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柠檬精神”耀边疆记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红瑞柠檬研究所

2013-04-17马爱平

中国农村科技 2013年9期
关键词:德宏柠檬研究所

文│本刊特约记者 马爱平

“求实结苦创协为新作乐的的的敬共奉业事献精精精神神神、、”团以的“柠檬精神”,反映了云南省农科院红瑞柠檬研究所多年来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攻坚克难、科技创新支撑边疆民族地区柠檬特色产业发展的真实写照。

科技创新团队“临危受命”

德宏柠檬产业从1998年开始,至今已有12年。

1999~2005年,德宏柠檬产业得到了快速大规模发展。然而,由于种植、加工产业链中的科技链、人才链滞后,柠檬原料生产产量低、品质差,企业加工开工率不足、加工残次品比例高,一时间,德宏州柠檬产业发展陷入困境。

2005年3月,云南省农科院和红瑞柠檬开发有限公司筹建了筹建国内第一个对柠檬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系统研发的专业研究机构——云南省农科院红瑞柠檬研究所,建立了云南省农科院柠檬产业化科技创新团队。

创建初期,柠檬所的技术人员都未接触过柠檬。面对无项目资金、无研究基础,面对周围怀疑、嘲笑的目光,全体科技人员拿着农科院里支持的5万元启动经费,从零开始。

他们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省外柠檬产区取经考察,感动了多位研究柠檬的资深专家。中国科学院柑桔研究所70多岁的柑桔老专家马家骐,亲赴瑞丽手把手地传授柠檬技术,华中农业大学校长邓秀新也5次到德宏教授柠檬技术和指导柠檬产业的发展等等。

创新团队深入村村寨寨、田间地头调查,夜以继日地查阅资料、撰写报告,短短两年内获得了云南省科技攻关项目。四处奔走,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建立了示范基地,形成了科研与产业龙头企业、与柠檬种植农户紧密结合,科研、种植、加工、市场连为一体的“红瑞合创”模式。总结出了德宏柠檬产区“三大优势”:自然生态、产业规模、经济区位优势。

渐渐地,柠檬所确立了“加强柠檬科技创新、促进成果转化、全面支撑柠檬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创新策略,目标是通过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取得突破,带动体制、机制、市场关系协调发展,实现“三大优势”向经济、社会、政治“三大效益”的高效转化。

技术创新是根本

在创业初期,研究所的技术人员为了观察柠檬落花落果的生理变化和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很早就起床。岳建强、高俊燕、周东果、彭满秀、张培花等男兵和女将,没有交通工具,就骑着摩托车、自行车,头戴一顶小草帽,怀揣一个小本子、一支笔,在方圆十几公里内来回奔跑调研,渴了,喝口自己带来的凉水,饿了,吃点自己带来的干粮,不分白天黑夜,走东串西,走南闯北,几乎没有休息日。

他们研究所搜集和引进各类柠檬品种(系)56个,砧木品种21个;建立了目前国内较为丰富的柠檬品种资源圃;筛选出柠檬品种(系)12个、砧木品种9个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选育出了适宜德宏发展种植的柠檬新品种新组合。

柠檬所建成了国内第一个柠檬专用种质资源圃,选育出“云柠1号”柠檬品种,并被列为我国“十二五”期间第一批热带南亚热带作物主导品种,在云南柠檬产区品种应用覆盖率达97%以上。

他们明确了云南柠檬产区的主要病害有42种,探明了柠檬产区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流行规律。建立了一套柠檬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体系。通过技术集成应用,实现了优质果率由30%提高到80%以上的目标。

他们首次在云南柠檬产区推广无病毒柠檬健康种苗。在国内首次报道云南柠檬产区的危险性病害为裂皮病和衰退病;建立优质无病毒种苗生产基地130亩。至2012年底,累计推广优质种苗90万株,面积达14000余亩。

他们研发出了柠檬早结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并进行示范推广,实现标准无毒柠檬种苗定植第1年始花挂果,第2年亩产1.2吨,第3年进入盛产期,亩产2.0吨以上,比传统栽培提前2~3年进入盛产区。此项专利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德宏柠檬过去5~6年进入盛果期的落后栽培方式。

他们开展柠檬反季节鲜果生产技术研究,初步建立起了一套柠檬反季节生产技术规程,示范结果表明,反季节柠檬果亩产量近1吨。初步构建起了德宏柠檬病虫害防控预警与监测体系,建立了CTV的血清学和RT-PCR检测技术规程和类病毒RT-PCR检测技术规程,制定了柠檬衰退病和柠檬裂皮病的症状识别和防治措施。

