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LC-MS/MS法检测圆珠笔墨迹中碱性蓝7及其去乙基产物的降解变化

2013-10-26孙其然罗仪文奚建华

中国司法鉴定 2013年1期
关键词:墨迹乙基圆珠笔

孙其然,罗仪文,向 平,奚建华,杨 旭,徐 彻

(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上海200063)

碱性蓝7(basic blue 7,又名维多利亚蓝 BO)是芳基乙烷类碱性染料。碱性蓝7的三苯基乙烷结构(见图1)不稳定,特别在光照条件下,会逐级降解,形成去乙基的降解产物(见图1)[1]。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判断含碱性蓝7的墨迹(由同种墨水书写在同一纸张上)的相对形成时间[2]。

图1 碱性蓝7(分子式C33H40ClN3,分子量514.1438)

相较结晶紫、甲基紫而言[3-5],有关墨迹中碱性蓝7的研究报道较少,大部分文献都是在建立墨迹中染料的检测方法时,将碱性蓝7收录在内,用以对圆珠笔或中性笔油墨/墨水进行分类[6-8]。

本研究旨在建立蓝色圆珠笔墨迹中碱性蓝7及其去乙基产物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LC-MS/MS),考察含碱性蓝7的圆珠笔油墨墨迹在自然光照、氙灯照射和高温条件下,碱性蓝7及其去乙基产物的降解变化,寻找蓝色圆珠笔墨迹中随时间变化的目标物,为进一步研究圆珠笔墨迹的书写时间提供基础数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与样品

碱性蓝7购自TCI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乙腈(色谱纯)购自美国Sigma公司;50%甲酸购自瑞士Fluka公司;无水乙醇为分析纯(宜兴市第二化学试剂厂)。去离子水由Milli-Q超纯水系统制得(美国Millipore公司)。

20mM甲酸缓冲液(pH 4)的配制:称取0.92g 50%的甲酸溶液,用去离子水定容至500mL。

在前期研究的分类基础上[9],选取碱性蓝7相对含量较高的9种蓝色圆珠笔制作墨迹样品进行老化实验,9种笔的品牌及产地见表1。

表1 9种蓝色圆珠笔品牌及产地

1.2 仪器

Harris micro-punches 0.5mm直径打孔器(美国Sigma-Aldrich公司)。

SUNTEST CPS+文件老化仪(美国Atlas材料测试技术公司),配备波长范围为300~800nm的氙灯。

Waters Acquity超高效液相(美国Waters公司),接API 4000QTRAP四极杆离子阱质谱仪(美国Applied Biosystems公司)。Analyst 1.5软件处理数据(美国Applied Biosystems公司)。

1.3 样品前处理

用0.5mm直径打孔器在墨迹上打4个孔,将取下的纸片放入0.5 mL Eppendorf管,加100μL乙腈,超声20min。提取溶液用乙腈稀释10倍后,进样5μL。

1.4 LC-MS/MS条件

液相条件:色谱柱为Waters XBridge C18柱(50mm×2.1mm,5μm),前接Waters Acquity在线过滤器(0.2μm,2.1mm),室温。流动相为A(20mM甲酸缓冲溶液)∶B(乙腈)=8∶2(v/v)。

质谱条件:电喷雾电离-正离子模式(ESI+),多反应监测(MRM)模式;离子喷雾电压(IS):5500 V;离子源温度:500 ℃;碰撞气氮气(CAD):Medium;气帘气(CUR):30 psi;离子源气 1(GS1):40 psi;离子源气 2(GS2):50 psi。

1.5 碱性蓝7的去乙基产物及其特征性离子对

取碱性蓝7标准品适量,用无水乙醇溶解,涂抹于干净的载玻片上,待溶剂挥发后,将载玻片放入文件老化仪中,以750W/m2的辐照强度照射4h后,取出载玻片,用手术刀片刮下适量样品,用乙腈溶解、稀释。在ESI+模式下,流动注射进样。按照分子量找到碱性蓝7降解产物的分子离子峰(本文中所指碱性蓝7及其去乙基产物的分子离子峰、母离子、子离子均指不含氯离子的阳离子化合物,下同),并进一步获取它们的二级质谱图,以各目标物的分子离子峰为母离子,丰度较强的两个碎片离子为子离子,同时优化去簇电压(DP)和碰撞能量(CE),最终每个目标物选定两对母离子/子离子对,其中第一对离子对用于半定量。

