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陆军勇士到蓝天雄鹰——访空军战斗英雄 张伟良
2013-11-04肖邦振
文/肖邦振
前些年,笔者有幸采访了张伟良将军。“二等残废军人当飞行员的,您是否是唯一的?”采访伊始,笔者直接向老英雄发问。“不,还有马宁,原空军马司令员!”接着,张参谋长讲述了他在陆军英勇杀敌4 次负伤,到26 岁当副师长率领空中编队轰炸敌占岛屿再次荣立战功等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在鬼门关转了4 圈
1928年6月12日,张伟良生于上海郊区大场(现为普陀区)一个淳朴农民家里,祖辈靠租几亩田种粮为生。
1937年8月13日,日本帝国主义侵入上海,父亲用箩筐担着弟弟和家当,领着9 岁的张伟良和姐姐被迫外出逃难,年迈的奶奶执意留下。母亲在流浪中患病去世。当局势稍平静后,张伟良随父回故里,发现农舍已经化作一片灰烬。据村里人讲,奶奶不让日本鬼子烧房子而惨遭杀害,鲜血染红了家乡的土地。
从此,国难家仇深深地埋藏在幼小张伟良的心中。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张伟良先后担任过卫生员、班长、排长、连指导员和营副教导员等职。采访中,他亲口讲述了4 次负伤、面对生死考验的经历。
1940年6月,年仅12 岁的张伟良参加了新四军江南游击队。第一次负伤是1943年11月19日,张伟良随部队在溧阳、溧水地区打游击。一次战斗中,老红军营长陈伯元,决定拿下一个制高点,从被动变主动。张伟良是营长身边的卫生员,他对营长说:“我上去把敌人的机枪干掉!”营长摇摇头:“不行,你这么小年纪怎么能行?”张伟良说:“我人小摸上去不容易被发现。”营长摸了摸头,拍拍张伟良肩膀说:“好!你去吧,要注意隐蔽,活着回来!”张伟良特别兴奋:这是第一次得到独自消灭敌机枪火力点的机会,报仇的时候到了。可是当他刚爬上土坎,敌人一串子弹打过来,从张伟良的左下胸穿入,于脊柱左侧穿出,人倒下就爬不动了。营长看到后,叫人“赶快把小鬼拖下来!”这次虽然没有完成任务,但营长仍然鼓励了张伟良。
第二次负伤是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战役中,张伟良带着一个突击排一直打到马头崮底下。当部队从山坡梯田冲上开阔地时,张伟良突然右小腿中弹负伤,倒下后一时动弹不得。直到天渐渐黑下来,张伟良才慢慢地移动身体从山坡上滚下来。下半夜,机枪连指导员带着担架来营救伤员。张伟良见到担架队摸的都是死人,自己嗓子又火烧火燎的,已经发不成声音了。
“人还是软的!”“是活的!”终于摸到自己了。指导员用黑布蒙住的手电一照,认出是张伟良,让战士们抬走送包扎所。好在医院刚得到了一批相当宝贵的青霉素针剂,是宋庆龄捐赠的美国物资。当时护士高兴地对张伟良说:“来!给你打‘金子’!”右腿终于保住了,一个多月他就出院回到了部队。
第三次负伤是1948年6月29日。在睢杞战役中,上级命令46团攻打河南省杨拐,张伟良时任该团一营三连指导员。杨拐打下来后,部队伤亡很大,张伟良的头部和双手、双臂都被炸伤,进行了包扎。晚上,副团长来视察前沿阵地,看到张伟良惊喜地说:“呦!你没死?”
