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视角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长效机制的构建
——以辽宁省为例
2013-10-25刘海燕孙夕鹭
刘海燕,于 秀,孙夕鹭
公共服务视角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长效机制的构建
——以辽宁省为例
刘海燕1,于 秀2,孙夕鹭2
(1.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2.沈阳体育学院,辽宁沈阳110102)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推出,作为学校体育的延伸和补充,能够为青少年体育发展提供一定的平台。从公共服务视角出发,通过分析目前辽宁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寻俱乐部长期发展的动力、整合、激励、保障四要素,构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的长效机制。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长效;机制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涌现出来的群众办体育的新尝试,也是学校体育的延伸和补充。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是由体育彩票资金捐助的一种新型的公共服务内容,作为一项开拓性的工作,在蓬勃发展的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公民对体育公共服务的要求也随之升高。其发展好坏、未来的走向和发展模式,势必影响青少年体育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充分发挥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在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方面的作用,发挥政府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中的重要职能,建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的长效机制,显得愈发重要。本研究从公共服务视角出发,以管理学、社会学理论为依托,以辽宁现有174个青少年俱乐部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和总结辽宁省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良好经验,提炼浓缩,形成良性发展要素,建立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促进青少年身体发展、指导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良性运行的长效机制。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过程中少走弯路、快速发展提供参考,打破僵化、低效的运行机制,提高服务质量,满足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实现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根本宗旨,促进其良性发展。
1 辽宁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经过十年的时间发展,截止到2011年10月,由体育彩票金资助依托有条件的学校、各类体校、体育场(馆)、社区及各基层体育项目协会等,全国共创建3 611所不同类型的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虽然我国在创办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问题也比较突出,据最近一次由国家体育总局组织的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仍面临着运营缺乏规范性、筹资渠道窄、从业人员的数量以及质量还不能满足要求、民众对俱乐部存有误解等主要问题[3]。截止到2012年10月,辽宁省共建立了174个青少年俱乐部,经过12年的发展,虽然数量上有了一定的增加,但在俱乐部的运作和持续发展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1 数量少,难以适应人口发展的需要
根据辽宁省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全省“0~14岁人口为 4 996 977人,占 11.42%;15~59岁人口31 998 594人,占73.15%;60岁及以上人口为6 750 752人,占15.43%,”[4],可知辽宁省青少年人口接近500万,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仅有153个,与一些国家相比数量比较缺乏。巴西1852年创建第一个体育俱乐部,到1969年大约有近4万个体育俱乐部遍布于全国27个州的4 500个市或郡中[5]。澳大利亚则约有3.5万个体育俱乐部,涵盖了140个不同的项目,俱乐部在成员、设施和提供的活动上各有千秋。大多数俱乐部是专门的体育俱乐部,通常迎合从5岁到成熟的所有年龄段的参与者。日本在2010年有1 570个市区町村设有体育少年团,覆盖率达到了89.7%[6]。”与上述国家相比,辽宁省的174个青少年俱乐部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体育发展需要,很难适应全省人口发展需要,如表1所示。
表1 辽宁省国家级青少年俱乐部分布情况(单位:个,N=174)
辽宁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在14个大中型城市都有分布,但分布不均。省会沈阳所占份额最大18.9%。其他的各城市除大连外,俱乐部数量都较少,且覆盖率远远不能满足公民对于体育俱乐部的需求,难以形成促进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的环境和氛围。
依据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相关政策内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可以依托于学校、体校、体育场馆、社区、体育俱乐部等各类形式的单位。就目前调查了解情况,辽宁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依托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辽宁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依托方式统计表(单位:个,N=174)
由表2可知,当前辽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大多依托于俱乐部、学校、体校和体育场馆,这四类组织所占比例总和达到94.%,俱乐部组织占到总数的三分之一。特别在近三年,获批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大多依托社会体育俱乐部。而依托社区中的体育俱乐部很少,只有4所。
1.2 分布相对集中,覆盖率低