1.6 重现性考察

取5号圆珠笔作为代表,在80g的A4纸(史泰博)上划线,按1.3项下平行制备8份样品。

另用打孔器取样1份,加100μL乙腈,超声20min。然后各取20μL提取溶液,分别用乙腈稀释至100μL、200μL和 400μL。 各进样 5μL进行检测。

1.7 自然光照老化

取9支圆珠笔,在A4纸上划线。一组悬挂于室内朝西方向玻璃窗上,接受自然光照;另一组作为对照,放在室内抽屉中避光保存。制样后即取样(n=2),之后每周取样一次,持续3个月(2010.05.29~2010.08.28)。

1.8 高温老化

取一张A4纸,依次用2号、7号和8号圆珠笔划线,如是制作2张。然后将2张纸各用烘箱避光加热60h,加热温度分别为50℃和100℃。每隔12h取样(n=3),持续 60h。

1.9 氙灯老化

取一张A4纸,依次用2号、7号和8号圆珠笔划线,如是制作6张。然后将6张纸依次放入文件老化仪中各老化 5h,辐照强度分别为 750 W/m2、650 W/m2、550 W/m2、450 W/m2、350 W/m2和 250 W/m2, 老化温度恒定为50℃。老化前和老化后各取一次样(n=3)。

2 结果与讨论

2.1 碱性蓝7及其去乙基产物的特征性离子对

碱性蓝7经过氙灯辐照4h,溶解进样后得到如图2的全扫描质谱图。其中m/z 478是碱性蓝7的[M]+峰,m/z 450、 m/z 422、m/z 394、m/z366 和 m/z 338 等是碱性蓝7的去乙基产物,它们之间分子量的级差为28D a。

图2 碱性蓝7老化4h后的一级全扫描质谱图

对这些离子进一步轰击,获得它们的二级质谱图,根据目标物的碎片离子信息,每个目标物选择两对母离子/子离子对,建立MRM方法。各目标物的LC-MS/MS参数见表2。

为了消除圆珠笔墨迹分布不均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用相对峰面积来对各组分进行半定量(i表示母离子质荷比为i的目标物,峰面积是指其特征离子对的响应峰面积)。

2.2 重现性考察结果

8份相同浓度的平行样本中碱性蓝7的相对含量值的RSD(相对标准偏差)为0.1%;稀释至三个不同浓度的样品中碱性蓝7的相对含量值的RSD为0.2%,这些结果表明方法能用于分析书写在纸上、油墨分布不均匀的墨迹样品中的目标物。

表2 碱性蓝7及其去乙基产物的LC-MS/MS参数

2.3 自然光照老化结果

经过三个月的自然光照,纸上的蓝色圆珠笔墨迹逐渐褪色。9种圆珠笔油墨中碱性蓝7的降解速度不同:1号至4号、6号和7号6种圆珠笔墨迹中的碱性蓝7的降解速度较为接近;而5号、8号和9号圆珠笔墨迹降解较快。9种圆珠笔墨迹中碱性蓝7的相对峰面积减少了52.9%~97.9%;E4的相对峰面积变化了-1.0%~5.8%;E3的相对峰面积增加了 18.7%~41.7%;E2、E1和E0的相对峰面积分别增加了11.1%~78.5%、1.7%~7.4%、5.1%~14.8%。

2.3.1 碱性蓝7的降解变化

在3个月内,9种圆珠笔墨迹中的碱性蓝7的相对含量随时间逐渐减少。根据SPSS 17.0软件的回归分析结果,7种圆珠笔墨迹中的碱性蓝7老化曲线和指数函数最接近,剩余2种圆珠笔墨迹中的碱性蓝7降解较快,其老化曲线更接近直线(见表3)。

尽管9种圆珠笔的墨迹样品是书写在同一张纸上,且这些油墨中的碱性蓝7具有接近的初始相对峰面积值,但是它们的老化曲线都不相同。这表明碱性蓝7的降解反应会受到圆珠笔油墨配方中其它成分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1号、2号、3号和4号的拟合曲线非常接近(见图3)。这四种圆珠笔同为丰华牌,只是型号不同,因此它们的油墨配方可能相近。

