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 “马太效应”及应对策略研究
2013-10-25马孝志
马孝志
乒乓球 “马太效应”及应对策略研究
马孝志
(河南理工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焦作454000)
伴随着中国乒乓球“一家独大”现状愈发明显,乒乓球运动业已显现出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马太效应”,对该项目发展十分不利。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通过解读乒乓球“马太效应”内涵,分析由此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积极应对策略,旨在最大程度缓解乒乓球“马太效应”演进趋势以及为中国乒乓球运动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乒乓球;“马太效应”;可持续发展;应对策略
当中国乒乓球男队兵不血刃地战胜韩国队,相信大部分中国人都不会感觉到意外。在伦敦,中国乒乓球队再次实现了对金牌的包揽。然而,在很多人心里,包揽金牌的欣喜远远比不过对这个项目的担忧。央视著名评论员白岩松此前在接受“新闻1+1”节目专访时谈及,目前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已经呈现出“马太效应”态势。该词主要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等领域,是指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现象。作为竞技体育项目,“马太效应”的出现显然不利于运动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而国际乒联此前一系列改革和中国推行的“养狼计划”对于根本性地改变中国“一家独大”效果似乎并不明显,更有报道称乒乓球项目将有可能成为国际奥委会新一轮的裁员对象。乒乓球运动该何去何从,中国该肩负起怎样的责任,付诸怎样的行动以缓解乒乓球运动所处的不利局面有待深入探讨。
1 乒乓球“马太效应”解读
1.1 竞赛成绩呈现“一家独大”
伦敦奥运会,中国乒乓球队势如破竹般地夺得全部四个项目的金牌,这也是继1996年、2000年、2008年之后第四次包揽了乒乓球项目金牌。在奥运会乒乓球奖牌榜上,中国队目前以24金15银8铜的成绩笑傲群雄,韩国队位居第二位。虽然只相差一个顺位,但是差距却十分明显,韩国队的金牌数比中国队少了21块。而排在金牌榜第三位的瑞典队在总计参加的7届奥运会仅获得一枚金牌,与中国队所取得的骄人战绩更无法相提并论。在总奖牌数方面,中国比其他国家和地区乒乓球奖牌总和还多出8枚,竞赛成绩上呈现出明显的“马太效应”态势(表1)。
表1 乒乓球奥运会完全奖牌榜统计表(1988—2012)
1.2 中外人才成才率差异显著
在总结中国乒乓球运动成功经验时,拥有完善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总能为国家队源源不断地输送高水平人才是其中的重要因素。而在这个环节上,只能让其他国家望尘莫及。长期以来,我国始终延续着“举国体制”下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下的乒乓球运动员从小就接受集中封闭训练。球员投入全部精力练球,国家则给予运动员所需要的包括衣食住行、训练、比赛、科研在内的全方位服务支撑。在这种全国一盘棋的指挥调度下,很容易培养出一批批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据统计,在中国从事乒乓球的专业运动员已超过1 000万,为我国乒乓球运动长盛不衰提供了有力保证。
在竞技体育发达国家,运动员培养模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市场前景广泛、属于全球“眼球经济”普遍关注的、容易形成巨大产业链的运动项目,如足球、篮球等。这一类群项目运动员的培养体系已十分成熟。职业俱乐部或“体教结合”模式成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就像工厂一样,有序且源源不断地生产出高质量“产品”——世界级运动员。另一类是市场化前景不大的,不属于全球“眼球经济”普遍关注的、相对小众化的项目,从事的运动员大多出于个人爱好,这类项目往往缺少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乒乓球运动在这些国家属于这一类群。国外运动员从小在乒乓球俱乐部里学球,然后经过通级的方式一级级打上去,期间偶尔会出现拔尖选手,最终参加国家队。与中国乒乓球专业化模式相比国外这种业余式的乒乓球人才培养模式显然在成才效率上低了很多。从世界大赛各国运动员参赛年龄和球员梯队上也可以看出人才培养的效率差异。韩国队历来被中国视为最强劲的对手之一,拥有吴尚垠、朱世赫和柳承敏的韩国队在伦敦奥运会上获得了男子团体亚军。从三位运动员的参赛年龄来看,最小的柳承敏也已年满30岁,此前征战了三届奥运会,能否征战2016年奥运会已难说,另外两名球员莫不如此。而韩国年轻运动员还不具备足够的实力顶上来,必将为下届奥运会团体比赛参赛阵容埋下隐患。再看中国队,从人员的组成和年龄搭配上,显然是经过精心设计,既考虑到本届奥运会比赛,同时也将目光瞄准了2016年奥运会。王皓是中国现今直拍选手的杰出代表,此前已参加过两届奥运会,取得过两枚奥运会单打银牌,无论是比赛经验上还是竞技水平都十分成熟。伦敦奥运会男子新科状元张继科刚满24岁,正是运动员的黄金年龄,参加下一届奥运会应不是问题。而马龙的年纪更小,冲劲十足。通过奥运会比赛磨练,两位年轻球员已经能够挑起中国乒乓球队大梁。正是由于中国乒乓球队拥有充足的后备人选,总是能在每一个奥运周期推出新人,并发展成为新的领军人物,循环往复。这也是中国团队实力能够始终保持领先的重要原因。
