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欠发达地区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及水平测度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2013-10-23孙智君

关键词:欠发达工业化湖北省

孙智君 周 滢

一、引 言

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十六大”)确立新型工业化战略以来,国内学术界通过近十年的研究,逐步构建了一个包含新型工业化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相关性与影响因素、建设新型工业化的区域模式和政策等在内的中国新型工业化理论体系①孙智君、周 滢:《中国新型工业化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载《学习与实践》2012年第3期,第43~47页。。伴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实践的发展和政策的推进,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及水平测度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进一步关注。新型工业化指标体系愈益完善,测度方法不断深入。但是,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中国经济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东部发达地区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新型工业化的条件和水平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笔者认为,无论是从新型工业化理论的严密性角度考量,还是从新型工业化的实践角度出发,都有必要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区域新型工业化状况进行评价和测度。

二、文献回顾和欠发达地区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欠发达地区新型工业化特征、模式及影响因素

1.欠发达地区新型工业化特征及模式

欠发达地区既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育程度的经济概念,也是一个地域、地理的区域概念。欠发达地区具有相对性,与发达地区相比较而言,其经济特征表现为产业结构中第一次产业比重较高,而第二、三次产业欠发达;资源丰富,但缺乏深度、广度开发和利用,市场经济欠发达;经济外向度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思想观念较落后②《全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研讨会综述》,载《农业经济问题》1992年第6期,第32~33页。。姜红(2005)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及生产要素的组合特点等条件,将我国区域经济划分为四种类型,并提出了相应区域的新型工业化模式:(1)成熟区(上海、北京、天津、浙江、广东、福建、江苏和辽宁等省市)——信息技术密集模式;(2)能矿资源富集区(山东、黑龙江、湖北、山西、新疆和内蒙古等省)——信息技术提升模式;(3)成长区(河北、海南、吉林、湖南、河南、重庆、青海和江西等省市)——新型产业-经济带波及模式;(4)贫穷落后区(宁夏、四川、云南、西藏、广西、陕西、甘肃和贵州等省)——新型工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并重的增长极模式①姜 红:《区域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研究》,吉林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根据欠发达地区的定义及经济特征,上述四种区域类型中的后三种属于欠发达地区的新型工业化模式。

与此相对应,欠发达地区在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1)目标的多重性。欠发达地区的新型工业化首先表现为农村工业化,其逻辑联系为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农村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村现代化(杨锋,2009)②杨 锋:《欠发达地区工业化发展关联因素分析——以河南省为例》,载《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年第2期,第9页。。其次是信息化,信息化一方面贯穿于农业工业化的过程中,另一方面要通过信息化提高工业现代化水平。(2)条件的约束性。欠发达地区尚处在工业化的初期,信息化正处于起步阶段。在欠发达地区,信息化和工业化水平都不高,已成为制约彼此加快发展的重要因素③张秋莲:《欠发达地区新型工业化的多维审视(二):信息化》,载《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23期,第68~70页。。此外,历史的原因使得欠发达地区形成了一种典型的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式和严重的二元经济结构,在资本条件、环境条件、基础设施等方面相对薄弱。

2.欠发达地区新型工业化的影响因素

关于新型工业化的影响因素,张立群(2003)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进行了考察④张立群:《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总体环境与条件》,载《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年第2期,第7~10页。;董云鹏(2006)认为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由内在的经济体制、外在的经济环境和经济增长因素以及所有制结构决定⑤董云鹏:《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博士学位论文。。庞瑞芝等(2011)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与新型工业化生产力高度正相关,科技创新水平、工业结构和市场结构的贡献为正,能源消费结构及环境管制力度的影响效应为负⑥庞瑞芝、李 鹏、路永刚:《转型期间我国新型工业化增长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新型工业化生产力视角》,载《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第4期,第64~73页。。张培刚(2002)则将影响工业化进程的五种基本因素划分为发动因素和限制因素两类。一类是发动因素,包括企业创新管理才能及生产技术;另一类是限制因素,包括资源及人口。社会制度则被认为既可是发动因素,又可是限制因素⑦张培刚:《农业与工业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01页。。

本文借鉴张培刚教授的分类方法,将影响欠发达地区新型工业化的因素分为推动因素和制约因素。其中,欠发达地区已有的工业基础、较为丰富的资源储量是进行新型工业化的内部推动因素,而经济全球化、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信息化浪潮以及国内外产业梯度转移是影响欠发达地区新型工业化的外部条件。但是,由于欠发达地区基础薄弱,也存在一系列的制约因素,如资本不足、人才短缺、技术落后、城乡二元结构明显、生态环境脆弱且经济外向度低、信息不通畅等。

