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Y 牛改良滇中黄牛的效果研究
2013-10-24和占星王安奎施运科杨世平亐开兴张继才杨国荣金显栋袁希平付美芬刘建勇陈德良孔志平周自知姚军本黄必志
和占星 ,王安奎,施运科,杨 凯,杨世平,亐开兴,张继才,杨国荣,金显栋,袁希平,付美芬,赵 刚,刘建勇,王 喆,陈德良,孔志平,周自知,姚军本,黄必志*
(1.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212;2.云南省楚雄州畜牧科技推广站,云南 楚雄 675000;3.云南省大姚县畜牧兽医局,云南 大姚 675400;4.云南省楚雄市畜牧兽医局,云南 楚雄 675000;5.云南省南华县畜牧兽医局,云南 南华 675200;6.云南省双柏县畜牧兽医局,云南 双柏 675100)
滇中黄牛原产地在云南省滇中地区,主产于楚雄州的楚雄、双柏、大姚、武定、禄丰、南华等县(市),姚安、元谋、牟定、永仁等县也有分布。滇中黄牛是在特定的生态条件下经过当地人民长期选择形成的家畜遗传资源,未与其他牛品种杂交,遗传性能稳定,外貌特征相对一致;2010被列为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具有以下特点:①耐热、抗病,焦虫感染率低,对环境适应性强(在海拔500m 左右的低热河谷到3 000m 以上的高寒冷凉地区均能正常生长繁殖);②体型小力气大,四肢结实有力,善于攀爬山坡,采食能力强,耐粗饲,合群性强,易放牧等特点。但存在个体小、生产性能低、饲养周期长等缺点。
BMY 牛是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为解决云南黄牛体型较小、早期生长速度慢、个体产肉率低和云南省大部分地区体外寄生虫危害严重的实际问题,借鉴国外成功的杂交育种经验,从1984年开始,以云南黄牛(Yunnan Yellow cattle)为母本、引进的莫累灰牛(Murray Grey)为第一父本,婆罗门牛Brahman为终端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 其血液组合为1/2 婆罗门×1/4莫累灰×1/4云南黄牛。BMY 牛具有耐热、抗体表寄生虫、生长发育快、繁殖性能好、产肉性能高等特性[1],是适应热带亚热带气候环境的肉牛新类群。BMY 牛在我省热带亚热带肉牛杂交改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自2005年以来,在德宏、普洱、大理、保山、曲靖、楚雄等地州市开展了用BMY 牛改良本地黄牛工作。由于BMY 牛与本地黄牛杂交后代具有生长快、个体大、耐粗饲、抗病力强、售价好、效益高等优点,深受养殖户青睐[3-5]。楚雄州自1978年以来,就开展了以引进品种西门塔尔、海福特、短角、安格斯为父本,应用人工授精技术改良本地牛的工作,目前有103个冻精改良站(点),覆盖全州10县(市)90余个乡(镇),年改良牛约7万头,为全州肉牛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由于杂交改良技术路线不够明晰,引入的品种多杂,改良后代的生产性能良莠不一,同时受公牛种源和家系的限制,级进杂交和交叉杂交逐渐增多,影响杂种优势持续利用,甚至出现衰退迹象。本研究通过对BMY 牛×滇中黄牛杂交F1代的适应性观察、生长性能测定以及短期育肥试验,探讨BMY 牛改良滇中黄牛的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楚雄州概况
楚雄彝族自治州位于东经100°43′~102°32′,北纬24°13′~26°30′之间,地处滇中腹地,东靠昆明市,西接大理白族自治州,南连思茅地区和玉溪市,北临四川省攀枝花市和凉山彝族自治州,西北部与丽江地区沿金沙江隔江相望。东西最大横距175km,南北最大纵距247.5km,总面积29 258km2,山区和半山区占95%。
全州辖1个县级市、9个县,即楚雄市和双柏、牟定、南华、姚安、大姚、永仁、元谋、武定、禄丰县;共有103个乡镇,45个居委会、1 048个行政村。有彝、傈僳、苗、傣、回、白等23个少数民族定居,彝族是主体民族。