1.3 中外运动员参赛人数比例失调
中国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催生了大批国内乒乓球人才。在为数众多的专业运动员中,只有少数人能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而大多数在国内打不上比赛的运动员只能另辟蹊径,走出去“淘金”的同时,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欧美等许多国家在乒乓球项目上处于人才青黄不接状态,培养本土球员又需要较长的周期,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确保竞争力,引进中国选手就成为了最快提高本国成绩的捷径。如今,原中国运动员代表其他国家或协会(海外兵团)参加世界乒乓球赛事已经司空见惯,且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在世界大赛总人数一定的前提下,中国运动员总人数增加意味着各国能参加比赛的人数越发有限。北京奥运会,男、女各77名参赛运动员中,中国的海外兵团人数达到了39人。伦敦奥运会,乒乓球比赛共计有172名运动员入围。除了中国、中国香港、中华台北外,还有33名华裔,如果算上中国队和港台两队,这个数字达到了46人,占总人数的26.7%。
1.4 竞技乒乓球实力分布严重倾斜
乒乓球团体比赛成绩始终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竞技乒乓球整体水平高低的重要评价指标。以奥运会比赛为例,北京奥运会乒乓球男团前八名中,亚洲占据其中5席,欧洲占3席,女团前五名均为亚洲国家,欧洲仅占据两个席位。其余各大洲国家很难占有一席之地。这一失衡局面在伦敦奥运会上又被再一次重演。单项比赛成绩则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在单个项目上的领先程度。北京奥运会男子单打比赛,前八名选手中除了三名中国选手之外,还有两名“海外兵团”成员;女子单打比赛前八名选手更是无一例外都是中国运动员或“海外兵团”成员。伦敦奥运会类似的一幕再度出现。此外,世界优秀运动员排行榜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竞技乒乓球水平高低的指标。国际乒联2012年10月份最新排名显示,中国运动员具有着男子世界排名前五位、女子运动员排名前四位的压倒性优势,而在前十名的排名中,亚洲男子运动员占据8席,欧洲占据两个席位;亚洲女子运动员则包揽前十名。种种数据表明,亚洲和欧洲牢牢占据着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脉搏,在亚欧以外的其他各大洲,乒乓球运动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扫盲”阶段。而在亚、欧两大洲中,又以亚洲的整体实力最为强劲。如再进一步细化,则亚洲乒乓球运动开展较好的国家主要局限在东亚几个国家,其中又以中国的实力最为突出。进而形成了乒乓球运动现有的“亚欧中心,亚洲重心,东亚轴心,中国核心”的世界乒坛发展失衡局面。
1.5 国内竞技水平和乒乓球普及程度不符
曾几何时,乒乓球曾是中国体育在世界体坛唯一的体育符号,“国球”在国人心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参与乒乓球运动的人群数量居高不下。不过,随着中国竞技乒乓球走向极致,这一现象正逐渐发生改变。一项由人民网提供的调查引起关注,在5 000多名接受调查的网民中,有77.5%的人在“平时最常用的锻炼方式”问题上选择了步行,跑步和球类运动退居到第二、三位,步行成为大众平日最常采用的身体锻炼方式。而进入新世纪以来,乒乓球遭到冷热不均的情况越来越明显。无论是业余比赛,还是社区休闲健身,中老年人都是乒乓球运动的主力军,而青少年对乒乓球运动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两个极端:或通过正规训练,走上专业道路;或没接触过乒乓球,根本不会打。虽贵为“国球”,乒乓球运动却很少能步入中小学体育课堂。此外,中国乒乓球职业化运行了近20年,但熟悉和了解这项赛事的人群却很少,这与西方成熟职业体育注重培育球迷有着很大差距。
1.6 国际乒联频繁改革效果与改革初衷差距明显
