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边界职业生涯背景下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2013-10-24

关键词:就业者职业生涯边界

陈 丽 新

(重庆工商大学 管理学院,重庆 400067)

无边界职业生涯背景下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陈 丽 新

(重庆工商大学 管理学院,重庆 400067)

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已经到来,就业者的职业路径包含了跨越单一组织边界的一系列工作机会。在此背景下,对于准职业人的大学生而言,其职业能力不仅包括最初就业能力、未来胜任能力,而且也包括职业转换能力。这为高等学校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高等学校必须在推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统一、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统一的基础上,全面培养、提升大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为社会输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劳动者。

无边界职业生涯;职业能力;培养

随着经济、技术快速发展,社会组织形态正在发生改变,组织的雇佣观念和雇佣方式也发生着变化。传统的终身雇佣观正在淡出主流思想,而自我雇佣、协议雇佣、人资外包等新观念逐渐成为社会热点并为人们广泛认可,组织和就业者都对职业作了富有时代感的理解,也对职业生涯有了不同传统观念的认识。无边界职业生涯理论应时而生,一出现便受到理论上和实践上的热烈响应。无边界职业生涯对于就业者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对于即将迈入职场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展开产生重要影响,这种影响最终需要得到高等学校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回应。在无边界职业生涯背景下,高等学校对于准职业人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应该有全面、全新认识,构建有助于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为大学生无边界职业生涯的成功,提供职业能力上的保障。

1 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已经到来

1.1 无边界职业生涯形成背景和相关文献综述

无边界职业生涯理论的产生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技术日益成熟,知识经济悄然到来,组织的兼并、重组情况日益增多,组织变革速度日益加快,组织结构在组织变革的大潮中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个突出特征就是组织边界日益模糊化、复杂化,组织从原来的科层、功能体制转向更具弹性、更扁平的结构形态。组织结构的这种变化引发了组织和就业者对职业价值、职业信念的新认识,一方面,员工对组织失去了往常的绝对信任,开始放弃从一而终的传统信仰,将职业更多地与个人价值实现联系起来;另一方面,组织为了在更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致胜,保持其持续竞争力,也在主动放弃对员工的保姆式关心,强调业绩,追求效率。从职业生涯管理角度观察,传统职业生涯管理理论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就业者和组织都表现出对终生职业承诺的主动放弃,就业者更倾向于在多职业转换中寻求个人价值的实现,组织也不再强调职业前进机会的供给[1]。

1994 年,Arthur 在《组织行为学报》上发表了《无边界职业生涯:组织研究的新视角》一文,首次提出“无边界职业生涯”概念,认为即使一个组织内的职业路径日益枯竭,也不意味着组织就业者工作机会的减少,因为职业路径应该包含跨越单一组织边界的一系列工作机会,这种路径被他定义为无边界职业生涯[2]。之后,Gunz 等人探讨了无边界职业生涯产生的原因,认为无边界职业生涯主要是由对职业生涯产生重大影响的组织边界的消失引起的[3]。Feldman 和 Ng认为,无边界职业生涯包含了渗透性和可塑性两个主要因素,渗透性体现为个体可选择的工作、组织、职业数量以及实现选择的难易程度,可塑性体现为个体在其工作历程中更换工作、组织、职业的频率和程度[4]。Zeitza 等人认为,新的职业生涯是跨边界的和边界融合的,新的职业生涯依然受到个体人力资本、劳动力市场、知识与组织的关系等诸多方面的限制[5]。Lazarova 和Taylor将无边界职业生涯划分为内部心理型、内部行动型、外部心理型、外部行动型4种类型,并分别探讨了这4种无边界职业生涯对组织社会资本带来的影响[6]。

无边界职业生涯理论的形成和日渐成熟,带来了就业者和组织在观念上的两个方面重大变化,一是传统的从一而终雇佣观念快速瓦解,从一而终雇佣关系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二是雇员和组织对于职业生涯成功标准的认识都已经发生了改变,由传统的薪酬增长、职位晋升,以及社会评价因素(如社会赞许)等外在标准,转向职业生涯的整个参与过程、个人内在感受(如工作与兴趣一致性、工作与家庭的协调性)等内在标准。

