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激流回旋项目运动成绩的探索与思考
2013-11-02王晋伟王卫星
王晋伟 王卫星
(1.安徽工程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2.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提高激流回旋项目运动成绩的探索与思考
王晋伟1王卫星2
(1.安徽工程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2.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通过分析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运动员在实际比赛中的表现以及该项目的特点,探讨了我国激流回旋项目上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出合理改进建议及如何提高运动员比赛成绩的构想。
激流回旋;运动成绩;探索;思考
激流回旋皮划艇是皮划艇项目的一种,该项目与静水皮划艇有所不同,是在湍急的人工航道上设立旗门,要求运动员驾驶皮划艇顺流而下,按照事先规定的顺序闯过所有旗门,同时计算时间,用时短且无犯规者为胜。激流回旋项目在我国开展较晚,在国际重大比赛中虽然取得长足进步,但与传统强国相比,仍旧有不小的差距。通过这些年对训练、比赛的观察与探索,发现激流回旋项目具有不同于其他项目的特点。
1 激流回旋项目比赛特点
1.1不同的比赛场地具有不同的水流变化
通过历次不同的重大比赛可以发现,赛事不同举办地也会不同,比赛地点不同带来场地有所不同,不同的比赛场地具有不同的场地水流变化。比如皮划艇世界杯德国站的场地是1972年奥运会比赛场地,西班牙站场地是1992年奥运会比赛场地,两者建造的年代不同,场地障碍布局不同,障碍物形状不同导致水道情况差异性较大。而激流项目运动员正是在充分认识水流和水道的基础上发挥技术,借助水能,快速过门、驱动人艇前进到达终点的过程。这一特征需要参赛运动员及教练团队谙熟于心。
1.2不同的比赛场地具有不同的比赛门的变化
激流回旋项目比赛需要三个阶段、四轮比赛,预赛阶段、半决赛和决赛阶段,分别为预赛又有两轮比赛。半决赛是决赛的第一阶段,只有积分进入前九名的运动员才有资格参加第二阶段决赛。三个阶段比赛需要两次非参赛运动员“试划”,所有参赛运动员在比赛中都是第一次划,因此,对试划的观摩和水门的研究就成为对该项目运动员、教练员的智力考验,属于非竞技要素范畴的参赛因子。不同的比赛场地,具有不同的水门特点,这就要求运动员及教练团队对水门的情况有详细的考察及熟悉,这是该项目参赛的认知基础。
1.3参赛运动员的成绩偶然性与必然性并存,高峰的稳定性低
正是由于上述两个特点导致该项目比赛的偶然性较高,从历次皮划艇世界杯来看,不论是冠军,还是奖牌基本上很容易易主。
两届奥运会冠军法国选手托尼-埃斯坦盖在皮划艇世界杯德国站上只保持前三名的位置;在西班牙站比赛中,2004年奥运会的男子皮艇前三名均没有进入决赛圈。雅典奥运会两枚冠军获得者捷克队,在德国站比赛中无人进入前三名,而在西班牙站则获得冠军和亚军。由此可见,激流回旋项目在国际大赛中偶然性和必然性并存,但是进入决赛圈的运动员则完全通过优质发挥获得理想的成绩。即使是世界顶级高手,也在自己熟悉的欧洲场地上出现如此大的反差,足以证明激流项目的不稳定性特征。
表1 激流回旋项目参加皮划艇世界杯德国站比赛前三名对比分析表
表2 激流回旋项目参加皮划艇世界杯西班牙站比赛前三名对比分析表
1.4运动员更需要勇敢与敏锐
对于咆哮的激流需要运动员的勇气和果敢精神,因此,有人说“激流回旋项目是勇敢人的运动”。运动员在比赛中,尤其是在决赛过程中,面对汹涌的流水,不管男女都需要义无反顾地划完全程来展示自己的实力。快速调控之所以需要,是因为运动员在6个回流门和若干个顺水门通过中,不可能一次到位或一桨过门,需要利用水势和自身技术体能进行快速调控,但凡技术或体能欠佳的运动员都会失去顺利过门的机会。可以说,“胆大心细,勇于超越,快速调控”是激流项目参赛的基本追求。
1.5过水门要求动作技术的高度精细化
从比赛来看,激流回旋项目对运动员基本功的要求比静水项目要高。在难度门及其组合方面,要求运动员对复杂的过门技术基本功要好。即使是基本技术范畴的旋转技术、组合直进门、简单回旋门的一桨过门技术和大划过门及后压过门的力度、成功率都有很高的要求。不但要求动作规范,拉桨的动作幅度到位,桨叶出水的位置还得合理。激流回旋项目就得充分利用躯干肌群的力量,光靠手臂的力量是不够的,回旋门的技术的衔接还需要很好的连贯性[1]。
2 我国激流回旋项目存在不足
2.1基本功问题是制约我国激流回旋项目落后的第一障碍
表3 世界杯WK1(女子单皮)罚分统计
表3为世界杯罚分统计表,从中可以较为清楚地看到,世界WK1(女子单皮)优秀运动员在预赛和决赛中都能表现出过门动作的高度精细化,而我国运动员在所统计的比赛中,最低的平均罚分为3.3,因此可以认为我国激流回旋WK1项目尚未将过门技术根本解决。
表4 世界杯C1(男子单划)罚分统计