图3 1号、2号、3号和4号圆珠笔墨迹中碱性蓝7的拟合老化曲线

2.3.2 E4的降解变化

E4丰度最大的子离子是m/z406,但由于m/z450→406的离子对在检测实际老化样品时有干扰峰,所以E4的定量离子对选的是丰度较低、但没有明显干扰峰的m/z450→377。较低的丰度使原本在碱性蓝7降解链中处于上游的E4在定量时所占的相对含量较低。就E4本身来看,在光照条件下,其相对峰面积随时间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用SPSS 17.0软件进行回归分析,E4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最接近二次函数,拟合曲线见表4。1号、2号、3号和4号样品的拟合曲线较为接近。

表3 9种圆珠笔墨迹中碱性蓝7随时间变化的经验公式

2.3.3 E3的降解变化

除了6号和8号样品中的E3在3个月内一直增加以外,其余7种圆珠笔墨迹中的E3的相对含量都先增加后减少。用SPSS 17.0软件进行回归分析,E3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最接近二次函数,拟合曲线见表5。1号、2号、3号和4号样品的拟合曲线较为接近。

2.3.4 E2、E1和E0的降解变化

3个月内,E2的相对峰面积持续增加。8号和9号油墨样品的降解较快,它们E2的相对峰面积分别增加至55.8%和78.5%。其余7种油墨样品中E2相对峰面积增加了11.1%~16.7%。

E1和E0是最后两级降解产物,因而出现较晚,对于褪色较快的8号和9号圆珠笔样品,没有检出E1和E0。在检出的所有样品中,这两个降解产物的相对峰面积持续增加,增长范围分别为4.7%~7.4%和5.1%~14.8%。

2.3.5 对照组检测结果

在本实验中,除了自然光照组外,还设置了对照组。对照组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常温、避光的条件下保存3个月,9种圆珠笔墨迹中的碱性蓝7的相对比例几乎不发生变化,它们相对含量的RSD值均不大于0.3%,表明常温、避光条件下保存的圆珠笔墨迹,其中的碱性蓝7较为稳定。

2.4 高温老化

由于进行自然光照老化实验时,观测到样品周围的最高环境温度约为50℃,为了考察高温对碱性蓝7降解的影响,选取2号、7号和8号圆珠笔分别在50℃和100℃下避光加热60h,检测结果表明:即使在100℃,这些样品中的碱性蓝7降解量也都非常有限:变化最明显的7号样品中碱性蓝7的降解量约为1.6%。该结果说明温度对墨迹中碱性蓝7的降解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2.5 氙灯老化

2号、7号和8号圆珠笔墨迹在文件老化仪中用6个不同的辐照强度分别照射5h,各样品中的碱性蓝7都发生降解,而且降解量随辐照能量的增加而增加;与此同时,E4~E2的相对含量不断增加。相比三个月的自然光照老化,氙灯老化的实验条件较为温和,因此无论在老化前还是用750W/m2的最大辐照强度老化5h后,各样品中都没有检出降解产物E1和E0;3种圆珠笔墨迹中E2的相对峰面积分别增加了0.28%、1.19% 、2.91%。3种圆珠笔墨迹中碱性蓝7、E4和E3随辐照能量变化的拟合曲线见表6至表8。

和自然光照老化实验相比,氙灯老化实验中,样品箱内的温度恒定(50℃),总的辐照能量可控,因此得到的老化曲线主要描述了光辐照能量对碱性蓝7降解的影响。2号、7号和8号圆珠笔墨迹中碱性蓝7的老化曲线都可拟合成指数函数,而E4、E3都可拟合成二次函数,这一结论与自然光照老化实验的结论一致。

表4 9种圆珠笔墨迹中E4的老化曲线模型

表5 9种圆珠笔墨迹中E3的老化曲线模型

表6 3种圆珠笔墨迹中碱性蓝7的拟合曲线模型

在碱性蓝7的5个去乙基产物中,只有E4(根据不同的离子源,m/z为450或448)由Ifa,Denman和Gallidabino[6,8,10]报道过,而本研究建立了同时检测碱性蓝7及其5个去乙基产物的MRM方法,为可疑文件上含碱性蓝7的墨迹检验提供了新的鉴别方法,也为进一步研究圆珠笔墨迹中碱性蓝7的降解变化与书写时间的关系提供了基础。