第四次负伤是1948年11月17日。在准海战役中,张伟良率依托残墙断壁打掉3个敌人后,在换弹匣的瞬间,被敌人冲锋枪弹击中右下胸。正好这个部位放着部队供给的两块银元和一块怀表,虽都被子弹打穿了,肋骨也被击断,却保护了肝脏。
人们常说生命是有限的。在英勇杀敌的战斗中,张伟良把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一次次死里逃生。
陆军营级干部出身的飞行员
1949年9月的一天,营教导员何云芝告诉副教导员张伟良:“要选飞行员,可能团里确定你去。你能去好呵!以后我们打仗,你在空中支援。”
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大喜日子。张伟良奉命带着去空军学飞行、学机务的学员到达济南驻军招待所。次日乘火车经北京、天津,到达了长春。第一件事是安排体检,在外科检查中,医生看到张伟良胸前、背后、腿上都有伤,有的伤疤还很大。问张伟良:“有没有残废?”那时人老实,张伟良如实作了回答:“有。二等残废。”加上化验,张伟良因多次负伤血色素低。这两项加起来,结论为“身体不合格,不能飞行”。
张伟良听到后,感到有负首长和战友的嘱咐,心情很沉重。那时,部队正准备解放台湾,张伟良想:“不让我学飞行,我就回陆军参加打台湾。”于是,他带着从陆军来的通信员回到了徐州。
军政委廖海光得知情况后,专门找张伟良谈心:“你的关系已转到空军……你不到空军去,留在我们军里,我们军党委要犯错误。”张伟良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当即表示马上买火车票回去。
张伟良回长春不久,被安排到沈阳铁西空军恽河油库当主任。工作之余,张伟良仍想学飞行的事,同伴也鼓励他向空军写报告。于是,他着手把自己的经历、学飞行心切以及战友们寄予的希望都写出来,送到沈阳军区空军油料处。
“你的报告,空军首长批示下来了,你可以去检查身体。”3个月后,张伟良参加油料队集训时,看到空军刘亚楼司令员在他报告上的亲笔批示:“对陆军调空军来的营以上干部,只要学飞行没有什么障碍的,对身体不要太严。他们有实战经验,要培养他们掌握飞行知识和技术,成为空军指挥员。”张伟良高兴极了,但也担心体检过不了关。
张伟良拿着刘司令员的信再次来到长春空军医院检查,终于得到了“飞行合格”的结论。这样,张伟良就从长春直接进入了哈尔滨第1 航校2 期甲班学习,一年后毕业成为一名合格的飞行员。
空军二级战斗英雄张伟良(张伟良夫人贝芝芬提供)。
张伟良子女根据其讲述的故事编写的图书《血露育雏鹰》。
1951年底,张伟良被分配到江苏省蚌埠新组建的空20 师60团1 大队任大队长。从第2年2月开始进行飞行训练,由苏联顾问带飞战斗课目。张伟良成为该师自己培养出来的第一名飞行教员。以后,飞行员的训练都由张伟良带飞,1 大队最先完成了9 机编队训练课目并担任战备任务。
1952年10月1日,张伟良率领一个飞行大队临时编入空10 师,驾机参加了北京国庆受阅飞行,接受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荣立三等功,这是张伟良调空军后第一次立功。
打了只“大老虎”
全国大陆解放后,国民党当局及残余部队被迫退守台湾,同时在东南沿海占据着一些岛屿。到1954年,除金门、马祖岛外,国民党军在浙东沿海还占据着上下大陈岛、南北一江山岛、披山岛等岛屿。
1954年11月1日早晨,已经是空20师副师长的张伟良接到前线指挥部的命令,要他率一个大队去轰炸大陈岛港湾里的军舰。这是张伟良率部队第一次实战出击,心情特别激动。出征前,他率领飞行员们列队在“八一”军旗前庄严宣誓。
接着,在8 架拉-11 歼击机的掩护下,张副师长率领9 架图-2 轰炸机起飞了。当轰炸机编队进入海湾,第一次从空中看到了国民党海军的军舰。张伟良当即命令到:“前面有一条军舰,旁边还没有比它大的,就打这艘军舰吧!”编队在移动中投下炸弹,当时军舰冒起了烟雾,大家都以为命中了。其实这是敌人施放的烟幕,弹着点偏离了50 多米。投弹全部失的!张伟良心想,这下子糟糕了。
“司令员,我没有完成任务。”返航回来后,张伟良坐着吉普车直奔前线指挥所,向聂凤智司令员报告。
“不能那么说,你们是没有把敌舰炸掉,但你们英勇地用炸弹表达了6 亿人民的决心,在政治上给敌人以震撼。我们听到大陈岛向台湾求援的电报,到现在还没有停止。”本来张伟良是准备接受首长批评的,可首长却给予了鼓励。他向聂司令员表示:“下次一定完成好任务!”
接着,浙东前线指挥部张爱萍司令员,在空指聂凤智司令员的陪同下,到达笕桥机场看望飞行员。张爱萍司令员给飞行员们戴大红花时,张伟良有些难为情,心想:“等我把敌舰击沉后再戴红花吧!”
