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科学商店的教育价值及发展趋势的再思考
2013-11-05吕小亮
吕小亮
摘 要:大学生科学商店作为舶来品,落地上海、投身科普服务已近7年。作为科普服务组织,科学商店在科学普及服务、创新人才培养、美丽城市建设等方面作用明显、成效显著。随着需求的变化、人才的流动、投入的限制,科学商店亟待创新运维方式、驱动价值实现、强化转型发展。文章以科学商店的初始教育价值定位为起点,研究、分析落地依赖遭遇的挑战和问题,提出重新定位和发展的意见。
关键词:科学商店;人才培养;价值
大学生科学商店(Science Shop)①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荷兰,成长于欧美。2006年11月,作为新兴事物,因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而被引入中国,她承载着促进高校、企业、社区在科学普及服务、创新人才培养、美丽城市建设等方面共同合作的责任。上海大学生科学商店经过7年的建设形成了三方面的共识:一是科学商店是一个资源整合的平台,政府科技与教育部门、企业、高校、居民、学生携手共进,协调发展;二是科学商店是大学生提高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舞台,在服务中发现问题,在研究中解决问题;三是科学商店的育人内涵和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高度契合,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平台②。三方面共识中尤以育人为重,可见其教育价值之高。随着大学生科学商店的建设和发展,尤其是需求的变化、人才的流动、投入的限制等问题不断的警示着科学商店的创新、发展和转型。
一、科学商店的初始定位及其价值考量
首先是育人。高等院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与刻苦实干精神、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有效沟通与交流能力。要培养新形势下的创新型人才,更应突破学时有限的课堂教学,打通一课与二课渠道,针对性地借助社会资源,科学商店就体现了这样的职能。通过实践服务,培养学生融入基层一线、脚踏实地的精神,培养敢于突破技术应用瓶颈、勇于创新精神。对比第一课堂与科学商店育人之间的不同,我们可以发现课堂教学重视知识的建构,科学商店注重实践的积累;课堂教学以灌输为主,更多的是教师为主体,科学商店以自育为主,更多的是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的内容相对稳定,科学商店的内容更加丰富。
其次是服务。科学商店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服务”,这是致力于拆除科学和生活之间壁垒的学者们所要诠释的科学的真正价值。而科学商店特殊的所属关系决定了她不仅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提供助力和平台,也承袭了大学的服务功能,为社区、企业提供科学服务。服务就需要正视公众的需求,建立畅通的渠道,只有这样才能在建设和谐社会、美丽中国的伟业中,体现并实现科学商店的价值。
第三是效益。科学商店的运营如果只有投入而没有产出的话,那么她的发展是不成功,也无法持续的。所以,科学商店在运营过程中也注重效益的产生,而衡量科学商店的效益,要结合政治效益、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充分考虑。政治效益体现在国与国的竞争上,体现在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上,体现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上;经济效益不仅体现在科学商店本身运营的开源节流上,更体现在其成果的产业转化和生动的科普活动上;文化效益体现在科学理念的普及、科学文化氛围的营造和科技成果的推广上,促进科学知识的普及、贡献和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共享。
二、简况、问题及其对策
大学生科学商店落户上海以来,已有15家高校结合自身学科专业优势在全市17个区县100余家门店,内容设计节能环保、医疗健康、信息技术、汽车交通、家电维护、食品安全、法律援助、理财咨询等方面,年服务群众近20万人次。与此同时社区市民需求的多样性和多变性、师生志愿者群体的流动性和积极性、市、校等主管部门投入的限制性和其本身的非营利性,都对科学商店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诸多挑战。
一是无偿服务,更应注重服务态度的人性化。科学商店主要开展社区无偿志愿服务,且多数以上门服务为主,急居民之所急,解民之所困。虽然为无偿志愿服务,但不可随意降低服务要求,怠慢居民需求,科普志愿者应该设身处地从居民的角度去考虑和解决问题,增进彼此的理解和尊重,从而创造出融洽的沟通交际环境。
二是需求多变,更应注重内容设计的特色化和服务教师的专业化。内容设计的特色化方面,科学商店主张结合研究、教学为社会提供服务,社会组织或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向科学商店提出寻求帮助。解决的方式是,科学商店的“员工”将“需要”纳入研究项目,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形成服务特色,为科学商店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服务教师的专业化方面,科学商店活动离不开具备强大科研实力或者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老师指导。各服务部业务指导老师主要是研究服务部本身的建设与发展,利用常效的学分机制对志愿者学生进行专业化指导,同时根据公益活动的具体问题开展相关的科学商店系列讲座、社区咨询和日常咨询等工作,指导学生在线回答社区居民提出的相关问题等。
三是人员流动,更应注重服务标准的科学化。科学商店在建立之初就在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自身的服务标准与评价标准,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好的基础。由于科学商店的科普志愿者均为在校大学生,其流动性特征明显,要避免因人员变更导致服务品质降低的主要途径就是要加强对科普志愿者的专业培训,强化标准、提升水平、创新形式,即要保证服务质量就必须注重服务的标准化建设。