1.2 传统职业生涯与无边界职业生涯的区别

综合众多研究者对无边界职业生涯的理论研究,尤其是Sullivan等学者的研究[7],可以看到传统职业生涯与无边界职业生涯对职业关键问题存在着截然不同认识,这种截然不同的认识具有全面性,无论在雇佣关系、职业边界、技能要求、职业成功标准、职业管理责任方面,还是在雇主职责、雇员职责、雇员心理契约、工作的可持续性方面,传统职业生涯与无边界职业生涯都有各异的诉求,甚至完全相反。这种区别集中反映在职业生涯成功标准和职业生涯对就业者职业能力的要求两个方面(表1)。

表1 传统职业生涯与无边界职业生涯对职业关键问题的不同观点

从无边界职业生涯对于大学生就业者职业能力的要求角度看,由于无边界职业生涯意味着职业的变换与流动,所以作为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应该关注两方面的变化。一方面,要充分关注职业能力中除专业能力外的其他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轻松择业、持续就业和有一定的职业转换能力,更好适应更具弹性的职业生涯,展开职业活动。另一方面,要强调职业能力储备,使实现就业后的可能职业变换更为容易,基于职业生涯的个人价值实现更为充分、更有保障。

2 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再认识

2.1 英、美、德、澳、中职业能力传统内涵对比

职业能力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大体可以概括为个体胜任其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此“多种能力”可视为“关键能力”,具体内容各国研究者和行政当局各有不一致看法,有研究者综合了英、美、德、澳4国的代表性观念[8],据此可以看到各个国家对职业能力的传统内涵认识,并以此对比我国对职业能力的理解(表2)。

表2 英、美、德、澳职业能力内涵对比表

我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对职业能力的定义是“一个人在现代社会中生存生活,从事职业活动和实现全面发展的主观条件,包括职业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接受和处理能力,经营管理、社会交往的能力,不断学习的能力。”国内学术界被较多接受的观点是,职业能力分为一般职业能力(包括学习能力、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数学能力、空间判断能力、人际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耐挫能力等)、专业职业能力(特定专业的特殊要求)和综合职业能力(计算机运用、外语交流、社会能力、对事物的判断力、自律能力、诚信等)3种。

2.2 无边界职业生涯背景下的大学生职业能力

有研究者将大学生职业能力概括为6个方面,包括捕捉筛选信息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应变及创新能力、职业定位与持续发展能力,认为这6种能力为依次递进,实现了职业竞争力与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结合[9]。但实际上,这种列示的方法很难科学反映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全貌。认为,在无边界职业生涯背景下,大学生的职业能力不仅包括就业者获得工作岗位、维持就业的能力,而且还应包括必要时重新择业、就业的能力,也就是说,需要有一定的传统职业能力储备。因此,将现代大学生的职业能力概括为最初就业能力、未来胜任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3种基本类型,这3种基本类型分布在一些研究者提出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三大领域之中[10],以此形成无边界职业生涯背景下的大学生职业能力钻石模型(图1)。

图1 无边界职业生涯背景下大学生职业能力钻石模型

在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三大领域中,同时蕴含着最初就业能力、未来胜任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最初就业能力是三大能力领域中开辟职业生涯的部分,未来胜任能力是维护就业职业的部分,而职业转换能力则是重新展开职业生涯的部分。专业能力是在职业活动中熟练运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能力,一般包括专业背景、专业意识、专业基本知识、专业视角、专业敏感、对专业问题的把握、解决专业问题的特殊技能、将专业理论应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以及外语语言能力等。社会能力是适应社会、融入社会、与人共事的态度与能力,包括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收集和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传递信息、处理人际冲突、与他人协作、适应组织文化、获得支持、激励引导他人等能力。方法能力是职业活动中的学习、创新能力,包括学习和创新的态度技巧、创新意识、敏锐观察力、直觉、正确理解力、准确记忆、快速记忆、持久记忆、逻辑分析、联想力等。

3 构建有助于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

3.1 推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统一

实践教学是我国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尤其是人文、社科类专业,实践教学亟需加强,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加深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即学即用,感受到知识的鲜活与生动,增强其学习积极性,培养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精神和能力。另一方面,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也有独特价值,使学生在专业能力得到磨砺的同时,与他人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都得到提升。当然,片面的、无理论基础的实践教学活动,也会导致学生的机械实践、盲目实践,不能达到内化知识、拓展能力的要求。

