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作用
2013-10-26崔洁
◎崔洁
(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有领导、诱导和指导等引导性的作用,即老师的主导性。老师的主导型表现在(1)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加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2)选用适合学生的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技术技巧,(3)对体育学习进行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的进步。(4)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更快地进入并融入课堂。(5)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是学生们用有效的方式进行练习,以取得明显的进步。体育教师的主导性表明了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主要地位和责任。由此可以看出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只有把本身的重要的作用发挥出来,才能更好地领导和引导学生。
一、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随着社会观念的转变,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也随之发生改变。现在社会的教育方法丰富多样,现代大学生更倾向于个性化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先建立平等的彼此尊重的师生关系,这是体育教学中进行师生之间互动的基础。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用自己的个性魅力,丰富的学术知识和经验及对富有爱心的行为魅力来感染学生并通过传递友善的信息来获得大学生的认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细节的观察并进行适当的关心和良好的心理疏导,体育教师适当的情感表达,有助于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培养,更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兴趣的培养和发展
掌握一门技术首先要对它有足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掌握这门技术的欲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也自然成为了体育教师的首要任务。
那么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呢?
(1)教学方法要多样化,不要一成不变的练习方法。体育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有趣的并对掌握这项技术有帮助的小游戏,既丰富了课堂,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对学习的内容有所帮助。
(2)认真团结的教学环境。一个课堂,如果老师都不认真对待的话,更不用说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学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一定的模范带头作用,要先用自己认真的态度来感染学生。
(3)在练习过程中,适当地开展一些小的竞赛。每个人都有好胜心,可以通过让学生在竞赛的过程中体会自己辛苦训练的成果,让他们获得成就感。
(4)适当的表扬和激励。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认可。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掌握比较快的学生进行表扬,对掌握比较慢的学生进行激励和指导。
三、正确的技术动作示范
体育教学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就是老师要进行正确的示范。人总是对物体的第一印象特别深刻。在体育教学中,观察体育教师的正确示范是学生学习的第一步,学生是通过对老师的示范进行观察并不断地模仿来掌握技术动作。因此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进行正确的示范。正确的示范使学生更准确地把握动作技巧,更快地掌握此项技术。
四、老师的纠错作用
在技术动作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受专业技术较为成熟但动作不一定规范的学生影响,或在练习过程中,不注重对自己动作的观察,导致错误动作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这时体育教师就要发挥自己的纠错作用,在学生进行练习的时候,体育教师认真观察练习中易犯的错误并对其进行及时的纠正,防止错误动作的形成。
五、体育老师要因材施教
每个人在不同的领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认真观察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和劣势,处于劣势的学生,也许是这种教学方法不适合他们,体育教师可以对他们进行单独的另一种方式的训练。在练习过程中,学生犯错误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分别进行纠正,不能一概而论。
六、督促作用
体育教学中,要想掌握并熟练应用一门技术,长时间的重复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然而人都是有一定的惰性的,这时候就要老师运用自己的权利来催促学生来练习,促进学生们的进步。体育教师通过对学生布置课下的练习任务或进行一些竞赛来加紧学生在课堂之外的练习,从而促进学生们的进步。
七、合理应用合作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的进步
合作学习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应用小组的形式,使学生们能够一起学习,充分发挥彼此间的作用,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不仅可以通过同组人员彼此之间的动作指正来达到每个人的进步并且组与组之间也会因为竞争的关系而更加努力地练习以此来达到全体学生的进步。
结语:学生对技术动作的熟练掌握和在比赛中的优秀表现,与教师们在体育教学中对他们的引导,指导是密不可分的。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学生熟练掌握技术的基础。体育教师只有把自己的本职作用发挥出来,才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促进的作用和巨大的帮助。
[1]张卫东.浅谈体育课兴趣教学[J].职业,2012(18)
[2]高奇山.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方法研究[J].现代阅读,2012(10)
[3]陈晓华.体育课堂合作学习方式的探讨[J].体育经济,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