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纲要信号”教学法在掷标枪技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2013-10-30宋广林闵凡亭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交叉步用力纲要

宋广林,闵凡亭

1.Inst.of PE,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Jinan 250014;2.Dept.of PE,Weifang College,Weifang 261000,Shandong,China

随着全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及素质教育的深化,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技术课教学面临着新问题新挑战:单班授课人数增幅明显;技术课授课总时数减少。因此现有的田径技术课教学方法需要改革,技术课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所谓“纲要信号”是一种由字母、单词、数字或其他信号组成的直观性很强的教学辅助工具,这些信号通过各种形式、简明扼要地把重点掌握的知识表现出来。“纲要信号”教学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利用“纲要信号”有助于学生把握教材要点。2)利用“纲要信号”能使所教授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提高记忆的效率与效果。3)借助“纲要信号”可以把授课内容讲得生动、活泼、形象、饶有趣味。4)“纲要信号”教学法能够加强所教授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纲要信号”教学法“去粗存精、系统连贯、生动直观、积极主动”的特点恰好解决了现阶段体育专业技术课教学所面临的困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9级田径普修授课班级中随机抽取了两小班,在两班中再随机各抽取15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并对两组学生的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进行实验前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两班抽取学生无显著性差异。将两班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法

依据田径普修课规定的内容和进度进行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教法,实验班采用“纲要信号”教学法,两班授课时数相同。

1.2.2 录像解析法

利用国产爱捷录像分析系统,对数据采取截断误差法(截取频率为8 Hz)进行数据处理。

1.2.3 数理统计法

对相关数据运用excel软件和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

2 掷标枪技术“纲要”的选取

掷标枪技术主要包括握枪、持枪助跑、最后用力和缓冲部分。

根据“纲要信号”教学法的特点和要求,我们对掷标枪技术“纲要”概括为:一剪绞:即投掷步的交叉步。二衔接:1)持枪助跑与投掷步的衔接。2)助跑与最后用力的衔接。三平行:即引枪结束时所形成的肩轴、髋轴、标枪纵轴三轴基本保持平行的姿势,以及将这一姿势尽量保持到最后用力左脚着地前。四节奏:即五步投掷步所形成的快慢相间的“嗒—嗒—嗒嗒”节奏。五阶段:即最后用力过程中右蹬—左撑—满弓—鞭打—出手五个相继动作阶段。

掷标枪技术“纲要”选取“一剪绞、二衔接、三平行、四节奏、五阶段”,既包括了掷标枪技术教学的重点(最后用力技术)和难点(助跑与最后用力衔接技术),又充分考虑到技术要求的连贯性、系统性(“衔接”技术、三“平行”技术、节奏控制),从而将掷标枪技术利用“四点一线”方式有机结合起来。

3 掷标枪技术的“信号”选取

“信号”的选取,是对所教授内容及技术“纲要”深刻理解、认真分析、缜密思考、深刻研究所得。根据掷标枪技术结构和教学重点,教学顺序选用逆向顺序,即:最后用力—持枪助跑(投掷步)—完整技术。

3.1 “五阶段技术”的“信号”选取

五阶段即最后用力技术部分(以右手投掷为例),其教学的重点是正确的用力顺序。根据掷标枪最后用力顺序特点,概括为“跪蹬、直撑、左引、右翻、振胸、甩腕、拨指”口诀,采用先正面、后侧面、再上步投枪的教学步骤,并在教学不同阶段选取不同信号,使学生逐步掌握“跪、撑、引、翻、振、甩、拨”的正确最后用力技术。

3.1.1 正面投枪

练习的重点是体会左腿蹬伸配合下的“振、甩、拨”三字技术。教学中通过施加不同信号的三个密切相关练习,来达到正面投枪的教学目的。

练习一:持轻器械(如接力棒、垒球),在教师语言提示下,让学生体会左腿“趴地”式蹬伸髋、膝、踝关节,完成胸“振”臂动作。

练习二:在高出学生自身30~40 cm的固定横杆或肋木上,练习投掷轻物(布团、海绵等),重点体会肘关节由后屈至前伸的“甩”腕动作。

练习三:在前两个练习的基础上,进行正面定点定远的插、投枪练习。此练习除了巩固提高“振”“甩”动作外,重在体会“拨”枪动作。

3.1.2 侧面投枪

练习的重点是体会“满弓”形成过程中左肩“引领”制动下的躯干复合用力和右臂的转肩翻肘动作及控抢能力。

练习一:借助肋木或学生双人配合的“满弓”练习,体会“引”“翻”动作。

练习二:持枪顶墙“满弓”练习,体会“满弓”形成时标枪的正确位置。

练习三:在前两个练习基础上,进行原地或上步“满弓”投枪练习。

3.1.3 侧面上步投枪

练习的重点是体会“蹬”“撑”协调配合的用力顺序。

练习一:利用80~100 m的上、下坡进行右蹬、左撑协调配合练习。上坡阻力体会右腿保持约150°膝角的“跪”蹬技术;下坡助力体会左腿配合右腿积极前摆后低、平、快的直腿着地支撑技术。

