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汉卿杂剧女性形象分析

2013-10-26白波

参花(下) 2013年3期
关键词:关汉卿封建礼教杂剧

◎白波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关汉卿创作了大量的妇女题材的杂剧,他笔下的女性形象都是受压迫的但又具有反抗意识的,性格是刚强的,善良的,有个性的,有活力的。这些女性形象都是涉及到多种多样的社会层面的,有受豪权滥官污吏迫害的,如窦娥,谭记儿;有卖淫制度下的妓女,如宋引章,赵盼儿;也有门第婚姻制度下的妇女,如燕燕,王瑞兰。她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追求婚姻自由,反抗封建礼教;多才多艺、兰心蕙质;深明大义、勇于牺牲;弃贱从良、追求做人的权利。

关汉卿所塑造的女性形象都是封建社会的苦难者,是一个悲剧形象,但是最后总是转为人间正义的最终胜利。这些鲜明特色的女性形象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敢于斗争最为彻底的当数《窦娥冤》中的窦娥。关汉卿在刻画这一艺术形象时,始终展现了其“守贞”、“行孝”的善良本性,但这只是温驯的一面,她还有倔强的一面。她断然抗拒欲行非礼的张驴儿,公堂上理直气壮进行争辩,虽遭受万般拷打与凌辱,也决不屈招。这一切充分显示了她倔强刚毅的性格。但为了救婆婆屈招而死。关汉卿通过窦娥的三桩誓愿的实现,表达了对元代黑暗社会的极大不满和猛烈抨击。

二、追求婚姻自由、反抗封建礼教

在关汉卿的杂剧中,其塑造的女性形象大多属于敢于抛弃“被金钱、封建礼教或其他权利手段”等所限制和扭曲的价值观、婚姻观等,高奏起一曲曲礼赞,洋溢着“两情相投”,“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类具有民主和人文思想的爱情理想。

《拜月亭》中的女主人公王瑞兰是娇羞怯懦、足不出户的兵部尚书之女,在兵荒马乱的逃难中,他邂逅了穷书生蒋世龙,两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并且自己做主在客店成亲。他对于父亲拆散他们夫妻十分不满,说:“你可怎生便与这般狠心”,把父亲比作是“猛虎狞狼”,给那个时代的封建礼教极大的冲击。王瑞兰十分看中真情,“那玉砌珠帘与画堂,我可也觑得寻常”。在关汉卿的另一部著作《绯衣梦》中,女性王闰香也是一个敢于挑战封建礼教的女性,他不计较李庆安贫穷,更是强烈地对父亲的反对表示不满,他对李庆安主动提出:“我今夜间收拾一包袱金珠财宝,着梅香送与你,倒换过来做你的财礼钱,你可来娶我”。

正是这种不屈不挠、一往无前地对传统婚恋观的抗争和对自由、自主婚恋的勇敢追求,一批或端庄凝重、或天真烂漫、或忧愤悲凄地沉迷于婚恋悲喜剧的女性群像,得以形神毕肖,风姿绰约地向我们走来。

三、深明大义、勇于牺牲

我国自古就有讲德孝的传统,关汉卿在其杂剧中更是塑造了许多女性来弘扬传统美德,这些女性虽然地位比较低下,但其具有的善良、坚韧、深明大义、勇于牺牲的精神,使得关汉卿所代表的元人也极为尊重她们。

在《陈母教子》中,陈母“训子攻书”,但其目的并不是让其做官,而是让其子子孙孙将来都“个个贤”,甚至每每训子都讲“有一日腰金衣紫,孩子每也,休忘了那琴剑书箱。”但是,后来其三子中状元后,接受了百姓的“孩儿锦”,衣锦还乡后,意欲为母亲来做衣裳,却被陈母一顿训斥:“辱子!未曾为官,可早先受民财,躺着,须当痛快!”可见陈母的深明大义,是非分明。在《蝴蝶梦》中,王婆婆听到包公要求其一个儿子偿命时,更是将自己的亲生儿子牺牲,而留下继子,并说明自己孩子偿命也是心甘情愿。所以,对那些高官贵人的丑恶嘴脸,污浊灵魂,关汉卿所塑造的这些女性形象是何等动人心魄!

