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西客家妇女音乐行为探析

2013-11-01陈曼娜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闽西音调谱例

陈曼娜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体育系,广东 罗定 527200)

闽西客家地区,主要指古汀州所辖八县,相当于今日龙岩地区的大部分和三明市的西南部,被称为“客家形成的中心地域”,“客家祖地”等。它有着深厚的民间文化基础、古老的民情风俗和复杂的方言,这些因素共同造就了闽西客家妇女独特的禀性,是闽西客家妇女音乐的摇篮。闽西客家妇女有着爱唱歌的传统,在闽西这一特殊的文化地理背景环境下,她们把唱歌当作生活的一部分,其音乐内容非常丰富,以其表现形式、表演特征为依据,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大类,民歌和歌舞音乐,它们映射出客家妇女丰富的内心世界,反映了她们的生存背景和遭遇。

一、民歌

民歌指客家妇女在各种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歌唱的音乐,包括山歌、谣曲、时调、巫歌、佛歌。

(一)山歌

明代冯梦龙说:“世但有假诗文,无假山歌。”这说明山歌不但是人们真情实感的宣泄,而且也是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客家妇女的文化生活与风情,大都融化和渗透在山歌中,内涵丰富而多彩。以下以传统山歌和革命山歌来说明。传统山歌主要指旧社会时期的山歌,它是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歧视和禁唱的。闽西客家妇女所居住的地区多为山区,她们多在野外自由歌唱,主要歌唱场合是山里、赶路途中、茶亭休息、赶墟时。革命山歌主要指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山歌。客家妇女是革命时期不可或缺的角色,她们在动员群众当红军、开大会、表扬群众的时候都唱山歌。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客家妇女新创作出了许多全新的歌词,如一首《杀头好比风吹帽》的传统客家山歌被改编成:“为了革命出头天,个人生死放一边;砍头好比风吹帽,坐牢好比游花园。”其节奏、旋律、风格等方面仍脱不开传统客家山歌的影响[1]。山歌的艺术特点在以下方面:

1.创作方法

客家妇女唱山歌都是“即兴”口头创作,以眼前的事物及心境情况作为题材,边编边唱。例如,长汀一位妇女老歌手刘马马(56岁)告诉笔者,她的唱词都不是固定的,几天都唱不完。她即兴唱了好几首山歌,如谱例1。

谱例1 小陈叫我来唱歌

这首山歌的旋律与当地其他歌手演唱的旋律基本一样,但是歌词是生动活泼的,把现场的情景都描述出来,给笔者对山歌的“即兴”创作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

2.创作过程

客家山歌的独唱固然是由唱者自己创作,但是唱情歌通常是由男女对唱才能产生感情,期间彼此呼应衬托,互相影响,因此可以说是集体共同的作品。如两位歌手对唱情歌,男方唱道:“十八哥哥游花园,碰着一个女娇莲,细声上前访老妹,问你妹子连不连。”女方回答:“情歌哇事是好言,开口九问连不连,老妹现在年纪小,要连还得过两年。”这样一唱一和,男女双方都应答如流。

3.传承方法

客家山歌一开始都是口传心授,一代一代流传至今。生活在客家聚居区的妇女耳濡目染唱山歌,有的是在山上干活时母亲教的,有的是自己听多了自然就会的。可以想像在山上劳动的场合中,客家妇女都不会带着纸笔把歌词和歌谱背下来,目前所见的歌曲资料,是经过文人学者刻意记录,才保存下来的。

4.演唱特点

客家妇女唱山歌用两种方法演唱,一类是大本嗓真声演唱,一类是假声或真假声吟唱,都无伴奏。前者是客家山歌最基本的唱腔发声,主要是指气息振动整个声带发出的声音。大多数山歌都是用大本嗓真声演唱。也有因自然真声达不到高音而用假声去表现,主要是用气息振动声带边缘部分发出的声音。如谱例2。