图1 欠发达地区新型工业化的影响因素

(二)欠发达地区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新型工业化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概念,还是一个涵盖经济、科技、资源环境和社会等多领域的有机、动态的复杂系统。根据新型工业化的基本内涵、欠发达地区新型工业化特征和影响因素,结合已有研究成果①任才方、王晓辉:《新型工业化指标体系探索》,载《中国统计》2003年第5期,第23~24页。②杨 杰、罗志恒、张春元:《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3期,第124~129页。③陈 冬:《新型工业化理论与实证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146~150页。,初步构建欠发达地区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包含工业化水平、科技含量、经济效益、资源环境、人力资源利用、信息化水平、国际竞争力7个层面,共选取了27项指标,具体结构和内容见表1。

表1 欠发达地区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

三、欠发达地区新型工业化水平测度——以湖北省为例

(一)湖北省新型工业化发展条件及概况

湖北省属于能矿资源较为富集的欠发达地区。从产业结构上看,一方面,湖北省农业优势较为明显,另一方面,经过长期建设,湖北基本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制造业。在全国制造业体系中,湖北是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和汽车工业“三足鼎立”之一足;此外,在光谷,以光电子产业为主导,生物、环保节能、高端装备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已经形成,产业支撑使得光谷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光通信技术研发基地、最大的光纤光缆生产基地、最大的光电器件生产基地和最大的激光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基地。从区位上看,湖北地处中国中部腹心地带,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被定位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从政策上看,2007年12月,武汉城市圈获批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9年12月,东湖高新区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两个制度设计进一步助推湖北新型工业化的发展。由此,湖北新型工业化的最佳模式应为信息技术提升模式。即以信息化为核心的“农村工业化+城市工业化+制造业服务化”模式,运用信息化建设生态农业,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运用科教和政策优势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并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城市工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延长其产业链。

自十六大以来,湖北省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制度和政策(见表2)。湖北省新型工业化建设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以湖北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汽车产业、湖北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电子信息产业、湖北孝感经济开发区和湖北襄阳城区的军民结合业以及湖北黄石经济开发区的铜及铜材加工业为代表的7个产业基地先后被批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表2 湖北省政府文件关于“新型工业化”问题的相关表述

(二)湖北省新型工业化水平测度

在测度新型工业化水平时,学者们常用的方法有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关联评价法、熵权法。毛文娟等(2005)运用因子分析法计算了我国各省份的新型工业化程度①毛文娟、魏大鹏:《天津新型工业化指标体系探索》,载《统计与决策》2005年第2期,第34~36页。;陈晓红等(2006)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吉林省新型工业化水平进行了评价与分析②陈晓红、李 飞、宋玉祥:《吉林省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区域差异与发展模式研究》,载《经济纵横》2006年第10期,第65~67页。;梅强等(2010)借助模糊评价方法来测度企业的新型工业化程度③梅 强、刘昌年、周 园:《劳动密集型中小工业企业新型工业化程度的测度与实证分析》,载《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年第1期,第145~148页。;苏孝辉等(2011)则认为熵权法能较好地评价新型工业化水平,因其能根据数值本身意义来确定权重,且不受评价数据是否线性相关的影响④苏孝辉、乔芳丽、张青山:《熵权法在新型工业化评价中的应用》,载《经营与管理》2011年第3期,第12~14页。。

本文借鉴谢春(2011)采用的综合赋权法测度湖北省新型工业化水平,该方法既能反映出决策者的主观愿望,又能客观地测度各评价指标的重要性,使所确定的权重更加科学合理⑤谢 春:《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水平测度及模式研究》,中南大学2011年博士学位论文。。具体步骤是运用层次分析法构造比较判断矩阵,进而确定各评价指标对准则层的相对指标和对目标层的合成权重即主观权重;接着通过熵权法对2010年29个省的截面数据加以分析来确定各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然后,利用公式Wj=αi*βij/∑αi*βij对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进行乘法合成归一化得出综合权重,各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客观权重和综合权重见表3。

表3 新型工业化各评价指标权重

在计算湖北新型工业化指数时,本文采用综合评分法中的简单线性加权法:K=∑PiWi。其中,Pi为第i个指标的实际值/标准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的值,Wi为综合权重,∑Wi=1。据此可测出2002-2010年湖北省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各个方面的指数以及综合指数,表4列示了部分年份的测算结果,图2、图3描述了各指数的变动趋势。

表4 2002-2010部分年份湖北省新型工业化综合指数及各方面指数

图2 2002-2010年湖北省新型工业化综合指数

图3 2002-2010年湖北省新型工业化各准则层指数

关于新型工业化水平或阶段的划分标准,国内学者已基本达成统一观点。即:当综合评价指数在0.6以下,处于新型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当综合评价指数在0.6-1之间,处于新型工业化的中级阶段;当综合评价指数大于1时,处于新型工业化的高级阶段①谢 春、李 健:《基于综合赋权法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水平测度与实证分析》,载《财务与金融》2011年第2期,第69~73页。。