左图:邓秀新院士8次到德宏调研柠檬产业,团队科技人员现场向邓院士请教与交流。 右图:岳建强。

研究所还收集、引进热带牧草品种29个,构建了柠檬牧草间种、柠檬果渣发酵饲料、养殖肉牛、牛粪发酵生产柠檬专用肥再还田循环利用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启动建设500头肉牛养殖规模的示范养殖场和日处理15吨牛粪尿发酵配套工程。

这些成果在德宏及云南柠檬产区成果应用覆盖率达95%以上。近三年来,累计示范推广及辐射带动面积达71140亩、新增柠檬产量93253.40吨、新增产值28566.22万元、新增利润8260.62万元。国家柑橘产业技术体系柠檬综合试验站、邓秀新院士工作服务站、云南省企业技术中心、农业部柠檬良种繁育基地等科技创新平台建立。

示范基地成攻坚克难窗口

“基地建设的好坏是衡量研究所服务与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该所所长岳建强常说,面对农民,空洞的理论说教收效甚微,池中游着的大鲤鱼,不如摆在桌上的小鲫鱼,农民要的是实打实。

作为科技特派员,他们每月到瑞丽市勐修乡勐典村对柠檬种植户实地指导,种植户郑加能说:"以前种十亩甘蔗,一年收益1万元,科技特派员每月到地里查看一次,指导我们,现在种柠檬放心得很,改种柠檬效益翻了十倍。"

他们引进资金自建示范基地700亩,协助农户建设高产示范园200亩。并与企业、政府相关部门用“红瑞合创”模式,完成柠檬基地核心示范样板1200亩。

他们参加对勐卯镇贺南毛、勐秀乡勐典、帮孔、芒帽以及其他基地的规划和开发实施,“搞基地,要让农民对技术一看就清楚就明白,如果农民看不懂,学不会,那就失去示范的意义了。”岳建强说。

瑞丽市勐卯镇贺南毛有100亩地,只能种水稻及其他水生植物,土质差,地下水位高,积水严重,是种柠檬的大忌。2007年9月,所里决定进行种柠檬示范,并指定杨恩聪、景德华负责该示范地的实施。他们与其他工人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严格按照研究所柠檬种植技术规范要求,作出了示范,使小看研究所的人都刮目相看。2008年,研究所又在瑞丽市勐秀乡勐典村利用成熟技术示范种植柠檬100亩。

在2009年5月,帮孔柠檬基地开始建设,面对漫山遍野荆棘丛生满目疮痍的情景,年轻的研究所经受了从未有的考验。

全所职工以及农民工连续作战,为了降低成本,管后勤的同志尽量少买肉,多买菜,让大家既吃得饱,又不影响身体健康。条件艰苦,大家同舟共济,有的技术员一不小心踩踏从山上滚下来,爬起来接着又干,有的手划破了,脚扭伤了,稍事包扎一下又投入建设。“坡陡山高足难立,日晒雨淋好时机,汗如出浆是桑拿,毒素排除变小弟。”他们笑看困难,保持柠檬人的乐观主义精神。

从2009年5月至11月,研究所依靠成熟的技术,建成了标准柠檬示范地600亩,成为多个会议参观学习的重要现场。每当登上“红瑞柠檬谷”的每个山头,看着层层整齐划一的柠檬沟和郁郁葱葱的柠檬树,红瑞柠檬人心里就会洋溢出一股自豪感。

2009年11月,研究所与红瑞柠檬公司和勐秀乡等扎村、芒帽村,以村、科、企合作的形式共建芒冒社会主义新农村,启动了3000亩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整村推进示范工程;完成了境外从缅甸迈扎秧到木瓜坝50公里边境柠檬示范点的布局,已建立100亩柠檬种植示范基地,全面启动境外柠檬替代罂粟种植工程。

据统计,从2005年至2009年12月,岳建强及研究所累计培训柠檬专职技术人员500人次、基层技术推广人员1200人次,科技示范户45户,种植户15000人次,印发各种科技培训资料10000余份(册)。出现了四年树龄单株产量151公斤的全国最高产量记录,小面积实现亩产5吨以上的产量突破,涌现出一批亩产值上万元的种植户,辐射带动德宏州3万多亩柠檬发展,涉及柠檬种植户3400多户,使正常管理的柠檬种植户,实现户均增收3500元,形成了“种植—加工—研发—市场”产业链。

