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动人口就业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20-12-17尹庆伟刘子旭张倩河北金融学院

营销界 2020年38期
关键词:就业者流动人口流动

尹庆伟 刘子旭 张倩(河北金融学院)

流动人口就业质量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从宏观的角度上来看

1.社会劳动关系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健全

我国为了保障劳动者权益,颁布了《劳动法》及一些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但是社会上侵犯劳动者的是件仍旧层出不穷。这说明在劳动者就业这一方面,仍然有很多人在钻法律的漏洞。这也在提醒国家和政府,需要及时对这些“漏洞”进行填补,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的劳工权益类法律。该因素对于流动人口就业的影响更甚。因此,针对流动人口就业及其保障的法律,也一样需要跟上。

2.新兴的经济产业加剧劳工就业的不稳定性

随着我国近年来经济的不断发展,产生了众多新兴产业。新的问题——就业不稳定也随之而生。同时,这也会带来一系列相应的问题,诸如非正规就业、收入少、支出多等。

该因素对于流动人口就业质量的影响也是相同的,流动就业者本身就业不稳定,按照其身份定位,确实在新兴的外卖、快递等等要求高劳动力的产业就业更多,因此,解决这一问题,对于流动人口就业的质量,无疑也是一种提升。

3.流动就业者劳动力市场流动性快且具有较强的可替代性

流动就业者可接受的企业内部培训的机会较少,所以拥有的技能往往多为可替代性的技能。而且他们参与的工作往往又是一些以劳动力为导向的工作。对于企业来说,不对员工进行内部培训可以减少一部分额外支出,与此同时缺乏内部培训的就业者又会陷入无边的“流动”中,最终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该因素是流动就业者在寻求就业的过程中,无法避免的因素。其最终的结果,无疑是对流动就业者产生伤害。

(二)从流动就业者群体自身的角度上来看

1.流动人口往往面临沉重的家庭负担

流动就业者的工资收入占其家庭总收入的比重高,他们一般通过工作工资来养活整个家庭。由于众多的流动就业者处于个体和私营,他们没有办法得到额外的除了工资外的福利待遇,单纯依靠工资没有办法提高自己的就业质量。与此同时,社会的劳动保障机制并不完善,让他们的负担更重。

2.流动就业者自身环境影响

流动就业者至今仍处于社会的“盲区”,他们文化水平不高、自身素质不高、稳定性不高、没有正规的社会保障。对于整个社会来讲,他们也是社会监管的“盲区”,既无法将他们纳入保障体系,又无法准确地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监管。同时,不可否认的,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法律知识匮乏、风险防范意识淡薄,也确实出现过一部分流动就业者放弃积极寻找就业机会,转身投入危害社会的事情之前的情况,这也造成了社会的很多人对他们的不信任。

3.部分流动人口的影响

不可否认,部分就业者之所以选择流动到其他地区进行就业,存在无法在某一地区持续就业的原因。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从好的方面来看,可能是当地工资、没有合适的就业机会等等;从不好的角度来看,很有可能是流动就业者在当地无法继续待下去,可能是由于个人不良的品质造成的。这样一部分人在流动就业的过程中,不仅仅自己找不到或者是干不好工作,甚至还会让整个流动就业者群体的口碑受到不良的影响。

(三)从企业的角度上来看

企业的前途对于流动就业者的劳动者影响巨大。有光明的发展前景的企业,对于其内部员工的工资、福利,都是良好的。一个企业之所以发展前景良好,不是没有原因的,它的内部管理与控制,必然也会是良好的,对于员工的管理、工资薪酬的管理,也会是相对良好的。比如,零部件加工企业,富士康。虽然属于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但是,由于其长期与苹果手机进行合作,其发展的现状也是我们大家有目共睹的。同时,在此工作的劳动工人,虽然工作辛苦,但是他们的工资福利是客观的,劳动的稳定性,也是十分高的。

针对流动人口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具体解决措施

(一)政府方面

解决好就业问题是如今流动人口关心的问题之一,政府积极推动就业问题进一步解决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流动人口的变化不仅仅是数量增多,在结构和特征等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政府在制定条例、法规、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方面,进一步结合流动人口的就业结构和特点做出实时调整,增强政府措施的实效性。面对越来越严峻的流动人口就业质量问题,我国政府出台了多项措施并适时实施。

1.加强对流动人口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2.打破对流动人口的就业轻视,促进人才的流动。