从以上的实证分析结果看,2002-2010年湖北省处于新型工业化初期向中期阶段过渡的时期,综合指数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由2002年的0.4448上升到2010年的0.6121,特别是2007年之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至2010年进入新型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就2002-2010年湖北省新型工业化各个方面的指数来看,工业化水平指数从0.1088上升到0.1277,科技含量指数从0.1296上升到0.1706,人力资源利用指数从0.049上升到0.0962,信息化水平指数从0.0334上升到0.088,经济效益指数从0.0212上升到0.0333。从图3可以看出,自实施新型工业化以来,湖北省的工业化水平和经济效益保持平稳增长,科技含量也呈现上升趋势,尽管中间略有波动,人力资源利用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增长幅度最大。而环境资源指数和国际竞争力指数表现稍差,可能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竞争力指数在2007年和2008年甚至有较明显的下降。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主要研究结论

与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的新型工业化有其自身的阶段性特征,主要表现为目标多重性和条件约束性两个方面。本文将影响欠发达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因素划分为推动因素和制约因素,前者包括已有的工业基础、较为丰富的资源储量、经济全球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及国内外产业梯度转移,后者主要有资本不足、人才短缺、技术落后、城乡二元结构明显、生态环境脆弱且经济外向度低等因素。在此基础上,并结合新型工业化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本文构建了包含工业化水平、科技含量、经济效益、资源环境、人力资源利用、信息化水平、国际竞争力7个准则层和27项指标层的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选取了湖北省2002-2010年的相关指标值作为样本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采用主观客观相结合的综合赋权法,对湖北新型工业化水平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湖北的新型工业化基本处于逐年增长的趋势,但新型工业化整体水平较低,2010年刚刚进入新型工业化的中期阶段。期间,多数准则层指数也都呈现上升的趋势,说明湖北省新型工业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环境资源状况和国际竞争力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二)加快湖北省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为了进一步促进和加快湖北省新型工业化的发展,结合前文的实证分析结果,本文认为相关的政策重点应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两化融合发展。湖北是传统农业大省,农业就业人数仍占较大比重,需要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湖北工业化主要依赖于钢铁、汽车等传统产业,要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推动传统产业向集群化、高端化发展,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是提升农业和工业附加值的重要一环,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均达70%以上,而湖北省服务业占全省GDP比重不足40%,因此要努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工业化和信息化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彼此融合的紧密关系和影响机制,从而构成新型工业化的双轮驱动。因此,必须着眼于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有机融合,以信息化为动力机制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以实现工业化的需求牵引促进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要加大开发和运用信息技术的投入,迅速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加强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欠发达地区必须更加强调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高度重视各类信息的收集和发布,降低各行各业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重视有关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服务产业的引进和发展,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包括湖北省在内的不少欠发达地区为了摆脱落后面貌,实现赶超战略,更加片面强调“速度”,因而经济增长处于更加粗放的程度。为了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湖北必须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价值目标,把建设“两型”社会、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节能减排,加强污染治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公众三大主体的作用,在企业层面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在工业集中区层面建立生态工业园区,在城市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建立工业循环经济社会支撑体系,着力构建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走绿色发展之路。

3.努力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水平。湖北省地处中部地区,对外开放水平较低,吸收国外要素的能力较差。应努力改善软硬环境,以招商引资为契机,构筑适宜的投入机制,为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扩大产品销售市场和资金来源,提高国际竞争力。继续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全面实施开放先导战略,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4.提高科学技术含量,促进人力资源开发。科技进步是新型工业化的根本动力,人力资源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保障。应充分发挥湖北的科教优势,加大科教投入力度,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鼓励、支持企业增加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投入。切实推进自主创新,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选择一批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前瞻性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形成一批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以创新型人才为重点,建设各类人才队伍。建立健全科学的创新型人才评价、使用、激励、流动机制,加快创新型人才培育、流动与共享。建设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综合服务平台,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加强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落实“人才特区”建设措施,力争建成全国一流的高新园区。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湖北省相关的基础设施不太完善,不利于新型工业化的推进。要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把改善市政基础设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保障。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进程,改善城乡二元结构,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实行协调推进、联动发展,实现湖北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欠发达工业化湖北省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湖北省2016年9月水产品塘边价格
欠发达地区如何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湖北省水产品塘边价格
别让欠发达地区的新能源项目成摆设
欠发达地区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
春风化雨 深入浅出——记湖北省优秀理论宣讲员龙会忠
欠发达地区经济报道策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