谱例2 破鞋烂鞋随路丢

生活中客家妇女呼唤小鸡喂米时的“咯咯咯咯咯……”以及呼唤鸭子时的“哦……地地地地”用的就是假声。

5.基本音调

根据蓝雪霏教授对客家山歌的综合分析,客家山歌的基本音调有两个:一个是“高音mi、re、do中音la”四声羽调式,一个是“高音re、do中音la、sol”四声徵调式。“徵”调式占首位,“羽”调式次之,其他调式,如“角”、“宫”调式较少,而“商”调式尚未见过。例如谱例3长汀河田山歌《十八老妹嘀嘀亲》,基本音调为“高音 mi、re、do中音la”,A羽调式,另一个基本音调如谱例4的永定山歌《留朵梅花等郎开》基本音调为高音re、do中音la、sol”,F 徵调式[2]。

谱例3 十八老妹嘀嘀亲

(谢承连唱)

6.音乐形态

客家妇女唱的山歌是闽西客家山歌的一部分,因而在唱词句式、节奏、曲式结构、调式上具有闽西客家山歌的相同特点[3]。

(1)节奏比较自由,绵延而多变。句首通常字多而腔少,而句末通常字少而腔多。在节拍上,除了一般常见的2/4、3/4及4/4拍子外,也有较少见的2/8、4、8、6/8、7/8、3/8等拍子和混合拍子、自由散板等。如谱例4。

谱例4 留朵梅花等郎开

(沈晓虹唱)

这首曲子是2/4、3/4的混合拍子,一字一音,句末加衬词拉长音。

(2)在音阶结构上,常见的是五声音阶、四声音阶,也有由三个音构成的音阶,甚至有两个音构成的山歌,例如连城妇女唱的《不敢一心对两头》整首曲子只用用三个音mi、la、dol三个音。如谱例5。

(3)在旋律的进行方面,客家山歌多级进,四度和五度的跳进也很常见,如 re-la,la-re。如《树生藤死死也缠》,强调“羽”“商”两音,或 la-mi、mi-la,强调“羽”、“角”两音,如谱例 6。六度的跳进只是在个别的地区可以见到,连城较多见,如谱例6。

谱例5 不敢一心对两头

(陈金台唱)

谱例6 树生藤死死也缠

(梁子明唱 陈曼娜记谱)

(二)谣曲

客家妇女除了在野外劳作时唱山歌,在家中或村头村尾也有吟哦之歌,此处按学界对民歌的分类方式以谣曲类分之。客家妇女的谣曲包含有爱情、劳动、消遣、劝善、家庭、戏谑、歌颂等诸多内容。其中客家情歌在谣曲中占很大的比重,其数量也很多。从乐段结构来看,谣曲结构较完整,但是篇幅较短小,没有固定的格式;从节奏来看,没有什么变化,多是均分律动;从音调来看,很接近口语,音乐演唱手法不丰富;从歌词内容来看,也很接近口语,朗诵性很强,而且用客家话来唱,有较浓的生活气息。

谱例7 怨娘歌

这首童养媳的“怨娘歌”是笔者在2007年农历正月初十于闽西长汀田野调查时,认识童坊镇大埔村一位不识字的 50多岁女农民曾炳莲,当地人说她最会唱的就是这首“怨娘歌”。这首歌共20段,单数段是童养媳的抱怨和诉苦,双数段是童养媳的母亲的劝勉和安慰。当录音进行时,这位女歌手,边唱边流泪。这是一首基本上由六、七、七、七、七字的五句组成,曾炳莲演唱这首歌时速度较缓慢,曲调悠长悲切。旋律以下行为主,体现了哀叹式的音调,几处滑音更营造出凄凉伤感的气氛。其核心音调为“sol、la、re”,同时“la、mi”两音的运用也很突出。如在第一、第六、第七小节的mi音,第三、第九小节的la音,以及第五、六、七小节的la、mi之间的直接连接,都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因此,音乐在徵调式中具有了羽角色彩,而显得更为柔婉深挚,既表现客家妇女对娘亲包办婚姻的气愤、怨恨,又表现在封建礼教桎梏下的无奈的心情[4]。

(三)时调

客家妇女在休息、娱乐时唱的北来的歌,按学界对民歌的分类方式以时调类分之。时调除了客家妇女日常生活闲时传唱之外,还常由职业或半职业的民间艺人在城镇集市、酒楼茶馆、街头巷尾、游览胜地等场合演唱,供人们娱乐欣赏,消遣助兴。时调的内容十分丰富,有时政歌、爱情歌、生活歌、知识歌、劝世歌等。