3.顺应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改善就业环境,提升流动人口就业能力。

4.鼓励流动人口积极创业,自我创造就业岗位。

目前,国家对小微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不断增加,鼓励人口就业,这对于流动人口创业也是一大助力。相关政策的完善与扶持,为流动人口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进一步创造了就业岗位减少了就业压力提高就业质量。

5.关注青年流动者的就业问题,落实相关社会保障。

国家出台多项促进新生流动人口就业精准化,提高青年流动人口就业质量的财政政策。扩大教育、文化等支出,加强新生代流动人口的职业培训和心理指导,提高青年流动者的素质和能力,从根本上解决新生流动人口就业质量问题,这种政府从流动就业者自身提升技能的解决措施也可以运用到就业者群体或者其他群体。

(二)社会方面

1.社会公益组织举办关于就业相关讲座

流动人口就业者群体之所以就业难,除了他们流动人口的身份以外,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与就业单位或企业的就业信息不对称,也就是说,流动就业者所得到的就业信息存在滞后性,也因此,流动就业者在就业过程中处于了劣势地位。

这样的状况,也就要求社会对其有所帮助。因此,社会性的公益组织可以组织有关就业信息的讲座,让广大的就业者尤其是流动就业者了解相关就业信息。社会公益组织也可以向他们普及劳动者权益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让流动就业者了解自身作为劳动者的合法权利,使在其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至于手足无措,而是可以勇敢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于刚刚“流动到”当地的就业者,社会公益组织可以组织讲座,向他们介绍当地就业情况,何处就业,如何就业。甚至对于一些特别困难的流动就业者,社会公益组织可以派遣专人进行一对一的专业指导,确保其可以自主找到合适的工作。

2.社会公益组织对于流动就业者组织慰问关心活动

流动就业者无法进入城镇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虽然他们并没有过分期望政府为他们提供这些,但是,当流动就业者进入城镇找工作时,无可避免的会遇到找不到工作或者是暂时的失业的情况。此时,他们没有收入来源,无法果腹,需要得到生活保障。

除了政府为之调整政策,为他们提供支持与补贴之外,社会公益组织也可以组织对于他们的慰问、关心活动,组织整个社会为他们筹集资金,给予他们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支持。从某一方面来说,社会组织出面筹集资金,支持流动就业者更加直接,也是目前为止,最为有效、最快能够落实的措施。

3.社会可以设置流动就业人口帮扶中心

组织建设社区流动就业人口活动中心,将社区的流动就业人口能够聚集起来,派遣专门的人员对他们的问题进行帮助与指导。同时,也能够让流动就业者内部,相互交流经验,互相帮扶。

流动就业人口帮扶中心于流动就业者而言,就像是他们的家。设置流动就业人口活动中心,一是在日常可以对流动就业者在寻求就业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给予及时的解决,指导他们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以及对于他们未来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侵权等等问题给予帮助。二是,流动就业者由于其流动人口的身份,总是与所处的环境格格不入,但是,他们却可以在这里找到归属感,因为这里聚集了众多同他们一样的流动就业者,他们可以互相关心,互帮互助。

(三)流动就业者个人解决措施

1.积极参与各种就业指导讲座,了解就业信息

流动就业者难以就业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与就业单位或企业的就业信息不对称,流动就业者要想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就必须弥补其因为流动人口或者其他原因造成的就业信息的不对称。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流动就业者主动去了解劳动市场的就业信息,主动参与讲座、参与企业招聘会等等。流动就业者要主动出击,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切不可坐以待毙,空等天上掉馅饼。

2.努力提高专业知识,增强自身的业务能力

就业者只有继续补充专业知识,再将这些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知识,不断地通过这样的学习、实践、再学习,才能真正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只有业务能力过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难就业的问题。

3.树立正确的就业精神

流动就业者成功就业,找到好的工作,一定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从根本上来说,本身就业就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再加上流动就业者收到来自宏观的、微观的、自身的等等因素的影响,就业的过程必将更加艰难。对此,流动就业者需要树立正确的就业精神:

首先,流动就业者要有不放弃就业的信心。

其次,流动就业者要有面对失败的勇气。

猜你喜欢

就业者流动人口流动
看见“银发就业者”的权益诉求
基于双变量probit的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研究
金融支持能否提升就业者的幸福感
流动的画
数说流动人口
数说流动人口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流动人口二孩可在居住地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