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上,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基础,也是理论教学得以走向深化的必需,实践教学对理论教学起着验证作用、导向作用,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具有基础价值;理论教学必须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通过实践教学检验理论教学的结果,理论教学在这个意义上服务于实践教学,随着实践教学的深入进行而发展完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要在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上实现有机统一。

3.2 推进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统一

应用能力是就业者为社会提供劳动,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能力,是就业者职业生涯展开的基本条件。应用能力分为综合应用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两个方面,综合应用能力偏向于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专业应用能力偏向于学生的专业能力,两方面的应用能力都是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机构成部分,缺一不可。缺少专业应用能力的大学生,不仅影响其最初的就业,更影响到未来的职业胜任,所以,专业应用能力是合格专业劳动者的低限要求。缺少综合应用能力意味着就业者的职业难以持久,对于职业成功难以形成有效积累。如果从高等学校向社会输出合格劳动者的角度看,大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既是学校办学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二者不可偏废。而且,高等学校在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同时,还应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二者的统一。

4 结束语

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早已经不再停留于理论上的探讨,而是走向了鲜活、动态的现实社会需要。在无边界职业生涯背景下,大学生职业能力内涵与传统职业能力内涵已经大有不同,从职业生涯展开的角度看,不仅包括了最初就业能力、未来胜任能力,还包括了职业转换能力,这对大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对于高等学校、大学生和社会组织而言,适应无边界职业生涯背景下的职业能力新观念,不仅反映了经济、技术快速发展的外在时代要求,也反映了高等学校、大学生和社会组织的内在发展要求。作为准职业人的大学生,其职业能力要求没有终点,只有新起点,正如其职业生涯即将开启,并在无边界职业生涯背景下不断重启一样。无边界职业生涯背景下,大学生职业生涯的成功展开与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一脉相承。

[1] VINEY C. Organisations’ Expectations and Career Management of Fast Track Recruits[C].Paper Presented to The New Deal in Employment Conference,City University Business School,1995

[2] ARTHUR M B.The boundary-less career:A new perspective for organizational inquiry[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1994,15(4):295-306

[3] GUNZH P,EVANS M G,JALLAND R M.Career boundaries in a boundary-less world[A].In Peiperl,M A,Arthur,M B,Goffee,R,and Morris, T(Eds.).Career frontiers[C].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4] FELDMAN D C,NG T W H. Mobility embeddedness,and success[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7,33(3):350-377

[5] ZEITZA G,BLAUA G,FERTIGA J. Boundaryless careers and institutional resources[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2009,20(2):372-398

[6] LAZAROVA M,TAYLOR S.Boundary-less careers,social capital,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Implications for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2009,30(1):119-139

[7] SULLIVAN S E.The Changing Nature of Careers:A Review and Research Agenda[J]. Journal of Mamagement,1999(25):457- 484

[8] 郭炯.职业能力研究的文献综述[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2):17-20

[9] 任再萍,林婕,曹君,等.提升大学生职业能力的途径及评价体系研究[J].职教通讯,2011(11):18-22

[10]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Stud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Vocational Capacity Training in the Era of Boundary-less Career

CHENLi-xin

(School of Management,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67,China)

In the era of boundary-less career, university students’ vocational capacity includes initial employment ability, continued employment ability, and career transformation ability. This requires that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must realize the unity of theory teaching and practice teaching, the unity of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practice ability, in order to enhance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social skills and the ability to have working approaches.

boundary-less career; vocational capacity; training

1672-058X(2013)09-0088-06

2013-06-10;

2013-06-28.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112057);重庆工商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研究项目(YB201205).

陈丽新(1667-),男,甘肃环县人,副教授,博士,从事工商管理研究.

G71

A

责任编辑:田静

猜你喜欢

就业者职业生涯边界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金融支持能否提升就业者的幸福感
拓展阅读的边界
流动人口就业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意大利边界穿越之家
论中立的帮助行为之可罚边界
大学生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对促进就业的研究
试析职业生涯不安全感对职业生涯转换决策的影响
“伪翻译”:“翻译”之边界行走者
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生涯问题的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