练习二:在练习一的基础上,根据投掷步第四步横间距男子为140~170 cm的要求,利用标志法让学生原地或上步踏标记体会左右双脚的落地位置与角度。

练习三:原地或上步结合“满弓”及“鞭打”练习,掌握蹬、撑、引、翻、振、甩、拨的正确用力顺序。

3.2 “四节奏技术”的“信号”选取

四节奏即投掷步节奏,是标枪助跑的显著特点。它不仅体现在完成每步动作的准确性及逐渐加速等方面,而且与每步步长紧密相关,是影响投掷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正确投掷步节奏应为“嗒—嗒—嗒嗒”。教学中采取以下信号给予施加:

练习一:在田径场直段跑道(主要利用跑道分界线)或按画好的适宜标志线进行先正面后侧面有节奏的四步投掷步踏线练习。

练习二:在练习一的基础上,教师施加信号如1-2-3、4的口令或利用矮木箱或助跳板等能发出声音的物体,让学生体会加速和快慢结合的正确投掷步节奏。

3.3 “三平行技术”的“信号”选取

“三平行技术”是引枪结束时髋轴、肩轴、标枪纵轴基本保持平行的身体姿势,根据“三平行”技术要求,教学中主要采取以下信号给予施加。

练习一:原地加点标志法(如图1),进行引枪结束时身体姿势的控制。练习要求:1)利用E、F两点来保证身体与地面基本保持垂直(后倾不能超过5°);2)利用A、B两点使肩轴、髋轴正对投掷方向;3)利用C、D两点控制投掷臂在肩轴延长线上,肘关节可有适度弯曲(保持在148°~165°),手腕外旋,掌心朝上,保持适度紧张;4)利用E点控制枪尖在右眼眉与下颌之间,并且贴近身体。

图1 引枪结束时身体姿势原地加点标志图

练习二:走或慢跑中体会两步引枪动作。

练习三:将标枪的落点、出手后的飞行方向或枪尖作为视线点来控制身体姿势,保持好上体的稳定性及“三轴”的基本平行。

3.4 “二衔接技术”的“信号”选取

助跑与最后用力衔接对保持人体快速运动,加大掷标枪工作距离,创造良好的发力条件至关重要。

3.4.1 持枪助跑与投掷步衔接技术的“信号”选取

练习一:划定一个较为宽泛的区域,让学生体会、完成衔接动作。

练习二:逐步缩小区域,利用标志点或标志线完成衔接技术。

3.4.2 交叉步与最后用力衔接技术的“信号”选取

交叉步是投掷步中最关键的一步,采用“右脚着地方法”及“屈膝缓冲技术”给予信号施加。

练习一:利用沙坑着地痕迹让学生体会交叉步右脚的着地方式,保持右脚落地时与投掷方向约成450°角。练习要点:利用沙坑中落地痕迹调整学生着地方式与角度控制。

练习二:利用沙坑和海绵垫子的缓冲特点,让学生体会屈膝缓冲动作的正确本体感受。练习要点:右腿要弹性缓冲,保持好膝关节缓冲角度,防止“塌腰”现象。

练习三:交叉步和最后用力技术综合练习,加强技术环节间的连贯性。

3.5 “一剪绞技术”的“信号”选取

正确的“剪绞”技术能使躯干后倾角度和交叉步步长更加趋于合理,与最后用力衔接更加流畅、自然。教学中重点抓住“剪”“结”“合”三方面的技术进行“信号”的选取与施加。

练习一:利用10~20 cm高度的台子在较长的腾空时间里让学生体会交叉步的“剪绞”动作。

练习二:原地或上步左脚踢球或踏标志线练习,让学生体会交叉步左右腿的“蹬摆结合”技术。

练习三:限制步长的交叉步“蹬摆结合”练习,保持肩轴正对投掷方向,不要左右晃动。

练习四:持枪助跑完整技术练习。

练习五:完整技术投掷练习。

4 实验对比指标的选取、统计与分析

我们选取技评成绩和投掷远度两项指标进行实验对比分析。

表1 掷标枪技评与远度成绩 (竹枪约600克)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经过18学时的标枪技术教学,实验组与对照组不但在投掷远度上存在着较大差异,而且实验组在技评方面也达到了较高水平,优秀、良好率有较大幅度提高。教学效果明显。

4.1 实验对比指标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4.1.1 最后用力技术数据统计与分析

4.1.1.1 “满弓”时左膝角与拉引角

左膝角是指最后用力过程中,左腿膝关节角度,反映左腿的支撑缓冲与蹬伸能力,优秀运动员缓冲最大时约162°,出手时大于175°。拉引角是指“满弓”时,投掷臂与躯干间的夹角,反映“满弓”程度,优秀运动员约为90°。