为了促进乒乓球运动更具有竞争性,致力于乒乓球运动整体水平提高,达到遏制中国选手动辄包揽金牌的“独大”现状,国际乒联可谓煞费苦心。围绕竞赛规程和项目设置的相关改革在近13年之内从未中断过,先后出台了多达10项针对中国队的规则修订(表2)。然而收效不大,国际乒联频繁修改规程似乎进入了怪圈,规程修改越频繁,中国队与其他国家的实力差距反而越发明显。对于国际乒联的每一次改革中国队凭借强大的实力、优异的科研保障能力以及雄厚的后备力量总能最先适应;而其他国家协会,因无法为运动员提供良好的训练环境,需要付出更多时间适应新规则和赛制,不少优秀运动员成为新规程的“牺牲品”。此消彼长,双方实力反因竞赛规程的修改进一步拉大距离。
表2 新世纪以来国际乒联历次竞赛规程修改内容及取向表
2 乒乓球“马太效应”负面影响
中国乒乓球健儿在世界各项赛事中屡创佳绩对于中国体育界来讲,当然是件好事,标志着我们的“国球”在世界乒坛至高无上的地位。不过,对国际乒联、国际奥委会和中国之外的乒乓球爱好者们而言,非中国选手日益被世界大赛边缘化,意味着乒乓球这项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愈加缺乏竞争和活力,由此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2.1 众多国家或丧失培养动力
中国乒乓球运动整体实力过于强大、乒乓球运动在本国关注度度不高、成才周期长等内外因素导致了为数不少的国家更愿意选择从中国引进现役或退役的高水平运动员填充到本国队伍中来,以达到迅速提高竞赛成绩这一路径。这种急功近利的方式的确在短期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负面影响也显而易见:首先,由于中外运动员竞技水平有明显差距,引进中国运动员则意味了本土球员将减少上场比赛的机会;其次,过多引入“海外兵团”必然会阻碍本国年轻有潜质选手水平的提高,导致高水平乒乓球人才涌现率低,时间一久就会导致该国从事乒乓球人数减少,整体水平下降。再次,当各国协会在几经尝试培养本土球员始终无力与强大的中国选手抗衡之后,更无心致力于本国竞技乒乓球运动的培养。
2.2 国际乒联或追加改革
伦敦奥运会上,相信中国运动员出色的表现会再一次让国际乒联深感不安,此前一系列的改革效果不佳很有可能让国际乒联明确改革思路,不再从技术和器材等具体层面上小修小补,而是直接从竞赛项目的设置和参赛人员等环节入手。此举在之前的奥运会上已有所实施,如奥运会早期设立乒乓球双打比赛时曾规定,同一协会的选手在同一半区;伦敦奥运会单打比赛由此前的三名运动员减少至两人。这些改革规定从根本上避免了中国队包揽所有奖牌的可能性,可以直接达到限制中国夺取金牌或者奖牌数项的目的。针对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和女子单打连续出现中国球员决赛会师的场面,很可能还会进一步加大对中国队的限制力度,如实施单打比赛同一协会两名运动员在同一半区的改革方式。倘若如此,受到负面影响最大的必定是中国。
2.3 或被列入奥运“瘦身计划”名单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一直在努力推动“奥运瘦身”计划。2020年又将有一个项目离开现有的固定大项。依据国际奥委会裁减项目的条件,对比乒乓球运动的现状,前景不容乐观。从竞技比赛观赏性上来看,中国乒乓球“一家独大”与竞技体育比赛所倡导的竞争、有悬念理念明显相悖。而从运动项目在世界范围普及程度来看,尽管国际乒联拥有204个协会组织,但与足球、篮球、网球等球类运动相比较,乒乓球运动的国际化更多是停留在数字上,并无太多实际意义。此外,乒乓球运动现有的观赏程度也有待进一步提高;而乒乓球运动也始终被列入奥运会项目中的第四个等级(最低等级)。多种不利因素都预示着乒乓球运动在奥运会前景岌岌可危。现有的乒乓球“马太效应”如果得不到根本性改变,乒乓球项目步入棒、垒球后尘并非没有可能。现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在中国乒乓球队横滨世乒赛上第七次包揽单项五枚金牌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如果说从单一协会来讲,或者从运动员、教练员来说,这是一次伟大的世乒赛。但是从这个项目在世界的发展来说,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时刻。”
2.4 或导致观众关注度逐渐下降
竞技体育比赛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比赛的竞争性和结果的不确定性。当中国球员在比赛中摘金夺银成为定律,其他协会球员只能在比赛中一次次扮演着陪太子读书的角色时,即便是中国观众,也会对毫无悬念的比赛逐渐失去兴趣。失去了观众,电视收视率会明显降低。以往,转播乒乓球比赛是央视收视率相当稳定的一项,横滨世乒赛收视率就让人大跌眼镜,仅有两场比赛的收视率超过1%,而乒乓球比赛的重头戏男、女单打决赛只因在中国运动员展开,收视率仅为0.5%。接着国际赞助商会渐渐对乒乓球项目失去信心,不再提供资金支持,这种低吸引率的现象就会蔓延到奥运会上。乒乓球运动“一家独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会迅速蔓延到与乒乓球运动相关的各个领域。
2.5 或降低乒乓球运动商业价值
