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海运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

2013-10-28

关键词:海运竞争力贸易

李 晨 张 琦

(中国海洋大学 经济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我国海运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

李 晨 张 琦

(中国海洋大学 经济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通过建立一个由9个定量指标所组成的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比较和分析我国和其他9个海运强国的海运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结果显示:我国海运服务贸易经过多年的发展,国际竞争力在不断增强,在综合排名中已位居第五。但从国际竞争力的显示性指标上看,其国际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国际竞争力分析性指标则显示出我国海运服务贸易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海运服务贸易;贸易逆差;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灰色关联分析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全球贸易结构正由传统的货物贸易向高附加值及高技术含量的服务贸易倾斜,海运服务贸易作为服务贸易的重要构成,备受世界各国的关注。作为货物贸易的派生需求,我国庞大的货物贸易进出口额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以及世界海运服务贸易的发展。从现有的进出口数据看,我国海运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始终保持高速持续上涨,从2001的89.07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772.16亿美元,年平均增长28.39%,其中2003年更是达到了56.75%。伴随着海运服务贸易总额持续增长,我国海运服务贸易逆差问题也逐渐凸显。我国海运服务贸易连续十多年保持逆差状态,逆差额从2001年的48.83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263.61亿美元,并有不断增大的趋势(如表1所示)。在我国对外货物贸易持续顺差下,我国海运服务贸易持续逆差与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极不匹配。

目前普遍认为,我国海运运力不足、货物贸易发展的速度超过运力增长速度、国轮承运比例过低、海运服务贸易开放度过高等是造成我国海运服务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1]但究其本质,都反映出我国海运服务贸易目前的国际竞争力水平。因此,本文通过构建指标体系评价我国海运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并按照海运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选取排名前9位的国家,运用灰色关联方法比较分析我国与9大世界海运大国的国际竞争力水平,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海运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

表1 2001-2010年中国海运服务贸易额数据表 (百万美元)

注:根据UN Service Trade Database数据计算整理得出。

二、文献综述

国外直接对海运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海运服务贸易自由化及与货物贸易关系的研究。主要观点有:贸易自由化有助于消除不同国家之间的海运服务贸易壁垒,促进海运服务贸易的发展,是海运服务贸易发展的必然趋势;[2]货物贸易自由化对海运服务贸易自由化有很强的推动作用,[3]海运服务贸易市场的自由竞争有利于货物贸易发展和收益增加。[4-5]二是对海运服务贸易政策的研究。主要观点有:限制性贸易政策和海运服务业的垄断会影响不同国家的海运成本,不利于海运服务贸易的整体发展;[6-7]进入21世纪以来,各国的海运政策模式不断调整,其中发达国家采取一些适应性政策来分配资源以抓住新的机遇;[8]对于像中国和其临近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则需将其现有的竞争性政策转变为合作性的政策,[9]以面临新的挑战,如建立海运集群、促进港口之间的良性竞争;[10]在远洋运输的污染排放方面加强海运产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等。[11]三是对运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主要观点有:因海运服务贸易属于运输服务贸易的一部分,所以运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相关研究对本研究具有借鉴意义,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运输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取决于低成本、高质量的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12]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丰富的劳动力则是其发展运输服务的重要保证;[2]充足的资源和政府的政策对运输服务贸易的发展也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13]

国内对海运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相关研究也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理论解释分析我国海运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偏弱的原因。认为,船舶运力不足及缺乏政府支持、过度的市场开放程度及相关辅助产业的落后、我国航运企业自身存在的产业组织和产权结构不合理、货物贸易增速过快和船队结构不合理等,是导致我国海运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偏弱的主要原因。[14-17]二是基于海运服务贸易相关数据计算我国海运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水平。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专业化指数等,以1999-2003年全球运输服务贸易进口额和出口额都位于前15位的10个国家和中国、2003年运输服务出口额前20的国家、“金砖四国”等为研究对象,通过定量测度,分析出我国海运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处于劣势地位,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18-20]三是对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相关研究。因海运业是运输业的重要部门,[21-23]在对运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研究时,间接指出我国海运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偏弱。