客家妇女唱的时调特点为:曲式结构多规整严谨、功能清晰、逻辑性强;旋律的音调和结构变化较丰富,旋律多委婉曲折;润腔和衬词变化手法很丰富,表现力强;通常有乐器伴奏。

谱例8 打宝刀

这是一首客家民间舞歌,以男女相互对答的方式逗趣玩乐。音乐灵活,具有叙述的特点。曲式为上、上、下、下、下的五句体乐段,落音分别为羽、羽、宫、宫、商。第一句、第二句相同,第三句和第四句有对应关系,第五句是对上下句扩充句幅,改变了句尾的结音(原是宫音扩充后为徵音)。第一、二、五句使用了大篇幅的衬腔(衬腔由独唱或者合唱代)。整首曲子都由乐器伴奏,五声音阶,旋律以级进为主。舞者边唱边演,歌词用客家话唱,很具有幽默感,有浓郁的乡土特色,反映了夫妻间的默契。

(四)巫歌、佛歌

在闽西客家地方,妇女有巫术信仰的习俗,如伏花、问尚,闽西客家妇女十分热衷这些巫术活动,在长汀很是兴盛[5]。

1.伏花

闽西客家妇女有“伏花”的习俗,在永定叫做“伏童子”,尤以闽西长汀为盛。“伏花”这一习俗一般在八月中秋前三天,后四天,即农历八月十三到十九之间进行,晚上八九点钟就是伏花的时间。“伏花”是妇女的一项民俗活动,男人不得参加,是问活人的花期。所谓花期即婚姻,盖房子、生子等的桃花运。笔者于2006年暑期在闽西长汀大同镇红卫村老木段对两位妇女做“伏花”的整个过程作了实录,是查笔者本人的花期。见谱例9。

谱例9 伏花调

这是伏花的基本音调。全曲所用为五声音阶,基本音调为“中音 la、sol、mi、re、do,低音 la、sol”,角音起着点缀色彩的作用。音程跨度不大,以级进为主,偶五度跳进,G徵调式。唱腔简单朴素,较少运用润腔手法。一、二句两句和三、四两句音调基本相同,四句体。旋律由中音区开始,迂回下行。伏花的唱词没有固定文本,多是妇女随口唱来的,但大概内容如上述歌词,七字一句。问花期时伏者的右手始终在打着有规律的节奏“x x x x︱x x x x”,简单的节奏贯穿头尾,使音乐风格鲜明统一。

2.问尚

“问尚”这一习俗在闽西客家民间流传很多,内容大同小异。它类似于伏花的形式,但并不是问活人的花期,而是问死去亲人在阴间的情况。大都是女性们参与,从30多岁至60多岁不等,她们被称为“巫婆”。从事“问觋”的人可以和阴间的人对话,并将这些话传达给活着的亲人,这其实是一种巫术,必然受到儒、释、道等的影响。

如谱例10,每个乐句都基本上一样,只用三个音mi、re、dol,而且旋律都是下行,音区很低,有助于表现歌者满腹牢骚而又无奈的心情。

谱例10 问尚

3.护法

“护法”在闽西客家地区很流行,只不过有些地方称为念经。“护法”在闽西客家地区影响较大。

谱例11 护法

A)经文是十个字时的音调如下:

B)经文是七个字的音调如下:

C)经文结束的时候的音调如下:

这一曲调在长汀几乎都相同,在客家地区连城、宁化也很流行。上述音调是一个男性、四位女性所唱,音乐形式是男性唱前面4个字,女性再接进来一起唱后面几个字。妇女手上拿着法器,男性跪在棉垫上,时而起身,但是右手不停地翻着经文。全曲所用为五声音阶,基本音调为“中音 do、re、mi、sol,低音 la、sol”,C 徵调式。音程跨度不大,多用级进,偶有四度跳进。旋律级进上行后下行而后再上行下行结束于徵音。