张伟良在陆军作战勇敢,先后4 次负重伤(贝芝芬提供)。
“今天这个仗没有打好,下一步怎么办?”从出击受挫后,张伟良率领60团三个大队28 架飞机,一直在金山湾上空埋头苦练,并准备了第一、二、三号作战方案,对每一号作战方案中的每一个技术、战术动作都练到了滚瓜烂熟的地步。同时,各个机组之间、飞行人员之间在空中进行了密切协同,把注意力集中到战前研究上,并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比如,组织飞行员们到我海军军舰上实地考查,观看舰艇的炮塔位置,空中作战时什么方向进入比较有利;特别是组织部队与军舰合练,把原来打地靶的飞行训练课目拉到海上,重点演练打军舰。这样,部队从思想到技术、战术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
1954年11月20日,张伟良奉命率一个中队3 架轰炸机轰炸披山岛,12点05分起飞完毕,在空军独立第1团6 架拉-11直接护航下,3点到达目标,对驻披山敌军防守区指挥所及披山主要核心工事进行了轰炸,完成任务后,13点53分全部安全着陆。敌人随即弃守逃跑,陆军兵不血刃占领了该岛。
张伟良(右1)与师长马宁(右2)研究作战方案(贝芝芬提供)。
1955年1月10日,张伟良正率领部队在杭州湾上空,同海军一艘护卫舰进行“海空对抗演习”。当时海上刮起大风,海上波浪翻滚。护卫舰在波涛里快速转向,忽进忽退,变换方位,实行机动。轰炸机群从云层里钻出来,排成多个三机编队,对准护卫舰进行“照相轰炸”。大风大浪里忽隐忽现的目标,让张伟良欣喜异常:“今天风大,机会难得,大家一定要集中精力,保证炸出好成绩来。”
这时,空20 师师长马宁接到聂凤智司令员电话命令:“60团3个大队28 架飞机,装上重磅炸弹,一次出动,形成一个拳头。”
被我空军图-2 轰炸后彻底烧毁的新“中权”号登陆舰。
完成轰炸任务后的张伟良机组。
在北航航空航天博物馆中收藏的图-2 轰炸机。
八一军徽涂装的拉-11 战斗机。
约在10 时20分,张伟良从无线电里听到师指挥所呼叫全团立即返航,他敏感地查觉到一定有任务。编队返航笕桥机场后,首先降落的张伟良看到了一片忙碌的临战场面:地勤人员迅速跑过来检查飞机,250 千克的航空炸弹、加油车等早已严阵以待。张伟良刚上塔台,马宁师长便立即传达前指命令:“聂司令要我们以一个团的兵力,向位于上下大陈岛海域的敌舰实施突击,今天的任务是炸敌人军舰。至于敌舰的锚地位置以及大陈岛上空气象等,前指要你根据战区的实际情况,确定战斗决心。要准备克服一切困难,不让敌舰跑掉,炸掉它!”
这时,返航的飞机还没有着陆完毕,张伟良抓紧时间思考着。
为了争取时间,午饭由空勤灶直送机场。张伟良边吃夹肉面包,边招集空勤人员传达作战命令。并要求大家一定记住聂司令的嘱咐:上山打虎,一定要打只大老虎回来。
12点35分,张伟良松开飞机刹车率先起飞。刚刚落地加满油、弹的轰炸机一架接一架,以15 秒的间隔时间再次腾空而起。12点50分,轰炸机群编成战斗队形,在歼击机的掩护下直插大陈岛。
海面八级大风呼啸着,海浪波涛翻滚着,发出了惊天动地的吼声,敌人怎么也想不到我轰炸机群能够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里出动。为了适时判明情况,张伟良命令各编队机长注意搜索,尽快发现目标。在三号锚地,他最先看到一艘敌舰。
“你看到了吗?”“看到了,大家伙!”张伟良问同舱的领航主任蔡之臣,得到肯定的答复。
接着,在五号锚地又发现了敌舰,各机组都报告“看到了!一个也不能让它溜掉!”