目前辽宁省城镇人口为27 167 928人,占62.10%;乡村人口为16 578 395人,占37.90%[4]。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省农村人口数量近三分之一之多。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设在城市的数量较多,农村数量少,仅有12所俱乐部分布在县级地区,仅占总数的6.9%,这和农村青少年人数是极不相称的,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性。从城市的现有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来看,覆盖率也不均衡。以沈阳市为例,主要集中在沈河区和铁西区,所占比例为67.4%;其他各区的比例相对较少,皇姑区只有3所,仅占不到10%的比例。对于青少年体育的发展尚存不全面性,覆盖率还不高。因此,从长远发展来看,农村是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自我发展道路的一个方向,而覆盖率是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方向,应全方位拓展受益群体,提高全省青少年的体育素养和体育锻炼环境。
1.3 活动资金短缺,前行动力小
通过访谈调查了解,目前辽宁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资金来源分别是政府扶持金、依托单位拨款和自身收入三部分。其中以政府体育彩票公益金扶持资金所占比例最大,每年20万元。依托单位拨款补贴占第三位,说明俱乐部资金收入除了本身的会费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要依靠依托单位的行政性补贴。俱乐部的资金仅能维持俱乐部人员的基本开支。以×××俱乐部为例,虽然近几年随着会员的增多收入有所增加,从2003年的3.2万到2011年的9.3万,但支出与收支基本平衡,很多俱乐部向前发展的动力不足。反观日本的青少年团,各地方政府在财政预算中设立了专项经费,对本地区的体育少年团进行扶持。早在1964年,大阪府体育少年团的财政预算为164万日元,东京都为150万日元,秋田县和静冈县为50万日元等[7]。因此,与国外俱乐部相比,造血动力不足,资金来源渠道单一,难以满足日常需要。
1.4 政府监管不力,社会监督不严
很多俱乐部都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依托单位做的仅仅是表面文章,没有实质的行为。政府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监管不力,主要表现为“内部人控制”现象:管理人员在职消费、不考虑俱乐部的长远发展、自身建设和公信力建设存在短期行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是公立的非营利组织,实行机关式的管理方式,官本位突出,行政色彩浓厚。俱乐部的管理者经常由依托单位的领导任命或兼职,政府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内部人员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管。辽宁省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很少在传媒中发出声音,更缺少社会力量的关注,来自社会的监督还需要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1.5 运行机制尚未形成
从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创建开始,就有很多体育工作者和体育管理者对其融资形式、运行机制、保障机制、运作模式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以保证我国青少年体育能够正向、快速发展,为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锻炼条件。然而到目前为止,辽宁省的体育俱乐部中还没有形成有章可循、有经验可供参考的合理有效的运作模式。174个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生存状况也不尽人意,其发展模式尚需探索和研究,这也是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要问题。
2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的长效机制构建
2.1 长效机制的内涵
“长效机制”从机制一词引申而来,指事物“以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实现长效”,所涉及的长效机制就是探讨研究社会事物、现象在既往运行、发展中,使其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规律性的模式,是在事物发展的基础上,分析、探讨使其发展实现长效性的措施和方法。其理论在农业、交通、管理、教育等领域应用较多。
长效机制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它必须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因此本文所构建的长效机制是在现实社会发展背景下供当前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参考的一种模式和制度内容。它不能仅仅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和口号,而应该是一系列具体的工作、管理、服务制度,能够保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在长效的框架下在发展稳定的基础上持续壮大。
2.2 构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要素分析
社会学认为社会事物和现象的生存、发展一般要具备一定的要素和条件,主要包括人口条件、生态环境条件、经济条件、政治条件、文化和心理条件等,动力、整合、激励、控制、保障等五元素构建成社会运行机制这一有机联系的系统。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作为政府倡导和资助的群众性非营利体育组织,其目的是培养青少年体育兴趣、爱好和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让更多的青少年得到身体锻炼和指导。作为非盈利性的组织,俱乐部以满足青少年健身、交往、合作等需求,服务社会为组织目的,通过统一的组织管理来实现一定的组织效益和社会效益,是组织管理追求的最终目标,而参与者的参与动力、组织者的管理好坏和组织效益间的循环作用,将直接导致青少年体育发展的成败,从而最终影响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的轨迹。
通过分析,借用社会学关于组织管理的理论,笔者认为青少年俱乐部的发展主要包括动力要素、整合要素、激励要素和保障要素。(1)动力要素。动力源于人的需要。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社会运行动力机制的第一基本范畴就是需要。只有在满足需要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为青少年主动参与俱乐部的“自下而上”的推动力和政府强制手段介入的“自上而下”拉动力。(2)整合要素。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孤立完成的,而是在一个系统、整体中进行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也不例外。包括整合环境资源、人力资源、社会资源等内容,以最有效、低成本来完成其发展的过程,保证运行的有序化发展。(3)激励要素。作为非盈利性的体育组织,面向社会的公共服务项目,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组织效益追求的是健身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不是盈利的多少。其中社会效益是青少年俱乐部的直接受益内容,激励青少年加入体育锻炼行列,不仅体现俱乐部的绩效管理内容,还应包涵俱乐部的规模发展情况、对俱乐部发展本身的激励因素等。(4)保障要素。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公共服务面向全社会的青少年儿童,其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青少年儿童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因此俱乐部的保障要素不仅包括保障俱乐部健康发展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内容要素,还应包括政策、法律等要素。主要表现为场地设施、资金投入、人员管理、政策支持等内容。
