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的对策建议
2013-11-05郑汉波
郑汉波
摘 要:加强大学生海洋意识的教育和培养,有利于提高整个国家的海洋强国理念和海洋战略意识。通过对某海洋大学学生海洋意识现状的问卷调查,分析高校学生海洋意识现状,梳理多年来在高校的教育和管理实践中困扰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调查;措施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开发海洋、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已成为世界沿海各国的发展方向和潮流,这就要求国民海洋意识教育能够同步乃至超前进行。作为当代大学生,肩负起祖国的命运,承载着国家发展的希望,提高大学生海洋意识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广泛认同,加强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也成为迫在眉睫的一项重要课题。
所谓海洋意识,是指人类在由海洋构成的生态环境中,对本身的生存和发展采取的方法及途径的认识总和。包括人类与海洋的相互关系、人类如何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海洋保护等方面的总看法①。结合当前社会形态来看,在国际上,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周边稳定的任务及其紧迫;在国内,海洋开发热潮持续升温,涉海行业、部门、单位和个人日益增多,用海冲突和矛盾日益突出,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统筹海洋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十分繁重。这些都为新时期高校海洋意识教育提出了更新的现实课题和更高的目标要求,必须通过各种渠道,利用各种手段,培养大学生对海洋国土、海洋资源、海洋竞争、海洋安全等方面的认识。
一、大学生海洋意识状况
早在1998年国际海洋年,共青团中央就曾对上海大学生做过一次大样本调查,9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中国的版图只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域疆土;能答对中国拥有18000公里大陆海岸线的占68.6%;了解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划界范围的占74.1%;近半数的被调查者错误认为沿海国家对其专属经济区上空才享有专属权利②。另外,据《中国青年报》进行的一项包括大学生在内的“中国青年蓝色国土意识”大型调查反映,只有30.5%的被调查者知道我国国土除陆地外,还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能说出我国四大岛屿的被调查者仅占27.8%,而对于我国的8个海上邻国几乎都对归属我国的岛礁或管辖领海提出过主权要求这一事实,仅有0.6%的被调查者表示了解③。最近,为了解90后大学生的海洋意识状况,笔者于2013年5月份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对某海洋大学非涉海专业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有效回收率100%,调研对象涉及文学、经管、法学、理学、工程、外语、信息、艺术等八个学院四个年级的男女学生300人。由于涉海类专业的特殊性和不可比性,笔者选取的调研对象是海洋大学的非涉海专业的学生,受学校各种环境的影响,其海洋意识状况理论上不会比其他高校更差,管中窥豹,调查结果基本能折射出当代普通高校大学生的海洋意识状况。结果显示,被调查者海洋意识明显不足。有72.3%的大学生认为自身海洋意识淡薄,20.8%的则认为一般,仅5%的被调查者认为具有较强海洋意识;有95.1%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对大学生加强海洋意识教育。被调查者对海洋基本常识缺乏了解。在海洋基本知识测试答题中,能全部答对20题的仅占3%,52.3%的学生不及格。大学生海洋认识水平不高,大都一知半解,例如,了解《联合国海洋公约》的只占30.7%,答题结果显示学生们在海洋地理、海洋资源、海洋经济、海洋法律等方面获得的教育普遍薄弱。本次调查尽管是一个小样本调查,但也能透射出一些基本信息。如果将其与上述机构调查结果作一个比较,反映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变化,大学生们的海洋意识状况并未得到较大改善,情况依然令人担忧。
二、影响大学生海洋意识的因素分析
1.传统重陆轻海观念的影响
回顾历史,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2000多年以前,就形成了“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的思想。但是,在冷兵器时代的古代中国,海洋的阻隔作用远远大于联结作用,统治者认为国防的重心在陆而不在海,“皆舍海而注意于陆”。治国的思想是大陆思想。在此背景下,民众的心理是安土乐业,逐步形成重农轻商、重陆轻海的传统观念,甚至疏离海洋,明清以来的“禁海”政策,就是中国海洋意识遭受严重禁锢的例证。时至今天,这些传统观念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一代代的公民,形成了如今这个局面。高校海洋观念凝结着传统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进而从大学生的意识形态中反映出来。
2.高校专门从事海洋教育的师资队伍薄弱
目前,国内专门从事海洋教育的师资人数非常少,他们大多从事公共课教学,绝大多数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教育的内容通常只局限在一般常识性介绍,专业教育不足,也很难上升到意识形态层次,所以,这种教育的效果很难保证。从笔者在某海洋大学调查结果来看,只有17%的学生觉得海洋意识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较好。由于高校对于海洋意识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并没有拓展渠道培训和引进师资,而缺乏足够的重视又进一步影响了师资稳定,这就导致师资队伍力量薄弱,建设不足。
3.海洋意识教育相关课程设置不足
在大学课堂中,海洋意识教育类课程所占的比重极低,关于海洋方面的教育课程出现了弱化倾向,既不系统也不全面。除了涉海专业学生有机会学习更多的海洋知识外,其他专业的学生对海洋知识涉猎非常少。据有关部门抽样调查的全国32所高校中,仅有4所高校有开设海洋环境教育的通识课④。这种教育的缺失已经形成了一种不良局面。以笔者调研的某海洋大学为例,课程设置中关于海洋意识教育类课程数量非常少。在调研的八个非涉海学院中,除了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类专业开设一门《海洋综合管理》,经济类专业开设一门《海洋经济学》,法学院开设海事法和海商法等少量涉海法律外,其他学院没有开设海洋教育类相关课程。本次调查还显示68%的学生没有选修过海洋类课程,93%的被调查认为有必要开设海洋类选修。