于是,张伟良立即向机群下达命令,区分了战斗任务:
“第一梯队的4个中队,其中有一个双机中队,集中突击三号锚地的敌舰;如第一梯队不能击沉三号锚地的敌舰,第二梯队继续突击;第三梯队集中突击五号锚地的敌舰。”
随即,张伟良作为领队长机的机长转入机内通话,商量协同本机组如何对三号锚地实施首轮突击。
这时,岛上敌人已经惊觉,敌舰上和岛上的高炮火力也已全开,已有3 架轰炸机被弹片击伤。张伟良率领的轰炸机群英勇无畏地穿过火网,保持整齐的队形扑向敌舰。
“向右二度!”“向左一度!”领航主任蔡之臣把敌舰稳稳地套进轰炸瞄准具里,不时呼喊口令让张伟良调整修正航向。“好!保持!”蔡主任按下投弹按钮,弹仓内的航弹鱼贯而出,命中敌舰右舷,敌舰当即爆炸起火。接着,宋宗周机组进入投弹航线,再次命中该舰的左舷。敌舰在大火中燃烧了一天一夜,最终沉入大和岛小岙里港内。
据了解,这艘军舰是1946年美国总统杜鲁门赠给国民党当局的“中权号”坦克登陆舰,该舰满载排水量4000 余吨,乘员130 多人,可装运轻型坦克20 余辆。此次刚从台湾运来百余吨弹药和数千桶汽油,还有一部美制最新雷达设备,还没来得及卸货就被烈火吞没了。
第三梯队在副团长宁福奎的带领下,冒着高射炮火准确投弹,将敌“太和号”护卫舰炸伤,冒出黑烟。
“打得好!祝贺你们!”张伟良向前指报告战况后,无线电里传来了首长的鼓励。
解放一江山岛
1955年1月18日,解放军陆、海、空三军,按预定计划向一江山岛发起联合登陆作战行动。这天清晨2点30分,张伟良副师长就率队到达了机场。当日天气特别冷,飞机座舱盖上都结了一层白霜。上午8 时,张伟良率领一个团27 架图-2 轰炸机,按9个飞行中队分配任务,直飞一江山岛,对岛上纵深工事和火力支撑点,实施第一次航空火力突击。
战斗中,张伟良正驾驶着飞机对准北一江山岛的目标投弹时,突然感觉飞机抖动了一下。中舱通信主任李天修和后舱射击主任杨之基都报告说:“可能中弹了。”张伟良询问:“是否冒烟?”听到“没有”的回答后,又继续对预定的高炮、机枪阵地,以及敌指挥、通信、地堡等,实施突击轰炸。
窦培高创作的油画《协同陆海军解放一江山岛》。
一江山岛战役中俘虏的敌军。
空军首届英雄、模范、功臣大会后,朱总司令接见空军指战员。
飞机返航降落在机场后,张伟良适时将空中飞机抖动的情况告诉地勤人员,嘱咐他们小心检查。结果发现一发20 毫米口径高炮的炮弹打进起落架舱,夹在油箱出来的橡胶管子中间,幸好没有爆炸。
据空20 师60团原政委张锡绮回忆,那天执行任务前张伟良特地把老战友送给他的两张小孩照片放在上衣口袋里,笑称有这两个小娃娃和我一起去战斗,作为护身符,战斗一定胜利。完成任务回来后,张伟良见到那发没有爆炸的炮弹风趣地说:“护身符起作用了,敌弹被卡住了。”
当天下午13 时30分,张伟良在总结上午轰炸经验的基础上,再次率全团起飞,直接实施空中火力支援,掩护陆军部队登陆。在机上,张伟良看到登陆部队的第一攻击波距离一江山岛不到2000 米,海上登陆编队中的军舰、炮艇、登陆艇上五星红旗飞扬,各舰艇边迅猛挺进,边开炮压制岛上敌火力;歼击机在空中巡逻,轰炸机已经完成火力支援……多么雄伟壮观的三军立体进攻场面!
