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后冷却工艺对70钢盘条氧化层厚度的影响
2013-11-05张朝磊刘雅政周乐育
张朝磊,王 灿,刘雅政,周乐育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氧化铁皮厚度控制作为高线热轧产品质量控制的主要指标之一,长期以来受到业内极大的关注[1-6]。减少线材表面氧化铁皮厚度不仅可以提高金属收得率,而且还可以简化酸洗工艺,提高产品质量。高线热轧工艺包括钢坯加热、热轧和轧后冷却等主要过程,其线材表面的氧化铁皮虽然产生于加热炉和热轧过程,但在轧后冷却阶段还会进一步生长,并发生结构转变[5-6]。
本文采用工业试验的方法,研究吐丝温度和风冷工艺参数对硬线70钢盘条氧化层厚度的影响。
1 试验
试验材料为φ6.5mm的70钢,终轧速度为100m/s,其风冷段控制分为吐丝后至相变前、相变过程中和相变结束至集卷3个阶段。试验方案:方案1,控制水冷段吐丝温度分别为850℃和890℃,相变结束至集卷段平均冷却速度为5.1℃/s,实测风冷冷却曲线如图1(a)所示;方案2,控制水冷段吐丝温度为890℃,相变结束至集卷段平均冷却速度分别为5.1、4.2、2.6℃/s,集卷温度分别为335、385、475℃,实测风冷冷却曲线如图1(b)所示。
集卷空冷后,对成品盘条取样,制成金相试样,用JSM-6510A高真空扫描电镜能谱一体机对氧化层显微组织进行形貌观察,对其富硅层进行能谱分析,并使用ImageTool软件测定氧化层厚度。
图1 实测斯太尔摩风冷冷却曲线Fig.1 Actual cooling curves in Stelmor air-cooling
2 氧化层形貌
研究表明,70钢氧化层不是均一的氧化铁,它是由基体向外依次为FeO、Fe3O4和Fe2O3[2,6]。氧化层显微形貌和富硅层能谱图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可以看出,氧化层有明显分层现象,并且在基体与氧化层之间存在富硅层。
图2 氧化层显微形貌Fig.2 SEM micrograph of the oxide layer
图3 富硅层能谱图Fig.3 EDS spectrum of the Si-rich layer
3 轧后冷却工艺对氧化层厚度的影响
3.1 吐丝温度对氧化层厚度的影响
对硬线70钢盘条采用方案1冷却工艺,其氧化层SEM照片如图4所示。当吐丝温度分别为850℃和890℃时,测得氧化层厚度分别为4.5 μm和7.5μm。可见,相同风冷条件下,吐丝温度由890℃降低到850℃时,其氧化层厚度减少3.0μm,其减少幅度达40%。
3.2 相变结束至集卷段平均冷却速度对氧化层厚度的影响
对硬线70钢盘条采用方案2冷却工艺,其氧化层SEM照片如图5所示。当吐丝温度为890℃、相变结束至集卷段平均冷却速度分别为5.1、4.2、2.6℃/s以及对应的集卷温度分别为335、385、475℃时,测得其氧化层厚度分别为7.5、8.0、11.0μm。可见,吐丝温度一定(890℃)、相变结束至集卷段平均冷却速度由2.6℃/s增大到4.2℃/s(集卷温度相应由475℃降至385℃)时,其氧化层厚度减少3.0μm,其减少幅度约为27%,起到了显著降低氧化层厚度的效果。此时,进一步增大平均冷却速度至5.1℃/s,其氧化层厚度减少仅为0.5μm,对氧化层厚度降低效果不明显。考虑到提高冷却速度需要增加风机能耗,故控制相变结束后至集卷段平均冷却速度为4.2℃/s、集卷温度为385℃。
图4 方案1冷却工艺下的氧化层显微形貌Fig.4 SEM micrographs of the oxide layer on the controlled cooling scheme A
图5 方案2冷却工艺下的氧化层显微形貌Fig.5 SEM micrographs of the oxide layer on the controlled cooling scheme B
4 结论
(1)相同风冷条件下,水冷段吐丝温度由890℃降低到850℃时,氧化层厚度减少3.0μm,其减少幅度达40%。
(2)水冷段吐丝温度一定(890℃),相变结束至集卷段平均冷却速度由2.6℃/s升至4.2℃/s、集卷温度由475℃降至385℃时,氧化层厚度减少3.0μm,其减少幅度约为27%,氧化层厚度降低效果显著。
[1]强十涌,乔德庸,李曼云.高速轧机线材生产(第2版)[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
[2]杨建春,李祥才,于同仁.70钢氧化铁皮测定分析[J].钢铁研究,2003(6):55-58.
[3]李玉华,陈少慧,朱希圣,等.80钢盘条氧化皮形貌及其厚度的计算[J].物理测试,2006,24(5):42-43.
[4]王勇,杭乃勤,张细菊,等.帘线钢线材表面质量分析[J].特殊钢,2007,28(1):57-58.
[5]潘燕.冷却工艺对普碳线材氧化铁皮生成的影响[J].轧钢,1990(5):21-25.
[6]李玉华,陈少慧,朱希圣,等.热轧盘条表面氧化皮的研究与控制[J].金属制品,2008,34(1):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