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我国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的探讨

2013-10-26徐贵华李国忠张德良

武术研究 2013年11期
关键词:训练方法运动员比赛

徐贵华 李国忠张德良

(1.上海体育学院武术院,上海 200438;2.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分校,江苏 南京 210019;3.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1 前言

运动员心理能力是指运动员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依训练、竞赛的需要把握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1]对于散打运动员来说不但应具备其他项目运动员所必备的心理素质外,还应具备与自身运动项目有关的心理特点。总的来说,散打运动员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特点:(1)强烈的取胜欲望;(2)坚定的获胜信心;(3)稳定的赛前心态;(4)良好的竞技情绪;(5)勇敢的进取精神;(6)顽强的意志品质。[2]在高度开放的现今社会中,现在运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迅速传播,几乎没什么训练秘密可言。而高水平散打运动员在体能、技能等方面都不分上下,所以在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理技能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借助图书馆,网络等渠道,查阅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有关书籍及杂志。获得大量相关文献知识,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知识。

2.2 专家访谈法

对散打项目的部分教练员、运动员以及对从事过相关研究的其他研究人员进行了访谈,进一步了解对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方法。

2.3 观察法

通过观察上海市散打锦标赛等比赛,更清楚地了解散打运动员在赛前会出现哪些心理问题。

3 散打运动员赛前主要心理问题及产生原因

3.1 散打运动员赛前主要心理问题

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自己的实践总结得出在散打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常出现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3.1.1 想赢怕输

一方面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对比赛的结果期望值过高,而另一方面是教练给运动员定的比赛任务所引起的。这两个方面主要在老运动员的身上比较常见,特别原先获得过好名次的运动员,他们往往会想到我以前取得什么比赛名次,如果这次输了教练及队友对我有什么看法,在学院里的名声会下降等等。想到这些会使运动员产生过度紧张,精神亢奋,没有食欲,难以入睡等情况。

3.1.2 惧怕对手

有的运动员在赛前不相信自己的实力,对比赛缺乏必胜的信心。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新手,由于比赛经验少特别是碰到比较有名气的老运动员心理就更没有信心了,这种害怕的心理会使大脑皮层的控制系统产生烦乱,情绪低落,引起运动员机能失调,消极对待比赛,在台上很难发挥应有的水平。

3.1.3 盲目自信

运动员过高的相信自己的技术水平而低估对手的水平,认为能轻而易举地赢得比赛,没有把比赛当回事。它会使身心处于懈怠状态,知觉和思维迟延,对获胜的途径总是朦胧不清,对即将到来的比赛没有进入准备状态。[3]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比较有实力,特别在之前全国比赛上取过好名次的运动员对战新手身上。他认为自己是老运动员对战新手应经是轻而易举,这样就导致其注意力分散,平时训练强度下降,对比赛不认真做准备活动,有的甚至不做准备活动,从而导致在场上碰到意外就难以应付而输掉比赛。

3.1.4 兴奋过度

兴奋过度是运动员不能把自己的兴奋水平调节在适宜的时间和程度的一种心理现象。兴奋过度和过早都会对运动员有不良影响,兴奋过度会使运动员思维能力较低,情绪激动;兴奋过早,会使运动员在比赛前大量消耗能量,导致在比赛中能量不足,上了擂台四肢发僵、无力,发挥不出正常的技术水平。

3.2 散打运动员赛前主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对于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影响可分为外部影响因素和内部影响因素。由于外部影响因素随着不同的情况而改变不易控制,对于运动员来说这种因素应在心理上有所准备,尽量对比赛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加以分析以减轻或避免不利局面。相对而言内部影响因素(即自身心理因素)则可以有针对性的训练。引起想赢怕输、惧怕对手、盲目自信、兴奋过度等心理问题的主要心理素质有:动机、自信心、意志、心理稳定性和自我调控能力的变化。在散打比赛前影响以上心理素质的主要因素见表1。