楚雄州境属云贵高原西部、滇中高原的主体部位,地势大致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多山,大多数地区海拔1 000~1 900 m,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0%以上。主要山系有哀牢山、白草岭及乌蒙山余脉,州内横贯金沙江流域和元江水系,素有"三山鼎立、二水分流"之称。高原上散布着楚雄、元谋、姚安、牟定、龙川、罗次、禄丰等较大的坝子。全州最高点为大姚县白草岭主峰帽台山,海拔3 657m,最低点在双柏县南端的三江口 海拔556m高差达3 100 m。
楚雄州属干湿季节分明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4.8~21.9℃,年均降水量700~1 100 mm。立体气候明显,四季温差较小的低纬高原气候特点。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蚕豆、大豆、薯类为主,秸秆饲料及农副产品较为丰富,草山草坡多,为肉牛养殖提供了较为丰富的饲料资源。
1.2 杂交改良
选择健康、繁殖机能正常的滇中黄牛为母本,以BMY 优秀种公牛为父本,采用人工授精方式进行杂交。
1.3 牛的饲养管理
滇中黄牛及其杂交牛以农户传统饲养方式(自然草地草坡放牧为主,在冬春季节补充粗饲料);BMY 牛主要在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示范牧场饲养,采用“全放牧+补饲”的饲养管理方式。
1.4 生长性能测定
1.4.1 品种或杂交牛组合 BMY 牛、滇中黄牛、BMY 牛×滇中黄牛杂交F1代(以下称BMY×本杂)、西门塔尔×滇中黄牛杂交F1代(以下称西×本杂)、短角牛×滇中黄牛杂交F1代(以下称短×本杂)。
1.4.2 测定工具 杆称、专用电子称、软尺和测杖。
1.4.3 测定年龄、指标及地点 ①年龄: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和30月龄等6个年龄段;②指标:体重、体斜长、体高、胸宽、胸深、腰角宽、尻长、胸围、腹围、臀围、管围等11个指标;③测定地点:滇中黄牛、BMY×本杂及其它杂交组合的体重、体尺测定在楚雄州肉牛养殖水平较高,具有一定肉牛杂交改良基础的楚雄市苍岭镇、南华县五街镇和雨露乡、大姚县金碧镇等地的部分养牛户中进行;BMY 牛的体重、体尺测定在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示范牧场测定。
1.5 肉用指数(beef purpose index,BPI)
用24月龄牛群体的活重(kg)和体高(cm)测定数据计算BPI,BPI=活重(kg)/体高(cm)。
1.6 短期育肥试验
选择BMY 牛、BMY×本杂、西×本杂、短×本杂、安×本杂(安格斯×滇中黄牛)5个品种或杂交组合肉牛,每个组合12头(公、母牛各6头),共60头,按品种和性别分为10个组(公、母各5个组);供试牛年龄13~15月龄,在同一日粮模式(日粮组成:稻草20%、蚕豆糠20%、鲜啤酒糟30%、精料补充料30%)育肥93d。
1.7 数据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均采用Excel 2007和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杂交改良情况
累计引进BMY 牛细管冻精1.65万支,在8个县市(图1)30个乡镇开展用BMY 牛改良滇中黄牛工作,累计人工授精9 055头,受胎7 254头,受胎率80.11%,产犊6 781头,产犊率93.48%。
图1 楚雄州推广BMY 牛的地区
2.2 BMY 牛改良滇中黄牛的效果
2.2.1 生长性能 体重:累计测定各品种(或杂交组合)牛不同年龄段的体重3 199 头次,其中公牛1 559头次 母牛1 640头次 表1结果如下