精兵强将谋未来

柠檬所注重研究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3年来,从品种、栽培、病虫害、加工等方面构建完善柠檬学科体系,引进硕士研究生5名,在职培养硕士研究生2名,“本土化”技术人才1名,2名科技人员晋升副研究员,1名科技人员入选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初步构建了柠檬产业学科体系,建立了一支长期服务于德宏柠檬产业的“本土化”科技创新团队及科技服务队伍。

在红瑞柠檬研究所建设中,涌现出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感人事迹。

罗加满,一个75岁退了休的全国劳动模范,被研究所聘为顾问,足迹踏遍瑞丽陇川的山山水水。年轻的同志心疼他年纪大,怕吃不消,将他的锄头抢了,不准他挖。他说:“一个钉子一个眼,抢了我同样也要挖。”每天硬是与年轻人一起干同样的活儿到最后。

杨石早,一个在瑞丽市农业局搞推广工作近20年的汉子,自愿从农业局调到研究所,跑遍了瑞丽、陇川能种柠檬的各个角落以及缅甸迈扎秧到木瓜坝50公里边境柠檬示范点。他负责芒冒社会主义新农村各方面的工作,与芒帽景颇族弟兄朝夕相处,发动、带领景颇族弟兄种柠檬,柠檬种起来管理好了,他本人消瘦了近20斤。

李进学、朱春华,一对年轻研究生夫妻,是研究所内文武双全的得力干将。研究所的条件是艰苦的,除了管好他们自己的柠檬园外,还参加柠檬基地建设的规划、管理、实施、技术措施的落实等等。为了赶材料,经常耽误吃饭的时间,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短短几年,他们已公开发表论文十余篇,参与编撰专著4本,发明专利4件。

冯恩常,是帮孔柠檬基地农民工的优秀代表,在帮孔2000亩基地建设中,凭着他对柠檬的执著和钟爱以及娴熟过硬的劳动技能,带领十五个农民工,起早贪黑,不计时间,不计报酬,与研究所科技人员紧密配合,严格按照研究所的技术方案实施,作出了样板。

这些感人事迹,在柠檬研究所说也说不完、道也道不尽。

与龙头企业走过风风雨雨

红瑞柠檬研究所与红瑞柠檬公司展开了全面、深入而富有成效的精诚合作。从单一的柠檬开发,到种植、养殖、加工、经营管理相结合的循环经济;从境内示范基地的建立、扩展到境外柠檬禁毒替代的种植等,他们并肩共同走过多年的风风雨雨。

2009年,红瑞柠檬研究所与红瑞柠檬开发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柠檬种苗公司,被州政府指定为全州唯一柠檬种苗生产供种单位。2010年,已培育优良砧木苗250万株,将嫁接230万株柠檬无病毒健康种苗,其中容器苗50万株,露地苗180万株。

2009年,研究所与柠檬公司共同完成《云南红瑞柠檬产业发展纲要》、《云南红瑞柠檬产业规划与实施细则》、《红瑞柠檬发展规划》及共建研发机构和开发公司协议等。此外研究所还参与完成院企合作协议、院企共建柠檬工程研究技术中心等。董事长马正述这样描述这支团队:“装备简简单单,队伍精精干干,成果天天在现,笑语欢歌不断。”

目前,国家农业部《柑桔优势区域发展规划(2008—2015)》,将德宏柠檬产区列入一批特色柑桔生产基地的规划;2013年云南省委省政府将柠檬产业列为高原特色农业“十百千”行动计划的重点产业;德宏州把柠檬产业作为州重点打造的“三张名片”之一。

团队不断加强开展国内外科技合作、交流,与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中国柑橘研究所、西南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重庆市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等10余家单位,与美国、墨西哥、阿根廷、南非、巴西、西班牙等世界10余个柑橘(柠檬)主产国建立合作关系。目前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柑橘研究与教育中心(CREC)在柠檬品种引进与选育、与美国北卡罗立州立大学在柑橘黄龙病等方面开展了合作研究。

岳建强和他的团队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他说:“云南拥有生产优质柠檬的自然优势,柠檬产业一定能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带动边疆农民脱贫致富。”

未来,创新团队要和德宏人民一起,让德宏人民花着柠檬票子,娶到柠檬妻子,盖好柠檬房子,开上柠檬车子,柠檬延长健康身子,提升柠檬和谐日子。

猜你喜欢

德宏柠檬研究所
柠檬
睡眠研究所·Arch
巧制柠檬片
德宏 生态摄影“朝圣地”
小柠檬
三元互动下的德宏民族语言舆情探究
睡眠研究所民宿
未来研究所
大滇西旅游一线6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德宏
共饮一江水葫芦丝独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