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金融结合的“政银企”模式——青海省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科技金融结合的创新实践

2013-11-05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成果转化资金管理处谭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孙炜琳

中国农村科技 2013年9期
关键词:青海省科技成果科技

文│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成果转化资金管理处 谭华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孙炜琳

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科技工作和金融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对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意义重大。农业科技是全面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农业科技成果只有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发挥这一支撑作用。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的过程中,资本是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而由于农业产业本身的高风险、收益不稳定等特点,导致追逐利润的金融资本“躲避”农业,这成为影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瓶颈。因此,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更加需要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

为了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农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各地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涌现了一些推进科技金融结合的典型模式和成功案例。为了总结剖析这些成功案例的做法和经验,2012年,笔者对青海省科技金融结合的创新实践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发现,青海省的做法可以总结为“政府搭台、银企对接”的“政银企”模式。

青海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

青海地处我国西北部,是典型的高原农牧结合区域。在科技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青海省大力促进先进适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依靠科技促进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近年来,通过全面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有效带动了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农牧业重大技术研究与应用和农牧业实用技术引进推广。

“十五”以来,承担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概况

2001年以来,青海省结合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需求,认真组织、积极争取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成效显著。10年共向科技部推荐申报转化资金项目152项,其中75项得到科技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获转化资金4640万元(详见表1)。

表1:2001~2010年青海省转化资金项目申报、推荐、立项、验收及资助情况表

从技术领域分布看:种植业26项,资助670万元;资源保护及资源高效利用8项,获资助430万元;农产品加工7项,获资助370万元;畜牧业6项,获资助380万元;生态保护2项,获资助120万元;节水农业2项,资助100万元(详见表2)。

表2:2001~2010青海省转化资金项目技术领域分布情况表

从承担单位情况看:第一承担单位是科研机构的36项、资助经费2400万元,企业30项、资助经费1790万元,事业单位5项、资助经费230万元,高等院校4项、资助经费220万元(详见表3)。

表3:2001~2010青海省转化资金项目第一承担单位情况表

从地域分布上看:西宁地区承担70项,海南州3项,海东地区和黄南州各1项,93%的项目集中在西宁地区。

项目符合政策支持方向,突出高原特色

这些项目主要涉及农林植物优良新品种繁育与高效种植、优势畜种规模养殖、特色资源高效利用以及农畜产品加工、节水灌溉、生态保护等重点技术领域,既符合国家农业产业政策和农业科技发展方向,又立足青海实际,突出了高原特色。

截至目前,已有45个农转项目按计划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各项内容和指标,达到了预期目的,并顺利通过了省级和国家级验收。通过项目实施,不仅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使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在生产中得到了应用,而且加强了产学研结合,提高了企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增强了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服务“三农”的意识和水平,达到了“实施一个转化项目,熟化一项技术,集成一个技术体系,形成一个优势产业,创立一个品牌,提升一个企业,致富一方农民”的目标。

为整合科技、金融相关资源,促进科技金融结合,加快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青海省建立健全了“政府部门推荐、银行独立审贷、双方联合监管”的工作机制,实现了业务合作的实质性突破。

正在实施的成果转化项目情况

青海省正在执行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有23项,目前已有23个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及配套技术得到进一步熟化,建立了试验示范区(点)76个,新品种示范面积达93.06万亩,多产牦犊牛2569头;建立中试、生产线17条,开发新产品12个,新技术、新工艺23个(条);项目实施过程中已授权3件,培训专业人员207人,培训农牧民9283人(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714.00万元、净利润1737.50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这些项目的实施,加快了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并为优良品种提供配套技术,有力地促进了青海省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发展,提高了全省农业生产能力;突破了特色生物资源开发领域的技术瓶颈,推进了区域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解决了青海裸鲤、高白鲑等冷水鱼鱼苗孵化、规模网箱养殖等技术难题,加快了高原冷水鱼的产业化开发步伐。

青海省推进科技金融结合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加强与金融部门联动,科技金融“破冰”前行

为整合科技、金融相关资源,促进科技金融结合,加快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青海省科技厅分别与农业发展银行青海省分行、农业银行青海省分行签订了农牧业科技贷款业务合作协议书,主动加强与金融部门的联系沟通,建立健全了“政府部门推荐、银行独立审贷、双方联合监管”的工作机制,实现了业务合作的实质性突破。首先,金融部门根据各总行关于农业科技贷款的政策、信贷支持对象和范围等要求,认真开展农业科技贷款客户资源调查,掌握青海省农牧科技工作情况和资金需求情况;其次依托科技厅的农业科技项目资源,每年科技厅结合青海省地域经济特点和农牧业科技发展规划,围绕区域产业发展战略,突出资源优势产业和重点行业,通过认真筛选、建立农业科技贷款项目库,推荐一批农业科技贷款项目给省农发行、省农行。农发行及农行将统筹安排信贷资金,在符合国家信贷政策和满足农业银行客户信贷准入条件的前提下,优先向符合信贷条件的农牧业产业化科技项目给予信贷支持(包括中长期贷款和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并将具体工作分解落实到所辖分行组织实施。