从竞赛成绩以及公众形象而言,乒乓球运动做出的贡献都远远高于国内其他项目。近半个世纪,我国先后培养了无数的世界乒乓球冠军,运动员在自觉遵守体育道德、维护国家荣誉方面都堪称表率。然而,乒乓球运动员所体现出来的明星商业价值并不高,没有国际大品牌签约其为代言,也没有开发出鲜明的个人品牌,几个以集体露面的国有企业广告更像是一种赞助形式。分析原因,这与该项目在全球的普及程度不高有关,同时也与中国乒乓球队常年占据王者之位、竞争对手过少不无关系。伴随着“马太效应”现象的出现,乒乓球运动受到国际大品牌青睐的可能性会进一步降低。
3 乒乓球“马太效应”应对策略
乒乓球运动“马太效应”现象及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对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敲响了警钟。此前国际乒联推行的一系列改革以及中国推行的“养狼计划”,被证实效果不佳。为了有效地规避乒乓球“马太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促使乒乓球运动走上良性循环轨道,还需要进一步拓宽思路。这其中,作为乒乓球运动发展强国,中国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
3.1 淡化“唯金牌”意识
从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现实水平来看需要淡化“唯金牌”意识。回首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的竞技体育,乒乓球项目作为我国竞技体育的排头兵始终肩负着提升竞技体育强国地位、为国争光、振奋民族精神的使命。而这样的观念随着我国国力的日益增强,竞技体育整体实力的全面提升,在世界大赛中不断取得优异成绩之后已逐渐发生了改变。尤其是经历了北京奥运会,中国竞技体育达到了高峰,观众对于金牌的痴迷程度慢慢回归到体育本体,开始以强者的视角重新审视乒乓球运动——一场游戏而已。
从乒乓球项目自身发展来看需要中国淡化“唯金牌”意识。乒乓球运动发展失衡的现状已经影响到了乒乓球项目的良性发展,乒乓球运动进一步改革势在必行。而在这一点上,中国乒乓球运动可以借鉴NBA的做法,美国的篮球整体水平最高,也没有非要拿下世界所有的比赛冠军为目标,而是将NBA看作是“印钞机器”,坚持走职业化、市场化路线。通过在本土创建世界上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职业联赛,吸引世界各国的优秀篮球运动员,既让NBA获得了丰厚的经济利益,还提高了世界篮球运动的整体水平,美国篮球却因此在几届奥运会上都未能进入决赛。
从乒乓球运动目前的处境来看也需要中国淡化“唯金牌”意识。体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一个项目总是被一个国家所垄断,不是好事。强者并不恒强,永远遇到挑战,才是这个项目获得长久发展的动力。乒乓球项目进入奥运会是在1988年,那时中国乒乓球还处于低谷期,还没有能力包揽金牌,乒乓球运动正处在欧亚激烈竞争的阶段,正因为如此才得以进入奥运会。假想那一时期乒乓球运动就已经是中国的天下,乒乓球还能否进入奥运会将被打上一个问号。而如今乒乓球“马太效应”的出现已经让其在奥运会面临着裁减的危机。而做到这一切的前提首先是需要从思想上淡化“唯金牌”意识。
3.2 提升国内乒乓球联赛地位
伦敦奥运会中国乒乓球队再次包揽奥运会金牌一定会让国际乒联“痛下决心”,针对限制中国一家独大的改革也会接踵而来,而过度依赖“举国体制”支撑下的中国乒乓球运动早暴露出投入成本过大,产出浪费的问题。与其被动接受,不如主动求变。中国乒乓球管理部门应抓住乒乓球运动在我国所蕴含的巨大的市场潜质,从国家长期集训体制变为走职业化为主的发展道路;从办运动项目“花钱”变为“挣钱”;从极少数人在意变为大多数人关注和参与,只有这样乒乓球运动才能有持续的生命力。现阶段,做强国内乒乓球联赛,提高联赛在国内乒乓球运动发展中的地位应被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而这一举措将可能解决现有环境下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
提高联赛地位,为运动员提供发展空间。通过努力打造全球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乒乓球职业联赛,可以很好地解决本国优秀运动员人才济济、竞争激烈而造成比赛机会少的问题,而“海外兵团”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因为国内没有一个施展技能的平台,中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职业寿命普遍短暂的问题也会因为职业联赛的开展而得到延长。
提高联赛地位,有效延缓运动员就业压力。职业体育环境下运动员的身份与专业体制有所不同,从此前的专业运动员身份转变为职业运动员,此举既可以减轻国家长期投入的负担,运动员日常训练和比赛的费用又得到了保证。同时,运动员是以职业球员的身份出现,代表俱乐部参加比赛已经成为一种职业。通过比赛获得劳动报酬,成为有收入的群体,延缓运动员的就业压力,也为其日后从事其它行业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