她们具备了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仁孝忠厚、忍辱负重、委曲求全、深明大义、节俭持家、教子有方。而当他们在封建社会底层遭受到不幸时,却能表现出一种宽容大度、直面苦难、勇于争斗的精神力量。

四、多才多艺、兰心蕙质

关汉卿笔下的女性形象与其他文人塑造的女性完全不一样,这些女性大都脱离上层社会,受到封建制度的限制,但其自身又都多才多艺,希望能通过自己的争斗获得一定的幸福,所以,这些女性形象异别于那些英雄美人、贵妃君王,而是在欲望中有抗争、痛苦中有理想的升华型的女性形象。

虽然,自古以来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在男权社会中社会地位低下的女子,是很少有机会学习的,但是这些女性还是通过努力具有了一定的才智,因此,在关汉卿杂剧中可以看到元人并没有这些偏见,甚至更喜爱那些聪明伶俐、兰心蕙质的巾帼红颜,也主张女性能多才多艺。

《谢天香》中所塑造的谢天香就是一个善于应变,有着出众才华,精通四书,擅长诗词,才思敏捷,能即兴作词的女性。钱尹可在一次试探中,让谢天香吟唱柳词《定风波》中的第一句“芳心事事可可”,而这句词韵正与其名讳相冲,但谢天香反应灵敏,随即改词,令其十分惊叹,遂成就了柳永和她的姻缘。同样,《玉镜台》中的刘倩英、《裴度还带》中的韩琼英都是有着出众才华的女性,关汉卿通过对这些女性的塑造表现出他对元代女性的赞扬。

五、弃贱从良,追求权利

元代社会套在妇女身上的枷锁压得她们喘不过气来。《元典章》规定:奴婢可以任主子凌辱;《元史·刑法》明文规定:敢骂其主者杖一百七,居役二年,敢告其主者处死。在当时的环境,改变处境,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便成了妓女们共同的追求。谢天香的始终追求就是“除籍不做娼,弃贱得为良”,希望能够“儿女双全”,自由自在地生活,她是关汉卿精心刻画的一个一心要跳出娼门的天才歌妓形象。同样,《金线池》中的杜蕊娘,《诈妮子调风月》中的燕燕,这些沦落风尘的女子都希望摆脱低下的身份,追求做人的权利与平等。为了摆脱半贱不良的奴隶命运,她们像飞蛾扑火一样舍身追求光明。

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虽然都很悲苦,处在社会的底层,甚至沦落风尘,但她们都有着积极向上的争斗精神,通过自己的反抗试图脱离这种受压迫的生活,并希望争取到她们的幸福与权利,但是现实又很残酷,封建制度约束着人们不能接受她们的反抗,使得她们甚至更悲苦。关汉卿虽然极力用他的笔墨给这些女性形象一个理想的结局,得到一种渴望的胜利,将他对社会的不满与反抗寄托在这些女性身上来表达自己的愤怒,但这种呐喊并不能对封建制度有任何的改变。

[1]李雪.从关汉卿杂剧探析其女性意识[D].2010.6

[2]闫博.论关汉卿杂剧中女性塑造之成因[J]. 职大学报,2011.06:59-62

[3]毛媛媛.元杂剧女性形象研究-男权中心话语的隐性异化[D].2011.05

[4]张俊卿. 论关汉卿杂剧的女性意识[J]. 文化艺术,2009.08:78-79

猜你喜欢

关汉卿封建礼教杂剧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小说阅读教学的优化路径
关汉卿
“唯以杂剧为正色”年代考
戏词救命
话剧《关汉卿》:半个世纪的历史回响
宋官本杂剧段数本事新考
谁是封建礼教的忠实信徒
谁是封建礼教的忠实信徒——《祝福》人物形象分析
国家图书馆藏吴奕杂剧二种略考
祥林嫂形象之悲剧性探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