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中学特色体育研究
2013-10-27于秀琴
于秀琴
(金坛市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金坛 213299)
1 前言
特色体育就是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坚持开展某项群众性的体育锻炼,培养体育尖子,逐步形成体育成长特色。
特色体育对于学校而言,意味着更强烈的理念标榜和个性展示,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智慧。通过创建体育特色的学校不仅在体育方面树立了学校品牌,而且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的认可。但是在创建体育特色实践过程中,创建和发展学校体育特色的过程是一个持久地追求办学独特性和优越性的过程,它也是需要不断去总结、积淀和升华的一个过程。
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因校制宜地发展校园体育文化,形成自己的传统和特色,最终形成学校的特色体育文化。通过对常州市中学特色体育现状调查与分析,客观的评价体育特色模式对常州市中学体育教育工作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建议,以进一步促进常州市体育特色中学的建设。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常州市具有特色体育项目的中学为研究对象,从中抽取6所学校为研究样本。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计算机和人工查阅了近三十年来有关特色体育和创办体育特色学校方面的文献资料。
2.2.2 问卷调查法
发放问卷200份,实收回176份,有效问卷为164份,回收率为88%,有效率为82%,了解常州市中学目前开展特色体育的基本状况。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学校开展的体育特色项目分析
表1 各学校特色项目开展说明表 N=6
调查结果表明:
(1)学校开展的特色体育项目由基础项目(田径、乒乓球)和新兴项目(国际象棋、模型类)组成,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特色体育项目的繁荣发展的景象。各个学校开展的体育特色项目大多数都有侧重,以一个项目为主。
(2)新兴项目的兴起,表现出了学校的与时俱进、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国际象棋是当今世界上最流行的棋种,也是开展得最广泛、拥有爱好者最多的运动项目之一。国际象棋不仅是“人类智慧的试金石”,它也是人类智慧的“磨刀石”。
国际象棋能锻炼人们的逻辑思维,培养人们分析推理、判断计划、精确计算的能力。所以许多国家的教育学家们,建议在中学开设国际象棋这一门课程。
事实上,已有许多国家这样做了。有的把它列为必修课,有的把它列为选修课。苏联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甚至认为:不借助于国际象棋,难以充分开发孩子们和智能天赋和记忆力,而他的这一观点已越来越广泛地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前苏联勃良斯克市一所中学在开设国际象棋课程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了明显的增强,而且遵守纪律的风气也蔚然形成。乌克兰共和国某市一所中学的教师们普遍反应,开设了国际象棋课程后,学生的记忆力和分析能力都增强了,特别是外语和数学两门学科的成绩提高得更快。
实践证明:国际象棋的作用归纳为十六个字:“增进智力,培养意志,调剂身心,交流文化”。科技模型主要指陆、海、空模型。科技模型活动融科学和竞技,动手和动脑为一体,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其最主要的作用也是培养和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因此,在世纪之交深化改革,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新形式下,积极开展科技模型活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之一。虽然这6所学校的调查结果显示新兴项目的开展比较突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基础项目:如田径、球类项目,在学校特色体育中还是占主流地位的,它们在学校体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2 体育特色项目的开展模式的分析
3.2.1 学校体育特色项目开展模式
分析结果表明(见图1),课外活动是各个学校体育特色项目开展最常见的模式,占52.3%。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虽然都是实现教育目的重要途径,但由于课外活动在活动内容、组织形式、活动方式上等又不同于课堂教学,因此,又具备了它自身的特点。
图1 体育特色项目开展模式的比率(单位:%)N=164
