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退休”是道坎

2013-10-29陈润

支点 2013年7期
关键词:退休董事局史玉柱

陈润 Chen Run财经作家

近两年,企业家“退休”蔚然成风。4月10日凌晨,史玉柱在微博中宣布辞去巨人网络CEO;5月8日,招商银行正式宣布马蔚华卸任;5月10日,马云在杭州举行阿里集团CEO交接仪式。加上美的何享健、格力朱江洪、海尔杨绵绵等家电巨头纷纷谢幕,中国企业界呈现出一派新老交替的热闹景象,随着第一代创始人日渐老去,“退休”和“交班”将进入高潮。

马云的退休理由是“到了这个年龄,思维上已经固定了,赖在这个位置上对公司很不负责任”,他说“48岁的我不再年轻,阿里巴巴的下一代比我们更有优势运营好互联网生态系统”。严格来说,他们都属于“退而不休”,马云辞任CEO之后专职董事局主席,将更多精力用于战略决策、组织文化和人才培养,集团整体上市乃头等大事;巨人网络CEO刘伟也坦言:“老史依然是巨人网络董事长,需要为公司成长把关。”

与互联网大佬们的欲罢不能相比,何享健的退休要坚决彻底得多,他在2012年8月的告别会上说:“以后不再过问公司经营、不再参与公司事务,也不再出席公司会议。”言辞中充满轻松和自信的心态。何享健的退休并没有“到点下班”这么简单,其潇洒从容背后饱含长达十余年的艰辛努力。美的从1997年开始推行“事业部制”,大胆放权,次年制订出长达70多页的《分权手册》,进一步明晰职业经理人的权利和责任边界。2009年8月26日,何享健将美的电器董事局主席交给方洪波,三年后才辞去集团董事局主席,彻底隐退。

马云、史玉柱们也在进行同样的努力。2012年7月,马云将原有的淘宝、天猫等6个子公司调整为7个事业群,半年后又拆分为除阿里金融、支付宝等业务之外的25个事业部,逐步淡出日常管理活动,为“退休”做铺垫。史玉柱早在2009年6月就启动巨人产权变革方案,将新项目设立为8家子公司,鼓励各子公司单独上市,改革即放权,史玉柱就此进入“退休”倒计时。

“退休”并非不爱或厌倦,恰恰相反,创始人对企业爱得太深,他们希望继任者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大部分企业接班人的选择多从内部培训的高管中产生,不少接班人为企业服务超过20年以上。柳传志对《基业长青》中“企业的领导人要从内部培养,而不是空降兵”的观点非常认同,这或许代表中国企业家接班人选择的主流思想。

不过,也有些企业家坚决不退休,老骥伏枥。85岁的李嘉诚仍无退休计划,年近七旬的任正非还在艰苦奋斗,68岁的宗庆后说“再干几个十年应该没什么问题”,46岁的郭广昌明确提出“不退休,再创业,坚持20年不动摇”。无论急流勇退还是继续战斗,“退休”应该是一件循序渐进、水到渠成之事,接班如过坎,事关企业生死存亡,必须慎之又慎。

更何况,退休并不代表彻底撒手,“巨人归来”的故事也不鲜见。史蒂夫·乔布斯、迈克尔·戴尔、霍华德·舒尔兹、稻盛和夫、柳传志都曾在企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功成身退,寄希望于年轻一代,但危机迫使他们再度出山,以力挽狂澜的姿态续写传奇。不难想见,复出比创业、退休要艰辛百倍,之所以抛开既得名利重担风险,只因他们对企业爱得深沉。

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否退休已成为企业家影响力和企业经营能力的重要衡量标准。“出名要趁早”,退休也宜早不宜迟,早点放权,大胆培养,完成“不靠教父靠制度”的转变。即便接班人犯下错误,也有制度的“紧箍咒”约束、规范,不至于轰然坍塌。而且,创始人还有退而复出的余地,可以“扶上马再送一程”。不能贻误到弥留之际,退无可退、无人可用之时,那只会爱心化苦水,留下把企业带入坟墓的悲剧。

猜你喜欢

退休董事局史玉柱
广东省家居业联合会换届 香江集团董事局主席刘志强当选第二届理事会主席团主席
史玉柱:只用部下 从不在外面选
史玉柱:只用部下 从不在外面选
悦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