3 构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的长效机制
“机制”是使制度能够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配套制度。它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比较规范、稳定、配套的制度体系;二是要有推动制度正常运行的“动力源”,即要有出于自身利益而积极推动和监督制度运行的组织和个体。而“制度是指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机制与制度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机制不等同于制度,制度只是机制的外在表现。因此,制度建设是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长效发展的关键点和有效手段。
长效机制虽然由各项具体的制度构成,但又不完全等同于具体的制度。只有当具体的制度在运行过程中,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真正渗透到事物管理的全过程中并实现组织效益效果,才可称为长效的机制。从保障青少年俱乐部发展的四大要素的视角,构建制度层面的辽宁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的长效机制。
3.1 加强俱乐部宣传力度,提高体育认知度
需要理论来源于组织学、社会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等学科关于动力发展、组织发展的理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的动力一方面来源于政府行者手段管理下的“自上而下”的社会需求动力,另一方面来源于俱乐部自身发展以及青少年运动需求的“自下而上”的需求动力。
这两个需求满足的条件可以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社会宣传,提高俱乐部的知名度,增加社会舆论引导青少年参加体育的兴趣,提高体育在青少年心目中的地位,与游戏、网络等活动等相抗衡。目前78.6%的家长支持子女参加俱乐部活动,而不支持的主要原因是对俱乐部的认识不清,25.81%的管理者认为俱乐部的宣传效果差[8]。目前辽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宣传工作仅限于宣传单和会员间的宣传,利用网络、广播、电视等平台宣传俱乐部的仅有不到10所,且网站内容较少,难以满足现代社会人了解其俱乐部的要求。因此,青少年俱乐部的长效发展,要通过俱乐部自身的宣传,激发青少年体育健身的需求,并能把这种需求转化为行动,将有健身行为倾向的青少年引导到俱乐部中来,参与组织活动,而不是参与其他社团或其他的网络、游戏活动。这样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才能获得相对持久的发展原动力。各俱乐部必须依靠大量媒介手段,全方位引导青少年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培养体育锻炼意识和形成体育锻炼习惯。
3.2 建立志愿者招募培训制度,提高教练员水平
志愿服务在中国是个全新的理念,除了其他公益组织的活动外,在体育组织中志愿服务的理念还不多见。但根据美国和日本的大众体育发展经验,志愿服务是必然趋势。目前辽宁现有174个俱乐部大多依托在学校及体校,在俱乐部进行指导和培训的从业人员多数是以教练的身份参与培训行为,其与俱乐部的关系多数是雇佣关系,还没有志愿意义的从业人员,且从业人员尚无执教后的培训内容。可通过创建志愿者服务组织、设置专职岗位、建立志愿者数据库对志愿者进行管理,使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拥有足够数量的高素质从业人员。此种做法既可以招募志愿者,增加服务人员,降低俱乐部的运营成本,又可以帮助俱乐部树立良好的形象。上级主管部门体育局或教育主管部门,不仅应根据市场及社会需要,还要根据未来发展需要,及时制定修改相应培训政策,定期进行志愿者的招募与培训,及时更新志愿者数据库内容,保证志愿者服务队伍信息的畅通,提高从业者的执教水平和指导水平,保证以最新、最先进的理念指导青少年体育锻炼。
3.3 加强俱乐部过程管理,丰富组织文化
俱乐部的管理关乎其发展的效益,目前辽宁省很多青少年俱乐部定位出现模糊、偏差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行政人员对组织性质缺乏明确的认识,俱乐部管理仍然出现“行政化”倾向[9]。而非营利组织强调的是创新、灵活、丰富的组织文化,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中难以实现。通过立法确定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社会地位,界定其与体育局、体育市场的明确关系。政府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监督管理负有最高责任,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差异,不同城市能够提供给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资源也有所不同。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能够提供的监督与关注程度亦有差异,因此要避免监督制度上出现“一刀切”、“一法统揽”的现象,同时监督制度也要随着各地情况的发展变化,在严密论证的基础上适时修正调整。从审核、监督入手,加强俱乐部过程管理,目前辽宁省体育局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管理实行的是双重管理,而其他国家对公益性的社会组织法律体系及其态度的趋势均为从重视“入口”管理转向重视“过程”监管,简化登记注册手续,加强动态过程监管。因此辽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长效发展也必须注重过程管理,并提高俱乐部的组织特色,形成具有特点的组织文化。
3.4 建立问责制和第三方评估机构,接受社会监督
媒体、公众的监督及其社会监督,主要是指除政府外的利益相关者为了各自的利益,通过不同的途径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管理者和执行人员进行的监督。目前的监督仍有上级主管部门进行。从社会监督角度,建立独立的第三方评估制度能够淘汰不良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或淘汰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中不作为的管理者。建立高效率的问责机制,让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管理者和责任人对其所使用的资源流向及其教育效率作出交代。要改变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问责交代仅限于年检填写表格或撰写工作报告的方式,并将问责作为日常监督时常进行。建立财务问责机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管理者和责任人对其所使用的资金、租用场地设施、售卖服务项目、售卖体育用品等各种经济行为的全部财务活动进行交代。
3.5 制定政策保障制度,提高俱乐部覆盖率