综上所述,国外对海运服务贸易的研究侧重开放度及贸易政策,直接研究海运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文献不多,但对一般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研究结论对我们的研究有一定的启发。国内对我国海运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证两方面都有涉及,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基本数据,运用显示性指标测算,从而得出我国海运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偏弱的结论。我们认为仅用显示性指标反映我国海运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水平可能不够全面,将贸易开放度、海运运力等分析性指标共同运用到我国海运服务贸易的竞争潜力的分析中得到的结论也许更准确,本文就将这一新的探索所得到的结论整理出来供其他研究者参考。

三、海运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评价方法

海运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水平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且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不确定。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用“灰色关联度”描述各因素间关系的大小和次序,确定其对海运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贡献程度。灰色关联分析法属于客观评价方法,能克服大多数评价方法因主观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使评价结果具有客观性、科学性和真实性。

(二)评价指标体系

该评价指标体系由国际竞争力显示性指标和国际竞争力分析性指标两个子系统构成(如表2)。其中,国际竞争力显示性指标包含出口市场占有率、出口增长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出口优势变差指数、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及显示性优势指数等6个指标,国际竞争力分析性指标包括贸易开放度、海运运力和货物贸易额等3个指标。各指标具体解释如下。

表2 海运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1、国际竞争力显示性指标的解释

(1)出口市场占有率。该指标反映一国出口的整体竞争力,比例越高,出口竞争力越强。i国的出口市场占有率MSij=Xij/Xwj,其中,Xij是i国的出口总额,Xwj是世界的出口总额。

(2)出口增长率。该指标反应某产品当年的出口增长额占上一年出口额的比重,其计算公式为: R=(Xt-Xo)/Xo,其中,R表示产品出口增长率,Xt表示产品当年的出口额,Xo表示产品前一年的出口额。

(3)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该指数剔除了国家总量波动和世界总量波动的影响,可以较好地反映一个国家某产品的出口与世界平均出口水平比较的相对优势。其计算公式为:RCA=(Xij/Xit)/(Xwj/Xwt),其中,Xij表示i国第j种产品的出口额,Xit是i国在t时期的出口总额,Xwj表示世界第j类产品的出口额,Xwt是世界市场上t时期的出口总额。

(4)出口贡献率。该指标反应一国某产品出口额占该国对外贸易总出口额的比重,比重越大表示该产品对该国总出口的贡献越大。其计算公式为:Ci=Xi/Xo,其中,Ci表示产品的出口贡献率,Xi表示产品的出口额,Xo表示一国对外贸易总出口额。

(5)贸易竞争优势指数。该指数能够反映相对于世界市场上由其他国家所供应的一种产品而言,本国生产的同种产品是否处于竞争优势及其程度。其计算公式为:TCA=(Xij-Mij)/(Xij+Mij),其中,Xij、Mij分别代表i国家j种产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

(6)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该指数剔除了产业内贸易或分工的影响,更能真实反映进出口的国际竞争力水平。指数值越高,国际竞争力越强;该指数值越低,国际竞争力越弱。其计算公式为:CA=(Xij/Xit)/(Xwj/Xwt)-(Mij/Mit)/(Mwj/Mwt),其中,Xij、Mij分别表示i国第j种产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Xit、Mit分别表示是i国在t时期的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Xwj、Mwj分别表示世界第j类产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Xwt、Mwt分别是世界市场上t时期的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

2、国际竞争力分析性指标的解释

(1)贸易开放度。该指标反映一国参与国际贸易的开放程度,体现了一国经济增长对该产品市场的依赖程度。其计算公式为:STO=(TSex+TSim)/GDP,其中,STO表示贸易开放度,TSex、TSim分别表示一国某产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此指标的选取能反映出一国海运服务贸易相较于其他贸易,对于其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程度。若贡献率越高,说明其海运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越强。

(2)海运运力。本文在综合比较各因素后,选取各国的船型结构合理度来评价其各自的海运运力情况。因对于各国的海运企业而言,能够与世界主要海运货物贸易保持良好的相匹配的船队结构在海运服务贸易中是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文在处理各国船型结构合理度时,是将船队船型比例与各海运货物所占比例进行加权比较后得出相关数据。

(3)货物贸易额。因一国货物贸易的进出口额能极大地带动其海运服务贸易的发展,影响一国海运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因此本文将其作为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一个因素,测度其对于海运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贡献度。

