化政策扶持,加强南方标准农田建设

农业部要求各地农机化主管部门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促进水稻机耕水平稳定发展,要求到2015年长江流域双季稻区耕整地机械化水平达到90%、种植机械化水平达到50%、收获机械化水平达到85%;华南双季稻区耕整地机械化水平达到75%、种植机械化水平达到25%、收获机械化水平达到60%[5]。政府目标定的高,同时也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第一,近年来,政府的财政补贴力度在逐步加大,调动了农民的购买积极性,推动了水稻耕种机械在农村的普及。据统计,2011年中央财政投入24.5亿元,共补贴购置插秧机7.6万台、联合收获机7.82万台,同比增幅分别达到20%、10%。农机部门在认真实施购机补贴的同时,也要积极出台相关的、形式多样的鼓励措施[12]。第二,南方稻区加强标准农田建设是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的重要措施。政府加强南方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扶持南方双季稻区山地、丘陵地带耕整成大面积平地,将每户所占田地拼接在一起成一块大田,这样有助于水稻机械化的使用,增加农户使用农机的兴趣,减少农机能源动力的损耗。

3.2 加强南方双季稻区农田集约化种植、规模化管理

不进行集约经营,不上规模、统一品种,散户田虽然拼接成大块田地,但农艺措施不一致,还是难以实现机械化,因此,土地规模化的种植、集约化的经营是实现南方双季稻区机械化的前提和基础。在推进土地集约化方面,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一个关于农民土地承包的政策: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农户应抓住国家惠农政策的有力契机,推进土地连片种植、集约经营,积极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努力实现农业机械化与土地集约化的科学发展,为实现机械化打好基础[13]。

3.3 农机农艺有机结合

2010年11月3日,农业部颁发了《关于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加快推进薄弱环节机械化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农机农艺融合的重要意义和促进农机农艺融合的目标任务以及主要措施。农艺方面要根据机插的要求和规格培育出合格的秧苗,要加快确立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主导地位,因地制宜探索拌浆育秧、泥浆育秧等育秧方法,推动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本地化。插植的深度,原则上在秧苗不漂不倒的情况下越浅越好,一般在10 mm范围为宜,浅栽可以实现低位早分蘖。基本苗、普通杂优应保证每667 m25万苗,超级稻也应该保证在3.54~4万苗,常规种保证在9万苗左右。

3.4 加快技术研发、转化和熟化,形成适合不同稻区的机械化技术模式,实现技术本地化和标准化

南方双季稻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水稻产区,一年两季种植水稻,丘陵山区所占比重大,可从插植、耕整和收获机械上分别进行改进。南方双季稻区田块小,数量多,且耕整前田块中存在一定数量的稻茬、油菜茬等,小型旋耕埋草机是必需的,即适用于小田块,操作方便,又可以“变废为宝”,将稻茬等埋入土里腌制成肥[14];由于双季稻区早、晚稻生长性能不同,其行距要求也不同,每667 m2苗数不同,可发展毯状苗田间育秧技术,研发与育秧技术配套的小型可变行距插秧机,同时适用早、晚稻插植,调整其苗数,避免浪费空间;由于南方双季稻区的特点,决定了其对水稻联合收割机的适应性和可靠性有比北方更高的要求,如防陷性能要求很高、接地压力必须在0.2 kg/cm2以下、湿脱湿分离性能强。因此,机型宜小不宜大,工作幅宽在1.0~1.5 m,应具有相当的清选性能,以免谷粒因潮湿的夹杂物发热变质[15]。总的来说,丘陵山区主要发展小型耕整地、插秧、收获机械;平原地区耕整地、插秧、收获机械逐步由小型向中型发展;在山区和深泥脚田地区应采用简易联合收获或分段收获方式,发展小型联合收割机、割晒机和脱粒机;依靠龙头企业带动,逐步发展机械烘干,有针对性的研发新技术。

3.5 推进服务体系建设

在加大农业机械推广力度的同时,还须切实加强和改进农机售后服务工作[16]。要合理设立服务站点。采取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方法,在乡镇建立长期、固定的服务站点,有针对性地培训农机具维修养护专业员,为购机农户提供具体、及时的技术指导和服务。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走专业合作化道路,整合农机资源,合理安排使用,扩大辐射范围,提高经营效益[17]。

4 总结

水稻生产机械化是稳定水稻生产,增加稻农收入的重要措施,同时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我国南方双季稻区是我国重要产量区,但南方地形、地貌条件限制了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大面积使用,针对这种情况,文章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以水稻优势产区为重点,农机与农艺技术相互适应、相互促进,以育插秧和收获两个关键环节的机械化为着力点,带动耕整地、田间管理、烘干等环节机械化,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育插秧机械化在近期主要通过政府引导扶持,加强技术培训示范,完善技术体系,以点带面,稳步推进;收获机械化主要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支持下,通过市场拉动,创新服务模式,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借助跨区作业和区域内规模化服务等形式快速推进;烘干机械化主要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有条件的地区率先推进。

[1]李斯华.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态势和目标任务[J].稻业论坛:北方水稻,2011(2):1-2.

[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1电子版.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13.

[3]徐丽君,杨敏丽,黄玉祥.南方双季稻区水稻机械化生产燃油消耗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23):33-39.

[4]张庆辉,黎波.浅析南方双季稻区耕整地机械油耗现状及机具配置优化[J].广西农业机械化,2011(1):17-20.

[5]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2011年全国农业机械化统计年报[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104-105.

[6]杨乾.实施水稻生产机械化必须与农艺相结合[J].广西农业机械化,2012(1):11-12.

[7]李世武,陈志,杨敏丽.农机农艺结合问题研究[J].中国农机化,2011(4):10-14.

[8]张文毅,袁钊和,金梅.亟待破解双季稻区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迟缓的难题[J].中国农机化,2011(4):3-5.

[9]周亮经.浅谈水稻机械化生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2011(1):37-38.

[10]王康军,李艳大,舒时富,等,江西水稻机械化生产现状及对策[J].江西农业学报,2012,23(11):149-151.

[11]宣云,王川,施六林,等.水稻机械化生产的发展趋势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740,1796.

[12]陶美娟,梁家妮,崔红标,等.红壤丘陵双季稻区农民对农业信息需求的调查报告[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2):171-173.

[13]李井山.实现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土地集约化的科学发展[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2(4):1.

[14]周勇,许绮川,夏俊芳,等.船式旋耕埋草机技术的示范推广及前景[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4):2966-2969.

[15]朱岱力,任东,罗永新.水稻秸秆综合利用与收获机械发展关系的思考[J].中国农机化,2011(2):28-31.

[16]辛良杰,李秀彬.近年来我国南方双季稻区复种的变化及其政策启示[J].自然资源学报,2009,24(1):58-65.

[17]张文毅,袁钊和,金梅,等.水稻种植机械化进行分析研究[J].中国农机化,2011(1):19-22.

猜你喜欢

双季稻插秧机农艺
水稻插秧机发展综述
海南杂交水稻双季稻单产突破1500千克
双季稻秸秆还田下减施钾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农机需要农艺“标准”,农艺需要农机“灵活”——2021国际农机展不容错过的果蔬茶机械化论坛
水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插秧机的使用与维修
超智能插秧机
稻田
14份蒌蒿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及营养成分评价
90团举办初级农艺工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