由表4可知,世界杯前三名的轮均罚分不超过1.33,应属于过门技术精细化程度高的表现;而中国运动员的罚分都远远高过1.33的数值,说明其过门技术精细化程度还不够好,整体过门技术表现较差。过水门动作的精细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运动员最终的成绩。
从以往比赛可以发现,我国运动员基本功不够扎实,主要表现在难度门及其组合方面,运动员对于复杂的过门技术掌握不好[2]。即使是基本技术范畴的旋转技术、组合直进门、简单回旋门的一桨过门技术及大划过门和后压过门的力度、成功率都较小、较低。技术不够规范,划桨的动作幅度不到位,桨叶出水的位置不合理,没有充分利用躯干肌群的力量,光靠手臂的力量,导致力量的传递不好,回旋门的技术衔接缓慢而不够连贯,甚至有些脱节。
我国运动员划桨技术的实效性差,如世界优秀运动员在完成逆水门时追求少桨高效,而我国运动员在这方面能力较弱;乱桨和平衡桨较多,此类桨动作幅度小、转换快,有些属于无谓消耗,有些属于习惯性动作;划桨动作不完整,如世界优秀运动员过顺水门时桨一般保持垂直划桨,而我国运动员做此类动作时桨垂直不到位。
这可能是由于运动队知识的局限和认识水平不到位,在静水水门的训练没有系统地、针对性地开展,没有规范和标准要求。甚至在全年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都没有考虑到,只是在准备活动和调整内容中进行类似的练习。
2.2 “读水”能力较弱,影响运动员快速适应大赛能力
水流力量是激流回旋项目比赛的主要动力,对于水势的认识越清楚越有利于发挥运动员水平,可以说“善借水势者胜,不善借水势者败”。原国际激流回旋皮划艇协会主席皮特·豪斯特曾说“激流回旋项目第一要素就是‘读水’”,可见认识水流的重要性[3]。教练员“读水”能力直接影响运动员的判断和发挥,如不能很好地借水,而与水较劲则事倍功半。对于激流回旋项目比赛的水流可以分为激流、回流、顺流、缓流等,如果能从水流本质上了解和掌握其动态特征,运动员就能够从认知上去理解水,从而缩短适应环境的能力。
2.3运动员竞技能力不稳定,连续作战能力不强
表5 冯黎明两站世界杯赛成绩对比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激流回旋项目的代表人物冯黎明在不同的赛次上差距较大,从预赛第二轮来看,德国站居第6位,西班牙站居第24位;在半决赛中,前者居第9位,后者则是居第24位。该选手正是我国该项目运动员状态的缩影。奥运会冠军和世界冠军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冠军,正是由于其竞技能力稳中有升,在决赛中表现要好于预赛。这表明我国该项目运动员对比赛的应激程度不高,导致比赛成绩没有再度攀升,究其原因很可能是专项体能存在欠缺,表现在大水流和复杂水流情况下加速能力不强和控艇能力差。
2.4缺乏系统的训练理论指导,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足
通过两站比赛暴露出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我国激流的教练员对项目特征和训练规律认识不透造成的[4]。我国该项目运动队“经验训练”和“拷贝训练”比重较大,虽然近两年引入大量的外教带来了许多新的训练理念和方法手段,但是我国教练员由于系统思维和独立思维能力限制,往往从外教或从外国运动员那里学到的都是表面化的知识,未能结合中国实际进行系统的构架自己的专项训练理论体系,没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激流思维”。过多的学习和拷贝阻碍了自身的前进步伐,科研的介入未能从项目的制胜规律入手,而是机械地移植其他周期性体能类项目的科研模式,去进行大量的技能类的测试、评价。未能抓住项目的特点进行有效地指导,未能培养教练员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导致大胆创新的意识不足。对新技术学习、理解和掌握方面的系统性、自主性不够,训练手段单一、训练节奏单调、能力储备不足[5]。
3 对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发展的建议
3.1狠抓基本功训练,迅速提高我国运动员基本技术和体能
引进优秀运动员到中国训练,重点采集这些运动员关于技术训练的方法路径,拍摄其不同技术难度的技术教学片,针对我国技术现状,邀请专家进行现场点评和指导,形成关于激流回旋项目基本技术、组合技术和不同种类水流、逆水门和顺水门的技术规范,朝向“一桨过门” 的高标准迈进。
围绕基本技术进行专项体能训练方法体系的设计,重点是专项力量训练和动态失衡状态下的力量训练。培养运动员和教练员分析水流的能力,熟悉不同水流的形态特征和水势,学习绘画立体的水流图,便于教练员在比赛中指挥。
3.2加大激流回旋项目教练员素质培训体系,提高教练员的职业素质和认知水平
重视专项教练员培训。每年组织该项目的岗位培训、执业技术培训班,组织教练员参加国内外其他类型的培训,以此开阔视野。在培训时注重邀请国外大师级教练员授课,突出他们在技术教学和训练方法等方面的优势。强制教练员亲自下水去体会技术动作,以求言传身教的效果。每年组织2-3次全国性训练工作会议和学术研讨会,总结阶段或年度训练竞赛工作经验,制定系统的训练思路,引导教练员创新探索,提高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
