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在急救患者的运用体会
2013-11-02张金莲王琼芳
张金莲王琼芳
1.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感染科,云南 昆明 650200;2.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急诊科,云南 昆明 650200
静脉留置针在急救患者的运用体会
张金莲1王琼芳2
1.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感染科,云南 昆明 650200;2.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急诊科,云南 昆明 650200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患者急救中的优越性及并发症护理。方法:2010年8月至2012年12月本院急诊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留置针与普通静脉穿刺针输液,比较两组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以及对患者并发症的影响。结果:留置针组患者明显减少了穿刺时间、液体漏渗及静脉炎的发生。结论:静脉留置针比普通穿刺在减少穿刺时间及并发症,值得推广。
留置针;急救;穿刺;并发症
在临床急救中,护士在第一时间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是有效救治患者的必要保证,所以尽早为患者开通一条安全、有效、持久的静脉输液途径尤为重要。2010年8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急诊抢救的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减少了穿刺时间及并发症,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8月至2012年12月,本院急救病人200例,男115例,女85例;年龄14~80岁,平均41岁。其中多发创伤40例,药物中毒34例,严重心律失常37例,一氧化碳中毒2例,急、慢性呼吸衰竭47例,心力衰竭21例,冠心病19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种、抢救用药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
1.2 方法 根据患者病情、年龄、静脉不同情况选择不同型号留置针,成人外伤、休克、猝死患者多用18G针,需急诊手术者用16G针,小儿及老年人血管较细、弹性不好的患者大多用22G或24G针,一般成人大多用20G针。一般选用粗直、弹性好的静脉,诸如上肢肘静脉、腕静脉和下肢大隐静脉。选好静脉后常规消毒,消毒范围8cm×8cm,使用前应松动外套管 (转动针芯,以便送套管和拔针芯时顺利进行)。进针的速度宜慢,进针后注意观看回血腔,见有回血时降低穿刺角度,将留置针继续沿血管前行1~2mm,以保证外套管也在静脉内,先退针芯约2mm,再将套管缓慢送入静脉,套管送入血管后,松开止血带,用专用胶贴固定,调好滴数。采用3M的透明敷贴,长7cm,宽6cm,贴于留置针穿刺部位,记录穿刺时间。对照组钢针采用传统的方法。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针头移位、反复穿刺、血管炎、液体漏渗及穿刺时间。
2 结果
与普通针组比较,留置针组针头移位、反复穿刺、血管炎、液体漏渗发生率显著减少,穿刺时间显著缩短(P<0.05)
两组效果比较 (例)
3 讨论
静脉输液是利用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病人的重要措施。随着当前静脉输液技术的迅速发展,静脉输液工具由单纯的头皮针发展到静脉留置针、急救期CVC、中心静脉导管 (PICC)等多种输液工具。掌握好各种输液工具的应用,才能有效地为病人进行治疗及护理,提高工作质量。
急救输液与通常输液最大的区别是迅速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操作时可能给伤员带来意外伤害,如患者躁动、体位改变和转运中针头易脱出血管外或刺破血管。这样会影响抢救用药,延误救治时间。使用普通针具有活动受限、渗漏率高、不能保留,重复穿刺使病人痛苦。临床用于静脉采血、静脉注射、静脉输液 (建议留置时间2~4 h、非刺激性药物或溶液、等渗液、接近正常pH范围溶液或药物及合作的病人)。证据:使用头皮钢针会增加静脉输液液体渗透到皮下组织的概率,从而导致化学性和机械性静脉炎的增加。对于输注10%葡萄糖、肠外营养、pH低于5或高于9的液体或药物,以及渗透压大于600 mosm/L的液体,避免使用普通针。静脉留置针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操作,已逐步取代传统的钢针,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留置针的优点:①操作简单,减轻病人因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②保护血管,减少液体外渗,同时保证合理用药时间,为输血和输液提供方便;③保留了一条开放的静脉通路,便于临床抢救,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④适合于长期输液病人、老年病人及无自主意识的病人,特别是危重病人,可随时打开静脉通道,及早用药,提高抢救成功率;⑤克服休克、大面积烧伤等危重病人静脉穿刺困难的难点,克服了院前使用钢针多次穿刺失败,造成血管破坏,给院内静脉穿刺造成极大困难,延误急救宝贵时间的难点,能在短时间内及时、快速补足液体量,提高了抗休克效率,给院内抢救争取了宝贵时间;⑥留置针可随血管形状弯曲,不易脱出血管,便于肢体活动,患者在躁动时不易脱出,同时又能快速给药,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并减少头皮针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本研究也可以看出,使用留置针组针头移位、反复穿刺、血管炎、液体漏渗发生率显著减少,穿刺时间显著缩短。
总之,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易学,血管形状弯曲,不易脱出血管,便于肢体活动,患者在躁动时不易脱出,同时又能快速给药,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并减少头皮针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R472.2
A
1007-8517(2013)11-0155-01
2013.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