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的贴近度法判别煤田测井岩性
2013-10-25连增增谭志祥邓喀中
连增增,谭志祥,邓喀中
(1.河南理工大学矿山空间信息技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河南 焦作 454000;2.中国矿业大学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江苏 徐州 221116)
0 引 言
快速、准确地查明煤炭资源赋存规律,为煤炭开发建设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是煤田勘探技术发展的方向[1]。岩性解释是测井解释的基础,计算机自动岩性识别及自动分层定厚可提高解释速度、减少人为因素、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2-4]。由于井下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和测井参数分布的模糊性,传统的岩性识别方法识别精度有限。因此,采用模糊模式识别方法研究比采用一般模式识别理论符合实际。
模糊模式识别指标准模型库中的模型是模糊的,或者有待识别的对象是模糊的,即识别方法是模糊的。用模糊模式识别对测井岩性参数分布等模糊现象进行分析,可以使分析结果尽可能客观,从而取得更好的实际效果。因此,本文运用模糊模式识别法,根据金衢盆地钱家构造某研究井的数据对岩性进行识别,并对比分析不同贴近度计算方法,求得最适合的贴近度方法,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1 影响岩性识别的主要因素
作为模糊模式识别法的输入参数,测井资料的选择对于模糊模式识别的结果有很大的关系。测井曲线中包含丰富的岩性信息,不同的测井曲线对于岩性和地层有不同的区分度[5]。对岩性反映灵敏的测井曲线有自然电位(SP)、自然伽马(GR)、井径(CAL)、声波(AC)、微梯度(RLML)、微电位(RNML)、电阻率(Rt)等。测井参数观测值差异主要取决于岩性,即决定于组成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和岩石孔隙中所含流体的性质;反之,对于一组特定的测井参数值,它就对应着地层中的某一种岩性[6]。
2 实验概况
在应用测井参数值识别岩性时,首先在分析研究区域内岩样和测井参数对应特征的基础上,划分研究区域岩样的岩性,研究区域内岩心的岩性分为荧光灰岩、泥质粉砂岩和砂砾屑灰岩[9]。从各类岩性的岩样中读取部分代表性岩样对应的测井参数值,确定岩性与测井参数的对应关系[10]。研究采用文献[11]中金衢盆地钱家构造某研究井的数据,选择自然伽马、声波、自然电位、井径、微梯度、微电位和电阻率等7项测井参数指示岩性(见表1);岩性用1、2、3代表荧光灰岩、泥质粉砂岩、砂砾屑灰岩,待识别的岩性测试样本用0表示;运用模糊模式识别法进行岩性识别。
本文运用李鸿吉[12]编写的模糊识别软件进行岩性识别。
表1 岩性识别样本数据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3.1 求得标准模型
实验中,根据已知测井岩性数据并采用极差变换数据预处理方法,求得标准模型及需要识别的待定样本(见图1)。
3.2 计算贴近度
在模式识别问题中,被识别的对象往往不是论域中的一个确定的元素,而是论域的一个子集(普通子集或模糊子集),于是所涉及到的不是元素对集合的隶属关系,而是2个模糊子集之间的贴近程度。贴近度就是2个模糊集接近程度的度量,求贴近度的方法主要有格贴近度、海明贴近度、欧式贴近度、最大最小贴近度及算术平均最小贴近度。
根据求得的标准模型,分别计算9个待定样本与3个标准模型的贴近度(见图2)。分析图2可知,各个贴近度曲线总体形状相类似,都能较好地反映各个待定样本的岩性;在格贴近度曲线图中,待定样本与标准模型3的贴近度没有海明贴近度、欧式贴近度、最大最小贴近度及算术平均最小贴近度中的曲线起伏变化明显;在最大最小贴近度曲线图与算术平均最小贴近度曲线图中,待定样本7、8、9与标准模型2、3贴近度区分不明显。
从图2中还可以看出,不同岩性对同一贴近度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产生了突变现象,这既有理论模型本身的原因,也有实验数据方面的原因。除此之外,虽然相同岩性在同种贴近度计算方法的结果中显现了略微的不同。但是,对于预测的结果而言,还是可以满足需要。
图1 标准模型及待定样本
3.3 不同贴近度方法对结果影响及分析
根据求得的贴近度,可以判断待定样本的岩性(见表2),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完全一致。由于贴近度方法的不同,求出的贴近度值也是不一样的(见图3)。
图2 贴近度曲线
表2 岩性识别结果
图3 不同贴近度方法求得的最大贴近度曲线
由图3可见,虽然5种方法都能够识别出待定样本的岩性,但是海明贴近度法求得的结果较为稳定;格贴近度求得的1~6号样本最大贴近度较好,而7~9号样本的最大贴近度突然变小至0.75,变化起伏较大,数据不稳定;欧式贴近度法、最大最小贴近度法及算术平均最小贴近度法也都不如海明贴近度法。因此,海明贴近度方法最适合该岩性识别实验。
4 结 论
(1)首次运用模糊模式识别法进行测井岩性识别。通过实验,应用模糊模式识别法进行测井资料岩性识别,识别准确率较高,能满足实际应用,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由此也验证了模糊模式识别方法用于岩性识别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2)分析了不同贴近度方法求得的贴近度,结果表明5种方法所识别的结果都是正确的。
(3)通过分析对比5种方法所求得的最大贴近度曲线,可知海明贴近度方法所得结果较为稳定、准确,最适合该次岩性识别实验。
[1]刘明军.遗传BP神经网络模型在彬长矿区测井数据岩性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D].西安: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2009:1-2.
[2]周波,李舟波,潘保芝.火山岩岩性识别方法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35(3):394-397.
[3]赵发展,王赟,王界益.准噶尔和塔里木盆地不同岩性岩电参数研究 [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4):1258-1265.
[4]邱颖,孟庆武,李悌等.神经网络用于岩性及岩相预测的可行性分析 [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1,16(3):76-84.
[5]张治国,杨毅恒,夏立显,等.RPROP算法在火成岩岩石分类中的应用 [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23(3):898-902.
[6]杨长保,聂兰仕,孙鹏远.改进的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在储层产能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33(1):48-50.
[7]牛一雄,潘和平,王文先,等.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变质岩测井技术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8]栾安辉,潘语录,田贵发.利用井径资料预测鱼卡煤田东部勘探区七煤顶板的稳定性 [J].中国煤田地质,2007,19(6):73-75.
[9]张洪,邹乐君,沈晓华.BP神经网络在测井岩性识别中的应用 [J].地质与勘探,2002,38(6):63-65.
[10]席道瑛,张涛.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测井资料岩性自动识别中的应用 [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1995,17(1):42-48.
[11]张治国,杨毅恒,夏立显.RPROP算法在测井岩性识别中的应用 [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35(3):389-393.
[12]李鸿吉.模糊数学基础及实用算法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