建立高校教练员理论进修班,吸纳一批素质较高、符合条件的教练员、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通过系统的学习提高其整体科学理论水平;建立激流回旋项目研究生工作流动站,通过课题合作和训练合作,利用静水皮划艇科技资源和人力资源,将其整合成为该项目的资本优势,营造科学训练的氛围。
3.3引进人才,创建国际训练营制度
从战略角度出发,除引进优秀运动员到中国进行短期的技术交流外,还需要引进高水平教练员加盟,同时可以协同国际激流回旋皮划艇协会在中国建立“激流回旋项目国际训练营”或“激流回旋项目国际大奖赛”等形式,积极融入到高水平训练参赛行列,一方面锻炼运动员,加大系统学习,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裁判员的执裁水平,使裁判员能够在国际比赛中占有一席之地,为今后重大比赛打基础。
3.4优化国内竞赛制度和组织系统
完善激流回旋项目年度系列赛制度。系列赛是非常成熟的赛事制度,进行系列积分,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参赛人员的积极性,促进项目的发展。改革全运会赛事组合体系,建立全运会席位制,将下一届全运会的席位提前三年进行配置,建立动态激励机制和席位补偿机制,鼓励省市队和国家队协同作战,共同奋进。
3.5注重专项特点,狠抓科研攻关
系统研究项目本质特征,提高动态把控项目的能力。改变过去传统研究思路,以项目本质特征为出发点,着力建立起我国激流回旋项目训练的科学体系,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确定以技术训练为突破口,加大对一桨过门和基本技术教学方法的研究。加大激流的动力学研究,提高对逆水门借水和顺水门借速技巧的掌握程度。
4 结语
全面落实“三从一大”和“两严”方针,贯彻“超常规思维、跨越式发展”战略思路,锐意进取,大胆创新,主动吸收借鉴先进国家的训练体系,加大我国激流项目科学训练的体系构建,强化基本功训练,稳步提高训练水平。深入研究项目的参赛规律,提升大赛指挥水平和临场调控能力,注重过程,战胜自我,积累大赛经验,促进竞技能力的提高,并最终实现金牌突破。
[1] 王晋伟.激流回旋皮划艇运动员肩部肌肉力量训练特征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7.
[2] 王卫星.2004年中国皮划艇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特点与实践[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5,21(2):5-8.
[3] 许小冬,高敬萍.激流回旋部分专项心理特征和运动员参赛行为调控特征的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9):1201-1203.
[4] 尹小光,王卫星,张小虎.对皮划艇(静水)项目特征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2):106-110.
[5] 曹景伟,刘爱杰,袁守龙,等.皮划艇项目短期内实现奥运金牌零突破的系统思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20(2):1-10.
AnExplorationandRelectiononEnhancingthePerformanceofSlalomKayaking
Wang Jinwei1,Wang Weixing2
(1.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u, 241000,Anhui,China;2.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erformance of canoe slalom athletes in actual competi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proje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of slalom kayaking in China and gives reasonable suggestions and ideas of improving the athletes’ performance in competition.
slalom kayaking; performance; exploration; reflection
2012-12-05;
2013-01-06
王晋伟(1980-),男,山东临沂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能训练学。
861.4
A
1672-1365(2013)03-00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