提高联赛地位,有助于促进竞技水平提升。职业联赛需要组织者始终提供高水平比赛给广大观众,运动员是比赛的直接创造者。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运动员始终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可以认为,举办好职业联赛与中国乒乓球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事实也充分证明这点,中国乒乓球职业化运行了17年,不但没有使中国乒乓球水平下降,反而有所提升。在俱乐部联赛举办以来的4届奥运会上,共夺得了16枚奥运会金牌中的15枚。
提高联赛地位,促进“产业链”的形成。通过开展高水平的乒超联赛最终可以形成球迷、赞助商、体育界和媒体四个方面的“循环链”,使乒乓球运动的产业属性得到有效开发,乒乓球运动本身也获得了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资金来源。当乒超联赛运营得犹如NBA一样成熟,当青少年也会认为乒乓球运动是很时尚的运动时,自然就不会担心乒乓球人口的流失问题。
3.3 提高“养狼计划”实施的效率
“养狼计划”出炉的背景,是中国乒乓球队一枝独秀,为了培养对手,避免造成没有对手的尴尬局面,国乒开始养狼。既然是为了培养对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与其他国家共享乒乓球核心运动规律。中国不妨与他国共享乒乓球核心运动规律。通过输出真正高水平的教练、高水平的运动员做陪练、定期开放国家乒乓球一队和二队的训练课等方式将中国乒乓球界人士所积累的先进的、成熟的训练方案和手段与其他球队共享。也只有将核心技术毫无保留地与他人共享,避免其走弯路,才能真正培养出有竞争能力的“狼群”来。
帮助他国打通通往顶尖球员之间的通道。除了中国拥有雄厚的后备力量之外,不少国家后备力量基础其实也很雄厚,比如德国,成规模的乒乓球俱乐部有几千个,业余训练和基层赛事的组织井然有序。在亚洲,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韩国和日本青少年阶段的竞技水平丝毫不逊色于我们,在举行的国际青少年比赛中,也能取得不俗的成绩。由于缺乏完善的训练模式和高水平的教练员,成年之后反而止步不前,与中国运动员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从“养狼计划”的角度出发,当务之急是要帮助这些国家打通后备力量与一线尖子之间的通道,增加高水平后备人才的涌现率。
吸引国外优秀球员与中国球员同场竞技。完善国内各级乒乓球联赛,为包括国外运动员在内的世界优秀运动员创造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机会,主动吸收不同国家有潜力的运动员,加盟到我国不同级别的乒乓球俱乐部联赛中来,通过密集的、高质量比赛对抗,有效提高国外球员的竞技水平。
3.4 全面提高球员文化素质
竞技体育高淘汰率导致大部分运动员退役之后就要面临着重新择业的问题,乒乓球运动员也不能例外。此前,由于中国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很高,许多运动员即使在国内没有取得好的成绩,走出国门仍然能在乒乓球运动开展较好的国家占据一席之地,延续着自己的运动生涯。2008年之后国际乒联的一纸限令,斩断了很多中国运动员的海外淘金路。更为重要的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举国体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偏重运动训练,对运动员的文化学习重视不够,运动员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既影响了技战术水平的提高和临场发挥,同时也造成他们退役后的再就业困难。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和人们价值取向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综合素质培养对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在构建竞技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时,必须要加强对包括运动员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在内的多维度培养,提高运动员对社会的快速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拓宽运动员退役之后就业范围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保持可持续的发展。显然,走“体教结合”的人才培养路线应是今后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核心选择。
3.5 普及和推广乒乓球运动