表2 “满弓”时左膝角与拉引角数据

4.1.1.2 出枪时持枪角、右肘角、左膝角及出手初速度

持枪角是指标枪纵轴方向与水平之间的夹角,反映持枪人控抢能力,优秀运动员约为40°。右肘角是指标枪出手瞬间投掷臂肘关节角度,反映利用臂长增加鞭打的能力,优秀运动员约为180°。出手初速度是指标枪出手瞬间所获得的水平速度与垂直速度的合速度,优秀运动员为30 m/s以上。

表3 出枪时各指标数据

图2 最后用力过程中髋、肩、肘、手的水平速度变化曲线

4.1.1.3 最后用力过程中髋、肩、肘、手的水平速度(VX)变化

统计得知,实验组15人中符合髋、肩、肘、手水平速度(VX)依次递增变化趋势的有12人,初速度的平均值也达到17.483±1.459(m/s),自下而上的用力顺序体现得较为明显。而对照组15人中符合髋、肩、肘、手水平速度(VX)依次递增变化趋势的仅有8人,初速度的平均值也仅为15.065±1.808(m/s)。统计还发现对照组中肩、肘同时发力的有5人,髋部不发力的有7人。

以上统计数据表明,“纲要信号”教学法对形成正确合理的最后用力顺序,体现技术的实效性以及控枪能力等方面与传统教法相比都表现出明显差异。但对出枪时左膝角的无显著性变化也说明技术教学中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的环节,在短时期内得到全面提高是难以实现的。

4.1.2 交叉步技术数据统计与分析

重心腾起高度是指引枪结束左脚着地缓冲到最大时重心高度与交叉步腾空后重心最高高度之差,反映左腿后蹬角度与效果,一般约为4 cm。躯干后倾角是指交叉步右脚着地时躯干后倾角度,一般约为25°~30°。

表4 重心腾起高度、躯干后倾角数据一览表

从表4看出实验组、对照组交叉步重心腾起高度和右脚着地时躯干后倾角度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表明“纲要信号”教学法与传统教法相比,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4.1.3 “三平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三平行”是指引枪结束时标枪纵轴、肩横轴、髋轴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表明控枪能力和枪的平行性,优秀运动员一般保持在10°~15°,右肩角是指引枪结束时躯干与投掷臂之间的夹角,表明控枪能力。优秀运动员约为90°。躯干后倾角是指引枪结束时躯干与垂直线夹角,表明躯干后倾程度,优秀运动员一般小于5°。

表5 引枪结束“三平行”数据

表5中虽然5项对比指标中“髋轴”一项未发现显著性差异,但从五项指标的整体水平分析,“纲要信号”教学法对“三平行”技术的形成更具有实效性。

4.1.4 “二衔接”技术对比指标数据统计与分析

V1是指左脚踏上第二标志线至身体重心移至支撑点上方时重心水平速度,V2是指第一步引枪结束至身体重心移至支撑点上方时重心水平速度。V2-V1≥0为衔接技术较好,小于0为衔接技术较差。右腿单支撑时间是指交叉步结束右脚着地至最后用力阶段左脚着地所用时间。优秀运动员一般为0.09~0.10 s。

表6 持枪助跑与投掷步、交叉步与最后用力衔接技术指标

表6表明“二衔接”技术的掌握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纲要信号”教学法对掷标枪形成自然、连贯的衔接技术比传统教法更具优越性。

4.1.5 “一剪绞”技术指标数据统计与分析

交叉步与最后用力的紧密衔接能使助跑获得的速度有效传递到最后用力中去,再通过人体的蹬伸转动和挥臂“鞭打”等动作传递到器械上去。实现交叉步与最后用力的密切衔接,技术上必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1)投掷步第三步左腿前摆应低、平、快速并及时超越右腿;2)右脚着地后应尽快转入右腿的蹬伸动作;3)在右腿蹬伸动作配合下,左脚积极快速下插着地;4)第四步步长要合理。

表7 投掷步节奏指标数据

从统计的数据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虽然在投掷步前两步没有显著差异,但第三步和第四步的步长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的数据更趋于投掷步技术要求,表现出更为合理的投掷步节奏来。

5 结论

5.1 “纲要信号”教学法在掷标枪技术教学中的运用,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质量。

5.2 教学中只有抓住技术的重点和难点,才能做到主次分明,有的放矢。

5.3 把握“纲要信号”教学法的特点,将其运用到其他体育项目教学中也是行之有效切实可行性的。

[1]杜殿坤.原苏联教学论流派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王策三.教学实验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3]李鸿江,等译.掷标枪[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4]宋广林,闵凡亭.对影响掷标枪最后用力阶段左侧支撑技术的因素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11).

[5]李超,徐学廉,等.体育技能诱导式教学法[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1994(9).

[6]王统领.关于科学训练的哲学思考[J].山东体育科技,2010(3):1-3.

[7]于芳晏,闫东科,等.掷标枪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和方法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21(1).

[8]张为桥.“学导式”教学法在普修标枪教学中之运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6,11(4).

猜你喜欢

交叉步用力纲要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
篮球:交叉步持球突破教学设计
“三维”纲要促转型 竞进提质再跨越
用力!用力!再用力!
提高青少年速度与多方向移动能力的练习方法
暴力行为
用力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