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心理状态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2013-10-22周燕玲
周燕玲
(河北宣化钢铁公司职工医院妇产科,河北 宣化 075100)
女性在怀孕到分娩这一复杂的生理过程中涉及许多心理社会问题,由于有关孕期及分娩知识的缺乏,大多数初产妇会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和担忧。妊娠与分娩是很重要的应急事件,不良的情绪反应会给胎儿及产程带来不利的影响[1]。近年因营养过剩而导致胎儿体重相对孕妇来说偏大的现象比较普遍,正因如此,剖宫产率不断上升,由此而带来的术后病率、围生儿病率、病死率也在升高[2]。本研究旨在探讨孕期有针对性的重点宣教和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选择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02—2012-02月在宣钢医院产科门诊孕检并决定在本院分娩的初产妇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5.37岁;对照组年龄23~37岁,平均年龄24.54岁。两组均为初中以上文化水平。孕妇的年龄、文化程度及认知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健康教育,孕期保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有重点的孕期宣教及心理护理干预:①孕期重点宣教内容:加强孕期营养指导,注意合理、科学的饮食结构,避免盲目增加营养,适当休息和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锻炼和活动,使营养吸收和消耗在妊娠基础上达到平衡,防止孕期体重过度增长;②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孕妇在首次孕检后为其制定整个孕期计划,针对每个阶段容易出现的产科状况给予详细说明,使孕妇及家属了解整个孕期的生理变化。以 “妊娠和分娩是人类正常的生理过程”为根本指导思想,对孕妇及家庭主要成员宣传自然分娩的好处,正确认识自然分娩和剖宫产的利与弊,使其对自然分娩的过程能够正确了解,避免种种紧张和恐惧。强调孕妇坚持定期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不利于分娩的异常情况的必要性。入院分娩前,给产妇及家庭主要成员介绍病房的基本情况,尽快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向产妇详细解释分娩过程及产后注意事项,增强产妇及家庭主要成员对自然分娩的自信心,使家人认识到家庭成员的支持对孕妇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此外增加护士与产妇在待产及分娩时的熟悉程度及交流亲切感,适时引导待产妇与产妇之间的交流,进一步了解分娩知识和分娩过程,增强自然分娩的自信心,让初产妇以愉快自信的状态迎接产程的开始。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n(%)
3 讨 论
WHO第三阶段全球调查对于非洲和拉丁美洲 (2004-2005年)、亚洲 (2007-2008年)不同分娩方式的比率和不同分娩方式与孕产妇和围生期结局关系的估测,结果显示中国的剖宫产率最高 (46.2%)。最新调查表明中国的剖宫产率还在逐年上升,有些城市甚至高达60%,大大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15%~20%。剖宫产是解决高危妊娠及难产的非常有效的手段,但因为毕竟是手术,易发生术中大出血、脏器损伤、瘢痕子宫及感染等并发症,威胁母婴生命安全。有研究表明,剖宫产的孩子容易发生注意力障碍、脾气暴躁、动作笨拙等感觉系统失调。自然分娩经过子宫收缩和产道的挤压,使胎儿肺及呼吸道内的羊水和黏液得以流出,减少了新生儿羊水、胎粪吸入性肺炎的发生。胎儿胸廓受到有节律的压缩和扩张,促使胎儿肺部产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使胎儿出生后肺泡富有弹性,容易扩张。此外,阴道分娩时,胎儿头部不断受挤压,刺激胎儿呼吸中枢,也有利于出生后新生儿建立正常呼吸。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产后身体恢复大大快于剖宫产,能有较多精力照料婴儿。
近年来巨大胎儿 (即出生体重大于或等于4 000g)发生率有明显增高趋势,也是孕妇选择剖宫产的原因之一。胎儿出生体重平均为3 200~3 300g,这是适中的体重,孕期合理平衡营养,既要预防营养不良,也不宜营养过度,对是否能够自然分娩有着重要作用。
大部分孕妇在孕期都会出现紧张、恐惧、焦虑不安等心理反应,越接近预产期反应越强烈。如果不能正确处理产妇这些心理反应,将可能导致产程延长,给母儿带来各种并发症,有的孕妇因此拒绝阴道分娩,要求剖宫产终止妊娠,增加了不必要的手术[3]。我院在整个孕期对产妇实施护理干预,为孕妇提供有关妊娠、分娩知识及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宣教,入院待产前根据分娩条件进行个体化干预,使其在认知、情绪和心理等方面有了极大的改善,从而在分娩这一自然应激源的刺激下能够在压力面前作出理性科学的调整。
本研究显示,对初产妇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提高孕妇对于分娩知识的了解,增强其分娩的自信心,提高孕妇自然分娩的几率,从而降低剖宫产率。
[1]黄云.产前孕妇情绪状况调查与护理对策[J].医学论坛杂志,2004,25(5):72-73.
[2]温开群.剖宫产率与产科质量[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4,10(2):103.
[3]黄津芳.医院健康教育的科研方向[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1):676-677.