表1 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的影响因素

4 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技能训练方法

心理技能训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施加影响的过程,也是采用特殊的方法和手段使运动员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进而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运动行为的过程,以获得最佳的比赛成绩。[3]在具体的程序上,首先要解决散打比赛到底需要运动员具有什么样的心理素质;其次就是找出每个散打运动员在心理素质上有哪些方面不符合专项的要求;再次就是找出哪些方法可以对这种心理素质上的不稳定进行改进;最后把这些心理训练方法在赛前训练当中加以实施。[4]这需要对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测试,然后找出问题所在,进而找出解决的方法。心理训练方法多种多样,在进行心理训练时应根据运动员的性格特征、身体素质、技术以及比赛的等级不同,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

4.1 目标设置训练法

目标是人们力求实现或达到的境地或标准,它直接关系到人们活动的方向和努力的程度。[5]它通过对散打运动员的行动进行控制调节,从而使训练和比赛维持稳定的方向并指向目标的实现。设置恰当的目标,能够激发运动员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其注意和行为指向练习的任务。在训练目标设置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结合,“高而可攀”目标的现实性,自主设置目标,确定明确具体的目标等。

4.2 表象训练法

表象训练又称念动训练,它是在暗示语的指导下,运动员主动地、有目的地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技术动作或运动情景,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6]表象训练法是体育运动领域最为常用的一种心理技能训练方法,它有助于强化运动技术的学习,加快动作的熟练和改进速度,加深和巩固动作的技艺效果。比赛前对于成功动作表象的体验将起到激励作用,使学生充满必胜信心,达到最佳的竞技状态。进行表象训练时,要在形成正确运动表象的基础上进行,语言暗示应简单明确。在平常学习和训练时,表象训练的重点是掌握技能和提高学习效果,在比赛前其重点是提高运动员对兴奋、焦虑及注意力的控制。

4.3 模拟训练法

模拟训练是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或问题进行模拟实战的反复练习,目的是为运动员参加比赛做好适应性准备。模拟训练主要是提高运动员对比赛的适应性,在脑海里建立正确的动力定型,使其即使在意外的情况下也能发挥正常的技战术水平。模拟训练分为实战情景模拟和语言图像模拟。实战情景模拟是在训练时,特别是在比赛前让运动员在尽可能与比赛相同或相似的情景和条件下进行练习的心理训练方法。例如,模拟对手的技术风格和战术打法、比赛的场地、时间、气氛、裁判和观众的行为,以及赛场上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等。语言图像模拟是利用语言或图像描述比赛的情景。例如,播放比赛的录像或录音,描述未来比赛的情景等。

4.4 自我暗示和放松训练

根据散打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特点,可适时运用暗示的方法,把运动员对比赛名次及多方面的焦虑和担忧,转移到正确运用技术和提高自信心上。这样会缓解散打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紧张情绪,有利于正常水平的发挥。通过一定的“套语”进行自我暗示,能使紧张的肌肉放松下来,在肌肉放松以后,又能振奋精神,增强斗志。运动员的自我控制能力非常重要,在训练和比赛中可以调整自己的思想情绪、心境和意志力,增强兴奋与抑制能力,合理地分配精神、体力,达到训练和比赛的最佳状态。自我暗示和放松训练,可以使运动员的思想放松、消除紧张的心理情绪。

4.5 上场前的准备活动

上场前的准备话动是克服心理紧张的又一个重要手段,一方而能使运动员在生理机能上动员起来,适应比赛的生理要求;另一方而能使运动员在心理上适应比赛的要求。[7]赛前准备活动的内容一般分为两部分:一是二十分钟左右的一般准备活动,如慢跑、徒手操、拉韧带等,使身体充分活动开;二是专项技术动作,赛前的专项技术动作的练习,可以帮助运动员尽快进入比赛状态,消除紧张心理。

4.6 激励调节法

激励调节法是指教练员用称赞和肯定的语言对运动员的心理话动施加影响的方法。[8]比赛前教练员不能在运动员面前表现出对比赛成绩的太高期望,更不能要求某个队员一定要取什么名次,赛前应告诉运动员在赛场上只要能发挥出自己的技术水平就是成功,至于比赛的胜负是次要的,让运动员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对于情绪过分紧张的运动员,教练员应该从语言或动作上鼓励他们,分析他们的技术和对手的技术,告诉他们“你的技术要比对手好,只要发挥正常,打败他是没问题的。”也可以在队员上场前,拍拍他的肩或后背给他以鼓励,在比赛过程中还可以用微笑或点头来激励运动员,这些对稳定队员情绪,使其从紧张状态中解脱出来具有良好的效果。