在中国社会多元化快速发展时期,人们对长期称霸世界的中国乒乓球比赛成绩的关注度已有所下降。要想继续提升乒乓球项目的影响力,应充分利用群众基础尚好、文化底蕴较为深厚等软实力,推进乒乓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普及和推广乒乓球运动的眼光首先应该立足在国内,乒乓球深受有一定时代记忆的“中老年人”所喜爱,中国乒乓球管理部门应抓住这一优势,通过资金投入,技术支持等有效措施保持这一阵地,确保乒乓球运动在全民健身领域已经取得的丰硕成果。此外,如何在青少年群体中推广和普及乒乓球运动是乒乓球管理部门必须要思考的课题。探索乒乓球运动走进中小学体育课堂,增加中小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认识对于普及和推广国内乒乓球运动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这一切对于我国竞技乒乓球运动最终能否走上市场化、职业化的发展道路尤为重要。
作为乒乓球大国,在普及国内乒乓球运动、培育乒乓球市场的同时还应肩负着向世界各国推广和传播乒乓球运动的重任。在向国际推广环节上,中国应该和国际乒联密切合作,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更多的国家了解和喜欢乒乓球运动,让更多的国家得以普及乒乓球运动水平。
3.6 增加乒乓球运动健身性和赛事的观赏性
在全民健身领域,由于参与的人群更多希望通过运动来实现健身的目的,更希望选择有一定的趣味和运动量的运动项目。而乒乓球运动细腻、复杂多变的特征使得健身人群掌握起来难度较大,场地较小也很难达到理想的健身效果,再加上其他运动项目对乒乓球运动造成的冲击,乒乓球市场逐渐变小也就在情理之中。为了促进乒乓球运动的良性发展,中国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如何帮助和提高对手竞技水平,普及和推广乒乓球运动,还应该在如何提高乒乓球运动健身性和观赏性上多下工夫。如通过进一步增加球的直径,加大球台尺度,降低击球难度,增加运动量等,让更多的人群可以从乒乓球健身活动中体验到快乐,达到理想的健身效果,从而主动参与到乒乓球运动中来。
[1]陈启湖.对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思考 [J].体育学刊,2009(2):99-100.
[2]中国乒乓球高处不胜寒 世乒赛再次包揽全部金牌[EB/OL].(2009-05-06) http://sports.workercn.cn/c/2009/05/06/054600656388782_2.html
[3]钟宇静.世界乒乓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3):120-123.
[4]于文谦,荆 雯.我国乒乓球“养狼计划”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9(12):30-33.
[5]张 宇.横滨世乒赛之“惑(2009-05-08)[EB/OL].http://view.news.qq.com/a/20090508/000030.htm.
[6]尹 波.女将包揽奥运奖牌,乒乓球有喜有忧[EB/OL].(2008-08-22)http://2008.sohu.com/20080822/n259135755.shtml.
[7]兰 彤.论后奥运时期中国乒乓球文化的和谐发展[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3):6-10.
责任编辑:乔艳春
Matthew Effect Reflected in Table Tennis and Countermeasures
MA Xiaozhi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Jiaozuo 454000,Henan,China)
With China being No.1,the Matthew effect is shown in the sport of table tennis,which is detriment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port.By means of document research,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logical analysis,the author tries to explain the connotation of the Matthew effect reflected in table tennis,analyzes its negative effect and then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aiming at deferring the trend and offering some referen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able tennis.
table tennis;Matthew effect;sustainable development;countermeasures
G846
A
1004-0560(2013)02-0107-05
2012-11-09;
2012-12-26
河南省软科学项目,立项批准号为2012BSH020。
马孝志(1977-),男,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