加强项目遴选,科技金融注入企业强劲活力

青海省科技厅先后向农发行、农行推荐了一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项目和科技特派员小额贷款项目,共获得99860万元的科技贷款支持,重点支持了冬虫夏草精深加工,农畜产品工艺开发、农机具改造等农业领域中的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项目,为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健全和完善产业链,有效推动农业科学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有效缓解了科技人员和农牧民贷款困难的现状。如向湟中弘大农副产品购销有限公司、青海绿草原食品有限公司、青海新绿康食品公司等4家企业发放短期、长期贷款6940万元,支持了牦牛、藏羊蹄加工、色拉油工艺开发、优质牧草种植及生物蛋白饲料技术开发等科技项目;向青海春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放贷款5000万元,支持冬虫夏草微粉饮片的研究开发,有效促进了当地特色资源的转变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局面的形成;向乐都县光明农机制造有限公司和青海环宇草原钢网制造公司发放贷款2210万元,支持马铃薯收获机及小型联合收割机的研发和生产。

加强联合监管,营造良好的“政银”合作环境

为更加有力地支持农牧科技成果转化,促进青海省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和农村牧区全面进步,青海省科技厅与金融部门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一是指定落实了具体组织实施的部门和经办人员,负责双方合作的相关事宜;二是建立信息互通制度。双方定期或不定期地协调沟通合作中的有关事项,了解掌握农业科技贷款项目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三是加强对农牧业科技贷款的联合监管,青海省科技厅积极配合银行对农牧业科技贷款的使用情况和借款人的经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通过严格贷款操作程序、落实风险防范措施、加强贷后监管等措施,确保了贷款安全,促进了农业科技贷款业务的健康发展。

加强投资引导,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和创业引导基金

为加快中小型企业发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由省财政厅、省科技厅共同研究制定了《青海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设立了政府主管并按市场化方式运作的青海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以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放大作用,支持创业投资发展,增加创业投资资本供给,推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已建立了3个投资基金。其中,与北京华控汇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发起设立青海省华控科技创业投资基金,首期规模为1.5亿元人民币,总规模5亿元,基金管理公司已完成注册;与英国欧瑞基金联合发起设立青海欧瑞科技发展投资基金,首期规模为1.2亿元。

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企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

青海省始终把企业作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主体,以提升企业技术研发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为重点,支持企业积极开展新产品的研发、新技术的引进和新工艺的改进。截至目前,青海省已有22家涉农企业获得了30个国家转化资金项目的支持,企业承担的项目,已占到项目总数的40%以上。这些企业依托青藏高原丰富的牦牛、藏羊、沙棘等特色资源,通过产学研合作,已先后成立“青藏高源沙棘研究中心”、“青海省马铃薯产业研发中心”、“青海信成牦牛产品研究开发中心”、“青海青美生物资源研究开发中心”等企业研发中心,已新建生产线、中试线45条,产品销售收入2.24亿元,利税4528万元。青海康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海雪舟三绒集团毛纺织有限公司、青海绿草源食品有限公司、青海金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涉农企业,在转化资金的支持下,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对青海省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有效促进了青海省农业产业化进程。如青海人长久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承担的“青藏高原沙棘资源深度开发中试”,通过对沙棘上游产品废弃物沙棘果泥、果渣利用技术的熟化,形成年产沙棘总黄酮5吨、沙棘单体黄酮异鼠李素0.5吨的生产能力,为沙棘资源深度开发及产业化提供了技术支持。该项目在执行期内已实现销售收入6579万元,利税1681万元。该项目的实施,不仅加大了资源的开发力度,提高了沙棘资源的利用率和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了农民收入,还为青海省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

青海金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的“喷雾法制备亚麻胶成果转化中试”项目,通过对壳仁分离技术、浸胶分离技术、喷雾干燥技术进行了配套性改进,使壳仁分离率和浸胶分离率分别达到98%和95%以上,有效解决了高黏度、浓缩型、热敏性胶体无法进行喷雾瞬间干燥的难题,已获得发明专利1项,开发出的亚麻胶获得了国家重点新产品的认证,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青海绿草源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利用牦牛肉、藏系羊肉生产传统佳肴技术中试”、“牦牛、藏羊蹄加工新工艺中试”等转化资金项目的实施,已相继开发出30多种系列产品,每年可增加产值2000万元,实现利税100多万元,增加就业岗位180个,带动当地4000户农牧民增收800多万元,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项目的实施,不仅提高了青海省特色牦牛、藏羊肉制品在全国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加快了青海省特色资源优势尽快向产业优势的转化。