4.7 音乐调节法

音乐能够影响人的身体和大脑,可以使人产生兴奋、镇定、平衡等情绪状态,可以消除大脑所产生的紧张情绪,也可帮助运动员集中注意力。[6]当运动员赛前过分紧张时,听一段有节奏的轻音乐或自己喜爱的歌曲,往往能调节情绪,起到良好的效果。

4.8 游戏转移法

游戏转移法指通过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来轻松转移运动员比赛前的心理恐惧、急躁焦虑或冷漠等不良情绪。[8]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游戏活动,使散打运动员在比赛前转移掉紧张焦虑情绪,使他们的心理状态接近最佳状态,以利于全身心地投入比赛,取得优异成绩。游戏的选择要根据训练目的进行,所选择的游戏作为一种身体练习,要有严格的规则和要求,而且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在游戏过程中,把散打运动员的不良情绪化解于游戏活动中,以调动运动员的最佳参赛心态,此方法适用于水平较低的运动员进行比赛前心理调控,对于调整他们的比赛心理状态有着良好的效果。

5 进行心理技能训练时的注意事项

运动训练实践表明,运动员的心理能力也和技术能力、战术能力、身体能力一样受后天环境和实践训练的影响,可以通过训练获得和增强。[3]但是心理技能训练也应遵循一般技能训练的规律,在对散打运动员进行心理技能训练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5.1 注重区别对待

每个运动员都有自己的特点,心理技能也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同一种心理技能训练方法对有的运动员会产生良好的效果,而对有的运动员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在对运动员进行心理技能训练时,根据不同运动员的个人心理特点和专项需要,对那些专项比赛所必须的心理技能进行训练,为运动员综合实力做好心理上的准备。这就要求,在心理技能训练时要从运动员的个体差异和散打的项目特点来考虑。

5.2 加强运动员的自觉积极性的教育

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效果的好坏取决于运动员的主观能动性,如果运动员没有内在动力,不相信其在比赛中起到效果,那么运动员就不会在训练中积极去训练和认真去执行,相反可能会使运动员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在进行提高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时要让运动运相信心理训练是有用的,让运动员形成训练的积极自觉性。同时要注意不要因为磨练运动员的意志而挫伤了运动员的自信心。

5.3 做到循序渐进与专项相结合

循序渐进是指在提出和执行心理训练任务和要求时,要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提高,不要一下子进行到底,要有计划有步骤不可操之过急,要持之以恒。与专项相结合就是要把心理训练和专项运动的技术训练,战术训练结合起来。[4]比如在技法上如高腿,在平时的训练当中就要敢出动作敢打,不要怕被接到腿,这样在比赛场上你出高腿的话心理就不会慌。

5.4 坚持训练的长期性和系统性

心理技能训练和一般的技术训练一样,必须要经过长期的、系统的训练才能得到提高和稳定。由于一些心理技能不是运动员一下子能够掌握,必须通过反复的训练和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另外有些心理品质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要改变也并不容易,指望心理技能训练一次练习就达到目标是不切实际的,只有经过长期的和系统的训练才能改变和适应过来。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60.

[2]叶伟.散打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22-132.

[3]孙少强,孙延林.运动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114-115.

[4]周维方.对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与调控程序及实施的理论探讨[J].搏击·武术科学,2005(9):42-44.

[5]姜飞.对散打运动员的赛前心理调控和训练的分析[J].考试周刊,2009(13):152-153.

[6]权黎明. 对散打运动员的赛前心理训练的分析与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4(4):37-40.

[7]周长涛.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9(9):46-48.

[8]刘 军,常 生.武术散手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及训练方法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5(1):42-44.

猜你喜欢

训练方法运动员比赛
谈高中数学习题训练方法与答题技巧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发芽比赛
壁球反手击球技术及其训练方法
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选美比赛
比赛
简论1min跳绳训练方法
最疯狂的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