政策是指引社会行为导向的重要依据,是社会部门行驶权力的重要凭证。国家体育总局在2011年颁布的《青少年体育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完善青少年体育政策法规体系”[10],政策保障不仅包括对俱乐部的管理人员、融资形式、场地器材、场馆对外开放等方面的明确规定,还应适当延长政府资金资助年限、税收优惠政策,同时鼓励俱乐部拓宽融资渠道,逐渐实现“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独立发展状态。根据目前辽宁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情况,应适当增加俱乐部的数量,向农村及贫困地区做政策倾斜,加强俱乐部覆盖率,同时制定增强俱乐部的内部奖惩激励机制,提高俱乐部的内源性动力,加大俱乐部扶持资金的力度,并延长扶持年限。通过设立专项基金、评选优秀俱乐部进行奖励等方式,提高青少年参加体育的动力和从业人员的动力,从制度层面上解决俱乐部动力发展问题。
[1]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试点工作的通知[Z].体群字[2000]022号.
[2]国家体育总局.2011年全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管理人员培训班召开[EB/OL].http://www.sport.gov.cn/n16/n33193/n33208/n1581724/n1581739/1939420.html,2011-11-26.
[3]陆理辉.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研究综述[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8(11):116-118.
[4] 辽 宁 省 统 计 局.http://liaoning.nen.com.cn/liaoning/318/3816318.shtml.
[5]刘华平,林显鹏.巴西青少年体育现状[J].Worldwide Trend in Youth Sport,1996(9).
[6]日本体育协会.体育少年团情报[EB/OL].http://www.japansports.or.jp/club/data/registration.html,2011-11-26.
[7]日本体育少年团.日本体育少年团30年史[M].东京:广研印刷株式会社,1993:12-276.
[8]吴宝升.公益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12):41.
[9]王奇峰.论非营利组织视野下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可持续发展[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3):25.
[10]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十二五规划[EB/OL].http://www.sports.gov.cn.
[11]陆作生.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资金筹集的分析研究[J].体育科学,2005(7):3-8.
[12]陆作生.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运营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13]王景明.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织织机构管理初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5):34-36.
[14]白志红.对发展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若干思考[J].体育教育成人学刊,2003(3):61-62.
[15]刘正山.建立长效机制的三个原则[J].中国土地,2004(8):2-3.
[16]陆作生.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资金筹集的分析研究[J].体育科学,2005,25(7):3-8.
[17]林 鹏,霍兴彦.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融资现状与对策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7(2):50-52.
[18]石立江.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营销战略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6):8-9.
[19]李晓佳.要进一步规范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管理[J].中国学校体育,2003(1):37.
[20]刘剑雪.构建我国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的长效机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1]骆 雷,吕笑蓉,李益群.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发展现状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6,42(3):41.
[22]韩会君.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运行机制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6,42(6):5.
[23]林 鹏,王慧琳,王 晔,等.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85.
Construction of Developing a Long-acting Mechanism of Teenager Sports Club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Service:A Study of Liaoning Province
LIU Haiyan1,YU Xiu2,SUN Xilu2
(1.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034,Liaoning,China;2.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Shenyang 110102,Liaoning,China)
As an additional as well as extensional project of school sports,the emerging teenager sports club is able to provide a platfor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eenager sports.By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Liaoning Province,the authors discuss the way of building a long-acting mechanism of teenager sports club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service through searching for four developmental elements including i.e.motive force,integration,stimulation and security.
teenagers;sports clubs;long-acting;mechanism
G812.45
A
1004-0560(2013)02-0079-04
2012-08-26;
2012-12-19
2011国家体育总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项目,编号:1691SS11099。
刘海燕(1976-),女,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理论与实践。
责任编辑:郭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