四、我国海运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灰色关联测算

(一)数据选取

通过查阅联合国服务贸易统计数据库(UN Service Trade Database)、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 Database)和世界贸易组织统计数据库(WTO Statistics Database),对产生海运服务贸易进出口的国家按照2001-2010年海运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平均值进行排名,选取位列前10位的国家进行研究,其中中国排名第3。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中国和另外9个排名前10的国家,分别是日本、丹麦、德国、美国、英国、希腊、法国、挪威、荷兰。指标体系中9个指标均是根据各国2001-2010年数据的算术值计算得出,从而使数据更具准确性及可比性。

(二)海运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测算步骤与结果

第一,确定参考序列Xo和比较序列Xi。

第二,数据处理,应用区间换算法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结果见表3。

表3 10国海运服务贸易各评价指标无量纲化后的数据

注:根据UN Service Trade Database、UN Comtrade Database和WTO Statistics Database数据计算得出。

第三,计算指标权重,结果为:

WB1C=(0.0889,0.1073,0.1129,0.1792,0.0578,0.0809 );

WB2C=(0.1823,0.0818,0.1090);

WAB=(0.6269,0.3731)。

第四,设第i个评价对象的第k个指标与第k个最优指标的关联系数为δi(k),记Δmin=minimink|x0(k)-xi(k)|,Δmax=maximaxk|x0(k)-xi(k)|,则δi(k)=(Δmin+θΔmax)/(|x0(k)-xi(k)|+θΔmax),其中θ为灰色分辨系数,通常在0~1之间取值,一般取0.5。基于对9个指标的数据测算,进一步计算各指标的关联系数。计算结果见表4。

表4 10国海运服务贸易各评价指标的关联系数

第五,利用公式Ri=(ri)1*m=(r1,r2,…rm)=WEr,计算A、B层指标的关联度。其计算结果为:

根据以上关联度排出10个国家的海运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顺序,结果见表5。

表5 各国海运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排名

五、我国海运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评价

通过海运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对10个国家的测算和比较表明:研究选取的10个国家的海运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由强到弱顺序为:希腊、丹麦、挪威、日本、中国、德国、英国、荷兰、美国、法国。排名前三位的希腊、丹麦和挪威均是传统的海运服务贸易强国,其海运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始终位居世界前列。日本紧随其后排名第四位,虽然其海运服务贸易发展历史没有希腊、丹麦和挪威等传统海运强国长远,但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日本抓住全球海运需求不断扩大的机遇,积极拓展海运服务贸易,使其国际竞争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在亚洲国家中排名最高。德国、英国、荷兰、美国和法国的海运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无论从显示性指标还是分析性指标基本都位居我国之后,说明在新兴海运大国的追赶下,这些国家的海运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已有下降趋势。比如美国,其海运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在选取的10个国家中位列倒数第二位,主要是由于美国海运比例的不断下降,这反映出美国由劳动密集的海运向资本密集的空运逐渐转移的趋势。

与其余9个国家相比,我国海运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在持续增强,已跃居第五位。对我国海运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显示性指标和分析性指标的具体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国际竞争力显示性指标测算显示我国海运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在选取的10个国家中位居第五位,表明我国海运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仍不强,但发展速度较快,显示出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海运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显示性指标的6个子指标中,只有出口增长率指标排名第一,其余指标排名都较靠后,特别是反映进出口优势的出口市场贡献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排居倒数,表明我国海运服务贸易虽以较强的势头迅猛发展,但其盈利状况仍很弱,与海运强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国际竞争力分析性指标测算显示我国海运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位居第二,表明我国海运服务贸易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虽与世界海运强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其国际竞争力在不断增强中。从具体指标来分析,我国海运运力指标排名第一,说明我国海运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增强与其合理的船型结构有较大关系。根据相关资料的统计,以2010年为例,大宗散货所占比例是三大类海运货物比重中最大的,为47.3%,且其增长率已达7.6%,已超过世界整体货物贸易增长率。而中国的散货船占其总运力的比重高达55.8%,[24]是三种主要船型中最高的;说明我国船队船型结构与世界海运货物较为匹配,从而有助于我国海运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增强。我国货物贸易额指标仅次于美国和德国,位居第三,表明中美两国巨大的货物贸易额对各自的海运服务贸易都有极为显著地推动作用,这也是美国显示性指标位居第十位而分析性指标居前列的重要原因。我国海运服务贸易开放度指标排名比较靠后,位列第七,主要是由于我国海运服务贸易占GDP的比重较低,也说明海运服务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远低于其他国家。

[1] 陈双喜,王磊,宋旸.我国海运服务贸易逆差影响因素研究[J].财贸经济,2011,(2):80-86.