张伟良率队返航途中,从无线电里得知胜利的红旗已经插上一江山岛主峰。飞机着陆后,飞行员们兴奋的喜泪流淌,机场沸腾起来了。
据了解,从我军登陆到全歼敌军,仅用了3个小时,俘获567 人,击毙519 人,其中包括击毙敌守岛司令王生明上校。
当天下午18 时许,张爱萍司令员登上北一江山岛视察,他称赞“我们的战士真是神兵天降呀!”遂作《沁园春——一江山渡海登陆战即景》。诗日:“雄狮易统,戎机难觅;陆海空直捣金汤,锐难当。望大陈列岛,火海汪洋。”
一江山岛刚刚解放,1月19日,张伟良率两个大队18 架图-2 轰炸机,对大陈岛敌军指挥所、雷达站和炮兵阵地进行轰炸。起飞后,碰到了恶劣的天气,大陈岛被一大片云雾笼罩着看不见。张伟良率队从3000 米高度下降到云下,将敌雷达站全部摧毁。同时,还向敌占岛屿投掷宣传弹。2月13日,陆军胜利地解放了大陈岛。2月25日,我军又乘胜解放了南麂岛,至此浙东沿海岛屿全部获得解放。这一系列战斗,是我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首次协同作战取得的重大胜利。
人民空军的图-2 轰炸机群编队出击。
人民海军鱼雷艇快速出击。
一江山岛战役遗迹。
1955年3月29日,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签署命令,授予张伟良等21名同志以英雄、模范荣誉称号。接着,张伟良出席了空军首届英雄、模范、功臣大会。张伟良上台汇报时,被坐在前排的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叫住,收了他准备的稿子,让他不要照着念,说就这样讲生动。张伟良报告完后,刘司令员带头鼓掌。会后,朱德总司令亲自接见代表,并合影留念。
在笔者截稿时,张伟良亲笔为本文题写了下面这段话:
“我参军时是一个12岁的农家少年,只读完小学二年级,是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在首长和同志们的培养下,使我在战斗中、在革命实践中逐渐成长;我深深地怀念刘亚楼司令员,是他对陆军战士的关怀和期望,使我带着伤残插上了钢铁的翅膀,成为一名空中指挥员;我深深地感激党,是党把我培育成一名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坚强战士。”
大陈岛海域战斗的幕后趣事
新老“中权”舰
老“中权”号从修理舰转回坦克登陆舰后,舷号改为了LST 221,以避开“舷号数字和为4”所带来的厄运。
“中权”号(LST 202)原为美国“郡”级坦克登陆舰(County LST),LST 是坦克登陆舰Landing Ship Tank 的缩写,但美军却戏称其为Large Slow Target,暗指该级舰体形大、航速慢。国民党海军接收后,以“中海”、“中权”、“中鼎”等命名,即俗称的“中字号”。有意思的是,年轻的人民海军通过起义和缴获等方式也装备了一批同级舰,并以国内名山命名该级舰,如“井冈山”、“大别山”、“太行山”等。
为及时维修战伤舰艇,老“中权”号(LST 202)于1952年改为“衡山”号修理舰(ARL 335),另将1954年9月从法国接收的一艘新登陆舰命名为“中权”号(LST 202)。在大陈岛被张伟良率队炸毁的正是后来的这艘新“中权”号,“衡山”号(老“中权”号)因泊位离得近也被炸伤。新老“中权”号这对难兄难弟,算是蹉跎到一块儿了。
舷号与祥瑞
1958年,国民党海军重新将“衡山”号修理舰改回了登陆舰,仍命名为“中权”号,但舷号变为了LST 221。原因是战损的“太平”号(DE 22)、新“中权”号(LST 202)、“灵江”号(PC 103,巡逻炮舰,人民海军的战报上为该舰的原名“洞庭”号)等舰艇的舷号数字之和恰好均为“4”,由此国民党海军留下了“舷号数字之和不能为4”的习俗。恢复原职的老“中权”号采用了新舷号后,果然安全服役到退役。
二战中,日本海军有艘祥瑞的驱逐舰“雪风”号,国民党海军中也有艘“福舰”,那就是“太和”号(DE 23)的同级舰“太康”号(DE 21)。该级舰原为美国海军“坎农”级护航驱逐舰,国民党海军接收后以“太康”、“太平”、“太和”、“太仓”等“太”字命名。
1954年11月,一直是“太康”号负责大陈岛附近海域的巡逻任务。13日晚,“太平”号前来接替“太康”,换防5个多小时后,“太平”号即被埋伏待机半个多月的我人民海军鱼雷艇击沉,“太康”号侥幸则逃过一劫。1955年1月10日,“太和”号替换“太康”号驻防大陈岛,交接2个多小时后,屁股还没坐热的“太和”号就被60团的图-2 炸成重伤搁浅,而及时离开的“太康”号再次幸免于难,并由此获得了“福舰”的称号。
其实,无论是“舷号之和不能为4”还是“福舰太康”,都反映了国民党海军面对快速发展的解放军海空力量,从自信满满到手足无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年轻的人民海空军真正成长起来了。
“太和”号(DE-23)原为美国海军“坎农”级护航驱逐舰“托马斯”号(DE-102 Thomas)。图为同级舰“奥斯特豪斯”号(DE-164 Osterhaus)的侧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