1)公牛增重:由表1和表2可见,BMY 牛不同年龄阶段的体重明显高于滇中黄牛及其杂交后代,其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和24月龄的体重分别比滇中黄牛高14.90kg、97.10kg、168.40 kg和215.60kg,分别 提高90.30%、127.76%、93.30%和115.17%,其提高幅度显著高于西×本杂和短×本杂。BMY×本杂的初生、6月龄、12月龄和18月龄体重分别比滇中黄牛高4.90kg、25.70kg、42.20kg和62.70kg,分别提高29.70%、33.82%、36.73%和35.97%,但其提高幅度不及BMY 牛、西×本杂和短×本杂;BMY×本杂的24月龄体重比滇中黄牛高62.00kg,提高33.12%,其提高幅度略高于短×本杂,但不及BMY 牛和西×本杂;BMY×本杂的30月龄体重比滇中黄牛高110.00kg,提高47.21%,其提高幅度高于短×本杂14.16个百分点,但不及西×本杂。在全放牧条件下,BMY 公牛从初生到24月龄的平均日增重(ADG)达508.8g,分别比滇中黄牛、BMY×本杂、西×本杂和短×本杂提高117.57%、60.80%、19.75%和65.03%,表明三元杂交育成的BMY 牛的杂种优势明显,生产性能优于二元杂交。在气候环境和饲养管理条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BMY×本杂从初生到24月龄的ADG 比滇中黄牛高82.6g,提高35.30%,比短×本杂高8.1g,提高2.63%,但低于BMY 牛和西×本杂BMY×本杂在18月龄前的生长发育速度不及西×本杂和短×本杂,但之后其生长发育较快,24月龄后其体重超过短×本杂,表现出良好的肉用性能。
表1 各品种(或杂交组合)不同年龄阶段的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比较
2)母牛增重:各品种(或杂交组合)不同年龄段母牛的体重变化规律与公牛的基本相似 但它们的增重效果不如公牛快(表1和表2)。BMY×本杂初生~24月龄的ADG 比滇中黄牛高69.2g,提高30.70%,分别比BMY 牛、西×本杂和短×本杂低138.1g、106.7g和35.0g。
表2 BMY 牛及各杂交组合与滇中黄牛比较的增重效果
2.2.2 体尺 累计对各品种牛(或杂交组合)不同年龄段的体尺测定1 475头,其中公牛708头,母牛767头,测定结果见表3和表4。
初生:BMY 牛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其它品种(或杂交组合),BMY×本杂各项指标高于滇中黄牛,其中体高、管围提高明显,但大多数指标低于西×本杂和短×本杂。
6月龄:BMY 牛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其它品种(或杂交组合),BMY×本杂的各项指标高于滇中黄牛,特别是体长、胸深、胸围、腹围、管围提高明显,但低于或接近西×本杂或短×本杂。
12月龄:BMY 牛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其它品种(或杂交组合),BMY×本杂的各项指标高于滇中黄牛,其中体长、体高、胸宽、胸深、尻长、臀围胸围、管围提高明显,但各项指标低于西×本杂或短×本杂。
18月龄:BMY 牛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其它品种(或杂交组合),BMY×本杂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滇中黄牛,部分指标接近或超过西×本杂和短×本杂。
24月龄:BMY 牛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其它品种(或杂交组合),BMY×本杂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滇中黄牛,部分指标接近或超过短×本杂。
30月龄:BMY×本杂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滇中黄牛,特别是体长、体高、胸宽、胸深、胸围、腹围和臀围得到更好的发育,部分指标接近或超过短×本杂。
2.2.3 肉用指数(BPI)比较 24月龄公牛的BPI从大到小依次为BMY 牛(3.14)、西×本杂(2.78)、BMY×本杂(2.24)、短×本杂(2.12)、滇中黄牛(1.81),24月龄母牛的BPI大到小依次为BMY 牛(2.82)、西×本杂(2.66)、短×本杂(2.26)、BMY×本杂(2.14)、滇中黄牛(1.78)。BMY×本杂的BPI居于其父本BMY 牛和母本滇中黄牛之间,更接近于母本,BMY×本杂公、母牛的BPI分别比滇中黄牛高0.43和0.36,分别提高23.8%和20.2%;BMY×本杂公牛的BPI略高于短×本杂,但母牛则略低于短×本杂。