体育课也是特色体育的主要形式。体育课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应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为目标。学校体育课应以国家体育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提高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目标。学校通过组织教学研究活动,定期组织研究课,探索体育课教学改革,积极开展教学科研课题,进一步地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发展。业余训练的比率占19.3%。通过业余训练这种模式,一方面可以选拔出色的专项人才,另一方面可以节省课堂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接受文化知识的教育。学校体育特色主要通过以上三个途径开展,值得借鉴。
3.2.2 特色项目开展全校性比赛的频率
图2 特色项目开展全校性比赛的频率比率表(单位:%)N=164
从图2可知:一学期1次和一学年1次的特色项目开展全校性比赛的频率最为多见,分别为73.8%、19.3%;1个月1次为2.8%;2个月1次为4.1%。根据以上调查可知,目前学校开展特色项目的模式和学生的参与度都使得开展频率受到一定的影响;每个学校对于特色项目认识以及重视程度也会导致这种不同开展频率的出现,但是我们可以知道的是:无论是一学期1次,还是一学年1次,学生都在参与运动,学校都在注重特色项目的推动和发展。但是总体来看,学校对于特色项目开展全校性比赛的频率不太频繁,学生们因此对于某些项目的参与度也不太高,所以建议:学校可以多开展一些特色项目的比赛,增加比赛频率。
3.3 体育特色项目的管理状况及问题的分析
3.3.1 学生对特色项目管理的满意度
图3 学生对特色项目管理的满意度的比率(单位:%)N=164
当今社会,每件事情的有序进行离不开高效的管理,由图3可以看出,人们对特色项目管理的满意度还是比较高的,占总体的42.1%;比较满意的占23.4%;认为一般的占33.2%,不满意占1.3%。因此各个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参照其他兄弟学校的管理制度,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制订出符合自己学校的管理条例和章程。为了使学校的体育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使各项工作能正常运转,学校要狠抓内部管理,建立并逐步完善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制度,制定教师管理、课堂教学、教研科研、大课间活动、体育活动、运动训练、体育竞赛、学生俱乐部等各种规章制度,形成制度管理。
3.3.2 学校特色项目开展存在的问题
图4 学校特色项目的开展存在的问题说明N=164
由图4可以看出:
(1)从学校方面来看,场地、器材少(占47.6%)是制约特色体育开展的主要因素,由于体育场地器材不能达到学生锻炼的需求,导致了有些学生有浓厚的兴趣活动却没有与之相配套的设施,致使场地器材的利用率不高。建议在不增加设备的情况下,提高场地器材的利用率;适当添置一些可以开展生活性、时尚性、健身性、趣味性的体育项目的器材;安排合理运动场地;要注重多元化场地器材建设、开放和管理,尽可能开放学校体育场馆。
(2)从学生方面来看,参与运动的时间少(占54.3%)是阻碍特色项目开展的主要因素,现在的中学生面临沉重的学业压力,为了考上重点学校,不惜放弃自己的课余时间投入到“题海战”中去,虽然对体育运动抱有浓厚的兴趣,但是实际上可供自己支配的运动时间很少,建议学校要保证学生每天必要的运动时间,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采用强制性的手段,如开展全校性的大课间活动,推广特色项目。
4 结论与建议
各个学校开展的体育特色项目数量少,学生参与度不高,女生对于身体对抗性很强的项目比较排斥,而男生不太愿意参加比较休闲的项目。
体育特色项目的开展模式过于单一,一般不超过四种组织形式;虽然有针对特色项目固定的比赛时间,但是举行比赛的频率不高。
学校对特色项目的管理比较规范和完善,人们对于学校的特色项目的管理满意度比较高;学校在开展特色体育项目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学校的重视度不够、专业师资力量不够等。
建议学校应根据男女生身心发展的不同,安排适合他们这个年龄阶层的体育项目,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学校灵活组织开展好各类活动,在活动中促进体育特色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注重开展模式的多样性,可以几种形式交叉组织进行;针对特色项目多举行一些比赛;学校要加强对特色项目的管理,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订适合自己学校的管理条例。
[1]沈 兵.普通中学如何办出特色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5(02).
[2]孙孔懿.学校特色的内涵与本源[J].教育导刊,1997(Z1).
[3]李会增. 河北省农村职业中学体育现状及特色模式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4(01).
[4]郭志禹,谢建平,韩 雪.试论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特色[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02).
[5]闵 健,陈 伟.关于体育院校办出特色的理论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04).
[6]李保强.试论特色学校建设[J].宁波教科网,2005.
[7]杨 安.对中小学校创建体育特色的几点思考[Z].常州市网上教育学校,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