4.海洋意识教育课外实践活动较少
一方面,高校关于海洋方面的社团组织少。另一方面,开展以海洋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较少。鲜有高校会举行海洋劳技作品现场操作赛,参观海洋博物馆,举行海洋知识竞赛、海洋知识讲座,进行海洋地理模型、挂图制作等活动。以笔者调研的海洋大学为例,该校属于沿海地区,利用地缘优势开展海洋活动是具备了相关条件的,但调研发现,75%的学生表示没有参加学校里关于海洋方面的社会实践。该校曾于2011年暑假时,由校团委发起组织了第五届中国青年丰田环境保护资助行动——“洁净大海,人人有责”环保项目,在活动进行中,当地社区居民热情配合,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由此看来,开展这类活动极其有效,只是需要一个让学生和公众都能参与的平台。
三、加强高校海洋意识教育的主要措施
1.树立海洋教育新观念
教育者要通过了解国际海洋局势动态发展,以国家对待海洋问题的态度、立场为指导来使自己树立有高层次的筹划和指导海洋事业全局的海洋战略意识,建立“大海洋,大目标”的观念,从整体去运筹和实现中国海上大业的宏伟蓝图⑤。教育者的思想觉悟的提高,也就会影响学生的海洋意识,从而带领学生树立海洋认知新观念。当下,海洋领土意识、海疆海防意识、海洋财富观、海洋可持续发展观等是海洋教育新观念的核心构成部分。以海洋财富观教育为例,通过开设海洋经济和管理课程,使学生了解到海洋财富主要包括海洋水体、海洋动植物、矿产、能源、海底、海面、岛礁及空间资源,由此,也衍生出了海洋第一产业、海洋第二产业、海洋第三产业⑥。同时了解海洋经济活动、海洋资源、海洋未来产业、海洋区划、海岸带经济与海岛经济、海洋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另外,在校大学生通过“三下乡”活动,参观渔场、码头、港口、临海工业区、海上钻井平台等,使学生亲身感受海洋经济的价值,培养海洋财富理念。
2.重视海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理论研究
各高校要把海洋意识教育当成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对教育管理、教育目标、教育的内容形式以及教育保障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规定,特别是在师资建设方面,更要有前瞻性的计划。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海洋意识教育的重点是在院校教育上,政府和各级主管部门要把握住院校教育这个关口,促进海洋意识教育。在师资力量建设上,要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法,一方面要扩大和完善已有的师资队伍,做到定岗定编,并定期进行师资力量培训,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二是依托一些专业院校和科研单位,采用“请进来”的方法,填补师资力量不足的空缺。
实践离不开教育理论的支持,没有理论作为支柱,实践是很难进行的。深入研究海洋意识教育理论是开展海洋意识教育的基础。开展海洋意识教育理论的研究工作要立足当代海洋意识发展的现状,依托各级科研部门和院校,研究出适应于不同教育对象的教育理论。可以把海洋意识教育理论的研究列入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课题,鼓励研究人员参加课题研究,这对完善我国的海洋意识教育理论体系、提高教育层次是非常重要的。
3.合理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切实提高学生的海洋意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就必须让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所以,需要合理设计课程教授内容。首先,课程教授应与海洋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相结合。在课堂上可结合国内外海洋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多让学生了解、关注并且知道我国在海洋科研和实践方面的进展,也就有助于增加学生学习海洋知识的兴趣。其次,课程教授与新闻热点相结合。课程内容要与时俱进,与当时的新闻热点相结合,提供更多的机会给学生开展讨论。当前,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海权纠纷不断,学生的爱国热情高涨,但是辨别能力不强,思想容易偏激,所以在课堂上,不仅要讨论新闻热点,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学生海洋意识,教育学生理性爱国。通过调研发现,大学生海洋主权意识强烈,但对国情缺乏了解,借此,可以通过海洋地理、历史及法律知识的学习,转变学生粗浅模糊的海洋认知。
4.利用各种校内外资源和渠道提高大学生海洋意识
在校园媒体上投放海洋信息报道,增加传媒对海洋时事、海洋科研、探险活动等专题报道,还应参照学生们的喜好,集思广益,拓宽他们接受海洋教育的渠道。学校的图书馆内放置可供免费取阅的海洋杂志,定期地举办一些有关海洋知识讲座、画展、摄影展览、演讲比赛等。在校外活动开展方面,定期地举办一些有关海洋夏令营,社会实践活动等。社会各界的关注同样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要呼吁各种基金组织踊跃参加捐助活动,设立奖学金奖励那些参加海洋实践表现优秀的学生和团体。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与当地海军部队建立“共建单位”,坚持“请进来讲,走出去看,靠上前学”的原则,邀请海洋问题专家到学校讲学、组织大学生到海军部队参观学习,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爱海热情。
引文注释
① 杨金森.海洋强国兴衰史略[M].海洋出版社,2007.
② 转引自牟方君.提升全民海洋意识途径的思考[J].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1):12-13.
③ 转引自谷方为.初中生海洋意识现状与培养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34-38.
④ 段桂霞.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海洋意识教育[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30-55.
⑤ 马九轩.关于进行海洋意识教育的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2(2).
⑥ 朱坚真.海洋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中歌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