四是信息社会,更应注重服务方式的网络化。“谁学会了运用网络 谁就掌握了公众与志愿者的脉搏”,高校大学生科学商店可以充分发挥师生志愿者的信息化优势,通过网站和微博建设,大大地增强了网络互动,特别是在线解答一些专业性的问题,使交流活动有专题、有载体、有平台,加上运行和保障实现流程化、规范化和日常化管理,大学生科学商店的服务方式网络化水平得到有力提升。
五是投入限制,更应注重服务机制的长效化和服务保障的常态化。随着大学生科学商店的逐年投入,基础设施的日趋完善,后续的建设和维护资金肯定会逐年降低并限制支出,加上大学生科学商店本身的非营利性属性,其后续的运营和发展将遭遇诸多挑战③。在此背景下,加强机制建设、构建保障体系,通过完善的科学商店实施方案、管理办法、项目研究管理办法、指导老师管理办法、志愿者管理办法等多项全面、细致、规范的运营管理办法来确保各项服务的长效化、常态化,同时以高效的运维降低成本,将投入限制转变成为转型发展的催化剂。
三、创新与发展趋势
1.定位与功能创新
(1)助力创新人才培养
志愿者服务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成为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柔性管理的有效途径④。大学生作为“学校人”在走向“社会人”的过程中,理论知识与工作技能的脱节、个人憧憬与现实情况的脱节问题不可避免。大学生需要通过科学商店的实践,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锻炼意志、培养品格,同时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开展教学实践、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公益活动、科技发明等,把在课堂上学习到的抽象知识转化为具体实际的生产力,使大学生参与奉献科学商店服务的过程本身就成为了一个接受教育、提升责任的过程。
(2)服务美丽中国建设
公众需要理解科学,科学也需要理解公众,科学商店架起了科学与社会之间的桥梁。科学商店的研究课题与项目均来源于社区居民的现实需求,在针对他们的实际问题提供科学帮助过程中,拉近了科学与公众的距离,引领公众认识和走进科学,通过科普知识的传播和科学方法的教授,让公众对科学越来越熟悉,越来越了解,有效促进了公民素质的提升。
(3)服务社会科普需求⑤
在以往的科学研究中,研究者会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选择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过程的开展也是在实验室或书房中进行,很少考虑到所开发成果的市场需要。但在科学商店,各类课题研究大多来源于社区居民或企业的现实需要,研究过程也是在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中进行,这样就符合了公众的切身利益,激发了公众的参与兴趣,吸引公众自觉、自愿的参与到科学研究中来,有效满足了社会科普需求。
2.借助新媒体,创新服务形态
加强科学商店的舆论宣传,报道科学商店的成功案例,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网站等媒介提高科学商店的社会认知程度,为科学商店的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借助新型媒体网络进一步做好科学商店“服务菜单”的宣传工作,为居民提供网络预约服务的新路径,提高社区服务的数量与质量,加强志愿者扎根服务社区的过程体验,通过微感言、微幸福的分享拓展科学商店的宣传空间。
3.变“量”为“质”,实现价值品质的提升
科学商店的发展,给公众带来了很多的财富和福利,科学商店门店的服务活动对于民众的进步起到了面对面的牵引作用。科学商店活动的研究性,能够降低牵扯到公众的利益,公众的健康,公众的全面发展的科学技术风险。随着民众日益增长的科普文化需求,科学商店也在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拓展服务项目,强化服务标准与规范,为公众接触、认识、了解、支持、推动科学商店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拓展教师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新领域
大学生科学商店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把手,各高校科学商店以对学生成长负责的态度,调动全院力量特别是辅导员、专业教师的力量促进其向专业化、职业化的方向发展,为其发展提供了新的领域。辅导员在志愿者招募培训、日常运行管理等方面作用明显,使他们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成为可能。
总之,大学生科学商店身负服务创新人才培养、社会科学普及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使命,在面对需求的变化、人才的流动、投入的限制等挑战之时,亟须抓住其根本使命,创新服务形态,服务变“量”为“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强化其核心的教育价值,实现其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奠定基础。
引文注释
① 大学生科学商店(Science Shop)是依托大学、植根社区的科学研究与普及组织,旨在解答居民和非政府组织的科学疑问,为市民社会关心的问题提供独立的(没有利益关系)、参与式的研究,建立连接大学和社会的桥梁.
② 潘清.“科学商店”在技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7)下.
③ 金盛兰. 非营利组织与中国志愿服务发展面临问题的解决[J].北京论坛,(2010).
④ 蒯海章.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行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南昌大学,2009.
⑤ 陈立俊,史悦.科学商店: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社区科普新路径[J].当代青年研究,2010(1).
(作者单位:上海电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