二、歌舞音乐

(一)踩马灯

马灯流行于闽西、粤东、赣南一带的客家地区,因其道具是用竹蔑扎成马形,故称为“马灯”。马灯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在春节期间与花灯、龙灯一起表演,作为游行列队的一个组成部分;二是作为一种歌舞形式在晒谷场上表演。后者如长汀的《踩马灯》。“踩”在当地是跳的意思,“灯”与“丁”同音,是“添丁”之意。

舞者一般是四人,男女各半。男角有的穿彩装,有的穿农民的服装,头戴一顶帽子,腰扎彩带,右手拿着扇子,左手拿一条红色的手巾,有的乐队没有拿;女角身穿彩衣,右手拿扇子,左手拿一条红色手巾。舞蹈时,男女对唱,演唱曲调是当地民间小调,主要有《补缸调》、《绣花瓶》、《卖杂货》、《打宝刀》、《女儿闹嫁》、《十月怀胎》等 30余首。下面这首踩马灯《女儿闹嫁》是笔者2006年正月在闽西长汀县濯田镇左拔村大丰自然村姓林人家里采录。

谱例12 女儿闹嫁

这首歌是一男一女以载歌载舞的形式表演的。舞蹈时配合人声的歌唱,有乐器伴奏,如扬琴、吉他、二胡、笛子等乐器。母亲角色由男的来表演,唱时声音故意提高,由于唱功不够,音量很小。女角是用白嗓演唱。这首歌是五句体,第五句是三、四句的变化重复,唱词重复第四句。每句落音分别于商、宫、徵(低音)、徵(低音)、徵(低音),是 A徵调式。音乐优美、细腻,旋律跌宕起伏,音多腔少,表现了女儿复杂的心情。

(二)船灯

流行于闽西地区的船灯,多在春节期间演出,亦称“踩船灯”,赣南称“三湖船”或三步船等。传统船灯多由两个人表演,一人以丑角扮演艄公,一人以旦角扮演艄婆,如上杭县;也有三至五人表演,如长汀县、粤东平远县等,内容多表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变化和船工生活状况。唱船灯的专用曲《渔家乐》,共四段,一人唱一段,每唱完一景,(即一段),艄公就将将船灯绕台转一圈,表示渔船下滩。待转至另一台角后,又接唱另一景。四景唱完即告表演结束。表演的程式根据四季景色分别向四个台角缓进缓退。下面这首《渔家乐》是唱船灯时的专用曲调。

谱例13 渔家乐

这首曲子共四段,分春、夏、秋、冬四季演唱,旋律婉转优美,音域跨度较大,字少腔多,A商调。这是船灯的必唱曲目,在春节期间表演,主要反映客家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同时还有助人为善、和气生财之意。

闽西客家妇女的音乐与客家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她们是客家人民群众生活经历的记录者,情感心声的代言者。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客家人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态度,感受到她们坦诚质朴善良的品性,并且可以领悟到她们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客家妇女是客家音乐创作的主力军,客家妇女音乐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以自己勤劳刻苦聪明内敛的行为维护着客家社会的稳定,不仅是客家物质文明的创造者,同时也是客家精神文明杰出的缔造者[6]。

[1] 陈文红.从客家山歌看妇女的精神个性[J].沈阳大学学报,2006(2):87-88.

[2] 蓝雪霏.畲族民歌与客家民歌的比较研究[J].中国音乐,1999(1):18-25.

[3] 张利珍.梅县松口客家山歌的音乐特征与演唱特点探析[J].嘉应学院学报,2011(4):18-21.

[4] 李泳集.性别与文化:客家妇女研究的新视野[M].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35-43.

[5] 黄马金.客家妇女[M].中国妇女出版社,1995:170-172.

[6] 房学嘉.关于女性在传统社会中地位的思考——以梅县客家妇女为例[J].妇女研究论丛,2004(4):46-53.

猜你喜欢

闽西音调谱例
论豫剧唱腔中调式及调式运用分类与设计逻辑
走近“红色闽西”主题采访
闽西灯笼点燃乡村狂欢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闽西山区艺术扶贫的“她力量”
听力障碍幼儿音调异常矫治的实施建议
你可以相信电话那头的人吗?
刘涛《音调未定的儒家——2004年以来关于孔子的论争·序》
武侠意境交响化:阿镗《神雕侠侣交响乐》本体论
试析不协和音程的实际作品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