影响染料老化行为的因素很多,如初始的染料浓度、墨水配方、光辐照度和波长,湿度,等各种内外环境因素[12],通过建立碱性蓝7及其去乙基产物的人工老化曲线,并研究不同的油墨配方和温度的影响,本研究初步刻画了碱性蓝7的降解变化。有关不同贮存条件下碱性蓝7的自然老化过程、碱性蓝7和油墨配方中其它成分之间的具体相互作用等,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表7 3种圆珠笔墨迹中E4的拟合曲线模型

表8 3种圆珠笔墨迹中E3的拟合曲线模型

3 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碱性蓝7及其5个去乙基产物的LC-MS/MS方法,通过对9支圆珠笔墨迹样品进行自然光照老化实验,得到:在光照条件下碱性蓝7的相对含量不断下降,其去乙基产物E4和E3的相对含量依次达到峰值后下降,E2、E1和E0的相对含量持续增加。进一步进行氙灯老化实验,结果表明:碱性蓝7的相对含量和光的辐照能量之间成指数函数关系,而其降解产物E4、E3的相对含量和光的辐照能量成二次函数关系。碱性蓝7的降解受油墨配方的影响,而温度的影响可以忽略。

[1]Gallidabino M,Weyermann C,Marquis R.Differentiation of blue ballpoint pen inks by positive and negative mode LDIMS[J].Forensic Sci Int,2011,204(1-3):169-178.

[2]Ezcurra M,Góngora JMG,Maguregui I,Alonso R.Analytical methods for dating modern writing instrument inks on paper[J].Forensic Sci Int,2010,197(1-3):1-20.

[3]Andrasko J,HPLC analysis of ballpoint pen inks stored at different light conditions[J].JForensic Sci,2001,46(1):21-30.

[4]Grim DM,Siegel J,Allison J.Evaluation of laser desorption mass spectrometry and UV accelerated aging of dyes on paper as tools for the evaluation of a questioned document[J].J Forensic Sci,2002,47(6):1265-1273.

[5]Weyermann C,Kirsch D.Vera CC,Spengler B.Evaluation of the photodegradation of crystal violet upon light exposure by mass spectrometric and spectroscopic methods[J].J Forensic Sci,2009,54(2):339-345.

[6]Ifa DR,Gumaelius LM,Eberlin LS,Manicke NE,Cooks RG.Forensic analysis of inks by imaging desorption electrospray ionization(DESI)mass spectrometry[J].Analyst,2007,132(5):461-467.

[7]Coumbaros J,Kirkbride KP,Klass G,Skinner W.Application of time of flight 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ry to the in situ analysis of ballpoint pen inks on paper[J].Forensic Sci Int 2009,193(1-3):42-46.

[8]Denman JA,Skinner WM,Kirkbride KP,Kempson IM.Organic and inorganic discrimination of ballpoint pen inks by ToF-SIMSand multivariate statistics[J].Applied Surface Science,2010,256(7):2155-2163.

[9]Sun QR,Luo YW,Xu C.Determination of basic dyes in blue ballpoint pen ink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J].Chinese 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s,2010(6):21-26.

[10]Gallidabino M,Weyermann C,Marquis R.Differentiation of blue ballpoint pen inks by positive and negative mode LDIMS[J].Forensic Sci Int,2011,204(1-3):169-178.

[11]Weyermann C,Kirsch D,Costa-Vera C,Spengler B.Photofading of ballpoint dyes studied on paper by LDI and MALDI MS[J].JAm Soc Mass Spectrom,2006,17(3):297-306.

[12]Weyermann C,Schiffer B,Margot P.A logical framework to ballpoint ink dating interpretation[J].Sci&Justice,2008,48(3):118-125.

猜你喜欢

墨迹乙基圆珠笔
圆珠笔里隐藏的高科技
刘国勇
黑龙江民国方志所刊名家墨迹选
圆珠笔打造弹珠机
创新药物二乙基射干苷元的杂质研究
圆珠笔的发明与发展
圆珠笔的发明与发展
墨迹天气上市,也许不是什么好消息
2-羧乙基苯基次膦酸的胺化处理及其在尼龙6中的阻燃应用
双[2-(5-硝基-2H-四唑基)-2,2-二硝乙基]硝胺的合成与量子化学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