2.2.3 育肥效果
1)公牛育肥效果:由表5所示,育肥期间公牛的ADG 以西×本杂最高,极显著高于其它组合(P<0.01),安×本杂、BMY 牛、BMY×本 杂 的ADG 分别居第二、第三、第四位,三者明显高于短×本杂;料肉比以短×本杂最高,BMY 牛最低;BMY×本杂显著低于其他组合(P<0.01),但与BMY 牛的相近(P>0.05);各杂交组合间的屠宰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BMY×本杂的净肉率低于其它组合,产肉量较低。
表3 各品种 或杂交组合 公牛的体尺
2)母牛育肥效果:由表6所示,育肥期间母牛的ADG 以西×本杂最高,其次是BMY 牛和BMY×本杂,西×本杂显著高于安×本杂和短×本杂(P<0.05),但与BMY 牛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BMY牛也显著高于安×本杂和短×本杂(P<0.05),BMY×本杂高于安×本杂和短×本杂,但差异不显著(P>0.05);料肉比以BMY 牛最低,极显著低于其他组合(P<0.01),其次是BMY×本杂,显著低于西×本杂和安×本杂(P<0.05)。
3 讨论
对西×本杂、短×本杂、BMY×本杂和滇中黄牛不同年龄段的体重和体尺测定,结果表明:各杂交组合都表现出较好的杂种优势,以西×本杂尤为突出。云南省普遍采用西门塔尔牛、安格斯和短角牛等为父本改良云南黄牛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杂交一代的生产性能有了很大提高,但在有些地区由于过多地采用级进杂交,出现了杂交优势降低、甚至近亲衰退等问题[6]。以BMY 牛为父本改良滇中黄牛,其杂交F1代(BMY×本杂)的生长发育明显优于其母本,具有耐粗饲、饲料报酬高、耐热、抗蜱、适应性强等特点,表现出良好的杂种优势。在农户传统的饲养管理条件下,BMY×本杂初生~24月龄ADG 明显高于滇中黄牛,略高于短×本杂。相同日粮的短期育肥表明BMY×本杂的ADG 公牛高于短×本杂,接近安×本杂和BMY 牛,母牛高于短×本杂和安×本杂 但低于西×本杂和BMY 牛 公牛的屠宰率与安×本杂、西×本杂和短×本杂基本一致,料肉比明显低于其它组合,与BMY 牛的非常接近,说明其饲料转化率较高。从活牛价格和饲料报酬分析BMY 牛的效益最好 其次是BMY×本杂但由于杂种所含本地黄牛的血缘组分较高,犊牛的初生体重相对较小,在18月龄前生长速度较慢,后续的生长速度也不如西×本杂,各生产性能指标不及BMY 牛。有研究表明,以杂交牛为母本,BMY为父本杂交产生的BMY×西×本杂(BMY×西×本杂♀)、BMY×海×本杂(BMY×海本杂♀)的6月龄体重以BMY×西×本杂高于BMY×海×本杂[4];BMY×西×本杂的初生体重接近海×西×本杂(海福特×西×本杂♀)、婆×西×本杂(婆罗门×西×本杂♀)和安×西×本杂(安格斯×西×本杂♀),成年体重超过海×西×本杂、婆×西×本杂和安×西×本杂[6],表明BMY 作为第二父本可获得理想杂交效果。因此,建议以地方黄牛为母本,肉乳兼用型西门塔尔或肉用品种作为第一父本改良本地黄牛,在提高杂交F1代母牛生长和泌乳性能的基础上,再用BMY 牛或安格斯牛作第二父本进行改良;或者采用BMY 牛对目前一些杂交组合的母牛进行杂交,能较快地提高杂交后代整体的生产性能,加速云南省牛业发展。
表4 各品种(或杂交组合)母牛的体尺
表5 各品种(或杂交组合)公牛的育肥效果比较
表6 各品种(或杂交组合)母牛的育肥效果比较
BPI是描述牛的一个品种或群体成年时平均活重与体高的比值,其既可作为划分牛经济类型的量化指标,也可作为某种牛肉用性能选择的量化指标之一[7-9]。张英汉先生(2000)对国内外74个牛品种的BPI分析提出,平均BPI值公牛大于3.6,母牛大于2.7,其中肉用品种公牛大于5.6,母牛大于3.9;而中国的47个地方黄牛品种或类群的BPI值小,公牛3.15,母牛2.58,其中南阳牛公牛BPI值为3.19,仍处于“肉役兼用型”的中等水平,与肉用牛的区别非常明显[7],表明品种间差异较大。BPI和活重、体高均属高遗传力性状,在后代的遗传中也较为稳定,如秦川牛和美国婆罗门牛的BPI的遗传力分别达0.49和0.6[10-12],但BPI还受营养水平、配种、产犊等因素的影响[9]。一般而言,BPI值随牛年龄的增长而增大,BPI值越大,肉用性能越好,个体产肉量越高。