经验与启示

近年来,青海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政银企”科技金融模式,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充分运用成果转化政策资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科技企业信用互助资金、银行贷款等金融资源,发挥科技金融的杠杆作用,走出一条解决科技企业创业融资难、成果转化难等问题的新路子,有效保障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顺利实施。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是科技金融创新的核心关键。青海省高度重视科技金融工作,牵头联合财政、金融、银监、知识产权等部门。运用综合配套改革政策,加大科技金融的投入力度,创新科技金融的投入方式,针对科技企业需求,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推出一系列的科技金融政策创新服务品种,效果十分明显。

二是重视前期调研工作,是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的基本前提。针对青海省农牧业发展需求,组织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开展调研工作。针对青海省农业自主知识产权相对较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的实际,鼓励东西部合作、加强产学研结合,突出特色优势,为项目的组织申报打下良好基础。

三是强化与金融机构的协作,是科技金融推进的强大动力。为了共同推动青海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工作,2007年2月,青海省科技厅与农业发展银行青海省分行联合召开了农发行支持青海省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座谈会,确立了“政府部门推荐,银行独立审贷,双方联合监督”的工作机制,双方签订了农牧业科技贷款业务合作协议书。科技金融携手推进,加快了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有力地推动了青海省农牧业产业化进程。

四是加强与财政部门合作,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有力支撑。为了共同推进青海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2003年青海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制定了《关于加强国家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管理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职责,强化了合作,形成了有效的部门合作管理机制,为共同做好转化资金项目的实施与管理,推进省级转化资金的建立奠定了基础。2003年以来,青海省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从项目的申报、监理和验收以及项目经费管理,都得到了省财政厅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经费管理每年都是由科技厅提出申请,经省财政同意,划拨到科技厅统一管理,并严格按照转化资金管理办法和项目监理、验收结果拨付经费。

五是严把项目申报,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保障。本着公平、公正,立足高原,突出特色的原则,采取形式审查与专家论证相结合,定性讨论与定量打分相结合的方式,在对申报项目进行严格形式审查的基础上,组织有关技术专家、管理专家和财务专家组成项目评审专家组,重点对项目核心技术的创新点和先进性,项目的中试、转化内容,项目所要达到的技术质量、技术经济指标,项目投资预算、资金使用计划以及项目申报单位的基础条件和转化能力等内容进行评审,提出专家评审意见。根据专家组评审意见,会同省财政厅,就推荐项目的申请书、可行性报告的真实性、可靠性,成果证明文件的有效性,项目的竞争优势、存在的问题和主要风险,项目资金匹配金额及匹配方式以及申报单位所提供的证明文件和专家组评审结果的真实有效做出评价,并综合提出项目推荐意见,上报科技部,以确保青海省转化资金项目的申报质量。

六是强化项目监督管理,是科技成果顺利转化的坚实后盾。在重视项目申报、立项工作的同时,针对不同年度立项项目的进展情况,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一是把好中期监理关。严格按国家要求,对进入监理期的项目进行认真检查,及时了解和掌握每个项目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地意见或建议,以确保项目能顺利实施;二是做好项目验收工作。除对验收工作进行精心组织和认真安排外,组织有关专家组成专家验收组,对每个进入验收期的项目,依据项目合同书规定的任务指标进行验收,并依据专家验收建议,提出青海省验收意见,作为国家验收的重要依据上报科技部。

典型案例

科技金融助力食用级白刺红色素中试生产

青海康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依托科技金融提升食用级红色素中试技术,通过项目实施,已实现食用级白刺红色素中试生产,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

项目依托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的技术优势,通过转化资金和银行部门科技贷款的支持,加快了实施和成果转化力度,以青藏高原特有的生态经济作物白刺为原料,以天然食品添加剂为市场目标,将已有技术成果进行产业转化,开发生产了可广泛用于食品、饮品、医药、化妆品的食用级天然植物色素;同时通过参加香港、德国、肯尼亚等国外及国内各大产品展销会、广告等方式对产品进行了宣传。同时,项目单位与以美国安利、完美中国、天津天狮等国内食品化妆品大型生产企业签订了销售合同,建立了稳定的销售客户群。项目在实施过程逐渐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以中间体和原辅料为主的销售网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项目以青海省柴达木地区特有的白刺资源为原料,应用真空干燥技术和柱层析技术整合而成的高新技术复合系统,按照GMP技术规范的要求,加工生产高附加值的食用级白刺果红色素产品,建成年产5吨的中试生产线一条。项目共计试生产白刺红色素产品3.2吨,试销售产品3.02吨(平均200万元/吨),实现销售收入621.5万元,缴纳税金21万元,净利润116.5万元,创汇5.3万美元。共培训技术管理、操作及检验人员26人,培养白刺红色素生产工艺研究人才5人。项目共收购白刺果汁670吨,为资源区农牧民增收214.4万元。项目在实施完成后继续投入大量资金和科技投入,进一步扩大转化规模,按照目前客户订单需求,计划建设年产20吨的产业化白刺红色素生产线1条,实现年销售收入4000万元,利税820万元。

猜你喜欢

青海省科技成果科技
青海省高速公路集中监控运营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人物志
图说:2019 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
青海省海南州诗歌作品小辑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