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改革中职学校机械专业教学模式的探讨
2013-10-29陈海
陈海
长期以来,机械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着工种划分过细,专业面向性过窄,各门课程过分强调各自的系统性、完整性,缺乏各工种之间的交叉和融合的弊端,导致内容繁琐、交叉重复,理论教学时数偏多,形成学生专业口径过窄、人文教育薄弱、培养模式单一的局面。这种课程设置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会出现专业知识单一,对外专业甚至相近专业的有关知识却知之甚少。故改革机械专业课程设置,培养复合型多种技能的技术工人是该专业发展的必经途径。
一、专业发展导向
1.以行业为先导。职业学校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建立在行业的需求基础之上,教与学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必须是紧贴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要求,能力标准的制订、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材料的开发、教学方法的选择、学习者能力的确认等环节也都必须服从行业需求,以行业需求为先导来开展。
2.以学生为中心。职业学校教学的基本的原则是: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中心,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锻炼,在活动中发展;教学设计中要求减少坐在课堂讲授的时间,增加现场实作时间和学生讨论的时间;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完成学生的实践技能的训练;教师以学生的需要为转移,让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均应围绕学生而进行。
二、模块式教学的确定
“宽基础”指以培养学生具有关键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主要体现终身教育思想,强调学生发展后劲,既有文化课,也有专业理论课和技能课;“活模块”指学生根据自己所报专业选择学习的模块,将被动学习学校指定课程变为主动学习所选课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重技能”指以技能训练为主,以“适用”为原则,只要学生动手操作,做出合格的产品,哪怕学生笔试很差也视为合格,鼓励学生多拿“技能等级证”,多提供给学生拿技能证的机会,培养学生具备多种职业岗位的技能;“工学结合”指将学校和工厂学习相结合,为了学生一进厂就能成为熟练的技术工人,从二年级开始每学期安排1~2个月的时间到厂里去学工,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适应:工厂,到就业时就能很自然的接受企业里的制度,融入到企业中去。该模式体现了一切以就业为主的教育特色。
模块式教学课程模块设置分为6大模块:“文化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机模块”、“电模块”、“车模块”、“学工实践模块”。每个大模块又分为若干个小模块,每个小模块由一门课程组成。
三、模块教学的实施
1.学分制模块教学课时分配。为督促学生学习,模块教学课程设置实行学分制,必修课占总学分的70%,选修课占总学分的30%(其中限选课占20%,任选课占10%)。学分制给予学生很多方面的自主权:学习专业自主选择、选修课程层次与规格自主选择、授课教师自主选择、辅助工种与课程组合自主选择等。这样起到促使学生自主选修感兴趣的、对自己今后发展有帮助的课程和工种。形成学生择课而修,教师挂牌上课,学生择师而学的局面,充分调动了教师教的积极性和学生学的积极性。同时学校根据学生自选的专业、工种调用以上模块作为必修模块和限选模块。以上所设模块中的课程不是每门都要求学习,而是根据需要选定。任选课更是由学生自主选择。这样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一切又都在学校的控制管理之中。这种课程设置培养出来的学生,每人至少掌握两门以上的工种专业知识,多数学生可以考取四五种技能等级证,成为能掌握多种技能的技术工人。
2.“宽基础、活模块、重技能、工学结合”。进入职高的学生基础普遍较差,本专业学生培养的目标是多种技能的技术工人,这个定位是较适合现行职高生的。因此提出“宽基础”的改革思路。由于现行职高生的基础差,很多学生有的文化基础课无论怎么学也无法达到教委的规定(如数学、外语等),而作为普通技术工人重点应在技能上,因此放宽基础课。学校根据学生所选专业、层次提取模块,模块运用不能死,要灵活。上述的模块中还可以分解出很多小的模块,这就要根据学生所选专业而定。如车工的学生对汽车维修感兴趣,就可以选修汽车维修专业的实习操作课,与此同时,校方就限选汽车维修专业的汽车构造理论知识课来与之匹配。当然以学生自选的为主,校方限选的作为补充。如果车工的学生考取了汽修等级证,而汽车构造没考好,也认定该学生该项合格,也能拿到该项的学分。“工学结合”更是对“重技能”的补充。如果学生在“学工”中得到厂方的认可,学生做出的产品得到厂方的认可,那么学校就认为该学生所有与本次“学工”有关的课程为合格。由于学生自选专业、自选课程是相当灵活的,所以模块的确定也将随之灵活。只有模块活了学生的自选专业、自选课程才能活起来,学生才能获取更多的技能,这也就活了学分制。因此“宽基础、活模块、重技能、工学结合”在学分制中是相互渗透,不可分的。
综上所述,要想改变目前技术工人才模式单一的现状,培养出多种技能的复合型技术工人,就必须改革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实行富有时代特性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宽基础、活模块、重技能、工学结合”的新型课程设置模式。这样才能增强职高毕业生在未来瞬息万变的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