[2] Greg McGuire. Export Expansion and Economic Growth: Testing for Cointegration and Causality. Applied Economies, 2002(30).

[3] Soamiely Andriamananjara U.S.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 Trade and International Transport Service: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2001,pp.87-101.

[4] Joseph Francois, Ian Wooton.Trade in International Transport Service: The Role of Competition. Review of Internation Economics, 2001,9(2):249-261.

[5] Carsten Fink, Aaditya Mattoo,Ileana Cristina Neagu. Trade in International Maritime Service: How Much Does Policy Matter. The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 2002(16), PP.81-108.

[6] Carsten Fink. Trade in international Maritime Services, How Much Does Policy Matter. The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 2002(16), PP.81-108.

[7] JS Kang.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Endogenous Growth.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0.

[8] Bong-min JUNG, Sung-june KIM. Change of Shipping Industry Circumstances and Shipping Policy Directions of Developing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Asian Journal of Shipping and Logistics, 2012(2), PP.135-160.

[9] Hyung-tae KIM. Prospect of Premier Port Competitionin East Asian Region. The Asian Journal of Shipping and Logistics, 2011(2), PP.191-216.

[10] Yen-Chiang Chang. Maritime Clusters: What Can be Learnt from the South West of England. Ocean & Coastal Management, 2011(54), PP.488-494.

[11] Chul-hwan HAN. Strategies to Reduce Air Pollution in Shipping Industry. The Asian Journal of Shipping and Logistics, 2010(1), PP.007-030.

[12] B.Hoekman, G.Karse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 Development Policy Review, 2006.

[13] Shujiro Urata, Kozo Kiyota. The Impacts of an East Asia FTA on Foreign Trade in East Asia. NBER Working paper, No.10173,2003.

[14] 万红先,戴翔.我国海运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J].国际商务,2007,(1):59-64.

[15] 彭丽.我国海运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J].中国渔业经济,2008,(6):54-58.

[16] 李芳.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测度与比较[J].科学决策,2010,(11):33-43.

[17] 程盈莹,逯建.中国运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测度与比较—基于EBOPS统计的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1,(12):41-45.

[18] 孙江明,苏琴.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J].国际贸易问题,2006,(4):67-72.

[19] 王晓东,胡瑞娟.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12):59-62.

[20] 程盈莹,李锐.新兴市场国家海运服务贸易比较研究[J].商业时代,2011,(19):3-35.

[21] 赵书华,徐畅.全球运输服务贸易10 强的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10):62-68.

[22] 何伟,何忠伟.我国运输服务贸易逆差及其国际竞争力[J].国际贸易问题,2008,(11):74-79.

[23] 何伟.运输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构成及变迁—基于美中两国1992—2008 年贸易数据的比较[J].国际贸易问题,2011,(2):90-97.

[24] 赵沫.我国海运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

AnalysisoftheInternationalCompetitivenessofChina'sMaritimeServiceTrade

Li Chen, Zhang Qi

(College of Economics,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100, China)

To find out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the maritime service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nine different powerful maritime countries, this article uses the gray correlation analysis method to compare and analyze a multi-level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hich is composed of nine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maritime service trade has been continuously strengthening and ranked fifth after years of development. But judging from the display indictors, there is a certain gap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Analytical indicators show that China's maritime service trade has a great development potential.

maritime service trade; trade deficit;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gray correlation analysis

2013-04-09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我国海运服务贸易逆差问题研究”(20121302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我国海洋优势产业培育及发展战略研究”(11JJD790041);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山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路径及对策研究”(11DJJJ18);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海洋渔业经济低碳化实现机制研究”(11BJY064)

李晨(1982- ),女,山东青岛人,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海洋经济与贸易发展研究。

F752.68;F552

A

1672-335X(2013)04-0026-05

责任编辑:王明舜

猜你喜欢

海运竞争力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欢迎订阅《世界海运》(月刊)
天价海运为哪般?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蓝青松:让竞争力武装到牙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贸易统计
阳明海运股份有限公司船期表
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船期表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