我国著名的役肉兼用品种秦川牛,其2岁和8岁种公牛的BPI分别为3.37和6.05[10]。本研究中在全放牧条件下BMY 牛公 母牛2岁的BPI分别为3.14和2.82,在几个杂交组合中最高,达到我国成年黄牛BPI值,接近同龄秦川牛种公牛的水平,表明其具有典型的肉用特征;尽管BMY×本杂24月龄的BPI值较西×本杂小,但与滇中黄牛比较有较大提高,肉用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在同一品种或杂交组合公、母牛的BPI值比较,BMY 牛差别较大,表明BMY 公牛肉用性能明显优于母牛;而滇中黄牛、西×本杂、短×本杂、BMY×本杂相差较小。由于各地牛的饲养环境和饲养管理水平有差异,对牛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通过选择BPI值高的种公牛为父本,根据肉牛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加强母牛和杂种牛的饲养管理,提高日粮营养水平等措施,BMY×本杂的生产性能有望得到进一步提高。
楚雄州黄牛存栏由2005年的41.66万头增加到2012年的44.89万头,增加3.23万头;其中,能繁母牛数量从2005年的12.82万头(占30.77%)增加到2012年的19.24 万头(占42.87%),增加6.42万头,呈稳中有增的态势。楚雄州现有牛冻精改良点多、粗饲料资源较为丰富,通过制定合理的肉牛杂交改良路线、优选父本和母本,提高牛群的饲养管理等措施,肉牛改良潜力大,良种化率可望得到明显提高。尽管云南黄牛体型普遍小、成熟晚、产肉性能相对较差,但母牛繁殖性能好,难产率低,母性强,特别适应山区饲养,尤其是在天然牧场放牧的粗放管理条件下仍能保持高繁殖率,哺乳期母牛体重下降少,使用年限长,是极其理想的当家母本。发展规模化肉牛生产,要在做好地方良种保种扩繁的同时,需要加快杂交改良进程,最大限度地提高产肉性能,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肉品品质。BMY 牛作为热带亚热带肉牛,其推广应用对南方肉牛改良具有积极的意义。
[1]文际坤,杨国荣,赵开典,等.BMY 牛的扩繁和选育研究[J].云南畜牧兽医,2003,45(3):1-4.
[2]和占星,王 喆,张继才,等.全日制放牧BMY 牛的活体采卵-体外胚胎生产-胚胎移植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2013,44(1):28-48.
[3]张明强,李瑞生,黄晓松,等.BMY 牛在云南省德宏州推广应用的效果初报[J].养殖与饲料,2010,9(9):13-14.
[4]杨国荣,亐开兴,金显栋,等.BMY 牛杂交利用的初步研究[J].中国牛业科学,2010,36(4):76-79.
[5]李瑞生,李加苍,杨保香,等.BMY 牛中试进展报告[J].养殖与饲料,2012,(1):24-25.
[6]徐兴祥,李天平,何永富,等.不同杂交组合牛的生长性能测定[J].养殖与饲料,2013,12(3):23-25.
[7]张英汉.牛经济类型划分的意义和方法[J].国外畜牧科技,2000,27(3):34-36.
[8]张英汉.论牛的肉用、役用经济类型划分的意义和方法(BPI指数)[J].黄牛杂志,2001,27(2):1-4.
[9]鲁云风,梁子安,王庆林.应用BPI评价外来牛改良南阳牛肉用性能效果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864,3888.
[10]王院平,程永超,张英汉.陕西省种公牛站秦川牛经济类型测定研究[J].中国牛业科学,2007,33(5):21-23.
[11]胡林勇,南小红,张金川,等.秦川牛部分体量指标的遗传参数估测研究[J].中国牛业科学,2006,32(4):4-8.
[12]Riley D G,Coleman S W,Chase C C,etal.Genetic parameters for body weight,hip height and the ratio of weight to hip height from random regression analyses of Brahman feedlot cattle[J].J Anim Sci,2007,85:4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